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548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5712018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4 - 17 发布 2018 - 07 - 1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15712018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地环境 .2 5 厂房建造与设备配置 .2 6 原材料和菌种要求 .3 7 菌棒生产 .4 DB41/T 157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

2、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农林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立、王德芝、李尽哲、李直鸿、李龙、李巨、王伟。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叶兆伟、吴勇、李春红、周巍、汪金萍。 DB41/T 15712018 1 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料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厂房建造与设备配置、原材料和菌种要求、菌棒生产等。 本标准适用于代料香菇菌棒的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 191702003 香菇菌种 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培养基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菌棒工厂化生产 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在特定的厂房内, 使用机械化装备和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的香菇菌棒规模化生产。 3.2 料棒(袋) 利用特定的容器(塑料袋),装入混合好的培养料并灭菌后、尚未接种的棒状培养基及容器

4、。 3.3 菌棒 特指接种后长有菌丝的香菇菌袋,生产上统称菌棒。 3.4 污染 在栽培过程中混有其他微生物。 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3.5 杂菌 食(药)用菌栽培中引起污染的微生物。 DB41/T 15712018 2 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3.6 固体菌种 生长在固体培养料上的菌种。 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3.7 液体菌种 培养基为液体状态的菌种。 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3.8 胶囊菌种 一种类似于胶囊形态的固体菌种。 4 场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2016的规定。 5 厂房建造与设备配置 5.1 厂房建造 5.

5、1.1 建造布局 有各自隔离的堆料场、原材料库、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接种车间、发菌车间等,给排水及供电方便。原材料库、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可作为一座厂房整体建造。 5.1.2 堆料场 水泥地坪、排水便利、空旷宽阔、光照充足、远离火源、方便货车进出。 5.1.3 原材料库 应符合NY/T 5282010的规定。 5.1.4 拌料车间 通风优良、光线充足、空间宽阔、水泥地坪,可满足大型搅拌机、铲车上料等作业要求。 5.1.5 装袋车间 通风优良、光线充足、水泥地坪,可满足传送带、装袋机、灭菌车转运作业要求。 5.1.6 灭菌车间 放置灭菌柜(锅)的场所,要求水泥地坪,具

6、备高压蒸汽供汽管路。 5.1.7 冷却车间 水磨石或环氧树脂地坪、四壁光滑、防霉防潮;墙板使用容重大于25 kg/m的专用冷库板,内部达到万级净化水平,配套制冷空调设备。 DB41/T 15712018 3 5.1.8 接种车间 按5.1.7的要求。 5.1.9 发菌车间 耐磨地坪(或水磨石地坪、环氧树脂地坪)、防霉防潮,墙板使用容重大于25 kg/m的专用冷库板;安装专业空气过滤设备和空调控温设备,达到食用菌菌丝培养环境要求。 5.2 设备配置 5.2.1 拌料车间设备 两级以上搅拌系统、铲车等。 5.2.2 装袋车间设备 装袋生产线、卤素水分测定仪等。 5.2.3 灭菌车间设备 常压灭菌柜

7、(高压灭菌柜)、灭菌车、搬运车等。 5.2.4 接种车间设备 吸尘器、臭氧发生机、离子风机、接种台(接种机)、带式输送机等。 5.2.5 发菌车间设备 发菌架、电动叉车等。 5.2.6 其他设备 工业蒸汽锅炉,各车间的供电系统及给排水系统。 6 原材料和菌种要求 6.1 原材料 6.1.1 培养基 培养基原辅料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 6.1.2 塑料袋 应符合 GB 4806.7 的规定。 6.1.3 封口钉 应选用香菇专用封口钉。 6.2 菌种要求 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0的规定。 DB41/T 15712018 4 7 菌棒生产 7.1 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

8、菌转色出库。 7.2 备料 按照生产计划准备好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石膏等各种原料。 7.3 拌料 7.3.1 培养基配方 配方 1:杂木屑 81%、麦麸 18%、轻质碳酸钙 1%,含水量 50%55%。 配方 2:杂木屑 80%、麦麸 15%、玉米粉 4%、石膏粉 1%,含水量 50%55%。 7.3.2 搅拌 向搅拌槽内依次加入木屑、麸皮、轻质碳酸钙(或玉米粉、石膏粉)、清水,搅拌均匀。 7.3.3 水分测定 从搅拌槽中取样,采用卤素水分测定仪测定培养基水分。 7.4 装袋 7.4.1 设定好装袋机的装料长度、力度、松紧度等参数,使用智能扎口机扎紧袋口。 7.4.2 检查料棒,确

9、认无破袋、微孔等情况后,将料棒摆放到灭菌车上。 7.5 灭菌 7.5.1 插入温度探头 将电子温度控制仪(或压力式线控温度计)的温度探头插入灶内中央的灭菌车最底层的料棒中心,随时监控灭菌期间的料温变化。 7.5.2 灭菌方法 7.5.2.1 使用常压灭菌技术时,料温需在 95 97 的条件下保持 6 h8 h,焖置 4 h 以上后揭膜出柜。 7.5.2.2 使用微高压灭菌技术时,直接升温(柜内温度)至 100 ,继续灭菌 16 h,料温最高可达110 、柜内压力可达 0.12 MPa,此后焖置至降温到 80 以下时即可开柜转出菌棒。 7.6 冷却 料棒在预冷间通风降温至65 以下,然后推入强制

10、冷却间继续冷却至30 以下。 7.7 接种 7.7.1 准备 接种前应进行空间消毒及接种工器具的消毒。 接种人员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进入接种室内, 用75酒精棉球擦手部、接种工具。 DB41/T 15712018 5 7.7.2 打孔 在离子风机洁净风区域内摆放料棒,为料棒上表面擦拭75%的酒精消毒,然后打孔34个/棒;打孔动作要稳,不能打歪或刺破穴口外围。 7.7.3 接种 7.7.3.1 使用胶囊菌种接种时,应从菌种盘中顶出一颗、即接入穴口一颗;接种时用手指前端指腹将菌种按入穴口;胶囊菌种泡沫盖体应平整地封住穴口。 7.7.3.2 若使用常规袋装固体菌种接种,则将菌种掰成块状接入穴口、按压密

11、结、不得悬空,并压下穴口周边薄膜,接种量以接满穴口为宜,此后套外袋。 7.7.4 检查 质检人员应检查接种后的菌棒,若有破损、露料、菌种偏离等,应及时处理。 7.7.5 上架 7.7.5.1 接种后的菌棒通过带式输送机转移到上架区,将菌棒摆放到发菌架上。 7.7.5.2 接种胶囊菌种的菌棒,穴口朝下、上一层菌棒的的穴口应放在下一层两个菌棒的中间空隙位置。 7.7.5.3 接种固体菌种的菌棒,套袋后摆放上架。 7.8 发菌 7.8.1 环境卫生要求 每次使用发菌室前,需用高压水枪将室内墙面和地面冲洗干净,晾干水分。 7.8.2 发菌初期管理 菌棒入库后,控制料温22 24 、二氧化碳浓度0.2%

12、以下、湿度70%以下,闭光培养。 7.8.3 第一次刺孔 接种后13 d15 d菌棒发菌至连穴,可进行第一次刺孔。使用手工刺孔器在菌落边缘1.5 cm以内的位置刺孔,孔径5 mm、孔深1 cm1.5 cm,刺孔针不得触及新料,每个穴口刺孔4个,共刺孔16个/棒。刺孔后码放上架时,菌棒穴口向上。 7.8.4 转库 刺孔后的菌棒,应疏散到其他发菌室,库容量为入库时的2/3。确保室内温度均匀,以提高发菌一致性和防止高温烧菌。转库后,控制料温23 25 、二氧化碳浓度0.4 %以下、湿度70%以下,保持闭光,直到发菌满袋。 7.8.5 第二次刺孔 发菌满袋后,使用刺孔机为菌棒全身刺孔,孔径5 mm以上

13、、孔深2 cm2.5 cm、孔数4264个。应可根据菌棒大小,调整孔径、孔深及刺孔数量。 7.8.6 后熟 DB41/T 15712018 6 第二次刺孔后,控制料温20 25 、湿度70%以下、CO2浓度0.3%以下,日光照8 h以上;料温超过26 时,应开门散热或增加排风扇运转时间和次数。15 d左右,可见菌棒颜色明显洁白、菌棒接种穴口附近瘤状物明显发生、菌棒两端出现淡褐色色斑,标志着后熟完成。 7.9 转色 7.9.1 控制料温 22 24 ,湿度 70%以下、CO2浓度 0.15%以下、日光照 12 h 以上;13 d15 d后,菌棒整体转色完成 55%60%。 7.9.2 此时,装袋

14、时使用保水膜的菌棒即可外发到出菇基地;未使用保水膜的菌棒,可继续在菇房进行脱袋转色管理,色膜完全形成后再外发到出菇基地。 7.9.3 使用脱袋转色方式时,应将菌袋脱去、摆放在网格架或层架上,控制料温 16 20 、日光照 12 h 以上;前 7 天保持环境湿度 95%以上、CO2浓度 0.15%0.35%,以后几天保持湿度 90%以上、CO2浓度 0.2%以下。11 d13 d 即可完成转色,色膜呈棕褐色、有光泽,菌棒硬实、有弹性。 7.10 出库 7.10.1 菌棒转色完成后,即可出库。 7.10.2 装车发货时,应剔除杂菌污染的菌棒,计算出每个批次的污染率。 7.10.3 菌棒出库后,应将车间卫生打扫干净,以待下次使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