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392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5206∕T25—2018 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规范(铜仁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140.10X 55DB5206铜仁市地方标准DB 5206/T 252018代替 DB 522200/T 107-2015梵净山 名优红茶审评规范The review specification of Fanjingshan famous quality black tea2018-12-06 发布2018-12-06 实施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 5206/T 252018I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审评15 质量要求5DB 5206/T 25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2、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1072015梵净山 名优红茶审评规范。与DB 522200/T 107201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增加了目次。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学、毛世红、邱涛涛、罗静、麻三妹、曾良。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 5222

3、00/T 1072011、DB 522200/T 1072015。DB 5206/T 2520181梵净山 名优红茶审评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名优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审评、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302 茶 取样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DB 52/T 532 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DB 52/T 1012 梵净山 红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

4、适用于本标准。3.1梵净山名优红茶以梵净山区域内(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石阡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玉屏县)福鼎大白茶、石阡苔茶等国家级良种或地方优良品种茶树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为原料,经精湛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红茶产品。4审评4.1审评条件4.1.1环境感官审评室应坐北朝南,北向开窗,面积不小于15。室内色调为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干扰。室内光线柔和、明亮,自然采光,无阳光直射。干评台工作面照度应为1000lx;湿评台照度不低于750lx。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辅助照明,辅助光源光线应均匀、柔和、无色彩、无投影。评茶时,保持安静,控制噪音不得超过50dB。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527。

5、4.1.2用具4.1.2.1审评台DB 5206/T 2520182干评台高度800mm900mm,宽度600mm750mm,台面为黑色哑光;湿评台高度为750mm800mm,宽度450mm500mm,台面为白色哑光。审评台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4.1.2.2评茶专用杯碗评杯呈圆柱形,高65mm,外径66mm,内径62mm,容量150mL。具盖,盖上有通气孔,杯盖上面外径72mm,下面内圈外径60mm。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三个呈锯齿形的滤茶口,口中心深3mm,宽2.5mm。碗高55mm,上口外径95mm,上口内径90mm,下底外径60mm,下底内径54mm,容量250mL。4.1.2.3评茶盘

6、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外围边长230mm,边高33mm,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呈倒等腰梯形,上宽50mm,下宽30mm。涂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4.1.2.4分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内围边长320mm,边高35mm。盘的两端各开一缺口,涂以白色,要求无气味。4.1.2.5白色搪瓷叶底盘长方形,规格:长230mm,宽170mm,边高30mm。4.1.2.6称量用具天平,感量不低于0.1g。4.1.2.7计时器定时钟或特制秒表,精确到秒。4.1.2.8其他a)刻度尺:刻度精确到毫米;b)网匙: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用于捞取碗底沉淀的碎茶;c)茶匙:白瓷汤匙,无花纹,容量约 10mL;d

7、)其他用具:烧水壶、电炉、塑料桶等。4.1.3审评用水采用在铜仁市行政区域内销售的桶装纯净水,无纯净水销售的区域选用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应符合GB 5749要求。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4.1.4审评人员茶叶审评人员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身体健康无异味,个人卫生条件好,审评前不吸烟、饮酒、食辛辣味食品和使用香脂类的化妆用品。4.2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4.3审评因子DB 5206/T 2520183梵净山名优红茶审评时按“五项因子”内容进行,包括茶叶的外形(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4.3.1外形4.3.1.1形状产品的造形、轻重、

8、大小、粗细、宽窄、长短。4.3.1.2嫩度产品原料的生长程度。4.3.1.3色泽产品的颜色和光泽度。4.3.1.4匀整度产品形状的完整程度,产品色泽的均一程度。4.3.1.5净度茶梗、茶片及非茶类夹杂物的含量。4.3.2汤色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4.3.3香气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持久度。4.3.4滋味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4.3.5叶底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度)和叶张程度。4.4审评方法4.4.1外形审评将缩分后的有代表性茶样200g250g,置于评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用回旋筛转法,使茶样按粗细、长短、大小、整碎

9、顺序分层并顺势收于评茶盘中间,根据上层、中层、下层,按4.3.1的审评内容,用目测审评茶叶形状、色泽、净度和匀整度。用手感方法掂估茶叶身骨轻重。4.4.2茶汤制备从评茶盘中扦取充分混匀的有代表性的茶样3.0g,茶水比为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计时,冲泡5min后按冲泡顺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茶汤滤尽,叶底留在杯中,按香气(热嗅)、汤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4.4.3内质审评DB 5206/T 2520184按香气(热嗅)、汤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4.4.3.1香气审评香气时,一手持杯,一手持盖,

10、靠近鼻孔,半开杯盖,嗅评从杯中散发出来的香气,每次持续2s3s, 随即合上杯盖。 可反复1次2次。 根据4.3.3的审评内容判断香气的质量。 并热嗅 (杯温75左右)、温嗅(杯温45左右)、冷嗅(杯温接近室温)结合进行。4.4.3.2汤色审评汤色时用目测根据4.3.2的审评内容审评茶汤, 审评时应注意光线、 评茶用具对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4.4.3.3滋味用茶钥取适量(约5mL)茶汤于口中,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内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各部位充分接触,并感受刺激,随后将茶汤吐入吐茶桶中或咽下,根据4.3.4的审评内容审评滋味,最适宜的茶汤温度在50左右。4.4.3.4叶底将杯中的茶叶全部倒入白色搪

11、瓷叶底盘中,加入适量清水,让叶底漂浮起来,根据4.3.5的审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审评叶底。4.5评茶计分4.5.1评分形式4.5.1.1独立评分整个审评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评茶员独立完成。4.5.1.2集体评分整个审评过程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奇数)评茶员一起完成。参加审评的人员组成一个评茶小组,推荐其中一人为主评,审评过程中由主评先评出分数,其他人员根据品质标准对主评出具的分数进行修改和与确认,对观点差异较大的茶进行讨论,最后共同确定分数,如有争论,投票决定。并加注评语,评语引用GB/T 14487中的术语。4.5.2评分方法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二只以上,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

12、密码编号,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并加注评语,评语引用GB/T 14487中的术语。4.5.3分数确定4.5.3.1每个评茶员所评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参加评分的人数所得的分数。4.5.3.2当独立评分评茶员人数达五人以上时, 可在评分的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其余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相应人数所得的分数。4.5.4结果计算DB 5206/T 2520185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项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的总得分。梵

13、净山名优红茶各因子系数为:外形20%;汤色15%;香气25%;滋味30%;叶底10%计算公式如下:Y=A*a+B*b+E*e式中:Y茶叶审评总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4.5.5结果评定根据计算结果审评的名次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如遇分数相同者,则按“滋味外形香气汤色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5质量要求5.1感官指标应具有梵净山名优红茶相应茶叶品种的品质特征,无非茶类夹杂物,无异味、无霉变,符合上级有关部门颁发的名优红茶实物标准样的要求。梵净山名优红茶感官品质应符合DB52/T 1012或DB52/T532工夫红茶的要求。5.2理化指标与安全指标按照DB 52/T 1012或DB 52/T 532的红茶规定执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