1、安徽省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 告目 录第一章 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与原则1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1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1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与目标3第一节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3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4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6第一节 防治分区划分原则、要求6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价6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1第一节 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11第二节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11第三节 工程治理方案17第四节 生物治理方案18第五节 避让方案18第六节 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方案19第七节 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的方案19第五章 防治方案的实施安排2
2、0第六章 实施防治规划的保证措施21第一节 行政管理措施21第二节 技术性措施21第三节 资金保证措施21第四节 抢险救灾措施22第七章 预期效果23附图 安徽省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第一章 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通过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查明了旌德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形成原因、诱发因素、稳定状态、危险性及危害程度,为开展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旌德县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防患于未然,促进旌德县地方经济的发展。集中有限的财力,有计划的预防、治理县区内的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旌
3、德县地质灾害的防治采取综合性治理,以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预防”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主要包括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地质作用相遇。即作用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段,应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破坏,尽可能维持区内地质环境现有的稳定状态,从而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增强受灾对象的抗灾能力。通过地质灾害的防治使当地居民知灾懂灾及防灾,尽可能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避让”是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相遭遇的重要措施。避让可分为主动避让和被动避让,主动避让是指采取一定措施,限制
4、(或者禁止)受灾对象向已有的或可能的危险区进驻;而被动避让则是将区内已处于地质灾害体危害范围内的受灾对象撤出危险区。“治理”是利用工程措施或其它手段,对致灾地质灾害进行治理,通过工程措施制止致灾作用的发生或控制致灾作用的活动进程(即减缓致灾灾害体的生成速度)。在受灾对象无法避让或躲避代价高于工程治理,不宜采用躲避或撤离的办法来避免遭遇地质灾害的危险时,则应对地质灾害进行工程治理。从区内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和避让由于其代价较低、经济效益显著而成为旌德县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手段。对于区内重大地质灾害体的工程防治,应针对灾害体的形成机制、成灾因素,以及灾害体的发展阶段,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应用,力争以较低
5、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防治效果。从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看,旌德县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区内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有关,因此,对区内工程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减少地质灾害危害的有效手段。应建立相应法规制度,对区内要开展的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常因其突发性造成严重的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其多发性和周期性,也加剧了灾害损失。但许多地质灾害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与目标第一节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旌德县境内青山环绕,自然资源较丰富,农产品
6、有水稻、小麦、豆类、玉米、油菜籽、苎麻等。林业为旌德县的一大经济支柱,中药材亦十分丰富。工业已有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解放以来,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建设:农业方面,由于长期的农业投入,推广农业科技,通过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建成稳产高产田4万亩,粮、油和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工业方面,全民、集体工业和蓬勃掘起的乡镇企业已成为旌德县的主体产业之一,形成了建材、采矿、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等多门类的工业行业。交通方面,G205国道贯穿全境,全区已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县乡村公路已形成网络。水利建设方面全县有水库36座,小水电13处。林业方面,通过
7、承包造林和丰产林的大规模建设,现全县拥有林地4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社会发展:人口方面,现有人口15.22万人,是1949年人口的2.75倍。城镇建设方面,全县有小城镇14个,其中建制镇3个,多在区内公路交通干线上。另外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旌德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地质环境的变化。如修路、建房开挖山体,破坏了坡体稳定性,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变得较脆弱,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带来了危害,使人民的财产遭受了较严重的损失,制约了旌德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地质
8、灾害防治工作可使广大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研究成果和旌德县发展规划,二、预期目标广泛地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增加人民的减灾防灾意识,使广大群众懂灾、识灾、防灾、救灾、报灾,群测群防。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第一节 防治分区划分原则、要求根据旌德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发育规律、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育程度、发育规模及危害性,结合旌德县地方经济建设现状及规划,将旌德县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
9、。同时,在每一防治区内,根据其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点危害程度、经济建设状况等,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防治亚区或重点地段。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价白地版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1)位于旌德县南部丘陵至中山区,空间分布基本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致。该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点密度是旌德县最高的区域,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1处,其中滑坡7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主要为小型灾害点。该重点防治区面积为179.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88%。包括1个亚区和1 个重点防治段。地面塌陷重点防治亚区:分布在版书乡的梅家至张里一带。受天梅断裂控制,地面塌陷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现已出现的多处塌陷
10、规模不大,陷坑多呈椭圆形,长轴方向北东向。地面塌陷造成房屋毁坏及公路受损,以及部分采矿设备损失。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区内梅家村红家坦村民组上方山坡坡顶处有一较大规模的露天采矿场,大量废矿石就近松散堆积,且无任何防护措施,其所处高程为500m左右,原始斜坡陡峭,一旦有较大雨水出现,可能诱发废矿石滑动或进一步产生流动,对红家坦村民组构成危害,不容忽视。由于该区矿产资源开采已近枯竭,集体性的大规模采矿已停止,现主要为个人的小规模采矿,但由于其采矿位置多在原矿区附近,可能造成原采空区上覆盖层稳定性降低,从而产生其它新的地面塌陷灾害。其防治措施以避让为主。白地镇洪川村G205国道重点防治段:该重点防治段长
11、500m,原始斜坡由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及其风化物组成。岩石节理发育,风化作用强烈,残坡积物厚约35m,结构松散,坡脚国道修建切坡而形成高陡不稳定边坡,再加上地形地貌条件,一旦遇到大量雨水,容易产生新的滑动和泥石流,对国道的交通安全构成危险,在对该地段加强监测的同时,建议可采取工程措施防治。防治措施主要为:支挡、拦挡、排导、生物工程。区内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点有6处(JD-001、JD-0002、JD-004、JD-003、JD-109、JD-116)。其防治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主要包括: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等方法。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2):主要分布于云乐乡以及俞村乡
12、北部部分地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5处,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其中崩塌1处,滑坡8处,泥石流3处,崩塌滑坡隐患点13处。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2.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18%。该高易发区岩性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砂岩、粉砂岩,岩石节理发育,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物较厚,一般多在3-5m,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天梅断裂从区内穿过,其两侧岩石呈碎裂状。地貌上该区位于低山区,原始斜坡坡度较陡。整体稳定性较差,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点有6处(JD-005、JD-017、JD-018、JD-024、JD-0
13、29、JD-011)。尤其是JD-005泥鳅坞泥石流灾害点,影响范围较广,危害性大,其防治措施主要为避让和工程措施(包括:生物工程、排导、支挡)。区内另一处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JD-029下周家滑坡点,坡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直接对坡体下方的下周家居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区内其它地质灾害点规模为小型,稳定性均较差,危害性相对较小。其防治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主要包括: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等方法。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庙首乔亭旌阳次重点防治区(B):位于旌德县中、西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庙首镇、孙村乡、蔡家桥镇、乔亭乡、华坦乡、旌阳镇,以及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
14、乡的部分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425.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7.04%。该区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106处。其中:滑坡3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崩塌滑坡隐患点64处。规模均为小型。这些灾害点较为密集地沿区内公路呈条带状分布。该区岩性主要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砂岩、粉砂岩,西南端部分地区出露寒武奥陶纪灰岩地层。岩石节理发育,风化作用较强烈,岩石破碎。尤其花岗闪长岩风化物较厚,一般多在3-5m,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天梅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从该区北西部穿过。地形地貌上该区低山区斜坡较陡,丘陵区山势较平缓。中部为一北东向展布的山间谷地,G205国道蔡家桥至庙
15、首段即沿该谷地修建。该区地下水(风化层裂隙水)较发育。本区重要防治的地质灾害点有6处(点号为074、85、82、)。尤其其防治措施主要为工程措施,包括:生物工程、排导、支挡及避让。对于区内其它地质灾害点,其防治措施一般可采取: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等方法。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旌德县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旌德县西北部和东部,覆盖兴隆乡、三溪乡、俞村乡和仕川乡,分布面积207.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2.90%。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1):该区位于旌德县西北部的兴隆乡和三溪乡境内,近东西向展布,分布面积118.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09%。该区岩性
16、主要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砂岩、粉砂岩,在北部与泾县交界处分布有泥盆纪石英砂岩,部分地区还分布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区内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断裂,不发育。地形地貌上该区处于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斜坡较陡,丘陵区(榔桥岩体)山势较平缓。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地质灾害危害性小。但要注意在道路修建或切坡建房形成一定的高边坡,且其稳定性较差时,要注意做好坡面防护、支挡。本区重要防治的地质灾害点为三溪乡龙川村滑坡(099)。该滑坡规模较小,但危害性较大,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砍乱伐、适当削方减载、支挡、避让等。俞村仕川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2):位于旌德县东部俞村乡
17、和仕川乡,分布面积88.8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81%。该区岩性主要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砂岩、粉砂岩,局部出露寒武奥陶纪灰岩和震旦纪砂岩。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不发育。地形地貌上位于低山丘陵区,低山区主要由寒武奥陶纪地层构成,岩石风化作用弱,溶蚀作用较强,坡体稳定性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少。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平缓,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小。但要注意在道路修建或切坡建房形成一定的高边坡,且其稳定性较差时,要注意做好坡面防护、支挡。本区重要防治的地质灾害点为俞村乡芳岱村龙潭滑坡(042)。该滑坡规模较小,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
18、砍乱伐、适当削方减载、坡面防护、支挡、避让等。(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见表3-1)表31 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重点防治区A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名称白地版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1)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2)庙首乔亭旌阳次重点防治区(B)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俞村仕川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位置白地镇、版书乡和庙首乡境内云乐乡、俞村乡境内庙首乡、孙村乡、蔡家桥镇、乔亭乡、华坦乡、旌阳镇、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乡境内兴隆乡、三溪镇俞村乡、仕川乡面积(km2)179.9 Km292.1 Km2425.6 Km2118.4 Km288.8 Km2主
19、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该重点防治区内地质灾害点密度是旌德县最高的区域,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1处,规模均为小型。位于天梅断裂南段两侧地区。岩性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志留纪砂岩。岩石风化作用强烈,破碎,稳定性差。灾害危害性严重。版书乡的梅家至张里一带为地面塌陷危险区,其危害主要是居民生命、厂矿设备等财产安全。其它危害主要为堵塞公路。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5处,位于天梅断裂北段两侧地区。岩性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志留纪砂岩。岩石风化作用强烈,破碎,稳定性差。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灾害危害性严重。其危害主要是对居民生命及财产
20、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106处,规模均为小型。这些灾害点较为密集地沿区内公路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砂岩、粉砂岩,西南端部分地区出露寒武奥陶纪灰岩地层。岩石节理发育,风化作用较强烈,岩石破碎。坡体稳定性较差。其危害主要是对居民生命财产及道路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区分布有6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2处,崩塌滑坡隐患点4处,规模均为小型。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地质灾害危害性小。该区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3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滑坡隐患点7处。坡体稳定性较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平缓
21、,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小。重点防治的灾害点JD-001、JD-0002、JD-004、JD-003、JD-109、JD-116JD-005、JD-017、JD-018、JD-024、JD-029、JD-011074、85、82、099042防治对策、措施、方法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以避让为主。对于无法避让的,采取工程措施防治。对区内小型灾害点的防治措施,一般根据灾害体性质采取适当方法,有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方法等泥鳅坞泥石流灾害点,影响范围大,危害性大,其防治措施主要为生物工程、排导、支挡及避让。下周家滑坡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危害性大。区内其它
22、地质灾害点其规模为小型,危害性相对较轻。其防治措施有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方法等其防治措施主要为生物工程、排导、支挡及避让。区内其它地质灾害点危害性相对较轻。其防治措施有削坡排水(地表、地下排水)护坡挡墙灌浆方法等区内严禁乱砍乱伐、开荒垦植,保护好生态环境。修路、建房切坡时注意坡面防护。避免灾害的发生。区内严禁乱砍乱伐、开荒垦植,保护好生态环境。修路、建房切坡时注意坡面防护。避免灾害的发生。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第一节 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部署 借助多种宣传途径,进行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使群众知灾懂灾识灾和防灾,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及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督
23、预报系统,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预报的同时,有计划的对危害严重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防治。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地质生态环境,走开发性治理的道路,。二、主要任务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为:首先完成全区重要地质灾害点所在乡镇、村干部、监测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全区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的防灾知识宣传,同时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并建立起完善的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中溪乡凤凰村倒骑龙滑坡、霞西乡民主村茶庄滑坡的治理。其次,多方共同努力筹措资金,逐步完成区内18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
24、勘查和防治工作。第二节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一、监测对象根据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成果,将区内18处对人民生命财产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监测对象。二、监测方法可分为简易监测和仪器精密监测二种。简易监测法简易监测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便于群测群防。常用的简易监测法有定期目视检查和安装简易监测设施二种。定期目视检查要求监测责任人定期检查或在暴雨天气时目视检查,监测地质灾害有无异常变化。安装简易监测设施要求在监测地灾点敏感变化部位(如滑坡前缘或后缘裂缝中)设立简易固定标尺或水泥砂浆观其变化情况。仪器精密监测主要分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包括深部位移监测和孔隙水压力、地应力等)
25、监测。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技术人员承担。监测对象为需花费较大资金进行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 监测工具和测期简易观测一般采用钢卷尺、皮尺等。而精密平面位移监测一般采用红外测距仪等;深部位移监测一般采用测斜仪。测期次数和时间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可根据灾害体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雨、旱季等具体条件确定。旱季每15天观测一次。雨季或汛期(主要是47月)加大监测密度,每5天监测一次(如规定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特别是日降雨量达50mm以上时,应加密观测次数,缩短观测间隔时间,如每天1次或1小时一次。监测成果分
26、析每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记录,均应按县国土资源局制定的统一表格填写。若监测数据无重大异常变化时,每月30日前须上报县防灾办地质灾害监测组;若监测数据出现重大异常变化或暴雨天气时,在加大观测力度的同时,县防灾监测组应对监测资料进行实时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并上报县防灾指挥办公室,供有关部门协同分析,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观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组织管理应急方案应急方案是指出现异常暴雨、连阴雨天气或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有关防灾抢险部门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应急行动方案。 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把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到最低程度。
27、在组织管理上,旌德县成立了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县计委主任为常务副总指挥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各有关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均为指挥部成员(见表41),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见图41)。表41 旌德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构成表总指挥县长常务副总指挥分管副县长、县计委主任副总指挥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人武部部长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县计委县国土资源局县广电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宣传部县人武部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水电局县财政局备注各成员单位第一负责人均为指挥部成员县防灾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迅速贯彻上级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各项指令,批准发布旌德县境内地质灾害临灾预报信息
28、,宣布进入临灾应急状态、领导和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当灾情发生后,及时派人掌握灾情、情况紧急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性抢险救灾工作。根据灾情发展趋势指挥安置灾民和应急抢险工程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质供应。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县防灾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命令和决策,协助指挥部处理地质灾害应急的日常事务;协调、监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灾情并及时上报,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减灾防灾、群测群防宣传;负责对外通讯联络工作。应急分队:由县人武部牵头负责,在汛期临灾应急状态时组织专职基干民兵,实行军事化管理,培训地质灾害救险的基本知识,24小时都可以。
29、应急分队监测预报组各乡镇防灾办公路部门防灾办救 护 组物质保障组水电部门防灾办生活安置组指挥部办公室财 务 组灾情调查组治安消防组宣 传 组秘 书 组专家咨询组图41 旌德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组织管理结构图保证随时出动进行抢险救灾。主要职责:实施快速反应,当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抢险,快速抢救遇难人员,抢修主要工程设施和保证生命线工程的迅速恢复。监测预报组:由县地矿局牵头负责。主要职责:当气象预报有异常暴雨,连阴雨天气或监测定有异常变化时,负责提出临灾应急预报,健全全县危害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落实各监测点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汇总监测成果和监测工作总结;当出现异常变化及时上报县防灾救灾指挥部办公
30、室,并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速报受灾情况和处理方案;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培训计划”和“重要隐患点巡回检查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由县卫生局牵头。主要职责:当灾区发生伤亡人员和疫情时,组织医疗和防疫队伍迅速进入灾区,抢救医治伤病员,控制疫情。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灾前“救护与防疫保障计划”。生活安置组:由民政局牵头。主要职责: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调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财务组:由县财政局牵头。主要职责:筹集地质灾害救灾防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及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灾情调查组:由县统计局牵头。主要
31、职责:负责灾害统计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物质保障组:由县计委牵头。主要职责:负责防灾救灾物资的采购、储运、调拔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灾前“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计划”和“应急物资保障计划”。治安消防组:由县公安局牵头。主要职责:负责灾区治安保卫、消防和次生火害、交通管制等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行为,保护国有资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秘书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主要职责:负责管理防灾救灾,群测群防的宣传报道,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宣传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主要职责:负责管理防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报道。各乡镇防灾办,与各乡村村长或村支书签定责任状,落实各灾害点的监测
32、人员。专家咨询组: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县指挥部与各职能小组、各乡镇防灾办、各部门防灾办签定责任状。应急方案灾前预报根据县气象部门提供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或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县地矿局预报组提出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报县人民政府发布。紧急情况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送有关临灾预报信息。临灾应急临灾预报发布后,预报临灾区即进行临灾应急期,县防灾救灾指挥部及各职能工作小组根据职责分工,进入临灾应急状态;命令防灾救灾处于紧急待命状态,各乡镇(部门)防灾办要求临灾区监督各监测责任人启动相应应急方案,对临灾点范围采用明显的预警标志,及时通知和组织临灾区影响范围群众人员和财产安全
33、转移。灾后应急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县防灾指挥部应迅速派人到现场了解灾情、确定灾后应急工作规模,命令防灾救灾应急分队进行灾区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救工作,组织非灾区进行救援工作。主要做好:宣布灾区进入灾后应急期、部署灾区应急工作;根据灾情通报县政府有关领导,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速报灾情。专家进行会商,及时提出灾情趋势意见和防灾救灾建议,提出合理可行安置灾区人员方案和有关生命线工程的紧急抢救方案,加密灾后监测工作。第三节 工程治理方案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有多种,包括三类:主动型:主要有地表(地下)排水、灌浆、锚固(锚杆、锚索)等;被动型:主要有抗滑桩、挡墙、回填和混凝土转换等;复合型
34、。锚拉桩、锚拉墙、爆破、堆填等。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具体采用的工程措施应以经济实用为主。同时考虑到地质环境因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所适用的条件详见表42。表42 崩塌、滑坡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及其适用条件表防治措施适用条件挖除厚度小、规模小的崩塌、滑坡。若挖除会引起新的滑坡或新的危害则不适用。削方减载滑床上陡下缓,后壁及两侧岩体较稳定的滑坡。危险性大又不便于加固的危岩块体,且较近处有适宜的弃碴场地。若削坡会引起新的滑坡或产生新的危害则不适用。压脚前缘有阻滑地段或下方斜坡稳定的滑坡。压脚常与削方配合,以改善滑坡受力条件。挡墙(重力式、锚杆式)适用规
35、模不大或剩余推力不大的滑坡和崩塌滚石的支挡护坡(片石砌护)用于防止崩塌、滑坡体表面局部崩落和被冲刷。抗滑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滑坡,尤其适用于滑体破碎而滑床完整的滑坡。规模小、推力小的滑坡可用钢管(轨)桩或钻孔灌注桩,规模大、推力大的滑坡应用大直径挖孔桩。抗滑桩适用于滑面清楚、单一、滑面上抗剪能力特差,而其上、下岩体较完整的滑坡及危岩。若滑面不清楚,或并非一个滑面或滑面上、下岩体较破碎,则不适宜。锚固(锚杆、锚索)适用于危岩体和顺层岩质滑坡的加固,与其它支挡工程相结合也可用于其它滑坡的整治。喷射混凝土适用于土质滑坡的土体加固。地表排水几乎适用于各类崩塌、滑坡的防
36、治,尤其适于透水性强的土质滑坡的防治。地下排水(盲沟、排水孔、竖井、廊道)适用地下水量丰富的滑坡的防治,常与地表排水工程结合使用。改变滑坡体土体性质(电渗法、焙烧法、灌浆法、离子交换法、置换法)目前一般作为临时性加固工程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蓄引水、固坡、拦挡、停淤、排导等工程,以及采取生物措施进行防治。第四节 生物治理方案地质灾害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利用农业、林牧业技术,对沟域内泥石流的产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土壤、石块)的陡坡耕地、荒地、荒坡,进行人工改造,以控制其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强度,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同时也起到调节或削减地表泾流,阻滞在沟谷中形成大的洪峰,从而抑制
37、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农业上重点是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或改田改土等措施,截引地表径流,增大入渗量,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林牧业则采取营造涵养林(泥石流主要物源区的荒坡、滑坡区)、防护林(沟岸、河岸、道路和田坝)、经济林(面蚀作用较轻的荒坡)为主。 地质灾害防治的生物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少、风险性小的特点,同时生物措施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且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在一些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段),其防治措施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显著的防治效果,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五节 避让方案对于结构复杂、变形剧烈、实施防治工程措施经济上不合理或在目
38、前的技术水平下实施工程措施难度大的地质灾害体(崩塌、滑坡),宜采取避让方案。同时建立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预警系统,加强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采取预警报措施,当灾害体有发生征兆或发生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根据旌德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区内宜采取避让措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有:坡(JD-029)、白杨岭滑坡隐患点(JD-002)、清潭崩塌隐患点(JD-003)、枣树岭地面塌陷(JD-004)、龙山滑坡(JD-099)、泥鳅坞泥石流(JD-005)、茶林崩塌(JD-017)、龙潭滑坡(JD-042)、乔亭崩塌(JD-085)、春岭滑坡(JD-0
39、74)等。第六节 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根据旌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及危害程度,旌德县国土资源局应落实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人及责任人,进行群测群防,并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县国土资源局或由其组织有关专家在每年汛期前,对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查,并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向有关乡镇、村和矿山及负有对重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县国土资源局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各乡镇、矿山、重要设施主管部门编制 “旌德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和乡、村干部及群测人员的地质
40、灾害监测与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第七节 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的方案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地低山、丘陵区,全县地势西南、东北高,中部低,地形以丘陵、低山及陡峭的中山地形组成。全县海拔200m以下高程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9%,海拔200500m高程面积占41.8%,海拔500m以上的高程面积占14.3%(其中1000m以上的高程面积占0.6%)。境内山势较陡峻,绵延起伏。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可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旌德县政府所在地旌阳镇地处徽水上游,地势开阔,地形起伏不大,为旌德岩体风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修建各类工程,现城区东侧低丘区是区内较理想的工程建设用
41、地。第五章 防治方案的实施安排近期(2003-2005年):建立起全县群测群防网络,进行全县相关局、乡镇、村干部及监测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积极筹措资金对龙川村泥石流、下周家滑坡、白杨岭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对泥鳅坞泥石流、龙山滑坡、清潭崩塌隐患点、龙山滑坡、茶林崩塌、龙潭滑坡、乔亭滑坡、春岭滑坡等灾害进行勘查。并建立全县相对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法律、法规体系。中期(2005-2010年):完成10处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防治。远期(20102020年):完成5处较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和防治工作,以及全区12处具较大危险性的潜
42、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第六章 实施防治规划的保证措施第一节 行政管理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县、乡镇、村一把手负责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与乡镇、村和监测人逐级签定责任书。第二节 技术性措施 县国土资源局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使广大群众知灾、懂灾、识灾、防灾,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每年汛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编制本年度的防灾预案,对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监测,并将各隐患点的监测数据按期汇总,进行分析。贯彻落实
43、安徽省地质灾害管理办法。本县的地质灾害点勘查、治理,以及重大工程的选址选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一定要由具备相应勘查、治理资质的单位承担。第三节 资金保证措施积极向国家和安徽省申请地质灾害勘察、治理资金。县、乡镇每年从地方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企业和行业部门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自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第四节 抢险救灾措施 建立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县计委主任为常务副总指挥的旌德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由县人武部牵头负责,由乡镇和村基干民兵组成抢险救灾队伍,在汛期临灾应急状态时实行军事化管理,培训地质灾害救险的基本知识,24小时都可以保证随时出动进行抢险救灾,实
44、施快速反应,当出现异常情况迅速抢险,快速抢救遇难人员,抢修主要工程设施和保证生命线工程的迅速恢复。对威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24小时监测,当有临灾迹象时,迅速发出临灾警报,将人、财物迅速疏散转移,并把灾情迅速上报乡镇和县防灾救灾指挥部。县电信局、交通局保证通讯、信号及交通的畅通,并制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工具。第七章 预期效果通过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借助各种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了全县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旌德县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然会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摆脱地质灾害带来的困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4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也必然会改善或保护全区地质生态环境,使旌德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附件 旌德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特征及防治措施说明表序号野外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m3)造成威胁稳定性状态监测内容防治建议及措施群测人员人数(人)财产(万元)现状趋势1JD001白地镇洪川村庄坞里组泥石流4500040不稳定不稳定坡体裂缝、泥位监测、雨位监测排导、生物工程、地表排水齐 飞2JD002版书乡清潭村白杨岭滑坡700000146300不稳定不稳定坡体裂缝、房屋裂缝避让、支挡、地表排水、退耕还林毛建平3JD011云乐乡刘村糯米圩滑坡128003630不稳定不稳定坡体裂缝、房屋裂缝支挡、地表排水、植树种草刘厚看4JD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