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外木薯产业科技研发的热点与成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8380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木薯产业科技研发的热点与成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外木薯产业科技研发的热点与成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外木薯产业科技研发的热点与成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国内外木薯产业科技研发的热点与成效徐锦玲徐宇佳李丛希谭砚文*(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 6 42)摘要:木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业发展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必须依靠科技才能实现木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搜集和梳理2021一2 0 2 2 年期间国内外新闻媒体、有关研究机构官方网站上报道及发布的木薯产业技术研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木薯产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木薯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木薯产业;技术研发;动态

2、进展;产业发展Hot Spots and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assava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XU Jinling,XU Yujia,LI Congxi,TAN Yanwe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Guangdong)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od and cash

3、 crop in the world,cassav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volves variousfield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It has to be reli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ealizethe modernization of cassava industry in the face of constantly chang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is papercomparatively analy

4、zed the status of cassava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other countries,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assavaindustry 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news media and official websites of some relevant research

5、institutions from 2021to 2022.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ssava industry inthe end of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level ofChinese cassava industry.Keywords:cassava indus

6、try;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ynamic progress;industrial development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1-GDTYW);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2 0 2 2 WCXTD003);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 0 2 0 A 10 10 0 2 0 0 2 9)。*通信作者:谭砚文。E-mail:t a n y w s c a u.e d u.c n301中国热带农业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I木薯原产南美洲,已有40 0 0 多

7、年的种植历史,现广泛种植在非洲、亚洲和美洲等的10 0 多个国家或地区。据统计,世界上木薯总产量的6 5%用于人类食用,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粮食作物2)。木薯可供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有“地下粮仓”“淀粉之王”“特用作物”的誉称3。近年来,受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链遭受冲击,而木薯作为兼具粮食、能源特性的作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木薯生产国都对木薯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发和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搜集2 0 2 1一2 0 2 2 年期间国内外新

8、闻媒体和有关研究机构官方网站报道及发布的世界木薯主产国和木薯研究机构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对国内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动态进行跟踪和系统梳理,并对技术研发成效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木薯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成果供给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一、国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的前沿趋向通过系统梳理2 0 2 1一2 0 2 2 年国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动态,发现目前国际上木薯产业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木薯育种、栽培、加工和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四大领域,且成效显著,对世界木薯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一)木薯育种技术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木薯花叶病(CMD

9、)和木薯褐条病(C BSD)这两大病害的影响。木薯花叶病是非洲地区的主要病害,造成的减产可达36%,局部地区高达8 0%4;木薯褐条病是非洲、尤其是东非沿海地区木薯种植的最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据肯尼亚农业和畜牧研究组织(KALRO)统计,木薯褐条病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7 0%,损失额达7 5亿先令(约合6 7 0 0 万美元)。在2 0 世纪,许多作物的生产力随着作物育种遗传技术的发展而显著提高,木薯产量的提高也受益于育种领域的技术投人。长期以来,因传统育种方式无法较好地抵御木薯褐条病、木薯花叶病等病害侵袭,木薯主产国、特别是以木薯为主食国家的粮食安全受到严

10、重冲击。2 0 2 1一2 0 2 2 年,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世界木薯主产国和各国木薯研究机构纷纷加大对抗病木薯育种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核能育种技术等研发抗病、高产、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高等特性的木薯新品种。如KALRO在非洲抗病毒木薯合作项目(VIRCA)的支持下开发出世界首个抗木薯褐条病的木薯转基因品种40 46 系列,该转基因木薯品种可以减少9 3%因木薯褐条病而损失的根茎,并将无条件提供给农民8-9。由美国唐纳德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TDDPSC)和尼日利亚国家根茎作物研究所(NRC RI)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使用RNAi介导技术(RNAi-mediatedte

11、chnology)作用于4个非洲常用的木薯品种,使之获得木薯花叶病和木薯褐条病抗性,同时利用该技术得到了主要铁转运蛋白(A t I RT 1)和铁蛋白(AtFER1)转基因株,使木薯中铁和锌微量营养素含量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在高温蒸煮后仍得以保留10。在核能育种技术研发方面,乌干达国家作物资源研究所(NaCRRI)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 O)联合利用核能育种技术,通过辐照木薯根块组织,诱导基因突变,研发既能抗病毒又能高产的木薯品种。目前,NaCRRI已经通过该技术研发出42 个新木薯品系,其中4个品种对木薯褐条病初步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在保持抗

12、病性的基础上提高品种产量。未来,该技术和新品种有望被引人加纳和马来西亚等国。(二)木薯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作物栽培技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满足作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使作物能充分表现其潜在的对人类有用的性状,才能最终达到高产、优质和经济效益提高等效果。近两年,国际上主要应用和推广木薯插条种植技术和木薯间作套种技术。国际农业技术培训组织Agriterra和IngaboSyndicate推出1项木薯插条种植新技术,可有效增加木薯产量并减少木薯插条的使用量。据2 0 2 1年2 月2 6 日发2023.5总第114期131I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

13、iew布的最终试验结果显示,该项技术有效地帮助农民将木薯单产从10 t/hm提高至50 t/hm,平均单株木薯的产量可超过50 kg,同时木薯插条使用量也从每公顷种植1万株减少至每公顷种植90 0 株12 1。而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在越南北部山区开展木薯一豇豆间作研究,结果表明,越南北部山区的木薯一豇豆间作试点效果良好,且存在有效的根瘤菌接种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有利于木薯增产,是1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3。(三)木薯加工技术20世纪8 0 年代以来,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世界木薯产量水平大幅提高。良种促进木薯增产,木薯皮等木薯废弃物随之增加,木薯采后易腐问题也呕待解决。两年来,

14、尼日利亚、卢旺达等国家研发木薯皮饲料加工技术(设备)、木薯收获后加工创新技术等,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木薯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畜牧研究所(I LRI)与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TA)联合研发出“优质木薯皮”开发技术(High-QualityCassavaPeel,H CQ P)。该项技术是将木薯皮磨碎后,用液压机快速压缩蒸干水分,产生“木薯皮饼”,然后再次将其磨成均匀颗粒,在几个小时内就可完全干燥,由此产生的“优质木薯皮”仅含有10%12%的水分,可储存6 个月,且加工生产优质木薯皮饲料的成本是其他饲料成本的6 0%7 0%,可大幅度降低畜牧生产成本14。在木薯收获后加工创新

15、技术上,荷兰农业发展和贸易公司(DADTCO)在莫桑比克应用可移动式木薯加工创新技术,使得木薯在收获后即可就近开展加工生产,解决了木薯易腐问题和降低运输成本。此外,该公司还与啤酒厂在莫桑比克和加纳合作生产木薯啤酒,促进了木薯大规模种植,实现了木薯初加工和深加工链式发展5。(四)木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农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传统农业利用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实现了对土地、设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产出效益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农业管理系统软件形成了“种植有大脑、生长有智慧”的现代农业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16、近年来,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等国家推广AKILIMO农艺决策咨询服务应用程序。AKILIMO是由ITA牵头,专为木薯小农提供木薯种植农艺决策的咨询服务应用程序,涵盖木薯生产的各环节,主要包括肥料施用、耕作制度和最佳种植方式的定制建议、具有成本效益的杂草控制措施、间作方法以及因地制宜的种植和收获时间表,以帮助农民和推广人员提高现代化的木薯生产和管理能力。以坦桑尼亚为例,该国通过建立示范田,展示AKILIMO从选址、租用拖拉机犁地、起到除草、施肥、收获等全过程的木薯种植和杂草管理技术,规范了木薯种植生产,每亩示范田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仍可收获1t木薯(1亩0.0 6 7 hm),产量提高超过50

17、%。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保是其中最大的痛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农业无人机技术在一些木薯主产国也得到快速推广和发展。如柬埔寨引入无人机技术在木薯农田喷洒农药,帮助薯农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获得更高的产量。数据显示,无人机在1个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1个农场工人1周的作业量,极大降低了农场的人工成本和时耗。此外,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还能规避木薯农民接触农药化合物中毒的风险、减少用水浪费和化学物质残留7。二、国内木薯产业技术研发重点及成效中国木薯产业技术研发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领域:在基础研究领域,技术研发主要是为有效解决木薯耐旱、采后生理性变质和腐烂及虫害防治等

18、问题;在应用研究领域,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木薯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木薯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木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木薯副产物利用等方面。以上两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基础研究领域1.提高木薯对干旱的耐受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功能基因研究团队在木薯干旱逆境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在木薯植株中表达DROUGHT-INDUCEDINTERGENICIncRNA(D IR)能够提高植株耐旱性,321中国热带农业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IDIR可通过提高渗透保护物质(如脯氨酸)的积累和改变干旱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

19、,提高木薯干旱耐受性。研究还发现在干旱压力下DIR似乎参与了信使RNA(mRNA)的输出或蛋白质质量控制(Pr o t e i n q u a li t y c o n t r o l)途径,表明DIR与mRNA转运、蛋白质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该研究明确了1个新的调控木薯干旱逆境适应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 c RNA),确定了该lncRNA介导木薯响应干旱逆境的机制,为培育抗逆木薯新种质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18。除此之外,该团队还证实了CC类谷氧还蛋白MeGRXC3可以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过氧化氢在叶片表皮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从而调控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0、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谷氧还蛋白通过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复杂机制,同时为利用关键基因培育抗旱高产木薯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科学依据I9。2.延缓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和腐烂问题木薯高产抗旱耐贫、不与粮食争地,但其块根极不耐贮藏,木薯收获后2 3d就会出现生理性变质或腐烂,严重制约了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木薯采后储藏根薯肉会出现褐变或青褐变,即所谓的采后生理性变质(post-harvestphysiologicdeterioration,PPD)问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张鹏研究团队通过RNA干扰技术对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p-coumar

21、ate 3-hydroxylase gene,C3 H)的保守区域进行干扰,获得了延缓采后生理性变质症状发生的木薯新种质,证实了C3H是参与香豆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并在PP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0。而针对木薯采后易出现腐烂的问题,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证实了脱落酸(ABA)能有效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发生,并提出ABA通过调控活性氧积累进而延缓木薯采后腐烂的调控模型,为有效控制木薯采后腐烂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延长木薯块根的货架期奠定了基础2。3.木薯主要虫(螨)害防治木薯适宜种植在光、热和水分等条件优越的区域,容易滋生各类虫(螨)。在木薯种植过程中,如有虫害爆发会导致产量

22、急剧下降,这是木薯产业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虫(螨)害以朱砂叶螨、单爪螨、烟粉虱和粉等为主。两年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陈青研究团队在木薯抗螨防御响应机制研究和木薯一害虫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木薯生产上的四大有害生物之一,危害严重时可使木薯减产50%7 0%、甚至绝收。选育和利用抗螨品种是国内外公认的最经济、简便、有效、绿色的防控途径。然而,当前抗螨木薯品种缺乏,对木薯中具有抗虫功能的次生代谢物及其调控抗虫性的机制研究也十分有限,已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球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此外,还有1种世

23、界级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也是国内外木薯主栽区的四大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一木瓜秀粉(Paracoccus marginatus)。目前有关木瓜秀粉对木薯的寄主选择性及其与木薯的互作机理研究十分滞后,导致其在木薯区入侵扩张快、暴发成灾频率高、有效监控难、防控难度大、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全球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我国虫(螨)害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研究所木薯虫害防控团队的研究明确了调控木薯缩合单宁合成的关键基因,确定了木薯缩合单宁合成途径上发挥抗螨功能的关键次生代谢物,为深入开展抗虫木薯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的策略2。在木瓜秀粉防治方面,该团队研究明确了15个木薯品种

24、对木瓜秀粉的寄主适宜性,从生活力与繁殖力、酶基因表达及消化解毒和抗氧化能力、有毒次生代谢物与营养物质响应层面揭示了木薯一木瓜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性,并为创新利用非适宜性寄主植物有效阻截阻断木瓜秀粉入侵和扩张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的策略。(二)应用研究领域1.木薯育种关键技术攻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至关重要。为提高木薯产量,保障国内木薯原料的有效供应等问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2023.5总第114期133I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土肥水岗位专家李军研究团队成员俞奔驰带领团队自2 0 11年起潜心研究,着

25、重研发木薯开花花期调控、两性花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后代高效选择等关键技术,历经十年,终于突破了亚热带地区不能开展木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首创研发了木薯开花调控技术、木薯两性花诱导及其育种利用技术、两性花育种利用方法,推动了我国木薯育种科技进步2 4。中国热科院生物所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团队在木薯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建立了我国木薯主栽品种华南8 号(SC 8)的高效遗传转化及基因编辑体系,为木薯基因功能鉴定、突变体创制、生物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2。2.木薯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木薯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食品工业及畜禽养殖的重要原料,粮饲化高产优质抗性新品种选育与加工

26、技术集成创新是木薯产业增收的关键。为应对国际上木薯采后生理腐烂(Postharvest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PPD)和斯里兰卡花叶病(Sr i La n k a n c a s s a v a m o s a i c v i r u s,SLCM V)抗性品种缺乏、木薯粮饲加工原料品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从2 0 0 8 年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李开绵研究员带领团队系统开展木薯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食品化加工关键技术、全株饲料化、茎叶副产物利用技术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是团队整合多种育种技术,在木薯品种(系)选育上取得新的突破

27、。其中,粮饲兼用、采后耐生理腐烂国审品种华南14号,可延长木薯货架期15d,鲜薯运输和待加工过程腐烂损耗率由15%降低至1%;高抗朱砂叶螨、高产高淀粉国审品种华南13号,鲜薯单产提高到43.17t/hm,淀粉含量达2 9.58%;高抗花叶病品系ZMI93,在柬埔寨斯里兰卡花叶病疫区的病情指数达到零,试验块根产量最高达到16 2.7 5t/hm,保证了木薯粮饲化原料的供应与品质。二是集成创新木薯食品用变性淀粉和木薯粉食品化利用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食用木薯粉系列特色食品12 8 种,产值提升435.7 0%,开拓特色木薯食品新领域;集成创新木薯茎秆基质化利用和全株饲料化技术,获得适口性好、健康无抗生

28、物发酵饲料,产值提升257.10%,拓宽木薯副产物利用新途径,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三是集成创新可转移的木薯轻简化技术,实现了我国从资源输人国向品种和技术输出国转变,促进转化成果在国外再次集成创新利用。据统计,该成果实施以来,分别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国内主产省区,及柬埔寨、乌干达和刚果(布)等地开展新品种和粮饲化加工技术的示范推广,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14.14万hm,新增销售额12.18 亿元,新增利润1.12 亿元。该成果的实施,构建了我国品种和技术在境外的推广模式,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热带种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2。3.木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

29、大木薯进口国,国内木薯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木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增产的主要措施,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降低木薯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木薯产量,实现木薯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邓干然研究团队牵头,联合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北海综合实验站等研发完成了木薯宽窄双行起垄种植技术及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由于目前的常规等行距种植模式与拖拉机轮距不匹配,拖拉机作业对行困难,造成机械化作业时拖拉机压行。为了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依据90 马力拖拉机轮距规格,提出木薯宽窄双行起垄种植模式,起垄高2 5cm以上、垄面宽9 0 cm

30、以上的大垄,每个大垄上种植2 行木薯,邻垄木薯行距与垄上木薯行距不相等构成宽窄行。该模式考虑全程使用同型号拖拉机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木薯稳产、高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环节包括起垄、施肥、种植、喷药、秸秆处理、挖掘收获、块根去皮等。在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与之配套的生产装备包括1SM-180型起垄机、1GFL-180型施肥起垄机、2CM-2型起垄式木薯种植机、2 CMY-2型预切式木薯种植机、3WPM-500型木薯地喷药机、4JMD-180型仿垄形木薯杆粉碎还田机、4JMS-150型木薯茎杆粉碎收集机、4JMG-190型自走式木薯茎叶粉碎收割机、4UML-130型振动链式木薯收获机、4JMC-140型

31、侧输出式木薯联合收获机、5TPM-0.2型间歇式木薯341中国热带农业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I清洗去皮机和5TPM-0.5型连续式木薯清洗去皮机等27。该项技术的应用摆脱了木薯种、采、收的“人海战术”,满足了木薯高效低成本生产的需要,大大提升了我国木薯产业综合竞争力。4.木薯副产物利用木薯副产物包括种植和加工副产物,如木薯叶、木薯皮、木薯杆、木薯渣等,其总产量超过鲜木薯的产量,是木薯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资源。因此,木薯副产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木薯副产物的利用率在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木薯副产物以动物饲料及农作物培养基质材料利用为主2 8,2 9 海南大

32、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铜团队利用木薯皮渣生产木霉孢子粉,该研究在木霉菌固体发酵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从实验室优化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木霉菌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杀菌剂之一,占全球已登记生物杀菌剂的60%以上,然而生产原料、成本和方式限制了其被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过程存在较多可用作固体发酵原料的农业废弃物,这些农业废弃物通常被随意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该研究团队从木薯皮、椰子壳等5种热带农业废弃物中筛选出木薯皮渣作为发酵基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发酵条件,使木霉菌在实验室条件下仅需要3天完成发酵,孢子浓度达到9.3110 个孢子/g。为了扩大发酵规模,团队

33、研究设计了1个带有通风和搅拌系统的生物反应器,实施了低成本、规模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木霉菌孢子粉工厂化生产方式,首次将木薯皮渣转化为木霉菌生物农药,为热带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提供1种新的解决思路,有助于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30。三、结论与启示(一)主要结论近年来,国内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均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在育种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木薯产业技术研发上,木薯育种技术主要集中在抗木薯褐条病、木薯花叶病等品种的研发方面,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木薯加工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减少收获后损失以及利用木薯皮转化成动物饲料的加工利用;木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加大研发推广力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木

34、薯产业技术研发上,木薯育种、食品化加工、全程机械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在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多创新性成果,实现了从资源输入国向品种和技术输出国的转变。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广木薯宽窄双行起垄种植技术及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这将极大提高木薯种、采、收的效率。(二)政策启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木薯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成果,推动木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一是加快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木薯产业中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木薯产业数据平台,以共建共享的方式采集木薯产业链上经营主体、农户等所产生的数据,建立专业的木薯数据

35、库;同时在平台上开放品种、技术等各种木薯科技资源信息的共享,把农业科技成果及时送到千家万户,最终实现木薯生产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与世界木薯主产国、国际木薯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中国木薯产业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创新发展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力度,增强本国木薯科技储备和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木薯资源,加大木薯产业对外投资力度,提升对外投资质量。此外,要积极促进木薯生产和加工机械设备出口,提升区域木薯价值链和国际话语权31。三是持续开展对国际木薯产业发展,特别是最新的、前沿的科学技术的动态监测,做到知已知彼,依靠更高质量的农

36、业科技不断提升我国木薯产业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严华兵,叶剑秋,李开绵.中国木薯育种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 0 15,31(15):6 3-7 0.2方佳,濮文辉,张慧坚.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中国农学通报,2 0 10,2 6(16):353-36 1.3李开绵,林雄,黄洁.国内外木薯科研发展概况.热带农业科学,2 0 0 1,1:56-6 0.2023.5总第114期135I文献综述1/LiteratureReview4Thresh JM,Fargette D,Otim-nape GW.Effects of Africancassava mosaic geminivirus on t

37、he yield of cassava.Tropical Science,1994,34:26-26.5Patil BL,Legg JP,Kanju E,et al.Cassava brownstreak disease:A threat to food security in Africal.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15,96(5):956-968.6Huaxia.Roundup:Kenya says genetically modified cassavaset for launchEB/OL.2023-04-18.http:/ K.Thirty yea

38、rs of cassava breeding forproductivity-bi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for successj.Crop Science,2003,43(4):1325-1335.8 Joseph Maina.Kenya approves disease-resistant GMOcassavaEB/OL/Genetic Literacy Project.(2021-06-25)2023-04-18.https:/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202106/25/kenya-approves-disease-resis

39、tant-gmo-cassava/.9Joseph Maina.Disease-resistant GM cassava promises tobe game-changer for KenyaEB/OL/Genetic LiteracyProject.(2022-08-24)2023-04-18.https:/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2022/08/24/disease-resistant-gm-cassava-promises-to-be-game-changer-for-kenya/.10 Narayanan N,Beyene G,Chauhan RD,et

40、 al.Stackingdisease resistance and mineral biofortification in cassavavarieties to enhance yields and consumer health.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21,19(4):844-854.11 Puja Daya.Tackling Cassava brown streak disease inUganda with nuclear techniquesEB/OLJ.IAEA,20222023-04-18.https:/www.iaea.org/newsc

41、enter/news/tackling-cassava-brown-streak-disease-in-uganda-with-nuclear-techniques.12 Reporter KP.Featured:Ingabo syndicate,agriterraturning around Cassava ProductionEB/OL/KT PRESS.(2021-02-21)2023-08-31.https:/www.ktpress.rw/2021/02/featured-ingabo-syndicate-agriterra-turning-around-cassava-product

42、ion/.13 Domingo LC.Vietnam shares intercropping strategyThe Manila TimesEB/OL.2023-04-18.https:/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Innovation361中国热带农业is turning cassava peels into livestock feed in AfricaEB/OL.2023-04-19.https:/ Iwuoha JP.How cassava beer in Mozambique hastransformed a poor

43、 mans crop into a cash cropEB/OL/Smallstarter Africa.(2017-11-26)2023-04-18.https:/ Sanuel E.Improved yields in demonstration plots buildfarmers trust in AKILIMO toolsEB/OL/IITA.2023-04-18j.http:/www.ita.0rg/news-item/improved-yields-in-demonstration-plots-build-farmers-trust-in-akilimo-tools/.17XAG

44、.XAG Brings drone innovation to Cambodianfarmers for sustainable cassava productionEB/OL.2023-04-18.https:/ Dong S,Liang X,Li Z,et al.A novel long non-coding RNA,DIR,increases drought tolerance in cassavaby modifying stress-related gene expressionJ.Journal of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22,21(9):2588-2

45、602.19 Guo X,Yu X,Xu Z,et al.A CC-type glutaredoxin,MeGRXC3,associates with catalases and negativelyregulates drought tolerance in cassava(Manihot esculentaCrantz)J.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22,20(12):2389.20 Ma Q,Xu J,Feng Y,et al.Knockdown of p-CoumaroylShikimate/Quinate 3-Hydroxylase Delays t

46、heoccurrence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in cassava storage roo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olecular Sciences,2022,23(16):9231.21 Yan Y,Zhao S,Ye X,et al.Abscisic acid signaling inthe regulation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of Sliced Cassava Tuberous RootsJ.Journal of agri

47、culturaland food chemistry,2022,70(40):12830-12840.22 Chen Q,Liang X,Wu C,et al.Overexpression of(下转第43页)Research Progress|科研进展|液的溶解温度(不能高于溶剂沸点)或提供转速,加快样品溶解效率。4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天然橡胶样品预处理对天然橡胶分子量测试的影响。增加样品称样量,将会导致重均分子量M.和数均分子量Mw测试结果偏大;增加溶解时间有利于天然橡胶充分溶解;若要提高溶解效率,可适当增加溶解温度和提供转速条件。这些研究为今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天然橡胶分子量时,

48、样品预处理对天然橡胶相对分子量测试结果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指导和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张帅,赵素合,吴友平.相对分子质量及端基改性对炭黑补强星形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橡胶工业,2 0 15,62(3):140144.2李翔,李良萍,薛兆弘,等,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对杜仲橡胶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橡胶工业,2 0 0 2,49(7):38 9-392.3张建国,文强,王永军,等.溶聚丁苯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对加工性能的影响.世界橡胶工业,2 0 13,40(7):2 8-2 9.4乔金探.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石油化工,2 0 15,44(9):10 33-10 37.5 Qiao J

49、L,Guo MF,Wang LS,et al.Recent advances inpolyolefin technologyJ.Polym Chem,2011,2(8):1611-1623.6张毅,李日彩,黎沛森.用简易凝胶色谱测试天然橡胶的分子量分布D.热带作物研究,198 2,1:4.7牛慧,许泽楠,董金勇.茂金属-Ziegler-Natta催化剂协同催化丙烯聚合.石油化工,2 0 15,44(6):6 7 4-6 8 2.8Pu YY,Zou QS,Hou DZ,et al.Molecular weight kineticsand chain scision models for dex

50、tran polymers duringultrasonic degradationJ.Carbohydr Polym,2017,156:71-76.9韩婷,辛忠,石尧麒,等.多支化聚乳酸的制备及其对聚乳酸结晶效果的影响.石油化工,2 0 15,44(10):12 0 5-12 11.10刘爱民.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丙烯睛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研究.安徽化工,2 0 0 3,1:17-2 0.(上接第36 页)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or anthocyanidin reductaseelevates tannins content and conf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