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64440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传播学(1518)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

2、原则:1 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2 现实性 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3 简明性 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4 操作性 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5 创见性 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1 拉斯韦尔模式五 W 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

3、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 信息 媒介 受众 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 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2 香农韦弗模式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七个要素:信源 编码 通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3 贝罗的 S-M-C-R 模式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

4、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四环节:1 信源和编码者 2 受传者和译码者 3 信息 4 通道4 老师补充的模式第三章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 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三 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四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354)信息的本质:(54)1 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 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与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2 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

5、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已成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3 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也离不开物质。4 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 信息是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一种表征,它并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5 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表征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与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有密切关系。信

6、息的特征(5556)1 信息是一种可以资源共享的资源 信息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2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信息的一个本质特征。3 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物质载体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可以储存。4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储存在物质载体里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并且可以被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可以被转换。信息的产生:某物与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称为信息源;它物是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体

7、。信息的形态:(5758)1 自然信息 信源物作用在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2 机器信息 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3 人类感知信息 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大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4 人类思维信息 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化成为的符号信息。教育信息的特征:(64)1 科学性 教育信息是已为前人所提取、处理并转化为人的科学认识的一部分的信息,它来自人类长期的实践积累,经历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检验,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2 目的性 教育信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他制约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对象,所选择和利用的教育信息均服从培养人的需要。3 系统性 教

8、育信息不是零碎、无序的,而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制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4 共享性 教育信息不存在保密性与限制性,可以为人类广泛地共享。5 多样性 教育信息蕴藏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中,具有丰富的呈现方式,可以使用多种传输通道。符号:表达信息的标记,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可以脱离参与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的本质(7072)1 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是一切用以在意义上代替他物的东西,符号并不等于事物,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2 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1 人们通过感官接触,随着外界刺激的不断积累,人们寻找这些经验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并形成符号的概念。2 符号和意义之间的

9、结合还受到了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3 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建立符号的意义。4 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3 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 符号常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4 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符号的意义包括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它的客观定义,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它在人们主观上或感情上的意义。外延意义:是表示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关系,是客观性,它是在字典上所标明出来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内涵意义:是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关系,它常常带有情感上的爱憎与评价上的高低等因素,是主观性的。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7980)1 要

10、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 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传达教育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不能偏离特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片面追求教学语言的形式。2 要有针对性 教育传播的对象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选择与传播对象个性特征相吻合的语言抽象层次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上下移动。3 要有适当的强化 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可采用适当重复多次的方法去反复强调它,也可利用身体语言或其他传播媒体的辅助来强化它。4 要进行不断的调整 即要做到适时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调整所运用的语言,才能讲教育传播活动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5 要有整体性 教师要考虑语言的逻辑性,从整体意义上考虑话的意思,学生也要有整体

11、意识,不能断章取义。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5)1 传播态度与情绪2 补充与强化语词3 代替词语非语言符号的特性(85)1 普遍性 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沟通绝大部分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2 形象性 语言符号比较抽象,非语言符号则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讲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能通过形象和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3 多维性 非语言符号能在同一时空中同时激发人的多种感官。4 整体性 非语言符号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一种非语言符号往往伴随着其他类型的非语言符号整体出现。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8889)1 辅助性 非语言符号

12、在教育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只能少而精。2 准确性 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准确的表达出确定的意义。3 适宜性 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4 稳定性 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5 情感性 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育传播中应发挥它的长处。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9496)特点:1 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 2 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 3 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此外还有教育传播媒体、社会真实事物、家庭和周围学生等其他发出教育信息的具体对象

13、。1 学生教师通道 学生是教育传播的受传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接收信号;教师是教育传播中发送教育信息的重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口语、板书、体态等向学生传送教育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用媒体辅助传递教育信息,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通过多种媒体去获取教育信息。2 学生媒体通道 教育媒体具有贮存与传递教育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媒体去获取信息。3 学生实际事物通道 学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接触,通过感觉去获取事物原始的最真实的信息。4 学生家庭通道 学生的信息来源与家庭有密切关系。5 学生学生通道 有组织的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日常无组织的学生交往,都在相互传送着

14、教育信息。教育传播通道中是干扰(9697)1 来自信源的干扰 信源方面可能传送的不是教育信息,或是效果不佳的教育信息。2 来自编码的干扰 编码的选择或变换不当,语言不准确也会造成干扰。3 来自信道的干扰 构成信道的空间、路线以及发送接收信号的设备,都会造成干扰。4 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的视、听、味、触、嗅等感觉器官在生理上有缺陷,不能接收来自信道的信号,或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局限,不能将符号解释为准确的信息意义,都会造成干扰。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9798)如在学校建有生物园、地理园。校园里有科学家、伟人、英雄人物的塑像,设有媒体资源中心,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室内有多种媒体的软硬件

15、可供教师、学生运用。2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求,要懂得运用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甚至要懂得编制教学媒体,还有部分老师要负责学校的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的管理。3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素养 学生应具备运用各种媒体和网络系统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教育信息的材料和工具。麦克鲁汉的媒体观认识媒体人体的延伸(102)1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2 媒体有“冷”、“热”之分 冷媒体主要是想象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体(如电影);热媒体是指想象力参与程度小

16、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3 媒体就是信息 4 媒体是改变社会的最大动力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学法(103)1 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2 观察的经验3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解析:1 越上越抽象 2 具体与抽象并不是表示其难易程度,为我们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了依据 3 每个人的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位于经验之塔中部的电影、电视等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4 多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但也不要停留在直接经验阶段,要引导学生形成抽象经验。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104)1 传递信息 呈现刺激、提供信息是教学媒体最基本的功能。2 存储信息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此功能。3 控制学习

17、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要求学生做出反应的功能,也都有控制学习环境的功能,但在控制的程度方面有所不同。第五章主观题:1 阐释一个合格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2 阐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能和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125)1 目标性 1 接收信息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规定 2 学生的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2 主动性 学生的传播行为是一种目标性行为,是安规定有组织、有计划的地去完成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任务。3 选择性 在教育传播中,教师按教学培养目标去传播教学内容,但学生对某些传播内容还可能会出现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行为。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126)1 社会文化因素 学生所处的

18、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会影响学生的传播行为。2 知识因素 1 知识基础 学生要接受教师的传播内容,必须具备接受传播内容的必备知识基础 2 解码能力 对教育传播系统所使用的符号,学生如果解码能力不强,就很难获取所需要的信息。3 心理因素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传播行为有重要的影响。4 其他因素 一些其他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传播行为。学生的传播心理(130134)一选择性心理1 选择性注意 受传者的注意是选择性的,选择和注意和自己有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2 选择性理解(1 需要 2 态度 3 情绪 4 习惯)3 选择性记忆 人们容易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情,而容易忘记

19、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二遵从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的运用这一心理】1 群体因素2 个体因素(1 个体的威信 2 个体的心理特征 3 个体的性别特征)第六章主观题: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138140)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146147)1 扩展功能 能扩展教育传播的内容与空间2 激励功能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陶冶功能 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个性4 益智功能 环境因素能提高学生的用脑效率,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5 增强功能 能增

20、强师生,生生,师生社会之间的交往、接触、联系合作与互相了解。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149151)1 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是构成教育传播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的传播行为,或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从而影响人的传播行为。(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 要符合学校卫生学的要求 3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优势)2 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1 建立严格的审查和把关制度 2 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识别能力 3 注意对社会信息的及时筛选和处理)3 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1 遵循平等原则和相容原则 2 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21、3 加强爱国主义和爱校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4 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1 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控自理环境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自控自理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2 让学生组织自己的全部活动。3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经过一定的传播教育过程之后,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1 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1 达标程度 2 教学时间 3 教学规模)2 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1 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2 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3 毕业生的工作成果)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素质:1,热爱教育传播事业:对教育传播事业的热爱,是教师搞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前提。2,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等,具有丰富的知识,教师才能更接近学生,获得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3,掌握教育传播技术:教育传播的效果,主要是由教育传播技术的好坏来决定的,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掌握教育传播技术。4,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