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8550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郭沫若对 近世社会主义 的阅读与接受庾向芳 李小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当前学界多认为郭沫若接受唯物史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 1924 年他翻译完成河上肇的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但是从泛神论思想到接受唯物史观,郭沫若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福井准造编著的 近世社会主义 对其影响颇深。但是福井准造与 近世社会主义 在日本并未被学界重视。福井准造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知识分子的代表,近世社会主义在日本远不如其中译本在中国的影响深远,郭沫若至迟在 1919 年读到 近世社会主义,此书是郭沫若最早了解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媒介,推动其思想发生转变。关键词

2、:近世社会主义 福井准造 郭沫若 唯物史观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已呈燎原之势,从不同面相对其史学进行研究,成果丰硕,兹不赘述。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本的介绍、传播、研究,对郭沫若接受唯物史观有很大影响,成为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文化中介。学界多认为郭沫若由泛神论思想转向接受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 1924 年翻译完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但是郭沫若从持此观点的学者及代表性文章主要有林甘泉 郭沫若早期的史学思想及其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史学史研究 1992 年第 2 期),彭冠龙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的翻译与郭沫若思想转

3、变(“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年 6 月),李勇 郭沫若唯物史观接受史(史学理论研究 2017 年第 3 期),张越 郭沫若:卓立于时代潮头的文化巨人(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 年 5 月11 日,第4 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问世前后的学术史考察(天津社会科学 2022 年第 5 期),等等。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开始接触唯物史观到完全接受唯物史观,并非一蹴而就。接受一种思想或者主义,其中一定会有从认识到了解,从思考到接受的过程。郭沫若在思想转型过程中,阅读的日本学者翻译的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及撰述的相关著作种类众多。1955 年 12 月,郭沫若率中国

4、科学代表团访日,在他的母校九州大学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演讲,他说道:“我开始学习社会主义,是读了贵国福井准造先生的 近世社会主义 这本著作。”他在与南原繁的对话 十八年间的日本 中写道:“1913 年贵国出版的福井准造所写四卷本 近代社会主义 被我们翻译,这本书是我们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起点。贵国对于福井准造并不了解,会说 你们弄错了,是福田德三吧!其实并非如此,是福井准造啊!贵国的社会主义者们,恐怕对其毫不在意吧!”郭沫若两次提到的福井准造是谁?近世社会主义 是本什么书?郭沫若于何时读到 近世社会主义?这本书对于他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接受唯物史观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笔者不揣冒昧,分别予以论述,以就

5、教于方家。一 福井准造与 近世社会主义福井准造(18711937),明治四年(1871)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大住郡小岭村(今平塚市丰田小岭)。福井家世代都是村长名主,其父福井直吉于明治十二年(1879)当选第一届县议会议员,后历任县议会长、众议院议员等职。福井深受其父影响,少年时期对于家国大事十分关注。明治二十四年(1891),福井准造毕业于庆应大学英文科,随后撰写 论投机之弊 德语 人性的弱点 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及其评论 等文章,先后发表于 新潮、反省杂志(后称 中央公论)。1896 年,福井准造进入自由党神奈川县青年会刊物新潮社;1897 年,与安冈秀夫翻译十九世纪列国史 并出版;1899 年

6、,出版 近世社会主义。1900 年,在农商务部的委托下,他对神奈川、静冈两县的工厂工人进行调查,发表711日 向坂逸郎:郭沫若与福井准造的 近世社会主义,田家农译,载 郭沫若研究(第七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第 282 页。此处应为 1903 年。近世社会主义 中译本第一版 1903 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1927 年由上海时代书店再版。另见 日 長谷川博 十九世紀末社会主義:郭沫若先生一指摘関説,社会労働研究 1956 年第 6 卷。日 南原繁、郭沫若:十八年日本(对谈),中央公論 1956 年第 71 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农民与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本质及起因 关于制定工厂条例

7、等文章;1903 年,担任神奈川县农会会长,此后担任众议院议员、司法大臣秘书官等职务。后退出政坛,1915 开始先后就任东京米谷商品交易所董事、小林皮草贸易株式会社董事、日本轮工株式会社董事、日本仓库株式会社董事,1937 年去世于家乡。作为成长于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福井准造有鲜明的“仁人志士”思想。首先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1895 年,他在 新潮 上发表文明论,对俄德法三国以军事威胁日本还辽事件进行批判。在 谈论俄国大势 俄国外交战略及其历史 中,福井指出日本要对俄国的威胁予以关注,要了解俄国扩张版图的欲望,并且要有应对之策。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资本主义逐渐确立,导致农村中变卖土

8、地的农民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寄生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95 年,神奈川县农会成立,1896 年,福井参加了大住淘绫郡农会成立仪式。出身农村却对农业问题一无所知,福井对此表示非常惭愧,于是他转变研究方向,开始探索日本农民的状况以及农村存在的问题。福井认为,日本的立国之本在当时仍然是农业,但是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凸显,他提出:“请我们发现打破土地兼并这一趋势的势力吧!”对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的关注,是福井对社会主义关心与接受的前提。1895 年,福井发表文章 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及其评论,这是福井第一次发表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福井认为社会主义就意味着财产平等,财富的过分集中会影响国家与国力,通

9、过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财富的集中绝非一国之喜,不如化集中为分散,广泛散布财富。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国家的强弱与其密切相关。贫富差距绝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将其清除或平衡,谋万民之福利,若能如此,吾辈可称社会主义者。”因此他写作 近世社会主义 的目的,是从“国家”与“国力”出发,在早期对财富的过分集中进行控制防范,“我811日 長谷川博:十九世紀末社会主義:郭沫若先生一指摘関説,社会労働研究 1956 年第 6 卷。日 松田隆行:福井準造思想的原点:日清戦後 知識人 社会主義農業,近代日本研究 1997 年第 14 期。日 福井準造:日本農民現状田土平均論,转引自 日 松田隆行 福井準造思想

10、的原点:日清戦後 知識人 社会主義農業,近代日本研究 1997 年第 14 期。日 福井準造:十九世紀社会主義及其評論,新潮 1895 年第 13 号。日 福井準造:十九世紀社会主義及其評論,新潮 1895 年第 13 号。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日本今日之形势,社会问题,亦隐约胚胎于其中。贫富悬隔之弊,亦将渐显于社会,是经世忧国之士,所不能漠然置之者也。此所以稽察欧美诸国之事例,以讲究近世之社会主义,其徵意之所有在。”这也许是福井没有成为有理想、有行动的社会主义者的重要原因。近世社会主义 由绪论、四编二十章与两个附录组成。绪论部分对社会主义的缘起、概念、目的等做了简要说明;第一编介绍

11、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并对其代表人物巴贝夫、欧文、傅立叶、圣西门、蒲鲁东、谢夫莱、巴枯宁等的生平与学说依次介绍;第二编重点介绍马克思与德国的社会主义流派;第三编介绍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流派的起源与发展,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与学说;第四编的重点是欧美诸国社会党的状况,介绍了英、法、德、中东欧国家以及美国社会党的活动。近世社会主义 是较早且详细介绍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著述。第二编的第一章“加陆马陆科斯(马克思)及其主义”共分两节。第一节介绍马克思的履历与学说,一万多字。作者认为马克思与拉萨尔是德意志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确立了社会主义“议论之根底”,“出无二之经典

12、,以闻于世界”。这一节以编年的方式,大致梳理了马克思的生平大事,并对马克思进行评价:“马陆科斯者,一代之伟人,长于文笔,其议论之精致,为天下所认识彼于经济学上,最精细之观察,且为确实推论家之一人,故其著 资本论 实为社会经济上之学者之良师。亦可窥见彼之一代之性行及其思想云。”第二节介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唯物史观。福井认为 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定立确固不拔之学说”,“为一代之大著述,为新社会主义者发明无二之真理,为研究服膺之经典”。福井总结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把资本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资本势力未盛之时”,这一时期“手工劳动者以自己之资本,从事于各自生产”;第二个时期是“资本将盛

13、之时”,这一时期“资本家依其利益,劳动者依自己之劳银”;第三个时期是“资本极盛之时”,这一时期“利益之全额,悉归资本主之所有”,而劳动者只获得微薄“俸给”,这时911日 福井准造:近世社会主义自序,近世社会主义(上),赵必振译,广智书局,1903,第 1 页。日 福井准造:近世社会主义自序,近世社会主义(上),第 3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5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5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资本家之势力,日赴旺盛,全然与劳动者隔离,社会遂组织一特种之阶级。劳动者尽其全身之劳力,以讲一生自活之计。资本家贮蓄其

14、所得之利润,倍增自家之财产。贫者愈穷,富者愈富”。究其原因,“资本家所以蓄积其利润,增加其财产者,则以生产社会余剩价格之故。马陆科斯乃分离其价格与本质,而著 价格论”。此处的“余剩价格”“价格”,就是剩余价值与价值。在这一节福井还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彼之观察历史之眼,先描画其原始之状态,次述进步之阶梯,以稽察过去与现时,以进未来之社会,而待变革一新之期”。福井初步介绍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些核心观点,引用马克思的原文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进行描述,“社会原始之状态,生产之业未开,人人皆汲汲于自求其衣食社会无甚贫富之差,又无资本主与劳动者之别”;此后,社会出现阶级

15、分化,进入奴隶社会,而“降及中世,以农业为生产社会,渐次而发达,乃唱道人权之贵重,生产社会之奴隶渐灭,以至于奴隶制度亦全废,而创立资本的生产制度”;“至社会发达之度更进一步,则私有财产之区域更缩一层故现时社会之进步,渐促此私有资本制度于灭绝”。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私有制一定会被公有制所取代,国家将归人民管理。福井肯定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入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方法。“彼所采社会改革者,非仅就其面目,必以学理为社会主义之根据。以攻击现社会,以反对现制度。而创立新社会主义,以唱道于天下,舍加陆马陆科斯其人者,其谁与归?”1899 年 10 月,日

16、本第一份以探讨工人问题为主题的杂志诞生,宣称解决当时社会问题“主要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 与村井知至的 社会主义 就是在这一年出版的,成为日本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但是福井准造与 近世社会主义 在日本的影响,远不如村井知至及 社会主义,甚至 神奈川县史 几乎没有对福井准021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6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6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9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 910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

17、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 1112 页。日 片山潜:日本的工人运动,王雨译,上海三联书店,1959,第 133 页。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造的专门介绍,以至于 1955 年郭沫若访日在演讲中提到 近世社会主义时,在场的很熟悉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学者都不禁问:“有福井准造的 近世社会主义 这本书吗?”向坂逸郎也表示:“在我年青时代,这本书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近世社会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则与日本国内相反,这本书自译介到中国,就受到广泛关注。1903 年,留日学生赵必振翻译了 近世社会主义,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梁启超亲自撰写了宣传广告;1927 年,该译本由上海时代书店再版。

18、近世社会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译著”。该书的传入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一股新风,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直到 1920 年,蔡元培给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 作序,谈到社会主义的传播时,仍然以此书为代表:“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一方面是留日学生从日本间接输入的,译有 近世社会主义 等书。”二 郭沫若阅读 近世社会主义 时间考在郭沫若由泛神论到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转变过程中,近世社会主义 对他的影响已为学界公认,但是对郭沫若阅读该书的时间则存在不同观点。林甘泉指出 近世社会主义“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代最早接触的有关社会主义的一本书。他阅读这本书的时间,大约是 1921 年

19、第二次东渡日本之后不久”。张越认为“大约可以明确的是,郭沫若开始接触了解马121日 向坂逸郎:郭沫若与福井准造的 近世社会主义,田家农译,载 郭沫若研究(第七辑),第 282 页。赵必振(18731956),湖南常德人,原名厚屏、廷飏,字曰生,别号星庵。先后就读于常德德山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湘水校经书院。1900 年,赵必振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失败后,被清政府通缉,辗转逃到日本,初任 清议报 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等笔名为该报及 新民丛报 撰文,追念自立军亡友,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赵必振只在日本待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其间发奋学习日语,广泛阅读日文书籍,聆听日本社会主义者的讲演,他不仅熟练

20、掌握了日语,而且翻译写作了近三十本书,这其中包括幸德秋水的 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1902 年 8 月出版)、广长舌(1902 年 12 月出版)。详见李惠斌 从赵必振有关社会主义的三部译著看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共常德市委鼎城区党史研究会、常德市鼎城区赵必振研究会编 赵必振译文集,九州出版社,2021)以及福井准造 近世社会主义(1903 年 1 月)。姜义华:我国何时介绍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译著,文汇报 1982 年 7 月 26 日。蔡元培:社会主义史序,英 克卡朴:社会主义史,李季译,商务印书馆,1920,第 2 页。林甘泉:郭沫若早期的史学思想及其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史学

21、史研究 1992 年第 2 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克思主义是在 1921 年前后”。这是目前学界对于郭沫若阅读 近世社会主义 时间的两种观点。判别这两个时间哪一个更为合理,需要考察郭沫若 1921 年公开发表的文字,追寻他思想变化的脉络。1921 年 4 月,郭沫若发表 日本之煤铁问题 少年世界(增刊日本号);1921 年 5 月,郭沫若发表第一篇史学论文 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学艺 第 3 卷第 1 号);1921 年 8 月,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 女神 出版。考察上述文字,可以发现 近世社会主义 对郭沫若接受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确定郭沫若阅读该书的时间。郭沫若以狂飙突进的

22、诗人形象登上五四时期的文坛,诗歌是表达其思想最直接的载体。1921 年 8 月,女神 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是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也是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全书分三辑,收录的诗歌最早写于 1916 年,最晚写于 1923 年,绝大多数写于 19191920 年。女神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与自由奔放的诗体,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崭新的诗风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女神 的 序诗 写于 1921 年 5 月 20 日,第一句就宣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日本学者中山新也理解这一句诗是“除了认识的自我之外,不拥有任何东西”的意思。中山新也解读 序诗 中包含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资产阶级不仅垄断了看得见的财产,还垄断了看不

23、见的财产 知识。作为“无产阶级者”的“我”想“公开”“女神”,点燃“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的“智光”,这种“智”归根结底是保证对当时状况的批判能力的智,这才应该是共产主义的智。对于郭沫若作于 1919 年的夜,中山新也则说:“再没有比这首短诗更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作品了。因为这首诗中出现的 夜 一词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本身的隐喻在这首诗中,有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消除私有财产。”年轻的郭沫若通过这两首诗,再次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义,以及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有着怎样的“理想”和“希望”。此外,从写于 1919 年的 匪徒颂,可以221张越:中国古代社

24、会研究 问世前后的学术史考察,天津社会科学 2022 年第 5 期。郭沫若:序诗,女神,泰东图书局,1921,第 1 页。日 中山新也:郭沫若 女神 序诗、夜 見主義共産主義世界観,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事務局编 郭沫若研究會報 2012 年第 13 号。日 中山新也:郭沫若 女神 序诗、夜 見主義共産主義世界観,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事務局编 郭沫若研究會報 2012 年第 13 号。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明显看出郭沫若对社会主义及列宁有所接触,初步迸发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花。郭沫若初登文坛,以诗人闻名。但 1921 年 4 月,他发表了一篇与诗人气质差距甚远的经济学论文 日本之煤铁问题,刊登

25、于少年中国学会创办的刊物 少年世界(增刊日本号)。这一期的卷首语指出:“日本最近思想界的分野,大别之为两派:一派主张克鲁泡特金的 人道主义;一派研究马克思的 唯物史观。前派据着东京帝大助教森户辰男算代表;后派的实力则集中到京都帝大以河上肇博士为领袖。”这一期 少年世界 发表的文章,可视为这两派观点的实际应用:平民艺术的浮世绘日本贫民窟之研究 日本底保险界 日本平民金融机构之研究 似乎是在为克鲁泡特金的“人道主义”做注脚;而 日本劳动运动的两面观从经济方面观察之日本国策 中日贸易之比较及未来观察 日本之煤铁问题 这几篇则可以视为运用“唯物史观”考察日本社会。由此可知,至少在 1920 年前后,中

26、国的知识界与年轻的知识分子已经初识“唯物史观”,并尝试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日本社会。郭沫若的 日本之煤铁问题 的写作时间应在 1920 年。这篇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弊端,并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必然性。郭沫若在文中运用大量表格与数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指出只有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并论证煤和铁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浅识者流吠影吠声,不说科学文明破产,便说德国文化倒灭,甚至有顶戴马克思的人也笼统谩骂德国文化,不知马克思的著作也是德国文化之一部分”。文章的最后写道:“讲社会主义总要重在实行,今天

27、徒翻一段河上肇,明天又译一节马克思,生吞几本日本文翻译的西书,便硬充一位新文化运动底健将,又有什么意思来?”这里郭沫若对于学界有些人生吞活剥马克思主321彦之:卷首语,少年世界 1921 年增刊日本号。详见郭沫若 日本之煤铁问题(少年世界 1921 年增刊日本号),“这篇文字,终不该归我做的。我因为去年八月三十一日在日本大阪 朝日新闻 上读得一段八幡制铁所长官 制铁所乃日本官立,所长称长官 白仁武氏的一段谈话,题名为 我国制铁业之将来,其内容大概是说:我国(日本)之制铁事业,勃兴于战后,去年(民国七年)几达绝顶”。民国七年为 1918 年,此处郭氏写“去年”读到 朝日新闻 的文字,“去年”应该

28、是 1919 年,则写作 日本之煤铁问题 应该为 1920 年。郭沫若:日本之煤铁问题,少年世界 1921 年增刊日本号。郭沫若:日本之煤铁问题,少年世界 1921 年增刊日本号。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义,空谈社会主义的风气有所不满,可以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 虽然是未完稿,却是郭沫若第一篇史学文章,发表于 1921 年 5 月,大致写于 1920 年底 1921 年初。郭沫若在 1921年 1 月 24 日致张资平的信中,详细列出该文大纲,将中国古代思想与欧洲文化发展的路径相比附,分成三个时期。他认为“尧舜以前为第一期,与希腊拉丁文明之黄金时代相类;夏殷西周为第二期

29、,与中世纪宗教专制之黑暗时代相类 东迁以后便是第三期,便是我国底 鲁涅商时Renaissance 了”。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的第三节为“私产制度之诞生与第一次政教专制时代”,下篇第六节是“唯物思想之勃兴”。由这两个题目可见,郭沫若已经具有私产制度的概念及对唯物思想的认识。郭沫若认为 礼记礼运篇 描写了古代“大同”世界,也谈到这个“大同”世界是如何向“天下为家”的社会制度转变的。他指出“孔子此言表示我国由公产制度变而为私产制度之历史最明,且更道破私产制度为一切争夺之起源”。而公产制度即“一切国家土地当然为人民全体所共有”,在我国历史上表现为井田制度。他认为“井田制度始于皇帝,实为我国实行共产主

30、义之最初的历史”。虽然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但是从中能看出,郭沫若已经接受人类社会从“公产制度”过渡到“私产制度”的观点。郭沫若认为虞夏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期。“古代思想由形而上学的、动的宇宙观,一变而为神学的、固定的宗教论;而政治组织,由公产制度一变而为私产制度,由民主主义一变而为神权政治 Theocracy。殷因于夏,周因于殷;政教专制之暴威,不输于秦汉以还。”郭沫若认为,虽然禹的人格崇高,但是禹破传贤之制而传子,可以视为秦始皇的前身。洪范云:“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郭沫若认为:“王之位置超在万民之上,为天之代理者,王独为天之子,而一起庶民皆为王之子,此其间绝不容有平等观念存

31、在。”此后郭沫若虽然指出 洪范 是伪书,但是将夏作为中国古代进入阶级社会的开始,可以看出郭沫若尝试以唯物史观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形态。但是此时他还没有真正掌握唯物史观,还不能421郭沫若:郭沫若先生来函,学艺 1921 年第 2 卷第 10 号。郭沫若:郭沫若先生来函,学艺 1921 年第 2 卷第 10 号。郭沫若: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学艺 1921 年第 3 卷第 1 号。郭沫若: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学艺 1921 年第 3 卷第 1 号。郭沫若: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学艺 1921 年第 3 卷第 1 号。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

32、须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理论高度,来解释“公产制度”和“民主主义”向“私产制度”和“神权政治”的转变。但是他能够指出“私产制度为一切争夺之起源”,“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可知素以人民为本位”,在当时的学术界也算独树一帜。郭沫若虽然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中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至少说明在 1920 年之前,他已经开始接触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对于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创造十年 中还有一段记录,1920年 7 月郭沫若开始翻译 浮士德,他评价歌德:“他和他同国同时而稍稍后出的马克思比较起来是怎么样?那简直可以说是太阳光中的一个萤火虫!他在德国是由封建社会转变到资产社会的那个阶段中的诗

33、人,他在初期是吹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号手,但从他做了魏玛公国的宰相以后,他老实退回到封建阵营里去了,他那贵族趣味和帝王思想实在有点儿熏鼻。”歌德曾经是郭沫若推崇备至的诗人,在这里他将歌德与马克思做比较,虽然是“英雄崇拜与生硬的阶级分析的结合”,但仍然“显露出郭沫若马列主义者的一面”。通过考察 1919 1920 年郭沫若写作的诗歌、论文,我们依稀能够看到,马克思主义以及唯物史观对于郭沫若的影响逐渐显露。虽然此时郭沫若仍有泛神论思想,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已经开始了解并接受唯物史观,因此郭沫若阅读 近世社会主义 的时间至迟不晚于 1919 年。三 近世社会主义 对郭沫若的影响新旧思想交替的过程总是

34、需要一段时间。19191924 年,郭沫若翻译了河上肇的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完成了思想的转变。近世社会主义 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唯物史观的论述对郭沫若产生了哪些影响,下面分三个方面简要分析。郭沫若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思想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 近世社会主义 之所以被认为是第一本比较全面的介绍社会主521郭沫若:创造十年,沫若自传(上卷),求真出版社,2010,第 230 页。美 戴维托德罗伊:从浪漫主义到马列主义 1918 1924,晨雨译,郭沫若研究(第七辑),第 282 页。林甘泉:郭沫若早期的史学思想及其向唯物史

35、观的转变,史学史研究 1992 年第 2 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义的著作,就在于福井准造区分了“新”与“旧”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旧”的社会主义指的是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新”的社会主义则是德国的社会主义。他指出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只是空中楼阁,而德国的社会主义则可以由空想到现实。“德意志之新社会主义,与英法二国之旧社会主义相比,其议论徒驰于空理,而唱荒唐无稽之说。以其儿戏的计画,而为克成之目的者,全然大异其趋也。”德国的社会主义与英法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学识之深远,其思想之精致,与从来之社会主义者,大异其趣。”进而论述马克思主义“所说富于深远巧妙之学理。虽嫌恶社会主义者,于其

36、学理,亦苦无反驳之余地。其议论固不免或有失者,若以为彻头彻尾,完全而无缺点,津津而赞扬之,以为社会主义之极点,虽尚未能。而其一派之学问,可研究而实行,实不能不归功于德意志之社会主义,其学理之论据,最为坚固,故其势力,至今日而不衰”。由此可见,在郭沫若“耳濡目染地所得来的一些关于历史唯物论的学理”中,近世社会主义 中论述的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变成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是其中之一,至少为其思想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学理基础。郭沫若接受唯物史观的过程,是对原来的思想逐渐认识,不断认真进行清理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己早就有志研究生理学,很想以石原博士为师,把自己的一生作为对于自然科学的奉仕。但自己对于

37、社会科学的要求也早就觉醒了,就当时耳濡目染地所得来的一些关于历史唯物论的学理,觉得有好些地方和生物学有甚深的姻缘。例如社会形态的蜕变说似乎便是从生物学的现象蜕化而来的。因此便又想一方面研究生理学,而同时学习着社会科学”。郭沫若有过系统的医学训练,这锻炼了他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并以不同的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郭沫若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学界对科学的质疑提出不同观点,他坚定地信仰科学,肯定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导致战争的根源“唯在资本制度之下而利用科学,则分配不均而争夺以起。表面上好像科学自身是在为虎作伥,殊不知所被利用者即使不是科学而争夺之祸仍不能避免

38、。欧战之勃发乃是极端的资本主义当然的结果”。621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2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2 页。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2 页。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沫若自传(上卷),第 291 页。郭沫若:论中德文化书,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5 期。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郭沫若此时已经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而非科学,同时认为“远见的思想家在欧战未发以前已断言资本主义之必流祸于人类,伟大的实行家于欧战既发以后更急起直追而推翻其祸本。

39、马克思与列宁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杰士”。在 太戈儿来华的我见 中写道:“西洋的动乱病在制度之不良,我们东洋的死灭也病在私产制度的束缚,病症虽不同,而病因却是一样。唯物史观的见解,我相信是解决世局的唯一的针路,世界不到经济制度改革之后,一切甚么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只可以作为有产有闲阶级的吗啡、椰子酒;无产阶级的人终然只好永流一身的汗血。”此处是郭沫若第一次在文章中使用唯物史观,第一次明确优先考虑经济关系。郭沫若对私有制的弊端产生清醒认知,并提出推翻私有制度的观点的时间明显早于 1924 年,而这些观点在 近世社会主义 中都有过详尽阐释。该书开篇的绪论解释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就是私有制

40、,提出一百年前的法兰西革命,实现了政治上的自由平等,但是从经济上看,这种自由平等只是一种虚伪形的空名,取代君主专制社会而产生的“殖产社会”,是一个财产上不平均的社会,就像政治上不平均曾引起政治革命一样,财产的不平均使“殖产社会”的革命“接踵而生”。近世社会主义 详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私有制、社会经济形态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理论;同时介绍了 1847 年正直者同盟在伦敦改组为“共产的同盟”(即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发表的宣言书 共产党宣言,陈述其目的在于“全灭”现存“阶级之争斗”与“旧社会之基础”,“撤去阶级制与私有财产制,以组织一新社会”。整个宣言书也被视为“大攻击

41、经济社会之现组织,绝叫社会制度之改革,为劳动者吐万丈之气焰”。此外,近世社会主义还引用了马克思起草的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全文,以及 关于海牙代表大会 的片段语录。近世社会主义 还涉及 哲学的贫困、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政治经济学批判 以及恩格斯的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等,虽然是作为附录出现,但可以按图索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郭沫若唯物史观的接受史而言,这样一本对于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详细介绍的书籍,应该为他思想的转变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并指引他更广泛地721郭沫若:论中德文化书,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5 期。郭沫若:太戈儿来华的我见,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23 期。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

42、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 13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阅读马克思的原著。此外,郭沫若由浪漫主义诗人转变为无产阶级文学家,突出表现在他对无产阶级的讴歌,对于人民力量的肯定。发表于1923 年5 月的 我们的文学新运动 宣称:“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精赤裸裸的人性。”这一篇宣言书式的文章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要求无产阶级文学的呼唤”。1923 年 9 月,他发表 艺术家与革命家,写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是艺术运动,一切热诚的实行家都是纯真的艺术家,一切志在改革社会的热诚的艺术家也便是纯真的革命家。”1923 年 10 月,他在为中华全国艺术协会写的

43、 宣言 中称:“艺术的起源本与民众有密切的攸关,然自私产制度发生,艺术竟为特权阶级所独占。”“二十世纪的今日已经是不许私产制度保存的时候了。二十世纪的今日的艺术已经是不许特权阶级独占的时候了。我们要把艺术救回,交还民众!”这是从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浪漫主义观念开始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进展,虽然宣言中浪漫主义概念仍然很多,但是可以看出郭沫若对私有制度的批判,对无产阶级的讴歌。在他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人民本位的思想是重要前提。近世社会主义 作为较早介绍这一观点的著述,指出私有制一定会被公有制所取代,国家将归人民管理。“今之所谓政府所谓国家者,皆为治者抑制被治者一种之机关,然社会进步之极

44、,资本制度之颠覆共政权而归人民之手,此国家必然之结果。”“盖国家一部之人民,即以治者为代表,而真正为人民全体之代表者。”郭沫若的思想中本就有“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可知素以人民为本位”,因此他能够很快接受 近世社会主义 的观点,并用人民本位思想指导文艺创作。由此可知 近世社会主义 为郭沫若思想变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余 论当前学界在论述郭沫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往往会引用821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3 期。美 戴维托德罗伊:从浪漫主义到马列主义,晨雨译,郭沫若研究(第七辑),第 297 页。郭沫若:艺术家与革命家,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18 期。郭沫若:中

45、华全国艺术协会宣言,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22 期。日 福井准造:第二编第二期之社会主义,近世社会主义(上),第 10 页。郭沫若: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学艺 1921 年第 3 卷第 1 号。郭沫若对近世社会主义的阅读与接受创造十年 中郭沫若自己所述。在 创造十年 中,郭沫若称 1921 年 6月借宿李闪亭寓所,对李闪亭介绍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的崩溃”“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摸不着头脑。学界以此为据,称郭沫若在 1921 年之后才接触唯物史观,却忽略了郭沫若在文中接着指出,“他说得似乎并不怎样地把握着精髓,我听得也就千真万确地没有摸着头脑”,这句话透露出李闪亭虽号称“中国马克思”,但他对于唯

46、物史观的理论并不系统完整。从郭沫若在 1921 年 3 月致郑振铎的信中,可以看出郭沫若对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传播与译介的情况并不满意:“我恐怕连能如河上肇一样,取敬虔的态度,直接向 资本论 中去求马克司的精神者,国内怕莫有几个人。”因此他并未接受李闪亭的建议。但是,这并不能作为郭沫若没接触过唯物史观的证据,这里反映出来的是郭沫若接受外来文化与思想的一贯态度:“我国自佛教思想传来以后,固有的文化久受蒙蔽,民族的精神已经沉潜了几千年,要救我们几千年来贪懒好闲的沉痼,以及目前利欲熏蒸的混沌,我们要唤醒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而吸吮欧西的纯粹的科学的甘乳。”这种既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唤起民族固有精

47、神,又要引进西方近代科学和文化,以补中国传统文化缺陷的“吞吐中西的文化观”,始终贯穿郭沫若的思想与学术。1924 年之前,郭沫若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从前的一些泛神论的思想,所谓个性的发展,所谓自由,所谓表现,无形无影间在我的脑筋中已经遭了清算。从前在意识边沿上的马克思、列宁不知道几时把斯宾诺莎、歌德挤掉了,占据了意识的中心。”1924 年,在受到创造社分裂,家庭的、经济的、心理的一系列打击之后,郭沫若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中,“加上我对于社会科学的憧憬,更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迫切地有待解决之必要”,他于 4 月着手翻译河上肇的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这本书对于郭沫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

48、性毋庸置疑。但是在他宣称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对于唯物史观的概念已经有所了解,并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指导文学创作、研究社会问题。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近世社会主921郭沫若:创造十年,沫若自传(上卷),第 245 页。郭沫若:致郑振铎,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第 6 期,1921 年 6 月 30 日。郭沫若:论中德文化书,创造周报 1923 年第 5 期。郭沫若:创造十年,沫若自传(上卷),第 283 页。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沫若自传(上卷),第 292 页。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义 虽然并不完美,却是郭沫若接受唯物史观的最初媒介,对郭沫若思想的转变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近世社会主义 虽然是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但福井准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同时由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不到之处,造成理论部分的翻译有些并不确切。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反映了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日本传入中国,是从零星、分散到集中、系统的,要做到准确完整的水平,尚需时日。因此郭沫若对 近世社会主义 的阅读与接受,并未帮助他形成完整的唯物史观,“要想把握那种思想的内容是我当时所感受着的一种憧憬”。031郭沫若:创造十年,沫若自传(上卷),第 28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