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308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9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吉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3.100 Q 1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8892018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hidden risk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ement product enter

2、prises 2018 -11 - 12 发布2018 - 12 - 30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288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工作程序 . 2 6 文件管理 . 11 7 信息化建设 . 11 8 持续改进 . 11 9 运行效果 . 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13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清单样例. 14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 . 15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3、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例. 16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风险告知样例. 18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例. 19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台账样例. 21 DB22/T 288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吉泰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岩、赵建民、徐天启、梁法刚、杜洪涛、计宏宾、侯鹏飞、张大秋、王龙、曹增珠、李春海、付强、赵信丞、李俊杰、谭茗弋、王佳业、谢成龙、孙静、李思明、李晓烨。 DB22/T

4、 28892018 1 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22/T 2881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DB22/T 2884 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22/T 2881、DB22/T 288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泥生产企业 cement product enterprise 水泥熟料的生产企业和以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的其他材料制成水凝水泥的生产企业。 4 基本要求 4.1 自主建设 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整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等具体工作。 4.2 设置机构

6、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 4.3 职责分工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 财力支持, 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4 健全制度 DB22/T 28892018 2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 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

7、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包含以下制度: a) 风险分级和管控制度;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 考核与奖惩管理制度; d) 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e)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4.5 组织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管控措施,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标准、工作程序等,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至少包含以下材料: a) 培训计划; b) 培训方案; c) 培训内容; d) 培训签到表; e) 培训试卷; f) 培训效果评估。 4.6 全员参与

8、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人员,应根据工作岗位职责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验收、统计分析等环节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4.7 闭环管理 企业应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治理、隐患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的全闭环管理。 4.8 监督考核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目标责任考核、 奖惩机制, 并严格执行。对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情况应记录并存档。 5 工作程序 5.1 工作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参见附录 A。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企业

9、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辨识范围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包括: a)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等阶段; DB22/T 28892018 3 b)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c) 原辅材料、产品的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 d)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e)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f)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g)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h) 维修、废弃、拆除和处置; i)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j) 停产、复工。 5.2.2 辨识内容 5.2.2.1 企业

10、应根据 GB/T 13861 的规定开展危险源辨识,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2.2.2 企业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和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 5.2.3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b) 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5.2.4 辨识实施 5.2.4.1 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危险源辨识活动,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 5.2.4.2 根据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和工艺变更、非常规作业活动等及时开展专项

11、危险源辨识。 5.3 风险分析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 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5.4 风险评估 5.4.1 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等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估。 5.4.2 企业应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选择但不限于以下评估方法: a) 风险矩阵法(LS); b)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c) 风险度评价法(MES)。 5.5 风险分级 5.5.1 根据风险评估结

12、果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5.5.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5.3 企业应将以下情形视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DB22/T 28892018 4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5.4 企业应编制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参见附录 C。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管控措施 5.6.1.1 确定原则 企业在选择

13、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可行性; b) 安全性; c) 可靠性; d) 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5.6.1.2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a) 消除(替代)。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下料口自动清堵装置替代人工清堵; b) 预防。当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 c)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避雷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d) 隔离。在无法消除(替代)、预防、减弱危

14、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或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皮带输送机头部、尾部安装防护网等; e)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如为防止原料系统出现正压,危害巡检或检修人员安全,将高温风机与尾排风机连锁,尾排风机出现故障跳停时,高温风机自动跳停; f)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如铲车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5.6.1.3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a)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回转窑换窑砖作业方案、预

15、热器清堵安全操作规程等; b)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如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等; c) 预测预警,如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等; d) 统计分析,如事故、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等; e) 安全互助体系,如煤磨换衬板作业时,在煤磨外部设置专人监护等; f) 风险转移(共担),如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等。 5.6.1.4 培训教育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a)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培训; DB22/T 28892018 5 b) 每年再教育培训; c)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d)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e) 其他方面的培训。 5.6.1.5 个体防护措施 根据实际情

16、况,对头部、眼部、手部、口部和面部等采取防护措施。 5.6.1.6 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a) 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b) 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 c) 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培训。 5.6.1.7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包括: a)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管控的风险, 企业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 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b) 对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风险, 需要制定新的文件 (程序或作业文件) 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有效落实; c) 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以上规定的措施。 5.6.2 风险管控措施评

17、审 企业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b)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 c)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 d)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5.6.3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 5.6.3.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6.3.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

18、加或合并,主要包括: a) 重大风险(红色):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b) 较大风险(橙色):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c) 一般风险(黄色):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d) 低风险(蓝色):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 5.6.4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22/T 28892018 6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评估后,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 D。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应至少包括危险源、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发布、培训,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7 安全风险告知 5.7.1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19、 企业应根据风险等级,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并在醒目位置公示。 5.7.2 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企业应通过对部分作业活动、关键任务、生产工序,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分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5.7.3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应依据评估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见表 E.1。 告知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岗位名称; b) 位置/场所; c) 主要风险类别; d) 风险等级; e) 风险管

20、控措施; f) 安全警示标识; g) 内部报告电话。 5.7.4 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样例参见表 E.2。公告栏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位置/场所; b) 主要危险源; c) 风险等级; d) 风险类别; e) 可能导致的后果; f) 风险管控层级; g) 责任单位,责任人; h) 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 12350。 5.8 隐患排查 5.8.1 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5.8.1.1 基本要求 企业应结合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管理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DB22/T 28892018 7 5.8.

21、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表 F.1,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组织级别及频次和排查人员等信息。 5.8.1.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表 F.2,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组织级别及频次和排查人员等信息。 5.8.2 确定排查项目 5.8.2.1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和隐患排查制度的规定,在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排查项目。 5.8.2.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b) 资质证照; c) 安全生产责任制;

22、 d)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e) 安全操作规程; f) 教育培训; g) 安全生产投入; h) 应急管理; i) 变更管理; j) 相关方安全管理; k) 检维修管理; l)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8.2.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b) 工艺; c) 设备; d) 电气系统; e) 仪表系统; f)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g) 生料制备; h) 熟料烧成; i) 水泥制成和发运; j) 筒型储存库; k) 辅助系统。 5.8.3 组织实施 5.8.3.1 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目

23、的、要求、范围、组织级别及人员等。 DB22/T 28892018 8 5.8.3.2 排查类型 5.8.3.2.1 日常隐患排查。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设备点检和班中日常巡回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重大风险点的检查和巡查。 5.8.3.2.2 综合性隐患排查。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隐患排查。 5.8.3.2.3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根据企业特点对工艺、设备、电气、消防、厂房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5.8.3.2.4 季节性隐患排查。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a) 春季重点防火、防风、防冻堵、防触电; b) 夏季重点防火、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

24、、防汛、防暑; c) 秋季重点防火、防触电; d) 冬季重点防火、防冻堵、防滑跌、防触电、防中毒。 5.8.3.2.5 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前对安全、消防、生产装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是对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节假日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隐患排查; 5.8.3.2.6 专家诊断性排查。企业组织抽调生产技术骨干,设立企业自己的安全专家队伍组织开展诊断性排查。 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可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或安全生产专家进行隐患排查; 5.8.3.2.7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企业内或其他企业发生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事故后开展隐患排查

25、。 5.8.3.3 排查要求 企业按照排查计划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能够同时开展的排查类型可以合并排查。 要及时、 准确、全面的记录排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 并由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落实整改。 隐患排查工作要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5.8.3.4 组织级别 5.8.3.4.1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层级。 5.8.3.4.2 公司级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a) 综合性隐患排查; b) 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锅炉、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排查; c) 新装置施工、竣工、试运行等阶段的专项排查; d) 季节性隐患排查; e) 节假日隐患排查; f) 专家诊断性检查; g) 事故类比隐

26、患排查。 5.8.3.4.3 车间(部门)级主要包括: a) 综合性隐患排查; b)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c) 季节性隐患排查; d) 节假日隐患排查; e) 日常隐患排查。 5.8.3.4.4 班组级和岗位级主要进行日常隐患排查。 5.8.3.5 排查周期 DB22/T 28892018 9 5.8.3.5.1 公司级排查周期为: a) 综合性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 1 次; b) 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锅炉、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排查,适时开展; c) 新装置施工、竣工、试运行等阶段的专项排查,适时开展; d) 季节性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 1 次; e) 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假日前至少 1 次;

27、 f) 专家诊断性检查,适时开展; g)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适时开展。 5.8.3.5.2 车间(部门)级排查周期为: a) 综合性隐患排查,每月至少 1 次; b)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每月至少 1 次; c) 季节性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 1 次; d) 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假日前至少 1 次; e) 日常隐患排查,每班至少 1 次。 5.8.3.5.3 班组级和岗位级排查周期为: a) 日常隐患排查,班组每班至少 1 次; b) 岗位每班至少 1 次,重点岗位加大频次。 5.8.3.6 排查结果记录 各层级的组织部门应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宜保留影

28、像记录。 5.9 隐患分级和治理 5.9.1 隐患分级 5.9.1.1 基本要求 企业应根据隐患整改、 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 将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9.1.2 重大事故隐患确定 企业存在以下情形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a) 违反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 b)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企业应全部或者局部停产的; c)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 d) 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未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e)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f) 煤磨袋式收尘器(或煤粉仓)未设置温度和一氧化碳监

29、测,或未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g) 筒型储存库人工清库作业外包给不具备高空作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承包方且作业前未进行风险分析; h) 进入筒型储库、磨机、破碎机、篦冷机、各种焙烧窑等有限空间作业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启动、热气涌入等隔离防护措施; i) 有关标准、规范中明确的重大事故隐患。 DB22/T 28892018 10 5.9.2 隐患治理 5.9.2.1 隐患治理要求 5.9.2.1.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主要包括公司治理、车间(部门)治理、班组治理、岗位纠正等。 5.9.2.1.2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 5.9.2.1.3

30、 企业应对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立即整改。 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 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事故发生。 5.9.2.2 隐患治理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建议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通报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b) 下发隐患整改单。隐患整改单参见表 F.3,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 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 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

31、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前应制定防范措施。隐患整改单内容应包含隐患内容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 c) 实施隐患治理。 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 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 d) 治理情况反馈。 隐患存在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 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下发部门协同解决; e) 验收。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5.9.2.3 一般事故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划分的层级,企业各级负责人或者有关人

32、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进行确认。 5.9.2.4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5.9.2.4.1 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5.9.2.4.2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 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 5.9.2.4.3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隐患整改单和治理方

33、案组织进行治理,治理时应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治理前,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业应停产、停业。 5.9.3 隐患治理验收 DB22/T 28892018 11 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根据隐患分级治理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 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对政府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5.10 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表 G.1,每年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结果纳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过程中。 6 文件管理 6.1 企业应完整保存文件、过程资料与数据信息,

34、并建立电子档案。至少应包括: a) 风险分级和管控制度;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 考核与奖惩管理制度; d) 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e)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f) 危险源辨识清单; g)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 h) 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 i)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j) 安全风险公告栏; k)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l) 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m)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n) 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 o)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审记录; p)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q) 隐患整改单; r)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6.2 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估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记录等,应单独建档

35、管理。 6.3 涉及重大事故隐患,其排查记录、评估报告书、治理方案、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统一使用政府建立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 按照要求录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基础信息和数据,并动态更新。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DB22/T 28892018 12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评审每年应不少于 1 次,并保存评审记录。 8.2 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企业应及时更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内容: a)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b)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

36、求; c)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d) 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材料发生变化; e)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f)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g)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h)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i) 未遂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9 运行效果 通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企业至少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a)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估后, 应重新确认原有管控措施, 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 重大风险场所、岗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

37、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d)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f)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g)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h)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i)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j)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k)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l) 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隐患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m)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DB22/T 28892018 13 A A 附 录 A

38、(资料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图见图 A.1。 图A.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图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安全风险公告栏 公司级 部门(车间)级 班组级 岗位级 危险源辨识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告知 隐患排查 隐患分级和治理 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 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确定排查项目 组织实施 隐患分级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 DB22/T 28892018 1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清单样例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1

39、。 表B.1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 岗位/地点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备注 1 破碎机巡查 检查破碎机转动部位 破碎机转动和传动部位, 由于没有安装防护罩或已有防护罩不符合安全要求 填表人:张* 日期:2018年8月8日 审核人:李* 日期:2018年8月10日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2。 表B.2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岗位/地点 型号 备注 1 单段锤式破碎机 破碎车间 2PCF2022 填表人:张* 日期:2018年8月8日 审核人:李* 日期:2018年8月10日 危险物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3。 表B.3 危险物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 序号

40、 物质名称 岗位/地点 物质特性 备注 1 氨水 脱销系统 碱性腐蚀品 填表人:张* 日期:2018年8月8日 审核人:李* 日期:2018年8月10日 DB22/T 28892018 15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 作业活动类分析(JHA+LEC)评估记录见表 C.1。 表C.1 作业活动类分析(JHA+LEC)评估记录 序号 岗位/地点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风险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E C D 风险 等级 1 原料堆场 1、 启动前行或倒车 2、 辅材承运车辆卸料作业 3、 煤场人工卸料 4、清理车底、车斗物料 5、 铲车运行

41、6、 堆料、 铲料作业 7、运料 机口卸料 堆料和取料作业同时进行 坍塌 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 1、在同一作业区内,采用人工或者汽车、铲车装卸作业时,堆料和取料作业严禁同时进行。 2、未经许可,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 36 15 270 较大 风险 分析人:张* 日期:2018年8月8日 审核人:李* 日期:2018年8月10日 审定人:谢* 日期:2018年8月10日 设备设施类分析(JHA+LEC)评估记录见表 C.2。 表C.2 设备设施类分析(SCL+LEC)评估记录 序号 检查项目 排查标准 风险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E C D 风险 分级 1 原料磨 系统 1、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

42、应设置机旁控制装置, 机旁控制装置应布置在操作人员能够看到整个设备动作的位置, 机旁开关应能强制分断主电路, 并具有锁定装置及开关位置标志 2、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现场应设有预示开车的声光信号装置 机械伤害 1、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设置机旁控制装置, 机旁控制装置布置在操作人员能够看到整个设备动作的位置, 机旁开关能强制分断主电路, 并具有锁定装置及开关位置标志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现场设有预示2、 开车的声光信号装置 4 5 13 260 较大 风险 分析人:张* 日期:2018年8月8日 审核人:李* 日期:2018年8月10日 审定人:谢* 日期:2018年8月10日 D

43、B22/T 28892018 16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例 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表 D.1。 表D.1 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管控层级 序号 风险岗位/地点 作业步骤 危险源 风险 等级 风险类别 管控措施 公司级 车间/部门 级 班组级 岗位级 责任人备注1 原料堆场 1、启动前行或倒车 2、辅材承运车辆卸料作业 3、煤场人工卸料 4、清理车底、车斗物料 5、铲车运行 6、堆料、铲料作业 7、运料 8、机口卸料 堆料和取料作业同时进行 较大 风险 坍塌 中毒和窒息 车辆伤害 1、 在同一作业区内,采用人工或者汽车、铲车装卸作业时,堆料和取料作业

44、严禁同时进行。 2、未经许可,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 张* 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表 D.2。 表D.2 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管控层级 序号 风险岗位/地点 设备 设施 危险源 排查标准 风险等级风险类别管控措施 公司级 车间/部门 级 班组级 岗位级责任人备注1 原料车间 原料磨系统 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未设置机旁控制装置或无开机声光信号装置1、 磨机、 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应设置机旁控制装置, 机旁控制装置应布置在操作人员能够看到整个设备动作的位置, 机旁开关应能强制分断主电路, 并具有锁定装置及开关位置标志 2、现场应设有预示开车的声光信号装置 较大风险机械伤害1、磨机、

45、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设置机旁控制装置, 机旁控制装置布置在操作人员能够看到整个设备动作的位置, 机旁开关应能强制分断主电路, 并具有锁定装置及开关位置标志 2、磨机、选粉机、辊压机等设备现场设有预示开车的声光信号装置 张* DB22/T 28892018 17 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见表 D.3。 表D.3 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 各等级危险源数量 序号 车间部门 危险源 名称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风险等级数量合计 备注 1 原料堆场 堆 料 和 取料 作 业 同时进行 1 DB22/T 28892018 18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风险告知样例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见

46、表 E.1。 表E.1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位置/场所 机修车间 岗位名称 电焊工 主要风险类别 火灾、爆炸、触电、灼伤 风险等级 较大风险 报告电话 0431- 危害或潜在危害事件 1、焊渣飞溅,电弧光灼伤眼睛或皮肤 2、焊钳破损,绝缘不良 3、电焊机绝缘电阻不符合要求 4、焊接产生有害气体 5、焊接区域存在易燃物质 6、 焊接材料或试件搬运中存在倾倒或腰部扭伤的危险 7、 焊丝的末端或熔滴可能伤害手、眼睛、脸等部位 风险管控措施 1、 焊接时,须使用焊接面罩等遮光保护用具,穿戴能够有效阻止电弧光线的防护服2、 焊接时,使用呼吸用保护用品 3、 焊接时,开启排烟设备,保持作业环境通风良好 4

47、、 使用焊机前,熟悉了解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并遵守注意事项 5、 在搬运或者使用焊接材料、焊接试件时,须穿戴安全鞋 6、 保管或搬运焊接材料、焊接试件时,遵守安全管理及操作规定,注意防止掉落或倒塌 安全警示标识 安全风险公告栏见表 E.2 表E.2 安全风险公告栏 序号 位置/场所 主要 危险源 风险等级 风险类别 可能导致的 后果 风险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1 原料 车间 重型板式喂料机 较大风险 机械伤害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车间级 原料 车间 张* 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12350 DB22/T 28892018 19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例 基

48、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见表 F.1。 表F.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组织 级别/频次 排查人员1 资质证照 1、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 2、消防验收(备案)文件、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1、营业执照是否有效 2、是否具备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合格意见书 3、是否履行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综合性 排查 公司级 1 次/年 安全 副总 安全 部长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见表 F.2。 表F.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序号 排查 项目 设备设施及作业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组织 级别/频次 排查人员 排查结果1 机运转过程中进行清理

49、物料作业 1、破碎机被堵时, 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清理,严禁带电作业 2、严禁伸入破碎机内清理物料 3、完成后, 应先切断电源, 挂牌上锁后再清理卫生 公司级 1 次/半年 安全副总 安全部长 合格 2 破碎 车间 破碎机 转运料斗及料槽开口位置, 无防护栏或防护栏缺陷。 1、转运料斗及料槽开口位置, 应设置隔离护栏, 检修时加强防护2、车间内的开敞式地坑地沟深度大于 0.5m时,应加设防护栏 3、转运料斗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进料口附近应设置进、 出料设备的急停开关。 料斗进料口宜设格栅网防护, 防止人员跌落 公司级 1 次/半年 安全副总 安全部长 合格 DB22/T 28892018 2

50、0 隐患整改单见表 F.3。 表F.3 隐患整改单 通知单编号:YH-001 受检单位 *水泥有限公司 检查类型 综合 检查部位 破碎 车间 检查时间2018 年 8月 1 日 隐患类型 重大 隐患内容 描述 破碎机设备停机,在破碎机检修作业期间未悬挂“停电检修”警示牌 整改单位 破碎车间 整改负责人 张* 整改措施 办理停电手续,在配电柜上挂停电牌,摇出高压柜手车;板喂机也停机挂牌 整改建议 整改期限 2018 年 8 月 2 日前整改完成,在此之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检查单位 安全环保部 检查成员 李* 检查单位负责人 王* 接收负责人 李*整改完成情况 按照整改要求,在整改前办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