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60753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一段时期的调研、思考,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一、农税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镇村两级债务和财力缺口,使镇村组织运转困难增大,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受到影响。#镇近年来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工商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农税改革后镇村两级债务负担和财力缺口起到了缓解作用,但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财政收入比农税改革前减少130万

2、元,上级增加转移支付约90万元,减少约40万元),全镇14个行政村全部停征村提留,减少村集体收入约25万元。收入的减少使镇村原本用于投入集体公益事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相应减少,一些村财“空壳”村拖欠村组干部误工补贴的情况将更加严重。农税改革在给镇村财收入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1、农村党建经费紧缺,党建工作出现萎缩。因收入减少,特别是收支缺口较大的村镇,需要上级下拨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以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基层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方面“硬件”性支出,压缩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软件”支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够,素质偏低。

3、特别是村支部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想出了路子,却迈不开步子,有心办事却无钱理事,党支部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2、干部交叉兼职一身多位,疲于应付效率下降。农税改革需配套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削减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干部往往一人多职,一些干部疲于应付,有的身负多责其实难负责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在村组干部方面,转移支付村干部人头工资远远少于行政村实际的干部职数,实际支付工资低影响了干部积极性。3、干部从催粮催款事务中解脱出来,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却无从下手。农税改革前,催粮催款是乡镇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公共权力”,干部与农民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简单,方法

4、单一。农税改革后,等于截断了干部行使这方面“权力”的渠道,处在这样的转型时期,由于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作手段弱化,表现为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不敢用,经济手段不能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农村工作的如何开展出现新问题。4、部分农民对相应责、权、利认识模糊,农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到位。农税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基本不用交缴税费,一些农民模糊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一是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愿承担。如对集体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对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资源开发、征占土地补偿则漫天要价,达不到目的不罢休,甚至引发集体上访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各

5、项事业进程。二、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程中,“龙头”作用发挥得好,就等于牵住了农村的“牛鼻子”,搞好农村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1、创新思路,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农民减负增收,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在抓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即不能把税费改革作为缓和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法宝”,税费改革带来功效是暂时的,即便实现了“零负担”,如果群众的收

6、入没有积极的增长、经济没有真正的发展,一年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仍然不会满意。只有把税费改革带来的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镇是城郊型乡镇,在解决发展思路问题时,我们牢牢抓住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一是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建设服务城市居民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二是建设工业园区,主动承接城市工业“退城进园”的战略梯度转移,发展壮大第二产业;三是依托旅游区,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风味小吃、农产品流通及拓展小城镇建设,激活第三产业。这几年通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财政收

7、入和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增长,使农税改革后全镇收支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根据各村实际,对平原、半高山和高山片不同海拔区域,突出几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各村经济发展:一是对国道省道旅游区沿线的村,以服务城市居民菜蓝子和旅游区相配套的“短平快”产品为主攻方向,形成绿色农业产业带。二是对海拔在400米至700米的村,重点发展山地优质果业。三是对海拔700米至1100米的自然村,发展反季节菜和水蜜桃、中药材等耐寒作物,并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抓好有机茶种植及高山生态旅游配套项目的开发,促进农业与旅游优势互补,增强高山片村经济发展后劲。2、

8、创新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晰乡镇党政之间、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权限,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必须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党委的第一职责,切实解决好税费改革后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一是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通过民主竞争择优机制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经济能人”三支队伍建设,有目的地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

9、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干部队伍储备人才。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健全其他群团组织,保证基层组织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基层干部难当,有客观环境的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因素的原因,如工作简单粗暴,方法单一,不懂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等。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干部队伍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等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对乡镇、村组干部进行轮训,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解决,

10、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选择一批村主干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干典型,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作风建设,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问题。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考虑,建议恢复从优秀村主干中直接选拔乡镇干部的制度,使村主干有奔头。经济待遇上要给予必要保障,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对村财空壳村要通过各级加大村干误工补贴转移支付力度,足额拨付村干工资,调动村干部的

11、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3、改进作风,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乡镇党委是否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中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扎实工作作风。基层干部应从农税改革前的催粮催款的“征税员”转变成税改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服务员”。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在新形势下,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将实现较大转变,过去那种“干部说了算、群众埋头干”的领导方式不再管用,基层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必须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民民主决策,转变过去直接管理、组织推动的领导方式,从“为民作主”转向“由民作主”,把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想事、谋事、干事、成事上来,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基层

12、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乡镇党委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率先垂范,带头抓落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二是强化服务,健全服务网络。首先,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明确我们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乡镇干部必须改变作风,沉到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细化责任,让干部沉在基层办实事。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乡镇干部、挂村领导、村组干部工作职责要明确,实行绩效考评和奖罚,工作干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和福利待遇,使基层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提高为民服务的自

13、觉性。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乡镇党委要根据群众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向,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服务工作更加贴进群众。支持配合下派机关干部到村挂职,完善干部驻村夜访、包村挂户等制度,摒除过去那种“一把抓”和“一刀切”的做法。探索“支部加协会”、相对后进村转化等帮扶新办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言传身教、政策引导以及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并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借以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四是善于协调和抓落实,努力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动承上启下,针对目前乡镇政府有责无权、职能弱化的现实,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明晰

14、责权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农村精神文明、文化卫生、基层设施建设等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全社会服务“三农”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作者为#区#镇党委书记) 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一个微型小社会,它的组织形式是城市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由社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组成的社区群体,是社区人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社区文化的特点 社区文化的特点:一是在性质上,它具有社会性,参与和服务的对象都是社区自然人居民

15、和法人居民;二是在形式上,它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针对封闭性而言,主要涵义是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社区文化把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小区文化等各种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特有的社区文化,实现了社会办文化;三是在组织上,社区文化具有网络性。网络性的涵义主要是指群众文化系统、群众文化机构、群众文化组织构成的群众文化网络。它要求重视载体建设,加强群众文化系统、机构和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群众文化的辐射力;四是在服务途径上,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传统的群众文化是服务型文化,而社区文化则集单纯服务型、有偿服务型、服务经营型和经营型四位一体的新型文化模式。由于社区文化的诸多特点决定了社区群众是

16、社区文化的主要对象,从而也决定社区文化本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因此,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中的基础。 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目的的客观需要 目前,社区建设模式采取的形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和美好的人居环境。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各类居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生活空间内

17、,一起管理这个微观小社会,一起建设家园,一起享有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断地推进社区走向繁荣。社区文化社会办,从而实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社区文化做为与社区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体系,形成本地区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文化。 三、开展社区文化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 社区文化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工作的思想、组织、业务和设施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详细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要利用各种有效载体,使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要以文化理论为指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建立文化专干队伍,不断在实践中积

18、累经验,提高社区文化队伍思想、理论和业务水平。 社区文化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需具备固定的设施与设备;把社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为群众排练文艺节目,举办展览,进行科普和时事宣传,开展图书报刊阅览,举行各种活动必要的场所;尽可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2、开展赋予地区特点的地域文化 由于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的不同,社区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不同民族、不同社区的群众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风习和文化传统。要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就必须充分尊重并顺应其规律来开展活动,只有这样,社区文化工作才能深深扎根于本民

19、族、本社区的文化土壤中,当地人民乐于接受,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如何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饮用水现状与问题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3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有关方面统计报告,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5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

20、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的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调查,至2004年底,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346598人,饮水安全普及率为69.02%,饮用水量不达标的有17554人。我县农村饮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饮水条件差,水质没有保证。我县属于山区县,村民居住地比较分散,有些农民还是饮用过去修建的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干旱就会出现饮水困难。

21、有些地方地表水特别是上游有农田的取水点,由于缺少净化设施及消毒,使细菌和浑浊度两项指标在雨季超标,饮水水质无法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农村饮水工程标准不高。有些农村自发建设自来水,由于无技术人员把关,存在输、供管径偏小,或镀锌管生锈造成过水断面缩小,水池的高度不足,水压不足;未设净化设施的,雨季浑浊度偏高,施工质量存在缺陷,漏水严重造成用水量等问题。 3、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近年来,城市饮水事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化进程相当快,基本上已全面推向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村饮用水工作一直是看作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把它作为水利产业来办,重建轻管,重投入轻产出,缺乏自我发展,良性

22、循环的机制。 4、存在多龙建水现象。做为村级供水工程来讲,计划、老区、卫生等部门都参与到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建设当中来,各个部门的标准不一,造成群众很容易又返困。 目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农村饮水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二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的投资看,各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可行的;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农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 二、加快农村饮用水工作步伐的具

23、体措施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 (一)要坚持领导责任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 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大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我县从开始实施此项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只要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既定目标走下去,我县农民饮用水工作必将达到更高水平。 11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税收/税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