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女报 2023.08健康成长关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基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状的调查研究郭智国覃雨婷张盼盼(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1222)摘要:关于保障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分散在不同的法律中,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规制多以倡议性表述为主,可以看出我国现行针对校园暴力犯罪的法律体系仍不成熟。国家根据现实情况出台更加完善的法规,执法部门加大暴力事件处罚力度,让相关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坚决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中,才能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在校园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保障。关键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法律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全面做
2、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仅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2020年10月17日最新修订,2021年6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始终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字一
3、句,而且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主体的责任。由此可见该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强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是重要内容,对监护人义务的规定落细落实。规定监护人要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要与未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交流和联系,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同时规定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在学校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从用人制度上作出了具体规定,强调学校的育人功能,强化学校的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培养未成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政府方面,该法明确国家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负有最终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未成
4、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并对国家监护制度做出详细规定。网络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保护。该内容首次对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作出了规定,首次提出了“网络素养”的概念,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对反欺凌进行了专门规定,这对我们的研究很有意义。这部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体现了国家立法的时代性和全面性,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的一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永远在路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最开始颁布至今,几十年来发生了许多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2021 年华中师范大学一个调查组调查
5、了六省数据,调查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达 32.4%,虽有下降但仍偏高,让人痛心。我们研究发现,2022 年 7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 2022 年 1 月至 6 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其中涉及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共 165 件 343 人。另据 11月 19 日央视网信息显示,只有 21%的校园霸凌案件会报告给教师或学校,79%的校园霸凌案例石沉大海。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实行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如此多的被统计的校园暴-63-女报 2023.08健康成长力案件,让我们不禁想到的是,那没有被统计的又有多少呢?校园欺凌和暴力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防护
6、罩”,这个“防护罩”还有漏风的地方,我们可以选择用补丁补全它,也可以选择再设置一个“防护罩”。“防护罩”显然越多越好,如果可以为防止校园暴力出台一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校园暴力法,那这部法律显然可以担得起“防护罩”的作用。这在我国已有先例。校园暴力不止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一个热点动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逐步建立的今天,这部法律可以成为一个铁板,补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漏洞,也一定可以成为一个“防护罩”,将未成年人保护得更好。被报道的事件有:2018 年 11 月 30 日,在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一所初中内,一个宿舍 5 名男生殴打 1
7、 名男生;2020年 5 月 7 日,南通一男生被其 14 岁的同学放学后伙同 19 岁的社会闲散人员围堵并殴打致死;2021 年 4 月 15 日,河南濮阳一名坐在宿舍床上的男生遭到多名同学暴打,施暴者对这名男生扇了 20 多个耳光,踢了 40 多脚,还打断了一根棍子;等等。经过对现实案件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调查发现,我国法律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我国法律司法实践中所呈现的在校园暴力中的法律惩罚措施的无力尤其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为 刑法)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存在缺陷,我国刑法使用“十四周岁”“十六周岁”
8、“十八周岁”此类绝对确定的年龄限制作为量化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刑法将 14 周岁规定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自刑法颁布起,四十年来该标准都没有修改过。但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的变化以及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年龄段来看,刑法规定并未改变并不能说明该法律条文一直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一直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中华人民共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不满十四周岁或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初犯免予执行治安拘留处罚。根据校园暴力现状的研究发现,很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程度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刑事责任,但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不受法律惩罚。虽然我国法律有规定,因
9、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但实际上该规定难以实施到位,没有任何机构部门有权力对其收容管教,司法实践中也只能是口头警告,让其不再有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发生。在校园暴力的发生条件中主观原因是重要原因,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施暴者的理性认识不足。其实大部分的未成年人已经大致了解了刑罚的性质、功能与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未成年人继续施暴的原因往往不是对法律的无知,而是深知法律对其难以约束和进行刑事处罚。这些相对“表面的”“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导致了未成年人在进行暴力行为时从“不敢”变成了“敢”,从“怕”变成了“不怕”,在知晓法律不会惩罚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从
10、轻处罚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走法律诉讼道路不会有相对不好的结果时,便更加大胆、愈加放肆地实施侵害行为。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校园暴力法可以起草出台,那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会重新考量调整。调整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是必然的,但是调整并非重置。应对青少年的暴力犯罪加以惩戒,重新斟酌负责年龄、提高惩罚力度。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2021 年轰动一时的网络博主鹿道森跳海自杀一事,又将校园暴力这个词拉回了大众的视野中。鹿道森是贵州山里长大的留守儿童,从小过着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独居生活。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就算春节过年回家,对他也是漠不关心的。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的鹿道森变得胆
11、小孤僻,父母的争吵和家暴,更是让他变得安静、沉默寡言。而没想到正是他安静善良的性格,让一些不良少年觉得他好欺负,成为欺负他的理由。安静礼貌的鹿道森在校园里深受这些同学的排挤欺辱,他们嘲笑文静的鹿道森是假女人,嫌弃、羞辱他,甚至还逼着他下跪磕头,每天对他拳脚相加与辱骂。鹿道森在这样的校园霸凌的环境中深受摧残伤害,没有人带给他帮助和救赎,再加上多年来他一直过得贫穷拮据,生活的现实和痛苦让他没有一点生活的希望,在看不到希望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世上有很多“鹿道森”,也有很多“鹿道森事件”,要想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机关要对立法职责予以明确,根据现状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让未
12、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使受害者的应有权益得到维护,明确未成年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推动将出台或者修订工作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同时应增加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专章,简化未成年人暴力事件的立案流程,对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原则、诉讼环节及特别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校园内部,法律也应对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作出规定。司法上加大对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案事件的打击力度,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震慑,同时设立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的专门教育机构,对其进行强制矫治教育。这些都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在校园暴力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校园暴力的存在类型以及发生的途径,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
13、中小学的校园暴力普遍以行为暴力和心理暴力为主,而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环境中,因为对于手机使用的时间更为轻松,接触网络更加便捷,使得网络暴力显得尤为突出。在中小学校园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还不健全,但是身体发展越来越快,十一二岁的学生已经有一米七、一米八的身高,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但这个年龄的学生也是躁动的年纪,往往会因为一些意见不合、肢体接触上的冲突而动手,也会因为互相攀比而形成小团体主义,对一些弱小的同学进行肢体言语上的攻击,但这些都无法用法律去衡量。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制度上做出了具体规定,也对家长进行了规定,强调家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这些规定是远远
14、不够的。约束青少年不仅要采取他律,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这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网络公民都应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穿什么样的衣服,染什么颜色的头发,都是自己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不能在网络上肆意诋毁攻击他人,-64-女报 2023.08健康成长有可能这些评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希望每一个遭受到网暴的人能够有勇气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要让真相战胜谣言,制止网暴中伤,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法律也要及时向受害者伸出援手,从而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校园暴力虽然发生率持续降低,但也时有发生。我们在庆幸生活在一个和谐幸福的环境的同时,又对这些被
15、施暴者的不幸感到悲伤,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绝望,又产生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不要成为施暴和被施暴的人。总有人为了这些人找说辞:“他们还只是孩子,只是不懂事,调皮了点。”可是他们真的只是不懂事,只是调皮了点吗?真的只是年纪小吗?这不是给任何一个施暴者的借口,每个施暴者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每个被施暴者也要拿出维权的勇气,向施暴者说“不”。身边曾遭受校园暴力的朋友和我倾诉她的痛苦经历,虽然时隔多年,但那些被孤立、被欺负的日子,每每回想起,她的内心恐惧还是会涌入心头。但是后来的她积极向上,好好学习,交往很多正能量的朋友,慢慢地她走了出来。看着现在的她,我庆幸她没有被击垮,
16、而是积极热烈地生活着。在这个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校园生活,有人是幸运的,校园生活积极美好;也有人是不幸的,校园生活更多的是恐惧不安。不管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防止校园暴力制度体系的建立,还是完善网络保护、禁止网络暴力的建议,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保护每一个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文明和谐、温暖有爱的校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继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出台一部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防止校园暴力法,我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议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行动中来,关注校园暴力,重视校园暴力,拒绝所有形式的校园暴力。参考文献:1 李英锋.警惕短视频平台上的“校园暴力梗”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2-12-20.2 邱守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原则 N.学习时报,2020-12-9.3 宫美英.未成年人保护法助力未成年人社会化发展教育科学出版 N.人民政协报,2020-10-28.作者简介:郭智国(2001),男,山西宁武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防止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