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in****188 文档编号:16456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6∕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7.040 B 1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 T 12292020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in potato pests 2020 - 04 - 07 发布 2020 - 10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229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治原则 . 1 5 综合防治技术 . 2 DB36/T 1229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

2、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王颖娴、熊焕华。 DB36/T 12292020 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大田生长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青枯病及蛴螬、金针虫、蚜虫、粉虱、二十八星瓢虫、斜纹夜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农药 biological pesticide 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3.2 脱毒种薯 virus-free seed 从繁殖脱毒苗开始,在严格控制的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经检测不带病毒或类病毒的种薯。 3.3 防治适期 optimum control period 对有

4、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最佳有利时期,该时期防治可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成本较低。 3.4 防治指标 economic threshold 又称经济阈值,是指有害生物的某一发生量(病情指数、害虫密度或杂草),达到该发生量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量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DB36/T 12292020 2 4 防治原则 从农业生产全局和马铃薯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和自然天敌繁衍、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

5、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品种和种薯选择 因地制宜种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无菌留种田,减少病原物感染,宜选用脱毒种薯,播种前10d15d,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薯型规则、表皮色泽新鲜、没有龟裂、没有机械损伤、没有病斑的块茎作为种薯。冬种种薯切块不少于30 g,并保证每块有1个2个芽眼。秋种整薯播种。 5.1.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开沟(穴)播种。秋马铃薯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冬马铃薯12月下旬1月下旬播种。根据土壤肥力合理密植,密度控制在3500株/667m25500株/667m2,土壤肥力低,适当密植。 5.1.3 科学施肥

6、控水 采用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为原则。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萌发侵染的环境条件。 5.1.4 合理轮作换茬 合理轮作换茬,有效消灭土壤中的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和青枯病等越夏病原菌。前茬作物可为水稻、玉米、葱、蒜或瓜类等,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5.1.5 做好清洁田园 生长期间及早摘除病叶、老叶、黄叶,拔除中心病株,并集中销毁,防止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原菌传播蔓延。 5.2 物理防治 5.2.1 黄板诱杀 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及粉虱等叶部害虫。 悬挂支撑物直径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粘虫。 悬挂高度高于植株顶端15cm30cm。

7、每667m2布置大型粘虫板(1000 cm2)15片20片,或中型粘虫板(500 cm2)30片40片,也可根据虫情调整布置密度。用于监测时每亩按五点悬挂5片中型粘虫板。 5.2.2 频振灯诱杀 DB36/T 12292020 3 用频振灯诱杀金龟子、地老虎及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频振灯灯管底部距地面高度1.4m1.5m。每1.3hm22.0hm2布置一盏频振灯。 5.3 生物防治 5.3.1 培育、保护和利用天敌 4月5月和10月11月蚜虫发生高峰期,保护田间捕食性天敌食蚜蝇、瓢虫、草蛉及寄生性天敌蚜茧蜂,增强对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蚜虫防治选用对天敌昆虫安全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田埂种植豌豆

8、、蚕豆等喜凉豆科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食物、避难所和临时栖息场所;生长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5.3.2 应用生物农药 按照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选用已登记的生物农药在关键防治期进行防治,适当早防。 5.4 化学防治 5.4.1 防治策略 在预报的防治适期内,先查后治,按照防治指标用药,选用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按照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实施。 5.4.2 播种期 5.4.2.1 场地与工具消毒 场地消毒:切芽块的场地和装芽块的工具,可用 2%的硫酸铜溶液喷雾,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减少芽块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机会。 切刀消毒:切种时每人

9、配备两把切薯刀,一把放于 0.5%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当遇到病薯时及时去除,然后换用经消毒的切薯刀。切刀轮流使用,用后随即放入盆内消毒。 5.4.2.2 种薯处理 种薯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药剂拌种按照药剂推荐施用量均匀拌入滑石粉制成混合粉剂,每 50 kg种薯用 2 kg 混合粉剂拌匀。药剂浸种按照药剂推荐施用量进行浸种 9min10min,晾干后播种。 5.4.2.3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用杀虫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撒施后旋耕耙匀,再开沟播种;或整地后播种前直接撒施于沟内再行播种。薯块病害重发区用杀菌剂进行播前沟内土壤浇灌处理。 5.4.3 苗期 苗期重点控制蚜虫和粉虱。病毒病严重发生区

10、,在出苗前后,有翅蚜迁飞前,对邻作地十字花科、茄科蔬菜上的蚜虫进行普遍防治。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1。 DB36/T 12292020 4 表1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适期或防治指标 防治对象防治对象 油菜生育期油菜生育期 防治适期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防治指标 苗期 有蚜株率5%,或每株虫量4头6头 现蕾期 有蚜株率10%,或每主枝蚜量6头8头 开花期 有蚜株率10%,每枝蚜量6头8头 蚜虫 成熟期 有蚜株率15%,或每主枝蚜量10头20头 苗期 有虱株率5%,或每株虫量4头6头 现蕾期 有虱株率10%, 或每株虫量6头8头 开花期 有虱株率10%,每株虫量6头8头 粉虱 成熟期 若

11、虫高峰期 有虱株率15%,每株虫量10头20头 现蕾期 1龄3龄幼虫高峰期 二十八星瓢虫 开花期 1龄3龄幼虫高峰期及成虫始盛期 百株虫量4头6头 开花期 百株虫量4头6头 叶甲 成熟期 1龄3龄幼虫高峰期及成虫始盛期 百株虫量6头8头 开花期 百株虫量1头2头 斜纹夜蛾 成熟期 1龄3龄幼虫高峰期 百株虫量2头3头。 现蕾期 晚疫病 开花期 发病初期 防治1次指标为病株率0.5%;防治2次指标为病株率1%,间隔期7d10d 现蕾期 早疫病 开花期 发病初期 防治1次指标为病株率1%;防治2次指标为病株率2%,间隔期7d10d 现蕾期 青枯病 开花期 发病初期 第1次防治: 病株率0.5%;

12、第2次防治:病株率1%,间隔期7d10d 5.4.4 现蕾期 现蕾期重点控制蚜虫、粉虱、二十八星瓢虫、晚疫病、早疫病和青枯病。马铃薯现蕾期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1。 5.4.5 开花期 DB36/T 12292020 5 开花期重点控制蚜虫、粉虱、二十八星瓢虫、叶甲、斜纹夜蛾、晚疫病、早疫病和青枯病。早熟马铃薯易感晚疫病,在 3 月下旬如遇连阴雨,应及时进行用药预防,如天气晴朗则必须在 4 月上旬时进行一次预防。马铃薯开花期主要病虫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 1。 5.4.6 成熟期 马铃薯成熟期主要防治蚜虫、粉虱、叶甲及斜纹夜蛾,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 1。早熟品种在 5月上旬前后,中晚熟品种在 5 月下旬,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萎时,及时选择土壤适当干爽时的晴天或阴天进行收获。 5.4.7 施药技术 5.4.7.1 药剂混配及交替使用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混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 5.4.7.2 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 用药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应按GB/T 8321的规定实施。 5.4.7.3 统防统治 以村组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施药,使用高效植保机械施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