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609712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78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11 粮食作物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袁 也是畜牧业尧工业尧医药等的重要原料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遥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袁 种子优劣是关乎粮食能否增产的首要因素袁 品种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内在因素遥 研究表明袁依靠新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达到 42.18%2袁 因此品种是玉米生产的第一要素袁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支撑玉米生产的核心技术3遥 丹东农业科学院以高产尧优质尧多抗为主要育种目标袁收集和引进国内外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袁对我国国内优良自交系进行改良和创新袁 以自选系丹 3154 为母本尧自选系丹 3140 为父本杂交组配袁

2、选育出了高产尧多抗尧适应性广尧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丹农玉 789遥 该品种具有高产袁中抗玉米茎腐病尧灰斑病尧丝黑穗病袁熟期适中袁株型半紧凑袁适应性广等特点袁 适宜在逸10益活动积温 2 700益以上的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域种植遥1选育过程1.1母本丹 31542013 年在海南以丹 3145 为母本尧丹 3142 为父本组配成基础材料遥2014 年在凤城进行单倍体诱导袁2014 年冬在海南进行单倍体加倍袁2015 年定名为丹 3154遥丹 3154 生育期 126 d 左右袁需活动积温 2 700益左右遥 幼苗叶鞘紫色袁叶片绿色袁叶缘紫色袁苗势强遥株型紧凑袁株高 271.0 cm袁穗位高 92.2

3、 cm袁成株叶片数 19 片遥 花丝浅紫色袁雄穗分枝数 2耀4 个袁花药浅紫色袁颖壳紫色遥 果穗圆锥形袁穗柄中袁苞叶中袁穗长17.6 cm袁穗行数 14耀16 行袁穗轴红色袁籽粒橙色袁粒型为硬粒型袁百粒重 35.4 g遥1.2父本丹 31402007 年冬在海南袁以丹 99 长为母本尧PH4CV 为父本组配成基础材料遥2008原2010 年在丹东和海南选生长势强尧抗病性好的植株连续自交 6 代遥 2011 年定名为丹 3140遥丹 3140 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 125 d 左右遥 幼苗叶鞘紫色袁叶片绿色袁叶缘紫色袁苗势强遥 株型紧凑袁株高 245.4 cm袁穗位高 110.1 cm袁成株叶片数

4、 19 片遥花丝浅红色袁雄穗分枝数 2 个袁花药浅紫色袁颖壳紫色遥 果穗筒形袁穗柄中袁苞叶中袁穗长 15.5 cm袁穗行数16耀18 行袁穗轴浅红色袁籽粒黄色袁粒型为半马齿形袁百粒重 37.4 g遥1.3杂交种的选育2015 年冬袁丹东农业科学院在海南岛以丹 3154为母本尧 丹 3140 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丹 3201袁 选育过程见图 1遥 2016 年参加品种鉴定试验袁 2017 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袁2018-2019 年参加联合体比较试验袁2020-2021 年参加东北科企联合体中熟组区域试基金项目:辽宁省人才工程资助项目野基于 DH 技术的玉米抗病种质改良与利用冶(2021-MS-37

5、9)遥作者简介:高洪敏渊1967原冤袁男袁硕士袁研究员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遥 E-mail: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农玉 789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高洪敏周旭梅宁家林郑君海陈得义白向历刘波杨海龙吕春波赵中名渊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凤城 118109冤摘要院丹农玉 789 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 2015 年在海南以自选系丹 3154 为母本尧自选系丹 3140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袁于 2022 年通过国家审定遥 通过对丹农玉 789 的选育过程尧特征特性尧产量表现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袁以期为我国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遥关键词院玉米曰杂交种曰丹农玉 789曰选育曰栽培技术1

6、68-粮食作物 2023.11表 12020-2021 年 2 年区域试验产量表现试验地点2020 年2021 年亩产渊kg冤对照亩产渊kg冤比对照增产渊%冤亩产渊kg冤对照亩产渊kg冤比对照增产渊%冤山西朔州853.8934.1-8.6951.5948.70.3山西大同801.7787.51.8857.8778.410.2内蒙乌兰浩特990.01 032.3-4.1947.1921.32.8内蒙呼和浩特818.3890.4-8.11 085.11 155.6-6.1内蒙鄂尔多斯782.0712.29.8963.8979.5-1.6内蒙赤峰823.7752.29.51 007.3914.910

7、.1内蒙包头925.8890.24.0内蒙巴彦淖尔1 251.11 158.48.0926.5833.911.1辽宁抚顺吉林永吉841.5724.2782.8734.57.5-1.4779.8890.4772.1874.71.01.8验袁2021 年参加东北科企联合体中熟组生产试验遥2022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渊审定编号院国审玉 20220131冤袁定名为丹农玉 789遥 已申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渊申请号院20221000432冤遥2品种特征特性2.1生物学特性丹农玉 789 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试验中出苗至成熟 132 d袁与对照先玉 335 相同遥 幼苗叶鞘紫色袁花丝浅紫色

8、袁花药紫色袁颖壳绿色遥 株型半紧凑袁株高318 cm袁穗位高 129 cm袁成株叶片数 20 片遥 果穗长筒形袁穗长 20.9 cm袁穗行数 16耀18 行袁穗轴红色袁籽粒黄色袁百粒重 36.5 g遥2.2抗病性鉴定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20 年和 2021 年 2 年抗病性鉴定结果袁丹农玉 789 感大斑病尧穗腐病袁中抗茎腐病尧灰斑病尧丝黑穗病遥2.3品质分析据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21 年检测结果袁丹农玉 789 籽粒容重773 g/L袁粗淀粉含量 73.63%袁粗蛋白含量 9.54%袁粗脂肪含量 4.33%袁赖氨酸含量 0

9、.27%遥3产量表现3.1品种比较试验丹农玉 789 于 2018-2019 年参加联合体品种比较试验袁经过 圆 年 20 个点次的品种比较试验袁2018 年平均亩产 826.5 kg袁 比对照先玉 335 增产 27.2%曰2019 年平均亩产 870.8 kg袁 比对照增产 10.6%曰 2 年平均亩产 848.6 kg袁 比对照增产 18.1%遥3.2区域试验丹 3201 于 2020-2021 年参加东北科企联合体中熟组区域试验渊表 员冤袁2020 年平均亩产 862.3 kg袁比对照增产 3.6%袁达极显著水平袁居第 4 位袁15 个试验点中 11 点增产 4 点减产袁 增产点比率

10、73.3%曰2021 年平均亩产 907.5 kg袁 比对照增产 8.0%袁 达极显著水平袁 居第 1 位袁 19 个试验点中 17 点增产 2 点减产袁增产点比率 89.5%曰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884.9 kg袁比对照增产 5.8%遥丹 99 长伊PH4CV 2007 年海南引S02008 年丹东引茚S12008 年海南引茚S22009 年丹东引茚2013 年海南丹 3145伊丹 3142S32009 年海南引引茚2014 年丹东丹 3145/丹 3142S42010 年丹东引单倍体诱导 引茚2014 年海南丹 3145/丹 3142HS52010 年海南引单倍体加倍 引茚2015 年

11、丹东丹 3145/丹 3142DHS62011 年丹东引茚引茚2015 年海南丹 3154伊丹 3140引丹 3201图 1丹农玉 789 的选育过程169-2023.11 粮食作物3.3生产试验丹 3201 于 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袁 平均亩产857.6 kg袁比对照增产 6.8%袁居第 1 位袁21 个试验点中 19 点增产 2 点减产袁增产点比率 90.5%渊表 2冤遥4栽培技术要点4.1整地秋翻灭茬袁翻地深度一般在 20 cm 左右遥 春季整地袁利用深翻旋耕一体机作业袁同时均匀施足底肥袁为高质量播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遥4.2播种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袁 当 5耀10 cm 地

12、温稳定在 10益 以上时袁 适时抢墒播种遥 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包衣种子遥4.3种植密度适宜密度春播为每亩 4 000 株尧 夏播为每亩4 500 株遥4.4肥水管理建议底肥每亩施农家肥 2 000 kg尧硫酸钾 10 kg尧磷酸二铵 15 kg袁 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 20耀30 kg4-5曰或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遥4.5草害尧虫害防治播种后采用苗前封闭或苗后茎叶处理降除草害均可遥 苗前封闭除草剂采用 70%乙 窑 莠 窑 滴丁酯悬浮剂袁推荐量为每亩 200 g曰苗后除草剂选择 35%烟嘧磺隆 窑 莠去津 窑 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袁 推荐量为每亩140耀160 g6遥表 22021

13、 年生产试验产量试验地点亩产渊kg冤对照亩产渊kg冤比对照增产渊%冤河北承德733.8626.117.2内蒙赤峰945.8843.012.2吉林东丰806.7709.513.7辽宁抚顺705.7691.92.0哈尔滨双城948.1858.810.4黑龙江龙科938.7794.218.2吉林桦甸693.6595.916.4辽宁桓仁859.3776.910.6吉林吉林市797.8733.38.8吉林扶余942.3866.98.7吉林榆树874.8805.58.6黑龙江垦丰899.4864.04.1吉林辽源806.8804.40.3内蒙乌兰浩特851.5876.9-2.9内蒙呼和浩特813.6944

14、.9-13.9内蒙巴彦淖尔957.2928.43.1内蒙鄂尔多斯1 005.2993.31.2山西朔州1 014.5992.72.2山西大同835.1762.69.5吉林通化742.8666.211.5吉林永吉836.3828.80.9平均857.6803.06.8渊续表 1冤试验地点2020 年2021 年亩产渊kg冤对照亩产渊kg冤比对照增产渊%冤亩产渊kg冤对照亩产渊kg冤比对照增产渊%冤吉林通化780.2764.92.0777.8711.09.4吉林吉林市834.0740.012.7819.6789.63.8吉林白城910.4842.28.1黑龙江垦丰834.0803.53.8940.

15、6786.519.6河北承德764.4705.88.3894.1747.019.7黑龙江龙科940.6785.119.8辽宁桓仁828.7748.610.7吉林扶余811.0779.14.1吉林榆树961.2876.29.7吉林辽源945.5830.113.9913.4817.011.8平均862.3835.43.6907.5764.28.0渊下转 173 页冤170-粮食作物 2023.11利用杀虫剂与底肥结合的方法袁防治地老虎尧蛴螬尧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遥利用无人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机喷杀虫剂防治玉米螟和蚜虫遥4.6适时收获在玉米苞叶变黄尧乳线消失形成黑层时开始收获遥4.7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东华

16、北中熟春玉米区种植遥5制种技术要点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尧灌溉便利的地块袁要求空间隔离在 300 m 以上遥 母本种植密度每亩为 5 000耀6 000 株尧父本种植密度每亩为 4 500耀5 500 株遥 父母本行比以 1颐5 或 1颐6 为宜袁母本出苗后再播父本遥 及时去除杂株及变异株袁母本摸包带叶去雄袁授粉后及时割除父本袁脱粒前严格去杂去劣袁保证杂交种纯度遥参考文献1白向历袁刘波袁高洪敏袁等.玉米新品种美佳禾 511 的选育与产量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袁2021渊8冤院248-250.2刘世梦倪袁宋敏.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袁2021,55渊2冤:364-371.3

17、费继飞袁孙招袁王行川袁等.玉米新品种耶中科玉 505爷的选育及相关商业育种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袁2021,37渊18冤:6-13.4周旭梅袁高洪敏袁徐娥袁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丹玉 326的选育J.辽宁农业科学袁2021渊2冤院87-89.5高旭东袁刘波袁郑君海袁等.玉米新品种丹玉 508 号的选育J援辽宁农业科学袁2015渊1冤:84-85援6郑伟袁杜江红袁边丽梅袁等.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赤早 345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援农业科技通讯袁2023渊6冤:147-149援沉淀值 40 mL袁湿面筋渊14%水分基冤30.2%袁赖氨酸0.48%袁总灰分渊干基冤2.0%遥 该品种达到中筋粉要求袁

18、为中筋小麦品种袁适宜做面条尧馒头等遥3.6转基因检测2021 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渊合肥冤 检测袁 中梁 46 号未检测出CaMV35S 启动子尧NOS 终止子尧或基因和基因袁检测结果为阴性遥4适宜区域中梁 46 号适宜于在甘肃陇南 渊天水及陇南市冤川水地示范种植遥5高产栽培技术要点5.1合理施肥播前重施底肥袁氮尧磷配合施入袁一般配施普通过磷酸钙 600耀750 kg/hm2尧尿素 150耀225 kg/hm2遥 起身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尿素 150耀180 kg/hm2遥5.2适期播种该品种在甘肃陇南渊天水及陇南市冤川水地适宜播期为 10 月 5-15 日袁适宜基

19、本苗 30 万耀35 万/亩遥5.3及时防治虫害尧草害该品种抽穗后应及时防治蚜虫袁 并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粒重5遥 此外袁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袁筛去草籽和瘪粒袁用 50%辛硫磷乳油 1 000耀2 000 倍液拌种以防地下害虫遥 成熟后及时收获遥6应用前景中梁 46 号抗病性突出尧丰产性好尧综合性状优良袁在甘肃省陇南尧天水麦区得到了较好的利用遥 在甘肃省陇南种植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遥 中梁 46 号的推广减少了农药尧药械及人力方面的开支袁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遥7结语在小麦育种实践中袁 坚持以提高产量潜力为主要目标袁多穗型或大穗型品种均有利于获得高产袁足够的亩穗数始终是高产的基础遥

20、杂交方式和后代群体处理方法必须配套袁并结合正确的选择袁才能构成完整的正确选育策略遥 此外袁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袁除了要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和正确的亲本选配方法外袁 还要开展品系产量尧 抗病性和多生态适应性鉴定遥 如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变化使品种相继丧失抗锈性曰不坚持抗源多样化袁必将严重影响新品种选育进程袁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遥 因此袁在品种选育上非常重视选用不同抗源作为适应条锈病生理小种多变的关键对策袁从而有效提高品质改良效率袁拓宽适应性袁达到多抗和稳产遥参考文献1张耀辉,宋建荣,王伟,等.天水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18渊5冤:41-43.2张耀辉,李金昌,王伟,等.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 57 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7渊8冤:1-3.3李振岐,商鸿生.小麦锈病及其防治M.上海院上海科技出版社袁1989.4周喜旺袁岳维云袁宋建荣袁等.冬小麦新品种中梁 42 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袁2021渊8冤院9-11.5田斌.庄浪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密度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1渊10冤:7-8.渊上接 170 页冤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