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茵陈蒿汤.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668018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茵陈蒿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茵陈蒿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茵陈蒿汤.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茵陈蒿汤.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茵陈蒿汤.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方药煎服方药煎服【方药】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原原 文文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方方 解解 茵陈蒿苦寒清热利湿,疏利肝胆、退黄 栀子苦寒,清热利湿,通三焦而利小便 大黄苦寒,除瘀热,通腑利胆退黄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功效】清利湿热退黄【主治】湿热蕴结,熏蒸

2、肝胆,兼腑气壅滞之证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渴引水浆,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而色深黄,心中懊憹,腹微满。临证思路临证思路1古代应用:本事方用本方治胃中有热,有湿,有宿谷相搏发黄。济阴纲目治时行瘀热在里,郁蒸不散,通身发黄。温病条辨治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渴欲饮水,腹满舌黄燥,小便不利,发黄。临证思路临证思路2现代应用:(1)本方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症及胆道蛔虫症等。(2)对部分因肝细胞大璧坏死之重症毒性肝炎,有用本方,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获得疗效。(3)对胆汁性或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本方加健脾化湿疏肝药有一定疗效,(4)治疗蚕豆病引起

3、之溶血性黄疸。(5)肝功能障碍引起之口腔炎。(6)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瘙痒或牛皮癣。(7)配合五苏散还可治疗肾炎、肾结石、肾硬变等。(一)黄疸案(一)黄疸案 医案医案 曹xx,男,31岁,工人。患者于6夭前突然上腹部胀闷不舒,饮食减少,发热38以上,曾在本单位医务室治疗,因服西药即泛泛欲吐,故来院门诊,发现巩膜及皮肤呈黄色,小便颜色似浓茶,脘闷泛呕,头胀不思饮食,大便3日未解,嘱住院治疗。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部柔软,肝肋下3横指,舌苔腻带黄。(一)黄疸案(一)黄疸案 医案医案 化验检查:黄疽指数75单位,凡登白氏试验直接阳性;尿胆色素阳性,尿胆元

4、阳性。中医诊断:阳黄;西医诊断:传染性肝炎(黄疸型)。治疗经过:以证属热重于湿的阳黄,采用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加味。服一剂后,大便得通。如法加减,治疗一星期后,遍身黄染大减,脘闷泛恶亦舒,黄疸指数减为10单位,照原方去大黄,加重淡渗药品。继续服药10天后,身黄目黄退净,肝肿消退为一横指。改进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调理痊愈。(二)湿热阳黄案(二)湿热阳黄案 医案医案 万某,64,安微人。此人好饮酒,数斤不醉,适至六月湿暑当令,又饮酒过最,致有黄疸重症。壮热不退,面目遍身色如老橘,口渴思饮,大、小便秘,日渐沉重,卧床不起。六脉沉实而数,舌苔黄燥。察其致病之由,参以脉症,知系湿热阳黄重症也。阳黄症宜

5、清解,仿仲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克、生锦纹9克、川朴4.5克,炒黑山栀9克、汉木通4.5克,水煎。此方连进二剂;二便均通,黄亦消退,脉象亦较前柔和。仍照原方减去木通,加茯苓9克、六一散12克包煎,续进二剂。至四日黄疸已退过半,但年高气弱,不宜过于攻伐,因照原方减去大黄,加薏苡仁12克,又接服四剂,未十日而黄症逐渐痊愈矣。(三)口渴案(三)口渴案 医案医案 韩某某,女,45岁,1987年9月7日初诊。自诉口渴,饮热则舒已两年余,口中粘腻不爽,纳差,形体肥胖,舌质淡胖,苔黄厚腻,脉沉弦而不数。前医用药,不外化湿、养阴之品。脉症合参,乃为湿遏热伏,久困脾阳,津不上承所致,根据伤寒论236条曰:“渴

6、引水者,此为瘀热在里,茵陈蒿汤主之。”故拟茵陈蒿汤加味:(三)口渴案(三)口渴案 医案医案 茵陈15克,焦山栀、生大黄各6克,熟附子4克,茯苓9克。2剂,感口渴减轻,续服5剂,口渴即除。视其舌苔,稍现黄腻,嘱其改用佩兰5克,薄荷2克,生甘草l克,泡水长服,以化尽体内余湿。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语:湿热之口渴特征是:渴喜热饮,口中粘腻或发甜。用茵陈蒿汤治疗,此亦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大法中之变法也。方中加附子者,以减方药苦寒之弊;加茯苓者,以增方药化湿之力。(四)口腔溃烂案(四)口腔溃烂案 医案医案 孙某,女,51岁,1989年6月初诊。患者口腔广泛性溃烂3个月,灼热疼痛,尤以舌体为甚。屡经治

7、疗效果欠佳来诊。察其舌体紫黯、肿胀,患者尚有头胀痛,心烦易怒,咽干口燥,大便秘结,舌质黯,苔黄厚根部腻,脉滑。证属湿热毒邪蕴结于里。治宜泄热利湿为主。茵陈蒿汤加味:(四)口腔溃烂案(四)口腔溃烂案 医案医案 茵陈蒿15克,大黄6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生地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每日3次漱服。3剂后患者舌体肿胀明显好转,溃疡面缩小,原方继服1剂痊愈。按语:湿热邪毒,蕴结于里,上蒸于口,见口腔糜烂,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为主,加丹皮、生地、苡仁,以凉血解毒。(五)风疹(五)风疹(荨麻疹荨麻疹)案案 医案医案 林某某,男,30岁,1988年10月21日初诊。全身起疙瘩瘙痒近三天。三天前,全身不

8、明原因起疙瘩,此起彼伏,曾用抗组织胺药治疗未能控制,伴口苦,尿赤,便秘。查体见躯干及四肢有蚕豆大的红色风团,压之褪色,密集成片。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急性荨麻疹。治以清热利湿通腑,佐以疏风,投茵陈篙汤加味:茵陈60克,栀子9克,大黄12克,荆芥4克,防风4克。连服3剂,风团消失而愈。(六)痤疮案(六)痤疮案 医案医案 李某,男,18岁,1989年10月14日初诊。颜面起粉刺反复发作近二年。二年前颜面开始起小疹子,用手挤压可挤出豆渣样物,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近月来皮疹增多,并起脓疱及囊肿,经内服四环素、外搽水硫洗剂而罔效,伴口渴,尿少,便秘。查颜面见群集黑头粉刺,粟米大红色丘疹,散在小脓疱,黄豆

9、大小囊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为痤疮。治以清热利湿,投茵陈蒿汤:(六)痤疮案(六)痤疮案 医案医案 茵陈60克,栀子9克,大黄9克。每日内服1剂;并用颠倒散(硫黄、大黄等分为末)酒调外搽。半月后复诊,皮疹消退,二便通畅,守原方去大黄加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续服10剂。三诊未见新起的皮疹,基本痊愈,嘱患者常用茵陈泡茶内服,以资巩固。按语:痤疮而见口渴、便秘、溲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内留之象,乃湿热蕴阻,熏蒸肌肤所致。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方证相对,并配以外用药辅助治疗,标本兼顾,则取效更捷。(六)痤疮案(六)痤疮案 医案医案 李某,男,18岁,1989年10月14日初诊。颜面起粉刺反复发作近二年。二年前颜面开始起小疹子,用手挤压可挤出豆渣样物,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近月来皮疹增多,并起脓疱及囊肿,经内服四环素、外搽水硫洗剂而罔效,伴口渴,尿少,便秘。查颜面见群集黑头粉刺,粟米大红色丘疹,散在小脓疱,黄豆大小囊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为痤疮。治以清热利湿,投茵陈蒿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