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3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实践 罗春瑶 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在纳入的研究病例上,选择了 30 例病变类型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所有纳入到研究的病例,根据冠状动脉的造影方式正式了病变。研究对象在经分析,同时应用不同检查手段,检查的方法为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CA)、OCT 分析。进行相应检查的方式,观察在病变狭窄的状况、脂质核心表现、纤维帽厚度,同时检查斑块是否是有发生破裂的表现。依照检查获得的具体结果、症状情况以及相
2、应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易损斑块介入的治疗干预。此外还选择在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进行 OCT 检查,对于介入治疗效果以及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 OCT 检查显示 36 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以纤维钙化斑块居多,不稳定斑块 48 处;通过应用 OCT 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在血管直径的狭窄以及面积狭窄,各类占比上相比于应用 QCA 方式,检出占比上明显要更高,此外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相应的治疗情况,主要是对于 5 例的病患在支架上,整体植入 11 枚的支架。植入部位,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位置均是存在支架植入的情况,分别是 6/3/2 枚。经介入的治疗方式,住院的过程记录均是未见
3、心血管事件情况。并且进行 OCT 检查方式可见 1 例胸痛及 T 波倒置以及 ST 段下移,而经相关操作后缓解及心电图复常。结论 OCT 检查是临床中用于判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有效方式,可辅助对病变的介入诊疗,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关键词: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介入;诊疗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54.2 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判定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通常可经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CA)的判定方式,应用这一方式可以分析病变的位置、病变狭窄程度以及病变受累范围1。但是应用常规的 QCA 检查方式无法准确对病变定性以及对于病变组成也无法很好评价,尤其对于冠
4、状动脉临界病变识别上较困难,需要应用更为准确合理的诊断及鉴别方式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活体检查以及成像方面均是展现出显著应用前景,检查方式用于眼科、牙科以及皮肤科等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是继 CT 检查与 MRI 检查技术后的重大医学影像技术突破,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3。本次研究中经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应用 OCT 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满足以下纳入标准:第一,他们都接
5、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认诊断。第二,他们的年龄在 18 岁以上,并且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第三,他们的精神状况良好,能够正常认知和沟通交流。第四,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以下情况的患者:第一,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者已接受过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第二,对阿司匹林、肝素、氯吡格雷等药物无法耐受的患者;第三,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所选择的病例经治疗用抗栓类药,在进行手术之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任意药物均是未应用,介入术后需要予以相应药的补充应用。阿司匹林维持治疗则继续的以原有的方式予以用药,增加氯吡格雷负荷给药。同时研究已经获得了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同意。1.2 方法 1.
6、2.1 QCA 检查 根据选用造影导管做比对观察,其中 6F 直径大小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37 在 2mm,5F 直径大小 1.667,截取病变最为严重的位置,将近端的 10mm 作为参考血管直径,获得病变最为严重位置后测定最小血管的直径,直径狭窄=(参考血管直径-最小血管直径)/参考血管直径。1.2.2 OCT 主要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具体如下:(1)定量分析。主要观察患者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以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未予以介入干预者在介入术后,继续服用 100mg/d 的拜阿司匹林与 75mg/d 的氯吡格雷,至少服用 2 周。PCI 术后患者则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
7、5d。长期服用 100-300mg 拜阿司匹林、75mg/d 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持续用药时间至少 1 年,依据患者防治需求,给予硝酸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2)定性分析。根据超声光波反射指数的特征差异,用于定性分析斑块的性质有以下几种类型:纤维斑块。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软斑块。由大量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形成,其中存在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钙化斑块。钙盐沉积在细胞外脂质、细胞碎片或纤维帽、中膜上,这些钙化点会逐渐扩大,形成较大的团块或片状钙质沉积;易损斑块。主要特征为纤维帽厚度不足 65m、伴有脂质核心和
8、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破裂;红血栓。呈暗红色,内部充满红细胞并渗入管腔内;白血栓。呈灰白色,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处理,整体统计通过应用 Excle表格记录,后续通过 SPSS22.0 的软件做研究中计量资料结果的分析,应用的检验工具选择 t 检验,若是得出在结果上具有差异性,使用了P0.05的表现方式。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进行检查的病例,通过以OCT为检查方式的操作,可见冠脉的临界病变情况,检查的病变数量在 36 处。在相关临界病变表现,发现了大小不一、性质差异表现,伴多种混合类型斑块,而在斑块所属类型,纤维样的斑块属于最为常见情况。对
9、于不稳定型斑块则是有48处,对于纤维帽厚度,获得测定均值结果在(56.127.46)m 的情况。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变,共计观察到 0 例,此类病变的纤维帽斑块发生局部的破溃表现,伴有一些血栓的情况以及夹层表现。症状比较轻的 5 例病变稳定性心绞痛,OCT 检查下载狭窄表现上不明显,管壁部位多处薄纤维帽,也可见大的损伤斑块类型。相比较通过应用 QCA 获得病变血管的直径狭窄、面积狭窄,狭窄率检查情况,经 OCT 检查测定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1 OCT 检查与 QCA 检查测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直径、面积狭窄率比较(s)检查方式 n 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率(%)病变血
10、管面积狭窄率(%)OCT 检查 30 59.128.41 80.147.42 QCA 检查 30 48.167.74 66.566.95 t-7.755 11.490 P-0.001 0.001 2.2 治疗及随访情况 实施介入术中,在手术中对于容易患病以及高危人群,其中 5 例患者给予支架植入,支架总体植入为11 枚,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分别为 6/3/2 枚的支架。支架顺利的完成植入,通过 OCT 方式,观察在支架、血管壁在贴合情况满意。病患住院的过程中,未见心血管异常情况,而出院后建议患者要规律用药。患者随访 7 个月,经随访观察,研究中所用的患者均是完成随访,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3
11、次,其中清理发生轻微上消化道出血,随访均是未见死亡以及新几个梗死情况。经 OCT 操作方式,观察胸痛的表现为 1 例,终止进行操作,患者的症状可以在即刻获得缓解,3例的病患在影像情况,观察促会 T 波倒置、ST 段下移状况,检查正常血流恢复伴随心电图复常。3 讨论 针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判定,可以辅助对冠心病的早期诊疗干预。而关于病变显示则常缺乏客观依据,因此也主张予以介入的诊疗方式,通过合理的辅助诊断,指导早期科学治疗干预4。针对易损的斑块,为冠脉病变尤其急性期发病提供依据,比较典型性病变特征情况,主要是可见一些丰富胞质核心、细胞碎片样表现,而针对外部的纤维帽,尤其病灶同临近正常内膜交界较为
12、薄弱,其中见大量巨噬细胞以及 T 细胞的炎症浸润情况,所以经合理方式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可助力对不良心脏事件的准确识别5。经冠状动脉造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38 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一些人群见冠脉未有明显狭窄,如此可提供高清晰血管横断面图像,然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方式对于患者存在较大损伤。通过采取 OCT 这一检查方法,检查应用了微米级仪器开启扫描。检查方法对于血管壁细微构造充分显现,确定斑块的具体类型,此外也对支架植入的介入干预疗效判定提供依据6。通过 OCT 检查,让宽带迅速透射组织、样本,光束能够同不同性质与样本反射,连续性横向扫描差,进一步则是可获得信息利用计算机处理
13、获得二维横断面图像7。OCT 检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系统分辨率高、组织识别率高,同时检查方式灵敏度也高,基于检查方式的诸多优势,对于冠脉病变通过 OCT 检查的作用也逐渐发挥,并且可指导对患者的科学治疗8。同 QCA 检查方式相比,OCT 检查方式分辨率可以达到 10-20m,这样获得组织血管微米级空间成像,OCT 检查分辨率明显高于 QCA 检查,这样可以准确对血管内斑块性质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价,识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脉临界病变通过采取介入的诊疗方式,在进行检查的操作上,利用 OCT 这一方式予以相应检查,提供介入诊疗合理参考借鉴,此外得出清晰结果指导治疗。区别 QCA 检查手段,通过
14、 OCT 检查对于支架、血管状况进行显示,对于支架构造、内膜的增生显示,此外对于新鲜血栓形成也有利9。采取 OCT 这一检查,检查方式安全并且可行性好,研究中对于纳入的 30 例病患,发生胸痛病理 1 例。停止进行操作一般就可以让疼痛即刻就消失。一些病患在心电图表现发生改变,如 T 波发生倒置亦或者 ST 段出现下移情况。血流完全恢复正常一般心电图也可同时复常,此外也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情况10。需注意的是对于 OCT 的检查,在局限性上较为突出,因为成像期间通过球囊对血流阻塞,让检查技术应用方面受一定限制。高风险性冠脉病变者用 OCT 的检查也受限,所以需要检查过程进一步的完善检查指征,或者是
15、对检查方式做到更进一步改进,提供合理应用指导。综上所述,应用 OCT 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有重要作用,可准确指导病变的早期识别及干预,但是 OCT 检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后续希望通过医学技术发展对技术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临床介入诊疗提供更有利帮助。参考文献 1范例,陈启稚,许左隽,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20,36(6):539-544.2Christian Z,Lucine C,Lorenz R.Correl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optical coherence t
16、omography and post-mortem histology for lipid detectionJ.EuroIntervention:journal of EuroPC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king Group o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2021,16(18):1529-1530.3房兴锐,吴剑胜,游莉,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8,39(6):1013-1015.4王骋,朱水兵,胡德亮
17、,等.FFR IVUS OCT和SPECT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8,44(5):509-512.5房兴锐,吴剑胜,郭攸胜,等.冠脉造影术 FFR 技术及FD-OCT评估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3):293-296.6唐睿,徐承义,宋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5):84-87.7邓龙祥,刘毅,袁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 脉 介 入 诊 疗 中 的 应 用 J.心 脏 杂志,2018,30(5):594-599.8李润土,何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 入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J.心 血 管 病 学 进展,2019,40(6):856-859.9范例,乔辉,陈启稚,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5):610-614.10李名鹏,毛先军,王仲华.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