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57743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十-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卷: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 高考题一、(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

2、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

3、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何灌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答案C解析敛:收兵。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或著崖石皆没镞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得善田二万六千顷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BC D答案D解析介绍何灌的作为,但均未有成效。的结果是使敌人退兵;是何灌建言的功效;显示其射技超人。都表明“行事有成”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帝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败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答

5、案D解析“何灌阻止溃败未成”错误,应为“何灌也望风溃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译文:_(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译文:_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解析(1)整弓:整理弓箭。第一个“之”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2)“见”指拜见,“控守”译为“把守”。要注意补出省略的兼语“之”。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你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

6、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面对高崖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地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说起何巡检神奇的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做河东将时,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图,指着衣服上的

7、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沧州知府。因为治理城障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闲置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

8、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名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能射中了?”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把所有的禁兵都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

9、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二、(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

10、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

11、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12、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答案B解析渝:改变。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答案C解析C项都是连词,表假设。A项,向;和。B项,表修饰;表顺承。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

13、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BC D答案C解析句说了解百姓疾苦,厚施德惠;句减少刑罚,薄收赋税;句将齐国百姓看做桓公成就大业的根本。皆为仁政爱民的具体措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句列举的是不以民为本的情况;句是说桓公重视管子以民为本的建议,下令实施,非直接体现;句为治理百姓的措施,不直接体现仁政爱民,以民为本。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

14、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错。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向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

15、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解析(1)句,“以罪”“以力”是介宾结构后置,译时注意要放到动词前边。(2)句,“则”是“那么”之意,“正”译为走上正轨。(3)句,注意“则必从其本事矣”的正确断句。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大凡治理人民,必须了解百姓的疾苦,要厚施德惠,不要用刑罚恐吓他们,不要用强力禁止他们。注意这四点,就足可以治理好百姓了。”桓公说:“好,继续说。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个方面,就可以实行它了。”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他;行仁政

16、,人民就依附他;严肃,人民就敬畏他;有礼,人民就赞美他。常言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来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才可以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的方法是什么?”管子回答说:“王公治理王公的事物,卿大夫治理卿大夫的事务,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他们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人民就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的

17、方法。”桓公坐在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臣子,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进而学得治国的方法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那么就

18、必须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问道:“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的百姓,便是您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不按时令。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按照时令,百姓就不愁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对近处显示忠信,对远处显示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好像流水一样归附他。三、(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

19、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讠屈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

20、;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讠屈:弯曲。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涔:积水。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

21、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答案D解析“略”在此处是“主要”的意思。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答案C解析C项的两个“使”都表假设,译为“假使”或“假如”。A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并且”。B项第一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第二句中的“为”是动词,“成为”。D项第一句中的“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子”;第二句中的“臣”是名词,“臣子”。12下列语句

22、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以为平D遁逃奔走,(然)不死其难,不可谓勇答案D解析D项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两个分句间是顺承关系,不应该补表示转折关系的“然”字。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答案B解析B

23、项中,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大美”可以掩盖“小过”,“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典型的无中生有。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解析首先要通读,在理解文意的基

24、础上找出停顿标志,如“然后”“然”等,同时也要注意句式的对称,如“以修其身”“以钓声名”。参考译文所以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

25、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

26、,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呢?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大的功绩,总结他大的善行,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

27、。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四、(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28、。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29、。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答案C解析A项“苦”应为“苦于”“为所苦”;B项“纵”应为“放开”;D项“抵”应为“到”;C项“官”名词作动词,“做官”正确。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

30、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答案B解析A项均为代词“他的”;B项分别为介词 ,“凭借”/连词,相当于“而”;C项代词,他、他的建议;D项副词,“几近”、“将要”。1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BC D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改行投军不能表现足智多谋,故排除C、D,鬻妻得钱买药是无奈之举,更与足智多谋无关,排除A,故选B。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

31、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答案D解析D项“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1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

32、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译文:_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译文:_答案(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罗提督招募了一些擅长泅水的人,(让他们)手持锋利的锯藏在上游的水中。并请文人详细地写下(他做贼)的事,真是一个奇男子啊。解析(1)这段话的大意是:罗提督做了游击将军,就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两人像当初一样重成夫妻,报答她卖身救夫的恩义。这件事不值得效法

33、,但跟那些能共度艰苦,得富贵就厌弃结发妻子的人比,品德好坏的区别,大概差别很大吧。天生的豪杰,光明磊落,怎能用道学家的准则去约束他?文言文断句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2)句中“募”意为“招募”,“匿”意为“躲藏”,“持”为“拿”。句中“历”意为“详细地”,“叙”意为“写”,“洵”意为“确实、真的”,另外句是判断句。参考译文东乡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里有详细记载。他真的有智慧才能,不只是凭借武力称雄一时。他曾经率兵进入南山,搜索残余的贼人。当地村民饱受猴群偷吃庄稼之苦,每天早晨一定要开枪放炮吓唬猴子。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捉来一只猴子,剃去它的毛,在它的脸上画成大眼睛等一些丑陋怪异

34、的模样。第二天早晨等猴群来了,放它离开,群猴都受惊逃跑。后来猴群没有再来。曾任夔州游击将军,夔关靠着大峡谷,峡中水流很急,一泻千里,私贩食盐的人到这里总是敲响铜锣大声喊叫,闯越夔关而过,船上都装备有火炮,两边系着像弯弓一样的粗大的竹竿,其他的船如果追上来,就砍断绳子放下大竹竿,后面追的船一定会被撞翻,没有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了一些擅长泅水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贩子的船经过,就附着在船上,锯船的舵,船到夔关正好锯断,船不能航行,触在石岸上撞破,把盐贩全都抓获。罗提督小时候是一名无赖,多次偷盗,官府逮捕他用杖刑将他打死,扔到野外。半夜他苏醒过来,爬到一个老妇人家,老人救济了他

35、。于是他改变品行,投靠军队,他十分勇猛,在同伴中出类拔萃。适逢赵金龙作乱,罗提督接受命令,与总督卢坤去平定。叛贼已经疲倦不堪,就要被捉拿住。这时宣宗让皇室禧恩尚书来督军,还没有到,众人商议要等禧恩到来,罗提督说:“包围得久了,军队疲惫,叛贼一定会逃跑的。”于是就违背众人的意愿出战,几乎把叛贼完全歼灭。罗提督每次对人说自己以前做过盗贼的事,没有一点避讳,并请文人详细地写下那些事情,实在是一个奇异的人。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忽然得了怪病,用多种方法治疗都没有效果。一个道人经过他的家门说:“有药方能治病,只是需要三万钱才能配药。”罗提督想着家里贫穷,哪里有三万钱,就对妻子说:“我得病快要死了,你也

36、会饿死的。如果卖了你,得到钱买药,两个人就都能活了。”妻子哭着听从了他的建议,病果然痊愈了。罗提督做了游击将军,就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两人像当初一样重成夫妻,报答她卖身救夫的恩义。这件事不值得效法,但跟那些能共度艰苦,得了富贵就厌弃结发妻子的人比,品德好坏的区别,大概差别很大吧。天生的豪杰,光明磊落,怎能用道学家的准则去衡量他呢?五、(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

37、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

38、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2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答案

39、B解析“当”应为相当,与之相称。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答案A解析A项助词,用在句首,相当于“夫”;连词,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B项都是介词,在。C项助词,用于句中停顿。D项连词,表转折,却。22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两序,非体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BC D答案C解析用排

40、除法。只是介绍会试录乡试录写序文的格式,不是作者的观点。叙述写序文的变化情况,指出写序文的人借别人的著作得以流传后世。排除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2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答案D解析杜牧认为为别人写序的人,必是后世宗师。自己水平有限,离后世宗师的标准很远,所以不能写序。这是杜牧自谦推托之辞,但并不是D项所说一给别人写序就成为后世的宗师。所以D项错。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41、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译文:_(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译文:_(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译文:_答案(1)那个人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解析(1)前一个“其”是指示代词,那人;后一个“其”是代词“自己”。(2)“与”译为“和”,“并生今世”属省略句,应是“并生(于)今世。(3)“汲汲”意为急切,“不吾知也”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也”。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都是主考的官员在书的前面写序,副主考在书的后面写序,这是职责所确定的。凡是书也都如同这样。再比如说开国之初时,府、州、县志写成,一定推选那个地方德高望重并且有文化的人给它作序,如果不这样就选择府、州、县那些地方的官员写序。请人作序的人一定找对恰当的作序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自己,实在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做官的人如果他的文章很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就可以不必谦让给当地的文人;乡里的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的文章优秀,他对于作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