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76604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 512汶川大地震震天动地,同时也震动了人心。通过媒体的传导,一幕幕撕裂的画面冲击着我们,公众展开了救援的行动,捐款、捐物以表达一份支持的力量、救助的温暖。各路明星纷纷解囊,国内的国际的公司也出钱出力。正当捐助载着爱心和祈祷穿越蜀道,进入灾区时,公众却开始了关注明星和知名公司的捐款额度,并对所说的是那些捐款“较少”的明星和公司的“道德”展开了声讨,道德从来没有以今天的这种姿态,引起公众如此广泛地思考。在人们的品评论道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能力责任论和道德底线论。能力责任论的支持者认为:捐款行动体现了行动实体的道德水平。其道德的定位,引入欧洲思想家们

2、创立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实在的道德”,意指为社会一定群体所普遍接受的道德;一个是“批判的道德”,意指超越社会的存在,对各社会的制度及包括实在道德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道德。对于捐款,我们社会真正存在的“实在的道德”评价下,资本愈厚实者则所捐应越多。实际情况中的表现为:当姚明首次捐出50万人民币时,很多人将他与拥有财富不及他且捐款100万人民币的李连杰对比,并提出质疑;当万科总裁王石提出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的时候,全国十三亿人没有几个人感到舒服。从“批判的道德”的角度来看,人类与此相关的一个永恒价值评判为:享受资源越多者,越是处于社会优势地位者,则越是应该更多地为社会的发

3、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底线论中有人说:“大家不要太过激了,捐多捐少都是心意,爱心到了就行了,不在钱多少。”也有人提出当大家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捐款额度上,忽略了捐款行动本身的道德体现,反而会起到“止善(停止善意的行动)”的作用。西方慈善捐赠行为来自于宗教,基督教教义构建了相应的道德体系,教义中有十诫,其为规定的道德底线,高于道德底线上的行为均为善。 由此看来,当普通人展开针对于捐款的道德讨论时往往采用的是双重标准,对自己的行动采用道德底线论:“我”捐款了,捐赠行为即为善举,动机平等,行为和结果只有程度的差别,不应以捐款额度的大小划出明确的界线区分对或错、善与恶;而对他人往往对道德标准中提出更高的

4、要求,采用了能力责任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理性反思,当我们用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宽容的标准看待周遭,美好才会越来越多。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思不善已。 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最基层的组织者,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农村工作,必须首先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近3年来的整顿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佳木斯市的情况看,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5、。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标准,确立适应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需要的选人用人观念。应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实现跨世纪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根本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市场意识和产业化经营本领,能够推动本村经济快速发展;能够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兴农;能够依法治村,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团结带领一班人,发挥好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6、用。第二,拓宽视野,多渠道选配村党支部书记。总结我市多年来的实践,选拔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中选;从县乡机关干部中派;从乡镇企业骨干中请;从经济较发达的村调;从回乡的高中生、复转军人中挑;从涉农科研部门中找。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点:一是拟任人选必须具备担任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和综合素质;二是必须按照党章规定,经由本村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三,畅通出口,及时调整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畅通出口,加大对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切实解决难下的问题。调整的重点是那些作风粗暴,干群关系紧张,民意测验胜任票低的;班子长期闹不团结,作用发挥

7、不好的;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思想保守,长期改变不了落后面貌的;不廉洁,有贪占问题的。调整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一方面要痛下决心,只要不称职,谁来说情,有多长时间的“苦劳”,都要以事业为重,不能照顾情面;一方面要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多数人能够想得通,下得愉快,对于因为年老体弱下来的老支书,在生活上、工作上要做出妥善安排。第四,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重点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存在的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思想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基本理论水平较低等问题,牢固树

8、立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二是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可以通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经验;以县乡为单位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编发实用技术教材;发挥科技协会作用,搞好示范服务基地引带等办法,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领导方法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通过系统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管党的能力,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两手抓”的能力,使村党支部书记逐步完成由“经验型”领导向“知识型”、“智能型”领导的转变。四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村党支部书记的政策水平、法

9、治意识对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政策法规的系统教育,既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进行违法案例分析,增强他们的政策、法规意识;又要发挥市、县、乡各级领导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示范作用,带动、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学会有效地运用各项政策、法规,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学习、遵守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一起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七大

10、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第一,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观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先是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

11、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把“为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统一起来,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生产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12、。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为谁发展”,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谋发展、促发展,进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合理需要;就是要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谁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起来,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按

13、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

14、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最关键的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促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又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与辩证统一,同时还要把握全局,并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两点论”和重点论

15、的统一,总之,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地、辩证地应对和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必须正确把握几种辩证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协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的关系;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16、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17、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统领作用;和谐社会又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把二者的结合点放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第四,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今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进一步

18、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五,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历史任务,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又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在指导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还将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 (作者: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