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2728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l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l2.4.3 武则天的管理思想l2.4.4 佛家思想的深入影响历史背景历史背景l 1.隋朝: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重建国家管理体制,将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地方体制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简化为州县二级管理体制;继承南北朝的均田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与租调制度,统一货币,采用五铢钱;开科举之先河;促进经济发展;出现“开皇之治”。隋炀帝隋炀帝骄奢淫逸,大兴土木,致使天下大乱,农民起义。l 2.唐朝:李渊父子异军突起,公元628年统一全国,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贞观之

2、治)、唐高宗以及武则天的努力,获得巨大发展。唐玄宗时期政治腐化、贪污横向,爆发“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后期宦官专权、朋党执政、藩镇割据,社会危机,公元907年被朱温所灭,陷入了五代十国的乱局。l 首先,隋唐时期在管理学意义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完善与创新,例如三省六部制,唐太宗的“监察六事”,武则天的臣轨。l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文化思想领域也空前繁荣,在世界上都属真正的最强盛时期。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隋文帝的管理思想l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开创“开皇之治”。其贡献有:l

3、(1)改革和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l(2)开科举考试,开历史之先河;l(3)均田制等恢复发展经济;l(4)北方民族大融合;l(5)推崇节俭;l(6)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史称黄金时代。一、推行三省六部制一、推行三省六部制l 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废除北周六官制(天、地、春、秋、冬、夏),不再设置丞相、相国一职。l设置三省六部:二、改革地方机构,实行州县二级制二、改革地方机构,实行州县二级制l 【弊政】地方贵族势力不断膨胀,滥设州郡,地方机构设置混乱,甚至出现了“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l 隋文帝规制地方行政组织设置权,规定:l 九品以上官员都由中央任免,州县官员三年一换

4、,不得重任,不得用本地人,“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三、改革用人制度,创立科举制三、改革用人制度,创立科举制l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出身门第选择官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士族控制了仕途。l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设“志行修道”(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以公开考试方式选拔官吏。l 607年,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开设进士科,科举制便正式确立下来。科举对寒士的意义科举对寒士的意义l 开皇年间,寒士杜正玄本应录为秀才,权臣杨素故意刁难,亲自用偏题难题来复试他,意在使其落榜。考试范围包括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王褒bao的圣人得贤臣颂、班固的燕然山铭、张载的剑阁铭及白鹦鹉赋,并

5、限其当天的未时(每日13时至15时)以前交卷。l 不料杜正玄挥笔一触而就,使得杨素不得不叹服,授予其相应的职位。四、经济管理四、经济管理l1.均田制l 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官】开皇二年(582年)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100顷,少至40亩。同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职田),多至5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xie田,以供公用。【民】隋制18岁为“丁”,21岁为“成丁”。成丁便可授田并课役,60岁则还田,狭乡每丁20亩,老

6、幼所得依次减少。l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顷。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园宅,率三口给一亩,奴婢则五口给一亩,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癣田,以供公用。”l岁役减为20日,裁减了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18-59岁改为21-50岁,并且缩短了每年的役期。l此外,隋文帝还注重兴修农田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l2.兴建“大兴城”l 开荒二年,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都城。即大兴城。

7、使其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l 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统一了货币。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刺史赵哭所定的“铜斗铁尺”。五、推崇节俭五、推崇节俭l 隋文帝生活简朴,穿旧衣,坐修补过的旧轿子,一顿饭只吃一个肉菜。l 皇后孤独氏也十分节俭,有人劝她买下价值八百万的一筐明珠,她却说:不是我需要的,不如拿去奖励有功的将士。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唐太宗的管理思想l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从军,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gao、

8、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l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l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一、治国理政思想一、治国理政思想(一)裁减机构及人员l 唐初全国有三百几十个州,中央政府难以管理。唐太宗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

9、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l 废郡为州,每个道分管10-40各州,属于监察区,有点类似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刺史制度,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最后余下279个州。l大力裁减官员,最后仅余中央官员643人。令人惊奇的是,643人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不能不说是显耀的政绩。l启示:裁减官员后的唐朝何以能治理天下呢?(二)完善地方监察制度l 历朝历代都有监察制度,例如秦代的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期的刺史监察。隋唐一直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l 唐太宗颁布“监察六事”作为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1)察官人善恶;(2)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3)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4)察妖滑盗

10、贼,不事生业,为似蠹害;(5)察德行孝悌,茂才异常,藏器晦迹,应时用者;(6)察黠xia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也就是说,监察的范围扩大到吏治、户籍、役赋、储备、狱讼、生产、治安等方面。二、驭人用才之术二、驭人用才之术(一)政治之术,在于得贤l“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礼。”l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尤其是体现了其虚怀若谷、重视人才的卓越领导素质。故事故事1l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魏征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l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l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

11、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l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故事故事2l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l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故事故事3l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时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

12、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l 长孙皇后问:“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l 唐太宗说:“还不是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l 长孙皇后听后,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l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l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l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13、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u逝,遂亡一镜矣。”l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l 唐太宗从参与父亲李渊起事夺天下,到玄武门之变,再到治理国家,身边聚集了大量人才,例如:l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尉迟敬德、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程知节、侯君集、秦琼、苏定方、柴绍、罗士信、史万宝、刘弘基等、薛仁贵等等。(二)设官分职,惟才是与(二)设官分职,惟才是与l“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数;推贤进士,奉上之良规。自古哲王,弘风阐化,设官分职,惟才是与。”l 【故事4】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可是一直没下文。唐太宗询问他,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批评说:“

1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例【例1】房谋杜断的故事】房谋杜断的故事 “君子用人如器,取其所长。君子用人如器,取其所长。”l唐太宗有两个得力的宰相:“尚书左仆射p y”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唐朝开国的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两人商量制订的,并称“房、杜”。l“房谋杜断”: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而杜如晦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善于出计谋,杜善作决断,各具专长而又互补。l 人赞:“笙sheng磬qing同音,惟房与杜”。故事故事5l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诏发兵修洛阳宫乾

15、阳殿,以备巡奉。张玄素闻讯上书谏奏,认为当时“承百王之末,屈凋弊承百王之末,屈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否则“阿房成,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l唐太宗质问:“卿谓我不炀帝,何如桀、纣?”l张玄素答:“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l又说:“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l唐太宗听后非常赞叹,特赏赐他彩帛200匹。l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容颜威武,当他得知臣僚畏惧他过于严肃时,就每当有人奏报时,就刻意的和颜悦色,表现出柔和平易

16、的样子。l 这种放低姿态的做法体现了唐太宗精细的领导才能。三、经济管理三、经济管理l 唐太宗十分重视你也,认为“民以食为天”,实施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均田制l 唐朝授田,丁男(1620岁)及18岁以上的中男每丁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年老及残废者口分田减半;寡妻妾口分田30亩,作户主的增加20亩。憎尼道士也授田,男30亩,女20亩。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l 隋唐两代都按官爵授给王公贵族、各级官吏以永业田和职分田,数额多少不等。唐已明确规定,妇女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因授田面积不足,在需要依耕的狭乡地区也不再加倍授田。l 唐代还规定,凡迁徒及贫无以葬者得

17、出卖永业田,狭乡迁到宽乡者得卖口分田(即北魏的露田),这就扩大了土地买卖的范围。l 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配;永业田则永远归农民所有,可以传给子孙,也可以自由买卖。l 均田制将授田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力地牵制了地方势力,同时给予人民以相对合理的田地,利于农业的发展。(二)租庸调制(二)租庸调制l 唐朝的租庸调制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贵族享有蠲juan免租庸调的特权。l 租庸调剥削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

18、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就只问丁身,不问财产。l与隋朝的对应制度相比,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l因为自南北朝后期,杂户、官户以及工商业者的身份都在逐渐上升,唐代统治者不得不多少改变过去对他们的歧视政策。南北朝以后,寺观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唐政府对僧道进行授田,是为了肯定寺观对土地的所有权。l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反映了妇女地位的进一步低落,也说明那时大量土地日益集中于各类地主手中。l国家掌握的均田土地越来越少,因而取消了对妇女的授田,至于取消对奴婢、部曲的授田,这是与他们的大量解放以及士族地主的没落相适应的。

19、(三)增值人口,发展生产(三)增值人口,发展生产l 贞观初年,户数不到300万(人口在800-1200万之间),只有隋文帝大业二年户数的三分之一。l收抚流动人口;l收降少数民族人口;l奖励婚配l 唐太宗统治23年里,全国户口增加近一百万户。鼎盛时期是唐玄宗执政期间,达到5200多万人四、四、“爱之如一爱之如一”、“绥之以德绥之以德”的民族思想的民族思想l “防边必先武威”先后击败突厥、吐古津、龟兹、离昌、吐蕃、南诏等其他各族的侵扰,使得“四夷威服”;l 同时,实施“爱之如一”、“绥之以德”,和谐共存的开明民族政策;李世民对各个民族表达了“爱之如一”的理念,一方面是各族对太宗表示了忠心和向往,民

20、族关系为历史上最和睦,最美满的时期之一。l 唐朝盛世,各族归服。贞观政要载李世民自谓其功业曰:“弱水流沙,并通輶you轩之使;披发左衽ren,皆为衣冠之域。正朔所班,无远不届。”輶you轩:古代一种轻车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现多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一)平等待之爱之l 淡化种族差异,对于加强各族对中央的向心力,作用尤大。从“子育万民”、“华夷无隔”的观念出发,李世民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对各民族应“爱之如一”的结论。l 李世民认为,历史上的帝王的思路不对,即“贵中华,贱戎狄”。赵克尧、许道勋在其所著唐太宗传中,将他的“爱之如一”的具体表现总结为以下几点(1)对汉

21、、夷被俘劳动人民同样予以赎取、给粮;(2)对汉、夷将领同样秉公赏罚,不存私心,视为一体;(3)对汉、夷将领同样任人唯贤;(4)对汉、夷伤病大奖同样体恤。(二)各适其性l 帝王的统治,应仁德慈厚,“爱育群生”,使其治下的苍生能“各适其性”。所谓“育物者,所贵于从宜。养人者,必资于遂性”。也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使国祚zuo长久。l 所谓“遂性”,对中原来说,就是轻赋省刑,使百姓安居乐业,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则是尊重其旧有的习性,不强令其变俗,使达安抚爱育之目的。与前代多视夷狄为异类,罡其人面兽心,凶狡愚顽,反复无常不同,李世民不将各族视为异类,他认为:“仁孝之性,岂隔华夷?”l贞观四年,

22、唐平定东突厥,在如何处置突厥降众的问题上,群臣意见不一,纷纭不休。l中书令温颜博上奏:“请准汉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齐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忌之心。若遣向江南,则乖物性,顾非含育之道也。”l 但魏征却不同意认为那样做无异于养虎为患。l 最后太宗采纳了温颜博的建议:设立羁ji縻mi府州,封其首领为王,使其部落于河南朔方地,入居长安者近万家。这一举动,表明太宗在思想上对温颜博的认同,对突厥部众的“因俗而治”,是“各适其性”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l 李世民和其后继者不断在边境地区设置羁縻府州,数目近千。这些羁縻府州,均以内附少数民族部落设置,大者为羁縻都

23、督府,小者为州,各羁縻州基本保留其部落组织形式,都督刺史由部落酋长担任,皆得世袭。同时,羁縻府州要对中央政府负责,履行义务。l 作为天下之主,负有养活中国及四夷之责,治下百姓,均应“领得安存”,为使其如鱼得水,如鼠得窟,还要为他们“做大窟,深作水”,以达“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之目的,对归附各民族之恩德,可谓极矣。(三)诚信l 诚信思想,在李世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过程中,也时有体现。武德九年(626),李世民欲发兵征岭南,魏征劝李世民以“虔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虔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不烦兵而服”。李世民于是遣使臣持节慰谕之,岭南酋长果然遣妻子随使入朝。李世

24、民非常高兴,曰:“魏征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不可不赏。”于是,赐魏征五百匹绢。l 从这件事上,李世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诚信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中能起到征伐有时难以取得的效果。l 李世民也深知“绥之以德”是政策的一个方面,文德教化的施行须以国力的强盛为前提和后盾。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不可以文德备塞”,武备的整饬chi,同样不可缺少。l 有时为了解决边防问题,维护国家秩序,战争征伐的手段也是必须的。“德怀”的同时,也“威服”。在此,太宗又形成了他的“失礼入刑”的思想。(四)联姻和亲,怀之化之(四)联姻和亲,怀之化之l 先后下嫁南阳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以及一些宗女于少数民族首领。l 各族君主也都以和亲为荣,多次遣使来朝,后加聘金,以求与唐朝联姻。评价评价l全盛之时,大唐帝国开疆拓土,声威远波,文治武功,臻于盛境。l总结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在政治治理、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用人艺术、民族关系均有建树,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治理国家的思想。2.4.3 武则天的武则天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