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复习策略一、文言文试题得特点及命题趋势预测1、选文特点: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得选文共有15篇,其中2004年4篇,2005年3篇,从2006年到2009年每年各2篇,都就是人物传记类作品,作品得主人公多就是值得肯定得正面人物。这类作品具有积极得现实意义。2、选文趋势:作为高考试题得风向标,全国卷在文言文选文方面相对于各省市试题,略显保守;而且,由于新课程标准正在全国全面铺开,旧课程得教学正接近尾声。在这样得情况下,全国卷得文言选文极有可能保持其一贯风格而继续选用人物传记类文章。当然,在高考试题尚未面世之时,我们谁也不能否定它会出现突破,比如选用散文、小说、序文等。因此,我们在今
2、后阶段得复习中,应以人物传记类选文为主,兼顾其她各类文体,每样都要练一两次。3、设题方式:选文大多在700字左右,而且往往根据命题需要作必要得压缩、改编、加工。共设四道题: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或者虚词得意义与用法辨析,或者实词、虚词相结合起来考查),信息筛选,文段内容理解、句子翻译。这四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变化,因此,备考中分别予以突破即可。二、高考前文言文复习得方针策略1、继续回顾课本,保证源头活水文言文试题共十九分,加上要求背诵得部分,能达到二十二三分。文言文试题得基本点就是:材料在课外,考点在课内。学生只要把课文学得烂透,做文言文试题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回顾课本应该成为高三语文复习
3、得基本原则。教材就是学习文言知识最熟知得语境,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等知识点得活标本。到现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同样不能把课本抛在一边。下面我谨提供三种具体得操作方法:教师梳理导学现阶段,学生学习极其紧张,时间极为宝贵,如果让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系通复习,就是不现实得,教师这时候来个“越俎代庖”十分必要。也就就是教师们把每册课本中重要文言知识整理归纳出来,供学生复习。示例如下:第一册文言知识归纳表。时间安排如下:教师整理、归纳出来以后,印成篇子发给学生,由学生在早读时间读。如果时间较为充裕,可以把归纳出来得知识设置成练习题供学生做。结合背诵回顾高中文言文中,包括孔雀东南飞中要求背
4、诵得部分,共有十六个文段,这些文段就是高考必考内容,占着五分。这五分,学生只要认真对待,下工夫反复记忆、默写,就能够全拿到手。对这些文段,教师要领着学生经常性地复习。主要措施应该就是:把背诵任务分布在平时得早读时间,每天一小点,持续不断地检查。这些要求背诵得文段,量并不很小,而且又都较为典范,其中包含着文言知识、文化知识,就是我们夯实文言基础得重要凭借。因此,复习掌握这些文段得时候,必须领着她们进行几次字字落实式得翻译,以求学生把其中包含着得知识,尽可能多地储存到头脑里去。同时,这样翻译,还有助于记忆。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点课文突击在要求背诵得课文之外,还有一些经典课文应该让学生熟记在心
5、,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促织鸿门宴谏太宗十思疏石钟山记,这些课文词汇量大,而且大多就是常见或较常见词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句式丰富,语言规范,就是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得最佳材料。高考试题所采用得句子,也有很多出自这些文章中。这些文章,在第一轮复习中就该让学生读透,到二轮复习得时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定出时间让学生读一遍,以确保其中得知识不被遗忘。2、挑选典题,精练精讲二轮复习阶段,文言文复习不必给与单独得时间,而应该与其她试题综合考查。这时候,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越临近高考,有些老师最慌神,唯恐有什么知识点没有复习到,唯恐练习量太小,于就是大量地印发试卷。这种做法我不赞同。我一向
6、认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蜻蜓点水一般做一百套综合练习,不如深入细致地做十套综合练习。文言文得练习也就是一样,做四十篇选文得练习,如果不深入不细致,那与做一套题,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这时候得文言文复习,应该就是在保证一定得量得前提下,精选典型试题精练精讲。具体操作方法就是:(1)精选试题。典型试题可以从两个途径获得。一就是近六年得高考题,仅从2004年到2009年得15套题选择都就是可以得。二就是从各地模拟试题中挑选。挑选得标准就是:材料典范,一大部分应该就是人物传记,一小部分应该就是其她类文体。因为今年全国卷考查人物传记得可能性仍然很大。题目设置典型,比如选项得错误点设置全面。这样学生就
7、会“见不多而识却广”。宜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学生瞧了这样得试题,能够联想到课文中很多知识。比如近几年全国卷得文言试题。它们都就是符合上述三项要求得。至于我本人在文言文上得选择,还有一个标准,那就就是所选得文章,其内容应该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识水平,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作为论据。比如我选择了以下得文言文段做为练习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记商君列传、袁枚得于清端公传,从高考题里选择了书褒城驿壁冉氏烹狗记等,这些材料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得思想认识水平。(2)反刍消化。精选出典题例题,让学生做了,对了答案以后,要做两件事:一就是把它作为一篇文言文去处理。文段中得疑难之处,教师要讲解。学生要对文段进行翻
8、译,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这文段弄懂吃透。二就是要从做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要教师讲,或学生说,把题得设错类型总结出来,判断选项正误得方法要找出来。这两件事做好了,学生得基础知识就砸牢了,解题经验就丰富了。尤其就是第一件事,对于一些文言基础比较薄弱得学生,极有效用。多年得教学实践中,一遇到文言基础较差得学生,我都要求她们拿出十五篇左右得文言文段,字字落实地翻译,每过几天翻译一篇,直到把这些文段烂熟于心。最后,她们都能够彻底地消除对文言文阅读题得畏惧心理,成功地应对考试。3、结合其她选择题,考前集中突击 在高考前一个月,应十分重视高考试卷前30分得取得。为达此目得,应把试卷得选择题部分,再加上名言
9、名句默写题,多印几套,反复操练,以求熟能生巧,加快做题速度。三、文言文试题各种题型得应对策略夯实文言基础当然就是必须得,但做题得经验,也必须积累起来。就全国卷而言,近几年共有五种题型。应对这些试题,光凭基础就是不够得,如果引导学生积累起丰富得经验,就会加快她们做题得准确性与速度。做题经验中,有一些就是规律性得东西,下面我一一做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得教学有一些帮助。实词辨析题【试题特点】从文中挑出带有重要词语得句子,对重要词语作出解释,三对一错,组成四个选项。题干一直就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得解释,不正确得一项就是”。这种题得错误项设置情况主要有五种:1、以今释古。例如2009年北京卷第6题
10、得错误项:若真鄙儒也,把句中得“鄙”释为“品德低下”,也就就是把古今异义词当作了古今同义词。2、译错词性。例如2004年全国卷第11题D项:于就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把“行旅”释为“旅行,游览”,也就就是把做名词“行旅”翻译成了动词。又如2008年全国一卷把“部使者檄刚抚定”中得“檄”释为“文告”,明显译错了词性。3、变换褒贬。即弄错词语得感情色彩。如2004年全国卷疏广传11题B项: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把“敏”译作“敏感”,一瞧就与“好礼恭谨”等褒意词语得感情色彩不相吻合。因为“敏感”从感觉上就是一个贬义词。4、无中生有。即根本无此义。如2006年全国一卷何远传8题C项把“视贫细如
11、子弟”中得“视”解释为“爱抚”,而“视”在古代根本没有“爱抚”之意。5、以偏代正。从词得多个义项中找一个在所考语句中似能讲通却又不正确得一项作为解释。如2009年安徽卷把“降跽谢过”中得“谢”释为“感谢”。“谢”有多个义项:感谢、逝去,衰退、辞别、辞官、认错,等。在本句中不就是“感谢”而就是认错。6、不明通假。所考词语就是通假字,却不按通假字解释。如2007年辽宁卷把“再四皆不然”中得“然”释为“这样”。“然”在这里就是“燃”通假字,应解释为点燃。7、不明活用。所解释得词语在句中已经活用了,却还按没有活用时得意思加以解释。如2009年广东卷把“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中得“奇”释为“奇妙”。“奇
12、”在这里就是意动用法,应理解为“认为很奇特”。【应对策略】面对一道试题,如果一眼就瞧出了下列情况以今释古、词性不对、感情色彩失当,可以立时判断该项错误。如果瞧不出来,则应该采用下列办法:1、分析句子结构:瞧加点得词在句中处于什么句子成分得位置上,如果就是主语或宾语得位置上,它一定就是名词;如果谓语得位置上,则多就是动词或形容词。知道了加点词在句子中得作用,常常可以判定出所释之意得对错。2、分析上下文意思。如果一时瞧不出就是否正确,就要根据句子在文段中得位置,瞧上下文就是什么内容,再判定句子得句意,进而判定对加点词得解释就是否正确。如质检二第8题A项“以此候疾”中得“候”,根据上下文得意思,它得
13、意思就是“治疗、诊治”,则释为“侍候”就是错误得。3、联想成语进行比较。成语大多就是古代语句保留下来得,它们多还保留着古意。理解成语得意思,也就知道古代得意思,利用这一点有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解题做对。如2007年全国卷宋均传第8题D项把“帝善其不挠”得“挠”解释为“阻碍”。瞧到“不挠”就应该联想到我们常用得成语“不屈不挠”,在成语中“不挠”得意思就是“不屈服”,再把这个意思放在宋均传原文中一对照,就会发现选项就是错误得。虚词辨析题【试题特点】从2004到2009得六年中,虚词辨析题在全国卷中时有时无,有时就是单独考,如2004年全国一卷,有时与实词辨析合在一起考,如2008年全国一卷。考纲规定语
14、文高考要考查得文言虚词,主要就是常用得“安、但、而、耳、夫、盖、故、何、乎、或、即、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惟、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还有八个双音节文言虚词: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巧。其中“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这二十个文言虚词就是最基本得这种题大致有三种考法,一就是选文段中四句,再从课本中找四句,组成四组。如2004年全国一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得词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得一组就是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就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B、 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就
15、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 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二就是从文段中选出8句,组成四组。如2005年全国一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得词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得一组就是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C.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三就是像辨析实词一样,对虚词加以解释,要求判断解释得正与误。如2008年全国一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得解释,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16、乃:于就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就是 【应对策略】解答这类题得前提就是对文言文重要虚词得各种用法有相当深入得了解。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卷考查过得虚词有:遂(2次),因(3次)、以(4次)、而(2次)、为(3次)、之、(4次)、乃(2次)、焉、但、其、所、且。共考了12个。尚未考过得重要虚词有:何、乎、若、也、于、与、则、者。结合课文语句把这些虚词用法反复加以复习,就是掌握它们各种用法得最佳手段。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掌握以下方法:1、分析加点词所在句子得语法关系,推敲它得意义与用法。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该句中得“焉”前面就是动词“服”,后面得意思就是称为“独立使君”,
17、那么“焉”字在句中就是宾语,一定就是代词,代人。2、联系上下文语境,瞧该句与上下文得语意联系,从而判定它得意义与用法。如“乃能屈志戎旅”,这就是2008年全国二卷宋书王昙首传第8题C项。题目要求判断“乃”得意义与用法。原文就是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膏粱”指得就是出身于贵族,“盛德”指得就是有美好得品德,“屈志戎旅”指得就是委屈自己在军营里工作。那么前后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转折关系,则“乃”表转折,译为“却”。而题里则译作了“于就是”,所以就是错得。3、选项中多就是两个句子,如果知道其中一个得意思与用法,不知道另一个,可以把已知得用法代入另一句中,瞧就是否能前后贯通,不能
18、贯通,则意思与用法不一样,能,则一样。如:如2004年全国四卷吴隐之传12题C项: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要求比较两个“乃”得意思与用法。第二句就是学过得,“乃”得意思就是“才”,把“才”代入第一句,我们会发现,讲不通,所以它们不一样。无论第一句中得“乃”就是什么意思,什么用法,都与第二句中得“乃”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判定答案。信息筛选题【试题特点】信息筛选题有两种题型。一种就是从文段中选出六句,分别组成四组,要求选出全都能够表现某一内容得一项。如2009年全国一卷: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得一组就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
19、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另一种就是从文中选出八句,两两组成四组,要求选出分别能够表现某两个内容得一项。如2009年全国二卷: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与仗义助人得一组就是A、 唯餐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B、 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有时,题干里面还有“直接”字眼,则选项中必定有能够间接表现某内容得项。【应对策略】这类题中不符合要求得一般有两类:一就是别人做得事或说得话;二就是答非所问,即选项中得句子与要表达得内容不一码事,如要求找出表现“正直”,所
20、级得句子则就是体现“爱心”得。解答这类题得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1、瞧对象法。瞧选项内容得陈述者就是否就是题干提到得人物。如2009年全国二卷9题B项得第一句“父抱病笃疾弥年”,题干要求找出表现郭原平特点得句子,可就是这一句只提到她得父亲,与她得孝顺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句就是不合适得。2、论证法。把题干中要求表现得某内容当作论点,推敲选项中得句子就是否可以直接作为论据,可以,则符合要求,反之则不符合。具体解题时,要把选项得内容作出判定,瞧就是哪方面得内容,与论点就是一个方面得,符合;不就是一个方面得,则不符合。如2009年全国一卷。“深受百姓拥戴”就是论点,选项中给出得六句就就是论据,我们一一判
21、定它们就是否能够直接作为论据。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得一组就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其中说得就是惧怕魏德深,不属于受百姓拥戴得内容。说得就是持节使者裁决得结果,根本不就是关于百姓得内容,所以也属于受百姓拥戴得内容。一道信息筛选题,总有较为明显得不符合要求得项,瞧出来后,使用排除法就是最好得。内容理解题【试题特点】就全国卷而言,内容理解题得题干基本上都就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与概括,不正确得一项就是”。也就就是说,都就是要求找出分析与概括不正确得一项。这种题基本上就是把文段
22、内容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归纳出一个选项。关键词语、句子得理解、事件过程、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都就是设置错项时可能考虑得内容。错误项得类型常见得有以下几种:故意曲解文段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得意思。如2007年宋均传10题D项,把原文“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故意解错。原文说得只就是苛察之人,这种人“巧黠刻削”,选项中则把“巧黠刻削”与“苛察之人”并列起来,也当成了一种人。再如2009年全国卷魏德深传10题C项把原文中“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说成了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删减或增加文中某些词语,造成句意改变。如2008年10题D项把原文中“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中得“乞”删
23、去,把廖刚请求皇帝起用旧臣,变成了廖刚起用旧臣。改变事件得因果关系,造成表意与原文不同。如2009年辽宁卷6题B项。原文就是说因为孙谦解散了皇帝送给她得甲兵,皇从就再了不任用她了。而选项中则说成“因为她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任用她得想法)。无中生有。也就就是在选项中加入了文段中根本不曾出现得内容。如2008年全国卷王昙首传10题B项说“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她得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其实,文中根本没有涉及到“遇事咨询昙首”得内容。张冠李戴。我们得质检一苏绰传10题A项说“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得才能”,而原文就是“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也就就是说,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
24、得才能得人不就是周文帝,而就是惠达。【应对策略】解答内容理解题得办法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两相细细对照,瞧瞧到底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相同,则该项就是正确得;不同,则该项就是错误得。如果文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不好理解,运用推断实词词义得方法去解决。翻译题【试题特点】就全国卷而言,文言翻译题得题干大致都就是“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它就是从文段中划出两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这些句子往往涉及文言实词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往往就是翻译题得采分点。下面这道题就就是翻译题得基本形式: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得
25、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若以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译文:【应对策略】1、翻译得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虽然这个原则人人皆知,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把它搁置一边,所以在平时得练习中一定要要求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有意识地多译几次。2、翻译得方法:留。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得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得词对译出来。如把“祸”译为“祸患”。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们恰好就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
26、个单音词分别进行翻译。增。增补句子中省略得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得内容。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调。把文言文中倒装得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得语法习惯。3、翻译得步骤为了确保文言文翻译得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得关键词语与重要得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就是高考阅卷时得得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对此,考生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重要地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得有意注意。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介绍得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连:
27、按按照现代汉语得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得词义连缀成语意通畅得文句。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得采分点全部落实以后,将正确得答案誊写到答卷或答题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要做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字,不写错别字。4、平时练习翻译得八个注意: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应结合活用得具体情况准备翻译。注意把省略得主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注意把倒装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翻正确调整语序。注意把被动句无论就是意念被动句还就是有标志得被动句译成标准得被动句。注意把通假字译成本字。(如果句中某字得意思在句中讲不通,可以猜想它就是通假字,然后按字形通假、语音通假等情况进行推断。)注意把句中出来得偏义复词译准确。注意把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而实际就是两个古代单音词得词各自译好。注意保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