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05SDNJH调查研究关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调研分析宋峰超农艺是农业技艺的简称,是农业生产工艺及相应操作技术,是确保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农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农机是农业机械的简称,是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设计并制造的农机器具及相应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是农艺要求的具体化和基础保障,现代农机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消耗,把“人”从繁忙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机和农艺是农业生产科技的两个翅膀,只有科学发展、协同进步才会助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一、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机器换人的新时代,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农机、农艺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高产优质良种的推广应用,对农机作业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迫切需要农机与农艺结合建立研发机制,解决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加快改变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促进标准化程度的进展。农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而农机是
3、农艺的物化和重要载体,二者的技术最终都将相辅相成地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使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对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农机农艺融合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应用以成武县为例,该县农机农艺联合在苟村集镇和汶上集镇建立了两个科技示范基地,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获均实行机械化操作,提高作业质量,2021一2 0 2 2 年平均每年玉米每亩增产5%1 5%,小麦每亩增产7%1 8%,每亩节约劳动力4 个6 个,每亩增收节支3 0 0 元以上。农艺专家帮助农户选用丰产、优质
4、、抗倒、抗主要病虫害、适宜机播机收的优良品种。农机专家组织推广应用满足农艺要求的机械化耕作,进行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深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联合收获。三、制约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因素(一)农民群众认知程度低。受传统的农业种植习惯影响,农业生产方式还主要是粗放式经营方式,人们对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水平。(二)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低。现有的种植、收获技术模式是在传统的人工作业基础上发展和沿袭下来,有些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农机作业的潜力和优势难以
5、充分发挥,农艺规范化标准化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机械化时代的要求。(三)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相适应。目前全省县级以下的基层农机与农艺仍属于农机与种植两个技术部门,懂农机技术的不懂农艺,懂农艺技术的不懂农机,导致两方面技术很难高效融合。再者涉及项目、经费、业绩等利害关系,两部门之间不能紧密融合,大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实质性的牵手合作。39SDNJH调查研究2023.05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探究孙建龙农业管理信息技术主要利用高精度仪器获取土壤、作物、环境等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土壤和作物的高效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肥料供水等。农业无人化生产是以农业机械智能化和农业
6、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无人管理是当前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目标。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民综合素质较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力不足;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这是制约的主要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可行性对策(一)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农机农艺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农机作业规范。二是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栽培、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
7、合农机农艺资源,树立大农业观念,建立协作推进机制,加强生产中的技术交流,共同做好农机农艺融合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四是改进和创新经营机制,引导并支持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鼓励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偿性土地流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二)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应用平台。建立全面覆盖、全程服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要农业乡镇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分区域建设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构建农机农艺融合的新型主体。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服务主体,打造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示范应用平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方40出了未来中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成果为提高中
8、国农业生产和应用信息化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发展现状(一)农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作物生长模拟与监测系统主要由作物、环境、耕地管理技术和经济组成,包括综合生态学、作物生理学、气象学、栽培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提高作物管理效率和风险应对决策能力。数据层主要对不同组件式融合,培养一批全程机械化技术能手,可确保形成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同类地区加快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层农业、农机部门技术人员将共同人驻服务,加强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确保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三)明确农机农艺结合重点。各级农机、农艺部门应明确重点,加大人财物的投人。对于农机农艺结合的薄弱环节,农艺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从作业规范、技术操作、种植模式等着手,对农作物品种、行距、播期、施肥、虫害用药等进行统一,以便为农机的效率应用奠定基础;农机部门则需要把好农机设备质量关,不断提升农机的适应性,让两者更为科学、有效地结合。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创建农机农艺相结合实践示范区,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和专家积极协作制定科学的种植模式,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统一,合理开展机械作业,以实现农机农艺的结合。在试点取得成功后,总结相应经验再向其他地区推广。(作者单位:成武县农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