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92903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卷 第1期2009年9月Vol.1No.1Sep.2009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李 恒 金志刚(香港理工大学)【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建筑市场的巨大前景,吸引了众多中国建筑企业参与到海外经营的行列中。面对海外复杂而多变的市场环境,采用什么样的进入模式既可扩展海外市场又能降低经营风险以确保经营收益,是长期困扰中国建筑企业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发现其有较多局限性,如对进入国家的研究局限于由发达国家进入其它国家、对行业的研究局限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中仅考虑静态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考虑中国建筑企业及产业的

2、发展特点,重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分析框架及其相应的决策方法体系。【关键词】进入模式;进入模式理论;影响因素;决策方法【中图分类号】F270F7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461(2009)01-0013-11【作者简介】李恒,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施工及虚拟现实技术。E2mail:bshengliinet.polyu.edu.hk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伴随着这些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建筑企业国际化问题成为企业

3、管理、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等学科领域的讨论热点,倍受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士的关注。然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首先遇到的决策问题,就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方式的选择问题。进入模式的选择将影响公司对国外市场营销活动开发和实施的涉入程度,决定了公司对国外投资的控制程度,并直接关系到公司国际化的绩效和成败。因而,根据建筑业产业的特点和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建立一套适用的、科学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相关理论综述2.1 进入模式理论概述2.1.1 进入模式的种类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被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就是企业将产品、技术、人力

4、、管理经验和其它资源转移到其它国家的方式(Root,1994)。一个国际企业要进入本国以外的市场,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式。结合Root(1994),Hill,Hwang和Ki m(1990)及Woodcock,Beamish和Makino(1994)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类(见图1):图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分类图14技 术 研 究a.出口进入方式出口进入方式指将产品在目标国境外制造完毕,然后再销往目标国境内市场,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的跨边界商品交换活动;b.合同进入方式合同进入方式指在一般不涉及股权或产权的条件下,拥有版权、商标、专利、技术、工艺的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之间订立

5、长期的、非投资性的合同,使公司的技术或人力从本国转移到外国。它包括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同制造、服务合同、管理合同、技术协议、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合同等方式;c.投资进入方式投资进入方式是指一种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进入模式,公司通过在目标国家占有部分或全部的所有权,将技术、人力、管理经验及其它产权转移到目标国家,形成跨国企业。2.1.2 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处于不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公司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这是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能适合公司对特定环境的需要。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是决定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Hill,Hwang和Kim(1990)指出市场进入模式具有

6、三个内在特性 控制、资源承诺和风险传播:a.控制:指操纵企业资源,进行运营和战略决策的权力。不同的进入模式对应着不同的控制程度。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必须拥有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资产和技术。由于这些资产和技术是公司赢得市场空间的关键,公司在进入外国市场时必须保持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权。从出口进入、合同进入到投资进入模式,其公司的控制程度是依次增强的;b.资源承诺:指专用资产,如果用于其它用途就会不可避免地丧失一定价值的特性(kim和Hwang,1992)。这些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等,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管理经验、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c.风险传播:指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所具有的技术、营

7、销或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可能被该国企业不正当利用的危险。不同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可以总结为表1。在选择市场进入模式时,一般认为进入模式的控制越强越好,资源承诺和传播风险越低越好;但表1 不同进入模式的内在特征进入模式内在特性控制程度资源承诺传播风险出口进入低低低合同进入低中高合资进入中中中独资进入高高低现实中三者是互相矛盾的,企业进入模式中的控制和资源承诺是成正相关关系的;而资源承诺程度越高,企业暴露于传播风险的资产就越多,因此在选择市场进入模式时只能是权衡利弊,寻找这三者的平衡点。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理论概述2.2.1 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决策时,除考虑进入模

8、式的内在特性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而在建立进入模式的选择模型之前,也必须先确定在模型中需要考虑的决策变量。很多学者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Madhok,Anderson和Gatignon,Root,Woodcock,Beamish和Makino等人。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得出如下框架(见表2)。表2 影响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目标国家市场规模、竞争、营销渠道、生产成本经济规模、活力、外部经济联系政治政策规定、稳定性社会文化所在(母)国市场规模、竞争生产成本政策内部因素公司战略、国际经营的经验、自身资源、所在行业产品知识价值、隐含性、适应性2.2.2 现有国际市场进

9、入模式选择理论的比较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一直是企业国际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根据前面列出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国内外学者往往选取其中一到两个因素进行重点研究,从而形成了该领域的五种基本理论,其他研究都是基于这几种理论的扩展或延伸。它们是: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15交易成本理论及其扩展(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折 衷 理 论(Ownership,Locationanl,InternalizationTheory)、组 织 能 力 理 论(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Theory)、决 策 程 序 理 论(Decision

10、 Making ProcessTheory)和演进理论(Evolutionary Theory)。我们可以对其做一个比较和总结,见表3。表3 现有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理论的比较总结进入模式理论参考文献理论来源主要观点局限性演进理论(ET)Johanson&Paul(1975);Brooke(1986);Young(1989)公司理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文化和地理的扩展过程,以及资源投入不能解释为什么新建立的公司开始在国为市场上投资就选择股权投入较高的进入模式,比如对外直接投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扩展(TCA)Anderson&Gatignon(1986);Hill(1990);K

11、lein(1990);Rao&Erramilli(1993)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理论等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公司选择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进入模式交易成本很难测量,与公司治理没有关联折衷理论(OL I)Dunning(1977,1980,1988,1995,1998,2000)国际生产理论,组织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三种优势决定: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优势;一个公司拥有的优势越多月有可能选择股权投入较高的进入模式这是一个静态模型,忽略了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公司目标、决策者和决策者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影响组织能力理论(OC)Aulakh&Kotabe(1997);Madhok(1998)组

12、织理论进入模式的选择依靠公司能力的部署和发展公司能力不只限于所有权的界限,忽略决策者和社会及政治环境是不恰当的决策过程理论(DMP)Root(1994);Young&(1989);Subramaniam&Kumar(1997)行为理论,不确定理论等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多阶段的,考虑到很多重要因素的决策过程忽略了组织的效率和决策者的影响2.3 进入模式选择理论研究的不足进入模式是国际化概念的核心构成部分。从实质上说,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经营发展过程,而主流的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交易成本理论、折衷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却是静态的,都是强调在某一特定时间,企业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演进理论把市

13、场进入模式的选择看作是一个序贯的动态过程,但其所研究的进入模式没有包括合作进入模式,而且该理论强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只能是逐渐加深而不能从后一种进入模式退回到前一种进入模式,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却是存在的。组织能力理论强调企业能力的开发和发展之间的平衡,从动态角度分析了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但是对进入模式如何变化却并未涉及。所以,基本上,上述理论都从某一方面比较正确地解释了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单独一个理论不能对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及其演化进行全面的解释。除此之外,这些理论还都存在以下突出局限性。2.3.1 研究的国家有限研究某国企业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如日本学者Nitsch、Beami

14、sh和Makino(1996)研究日本进入西欧市场的模型;研究其他国家进入某国市场的,主要是研究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如Sun和Tipton(1998)研究中国市场等。前者是由一个发达国家进入另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的典型,后者是进入不稳定不成熟但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典型,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市场的情况的研究极少。2.3.2 研究的行业有限现有的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大多针对制造业和个别服务业的跨国企业,对其他行业企业研究不多,比如对建筑业企业等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非常少,因而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选择适合于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2.3.

15、3 进入模式的简单静态化简单地把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分类,做单一化处理,现实中企业选择的进入模式可能是复杂的,多种模式混合在一起的,或者互相转换和组合的。16技 术 研 究2.3.4 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大部分的选择理论都是早在8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当前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及WTO等世界性组织的影响日益明显,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使原有的进入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市场进入模式的理论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而进行修改和调整,但目前的研究中未见把国际因素的影响作为独立、重要的因素纳入研究范围。3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前面对进入模式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现有的国际市场

16、进入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指导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实践。因此,在进行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时,必须结合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机和能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导向,并结合中国建筑产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建筑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综合分析全球化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建筑产业链发展现状后,来制定适当的市场进入、地域扩张和产业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分析,最终构建出一个适用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分析框架。3.1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特殊性分析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始于1979年,当时的经营主要采取对外承包土程和劳务合作方式,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

17、纪70年代末的初创期,在此期间,中国只有中建总公司、中国路桥公司、中上公司、中国成套设备公司四家企业开展对外承包业务及劳务输出业务;80年代为成长期,在此期间,各大建筑企业在境外设立经理部,在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工程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在国际土程承包领域,中国已进入了世界前六强。尽管如此,中国建筑业与工业化先进国的建筑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建筑业缺少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建筑企业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工程服务(事业)国际化和企业组织国际化(金维兴,陆秋虹,卢梅,2007)。但是,中国建筑在国际化经营中具有如下

18、特性:其一,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份额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利润较低的施土领域,承包土程营业额的增加主要依靠项目数量增加,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领域,而这恰恰是竞争最激烈、利润最低的领域。因而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东南亚和中东、非洲国家依靠人力的低廉得标或依附于国外大集团下的分包作业。其二,我国大多数建筑业国际化经营时间短,未能及时地按国际惯例建立以土程技术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建筑业管理机制,不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和规律,缺乏与国外大承包商在同一环境下竞争的实践和经验,导致我国相当多建筑企业的国际经营方式难以得到西方发达市场的认可。其三,建筑业正在由突出“制造”内涵的产业特征向突出“

19、服务”内涵的产业特征方向发展,建筑业自身的服务内涵也日益丰富。建筑业的产业特质决定了其国际化的方向、重点和途径等不同于一般典型的制造业,这具体表现在海外市场区位的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战略以及海外市场竞争战略等诸多方面。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策略时频频失误,从而导致国际经营的失利。3.2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关键在于对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最终选择决策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得出的科学的结论。通过对典型的进入模式理论进行的论述,结合中国建筑企业国

20、际经营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进入模式内在特性、企业内部、外部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并补充考虑被以往学者忽略的国际化战略因素这五大要素,建立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框架,见下图2。图2 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图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17图3 国际环境因素图3.3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介绍 运用进入模式选择综合分析框架,对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介绍如下:3.3.1 国际环境因素国际环境主要包括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见图3。a.经济一体化广义的经济一体化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

21、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狭义的经济一体化主要研究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的共同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的状态或过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同样对建筑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我们在考虑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也需要考虑该因素。经济一体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及完全的一体化。b.国际组织在各种国际组织中,WTO

22、、I MF和世界银行这三大国际组织对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影响最大,其他国际组织影响次之。c.非经济因素战争和恐怖活动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市场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所蕴涵的风险对建筑企业而言是不可小视的。因而,政治(主要指国家间外交、意识形态和友好程度等)、军事和种族及宗教等因素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有时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3.3.2 国际化战略公司战略对进入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这一点一直为学者们所忽视,在此加以补充。国际化战略包括以下三个维度(如图4),这里重点结合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加以分析。图4 国际化战略的三个维度a.全球性竞争集中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经营化中,往往会面临国内外几个主

23、要竞争对手在全球不同国家的竞争,因此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在某个国家的市场上的攻击时,不一定要直接在当地还击,而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市场来还击。b.全球性协同战略全球性协调战略是指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其资源包括研究与开发、营销与采购、国际融资和人力资源等,应进行全球配置、各国市场共享的协同发展战略,以发挥网络化的强大竞争优势。c.全球性战略动机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尤其是在主要竞争对手的母国市场时,就不能只考虑选择对单个市场最有利的进入模式,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全球性战略动机,即企业所着眼于实现全球市场总体效率的最大化。3.3.3 国家因素主要指具体某个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

24、境因素、社会文化差异性和母国因素的影响,见图5。18技 术 研 究图5 国家因素结构图a.目标国市场因素与市场相关的因素包括4项,即规模、竞争、营销渠道和生产成本等。一般而言,规模比较大的目标市场适宜于企业直接投资;对于目标国建筑市场为卖方垄断型或寡头垄断型市场,投资进入方式是经常选择的进入模式。若目标国投资竞争太激烈,企业也可采用合同进入方式或跨国战略联盟;而对于市场潜力低,但却具有高不确定性需求的市场来说,企业通常会选择合同进入等低资源承诺型进入模式。如中国建筑企业面对的非洲部分地区的建筑市场,其市场潜力较低且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采用合同和合资方式可能更为现实;目标国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

25、生产要素的成本、质量与可供性好的国家倾向于直接投资进入方式。b.目标国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指目标国家经济特征、外部经济关系、风险程度以及目标国政府对外国企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等,许多国家对外资准入及建筑行业的相关立法限制了某些特定的进入模式。c.目标国的政治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了国际竞争,与此相伴的是海外政治风险问题的日益突出,因而对政治风险的研究也日益得到许多国家以及众多跨国企业的重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也同样常被此类问题所困扰,如中国工人在中东及东南亚国家频频被绑架、中海油在美国并购优尼科、华为在印度投资受阻、华为在英国并购马可尼收购流产等事件就是我国企业

26、国际化过程中面临政治风险的部分典型案例。政治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国家主权:包括政权更迭可能导致的东道国政府违约;战争和内乱可导致的企业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征收或者国有化,禁止、限制外资准入或并购,歧视和非歧视性干预,汇兑限制等;民族主义和宗教:经济民族主义,宗教问题导致劳动力使用风险等。d.社会文化差异性文化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不同国家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特征会影响他们对进入国际市场模式选择的倾向性;其次,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程度会影响企业进入模式的决策。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影响力

27、的发挥往往与企业的文化特征和核心能力有关。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对文化之间差异的感受不同。决策者对文化差异感知度越高,他们对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敏感;中国建筑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时,一方面要重视文化因素对进入模式的影响,认真分析本国(特别是本企业)和东道国的文化特征以及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的软性竞争力。e.母国因素母国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市场规模:中国国内建筑市场巨大而且潜力无限,本应使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创新性和竞争性,但足够的国内市场成长空间又使许多建筑企业降低其向国外发展的动力;本国的竞争态势:在国内,中国建筑企业属于买方市

28、场,这使得部分有实力的建筑企业乐于尝试进人国际市场;本国的生产成本:中国国内建筑市场建造成本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从经济效益角度看,采取工程承包等合同进入方式可能更为适合;本国政府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政策,及税收、外贸和对外投资等政策使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范围扩大。3.3.4 企业及行业因素企业及行业因素主要包括企业产品因素、资源因素及企业的国际化经验等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关因素,见图6。首先分析企业自身因素,其包含如下方面:a.资源因素主要指建筑企业拥有的管理、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的数量和素质

29、情况;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19图6 企业及行业因素图b.企业产品因素指企业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所要求的服务、产品的生产技术密集度、产品适应性及产品的市场地位;c.国际化经验因素首先,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运作经验的多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在进入新的国际市场的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企业在选择进入方式往往倾向于利用以往成功的经验模式来进行,因而在考虑新市场的进入模式时需要慎重分析以往经验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其次,公司业务所处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决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建筑产业结构影响企业行为,单个企业的跨国经营又离不开整个建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背景,包括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30、的国际化发展状况等。3.3.5 进入模式内在特性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包括控制程度、资源承诺和传播风险。该部分的内容前面已有详细论述。4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决策方法研究4.1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框架的构建 在现实中,企业选择的进入模式并非单一的和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逐步演进的。选择的模式路径也不一定依次出现,根据现实的影响因素集合,某些模式可能会跨越过。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的变化,单一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进入模式的选择应是一个动态和不断优化选择的过程。根据前面进入模式理论的论述,并将决策过程理论、折衷

31、理论等选择理论进行综合,以前文所述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建立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流程图,如图7所示。图7 进入模式选择流程图在选择进入模式时,要根据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框架涉及的五要素综合确定单一或混合进入模式的类型,并根据五要素的变化进入模式进行动态的调整。在进入模式的决策过程中,针对每个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只规定一系列与该层次相关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层次只需考虑与本层次相关少量的重要因素,而各层次之间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例如图7中的第一层级模式选择时考虑最主要的五大影响因素的集合,第二层级分别考虑其影响的子因素集合

32、A、B、C,以此类推第三层级进入模式选择时考虑的影响子因素集合为D。在每个层级所选择影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每个集合中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层级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优化选择重新组合而成,他们实质是对前面五大影响因素的具体化和深入的一个考察。4.2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方法根据前一节的介绍进入模式分析体系框架,我20技 术 研 究们知道当跨国企业决定海外经营时,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环境,但却往往缺少定量数据和恰当的分析方法,因而,在进行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综合考虑五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最佳进入模式。层次分析

33、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 简 洁 而 实 用 的 建 模 方 法。层 次 分 析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的过程,逐步分层地将众多复杂因素和决策者个人因素综合起来进行逻辑思维,然后用定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使复杂问题从定性分析向定量结果转化。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

34、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如图8所示):图8 市场进入模式AHP分析图4.2.1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它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4.2.2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或指标层,因此也称为准则层。4.2.3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由于三个以上的对象放在一起不易比较,但是两个对象就容易比较。所以,AHP在确定各层不同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时,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根据专家评定和问卷调

35、查,可以建立下一层次对上一层次的判断矩阵,称B=(bij)nxn为下一层次因素B1,B2,Bn相对于上一层次因素A的判断矩阵。至于判断矩阵的数值,Saaty等人建议引用数字12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下面计算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时,需先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各分量可由下式求出。Ei=nj=1bijin,i=1,2,n(1)对特征向量E=(E1,E2,En)T进行归一化处理,即EA=ni=1Ei(2)Wi=EiEA(3)Wi即为Ai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在建立判断矩阵的过程中,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因而会出现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为保证评价分析的有效性,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max-nn

36、-1(4)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如表4所示: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研究21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N123456789R I000.580.901.121.241.321.411.45最后可以得到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 I(5)当CR 0.1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权重向量W可以接受。在计算各层次要素对上一级的相对重要度以后,即可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对所有因素的权重进行优先排序。假设上一层次C包含C1,C2Cm共m个因素,他们关于系统总体的重要度分别为c1,c2,cm

37、;下一层次D包含n个因素D1,D2,Dn,它们关于Cj的相对重要度分别为d1j,d2j?dnj,则D层各因素的综合重要度为:di=mj=1dijcji=1,2,n(6)同理,对层次总排序也需要作一致性检验,根据公式(4)和(5),可以得到D层总排序的一致性比例为:CR=mj=1CIjcjmj=1R Ijcj(7)当CR 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结果。5 结论本文首先通过对以往进入模式相关理论的综述,分析了他们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中国建筑企业在运用这些理论中存在的不适用性。其次,在分析中国建筑企业独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进入模式理论框架,提出了中国建筑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

38、进入模式决策事需考虑的五大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构建出了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体系框架,同时介绍了在运用这个体系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从而,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体系。同时,该分析体系对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经营模式调整和转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Agar wal,S.and Ram swami,S.(1992).Choice of For2eignMarket EntryModel:I mpact of Ownership,Locationand Internalizatio

39、n facto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2ness Studies,23(1):1219.2 Agarwal,Sanjeev.1994,“Socio2Cultural Distance andthe Choice of JointVentures:A Contingency Prospectiv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Marketing”,2(2):63280 3 Anderson,Erin and Hubert Gatignon.1986,“Modes of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

40、alysis and Proposi2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7:1226 4 Brouthers K.D.and BrouthersL.E.,(2000).“Acquisi2tion or Greenfield Start2Up,Institutional,Cultural and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2nal 21,89297.5 Brouthers,K.,Brouthers,L and Harris,P.(1997).Thefiv

41、e stagesof co2operat vie venture strategyprocess.Jour2nal of GeneralManagement,23:39252.6 Brouthers,Keith D.2002,“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on Entry Mode Choice andPerforma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3(2):203 7 Brouthers,L.,Brouthers,K.and Werner,s.(200

42、0).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entry mode choiceand satisfaction with economic performance.British Jour2nal ofmanagement,11(3):1832195.8 Burgel,O.and Murray,G.(2000).The internationalmarket entry choicesof startup companies in high technol2ogy industries.Journalof InternationalMarketing,8(2)

43、:33262.9 Chen Hai Yang and Michael Y Hu.2002,“An Analysisof Determinantsof EntryMode and its I mpacton Perfor m2ance”.InternationalBusiness Review,11,193221010 Chung,Henry.F.L.and Peter Ender wick.2002,“AnInvestigation of Market Entry Strategy Selection:Exportv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odes:A hom

44、e2hostCountry Scenario”.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2技 术 研 究18(4):443246011 Cristina,L.D.and G.C.Esteban.2002,“The Effect ofFirm and 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hoice ofEntry Mod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nish Fir ms”.Journal of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6:153216812 D.K.Tse.2000,“T

45、he HierarchicalModel ofMarket En2tryMod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1(4):535255413 Daily CM.Certo ST.and Dalton DR.(2000)“Interna2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Executive Suite:the Path to Pros2perity?”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1,5152523.14 Dunning,John H.2000,“The Eclectic Paradigm a

46、s an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Activity”.InternationalBusiness Review,9:16315 Eicher Theo and JongWoo Kang.“Trade,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orAcquisition:Optimal EntryModes forMulti2nationals”.University ofWashington,2002.16 ErramilliMK.(1991),“The Experience Factor in For2eign

47、Market Entry Behavior of Service Fir ms,”Journal of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 3,4792499.17 ErramilliMK.,Srivastava R.and Kim SS.,(1999)“In2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nd Korean Multinationals”AsiaPacific Journal ofManagementVol.16,29245.18 Erramilli,M(1990).EntryMode Choice in Service In2dustries.

48、InternationalMarketing Review,7(5):50262.19 Erramilli,M and Rae,C 91993).Service fir msinterna2tional entrymode choice:A modified transaction cost ap2proach.Journal ofMarketing.57(3):19243.20 Erramilli,M and Rao,c(1990).Choice of Foreign mar2ket EntryModes by Service Firms.Management Interna2tional

49、Review,30(2):1352150.21 Gatignon,Hubert and Erin Anderson.The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Degree of Controlover Foreign Subsidiaries:An Empirical Test of a Transaction Cost Explanation.Journal of22 Gupta V,Hanges PJ and Dorfman P,(2002)“CulturalClusters:Methodology and Findings,”Journal of WorldBusines

50、s 37,11215.23 Hajidimitriou,Y.A.,A.C.Georgiou and D.E.Porgianos.The Selection of ForeignMarket Entry Strategies for Euro2pean Firms,200324 Hill CharlesW.L.,Peter Hwang and Kim W ickham.AnEclectic Theory of the Choice ofInternational EntryMode.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1990,11:171212825 Holm lund,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