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33期期 研学堂 作者简介 柳萍,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柳萍 摘摘 要要 文章从教育环境影响、教学属性要求、学生素养诉求三个方面对多元角度整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必要因素进行简析,继而对主体资源、客体资源以及介体资源三个层面的整合提出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策略,最后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一体化运用建议。关关键键词词 高校 思政实践教学 教学资源 多元化整合 一体化运用 2 0 1 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教育工作的关
2、系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同时,要求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将有隐性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当前,正值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时期,应对当前高校出现的思政教学资源一体化需求做进一步研讨。高质量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为课程思政理念的践行提供保障。高校要达到设立的思政教学目标,完成思政实践教学内容,需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在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运用。一、从多元角度整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必要因素 从广义上看,凡是能够帮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高效联系起来的学习资源都可被称为思政实践教学
3、资源。该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从结构上进行优化,使思政教学资源从多角度、多层面得到深度开发,使实践教学资源获得高质量整合,进而达到思政实践教学实效显著提升的目的。(一)教育环境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新的任务。立足全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加之科技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比拼愈演愈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矛盾突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论是文化领域抑或是思想领域,都变得更加交错复杂1。网络的便捷化,使舶来文化疯狂冲击,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干扰,不论面对大学生的求学需求还是求知需要,传统的思政教学都无法满
4、足。当下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改变及物质条件的改善,其思想、行为及对于价值的认知都与过去的学生迥然不同,典型表现之一就是部分学生常常“心口不一”,行动无法跟上意识,所做出的行为动作多带有主观意识,对客观因素顾忌较少。高校是培养高素养人才的主阵地,要消除对思想政治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正向引导,需重视思政实践教学,通过多元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一体化运用,从而促进思政教学实效的提升。(二)教学属性要求高校进行思政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更是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思政学科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紧密,它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能量。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
5、了许多可作为思政教学素材的教育资源,随着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可学习的思政课题以及可参加的思政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高校借助思政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累积思政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对于知识的转化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内化知识,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及道德水平2。经过科学整合之后的思政实践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更可以对学生形成兴趣吸引,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思政学习,激发学生主动产生道德行为的意识。(三)学生素养诉求当前,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631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资源主要有活动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及
6、人力资源几类。其中,活动资源包括校内开展的文化传承活动、红色革命教育活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物质资源包括图书馆、校内思政实践基地、有德育功能的人文景观、社会资源等;信息资源包括官方网页、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人力资源包括思政课教师、其他专业教师、政工干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等。结合当前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情况看,资源与资源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之中发挥教育功效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需求3。二、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策略(一)主体资源的整合高校要想达成从多元角度组合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一体化
7、运用的目的,就需要先行对主体资源加以整合,在明确主体资源与客体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对于思政教学在实践部分的客观要求,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政实践类教学活动为载体,推进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深入学校思政。建议教师在思政教学设计实践一体化条件下,将创新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学评价结合起来,明确“教学评价方式随着教学方法而改变”的基本原则,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之间能够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实践经验表明,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协调统一后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一方面能够确保教学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可逐渐将更为细致的教学评价成果,转化为教学方案优化资源、教学方法改。高校还可将思
8、政课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资源的内核,同时发展各学院党组织、外宣部门、社团等作为辅助力量,推动思政教学。思政课专业教师主动履行主体资源核心地位的统筹职责,立足整体对高校内部的思政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确保教育任务安排的合理性、明确性以及教学合作的有效性,做到思政教育思想与教育行动的协调统一4。当高校思政实践主体教学资源整合有了一定成效后,同样反向作用于资源类别中主次地位的明确,在优先发展课程的原则指导下,教师主动承担思政教育责任,积极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形成合力,挖掘主体教学资源的思政教育功效,紧密整合思政实践教学的各方力量,促成思政教学联合体的形成。高校可以在现有思政教学主体资源整合成果的
9、基础上,创新实践“1+N”资源优化方案,其中“1”即发挥核心教育功能的思政课专业教师,负责统筹、协调、对接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各项工作细节;“N”则指的是可被发展成为推进思政教学活动,对思政教育能够提供价值的各类人员,主要负责支持并配合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教育工作,具备对教学需求进行客观判断的能力,能够准备对照实际需求对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在合理范围内做出调配,使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实程度获得显著提升,在强化思政课专业教师对资源发挥主体配置作用的同时,推进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与一体化运用效力5。(二)客体资源的整合在校大学生属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之中的客体资源,具体教学中,大学生既是推进思政活动顺利进
10、行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现思政自我教育的主要践行者。从此角度剖析思政实践教育本质,不难发现客体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主体资源具有同根性,客体资源包含于主体资源。当参与思政实践教学之中的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实践学习活动时,思政实践教学将获得良好的活动纪律保障,尤其是当思政实践活动在室外开展时,思政课专业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协作配合下,加强活动安全以及纪律管理,避免实践教学活动因为范围的扩大或环节内容的增多而变得散漫甚至是失控。通过学生思政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中期组织以及全过程管理,强化学生自我学业意识,进而达成提升思政实践教学实效的目的6。不仅如此,
11、思政实践教学客体资源的高效整合还有助于大学生自身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为思政教学资源条件有限的高校进行资源补给。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对学生推优、学生资助、学生创新等激励学生奋进的制度加以细化完善,借助学生创新活动以及奖学、助学活动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实地参与到学生生活中,以便更好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为思政实践教学客体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创造条件。高校思政课专业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念,在认识学生所具有的客观思政教学资源作用的前提下,承认并尊重学生在资源之中的客体性与主体性,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为思731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政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帮助的机会,使学生
12、在思政实践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为学生提供思政学习情绪价值。教师需要具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开发客体资源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榜样、道德模范。同时借助客体资源在题材方面的多样化特性,把学生在生活中生成的情感体验、成长经历以及社会阅历等精选并加工成为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合理融入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到思政教育,这样既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于思政实践学习的抵触情绪,又能够避免思政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确保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对学生情感共鸣能力的激发,以达成学生主动进行自我优化、自我思政教育的目的。(三)介体资源的整合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
13、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载体等可以被归为介体资源,对实践教学的主体资源和客体资源发挥媒介作用,将二者进行联系。介体资源的思政教学价值无法主动体现,需要在高校或思政教师的外力帮助下,才会产生教学资源效益,此时所能够获得的效益值的大小,与外部力量对介体资源的筛选、开发以及支配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及思政教师需要对思政实践教学从内容上、形式上、途径上持续创新,构建并优化思政实践教学介体资源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结合高校自身思政教学需求,深度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思想接受洗礼;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信息化移动设备,为思政实践活动赋予活力与朝气,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喜
14、欢的方式去参与思政学习活动;在教学途径上,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鼓励教学主体及客体对介体资源进行开发,在尊重学生思政学习意愿的基础上,对能够发挥思政教育功效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开放校内部分管理平台权限,如校内媒体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管理,实现民主管理,以达到进一步激发载体资源辅助思政教育的目的7。三、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一体化运用建议(一)依托“红色资源”,建构立体资源模式红色文化资源从内在属性上看,与思政实践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能够促成主体资源、客体资源以及介体资源实现一体化运用。高校应当主动把握“红色资源”,将其作为实践教学依托,建构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模式之
15、中,红色文化资源位于整个资源的核心位置,主体资源、客体资源、介体资源充当“三位”,反映出实践资源一体化运用的不同角度。依托“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于红色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着高度一致,为学生创造与红色文化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为学生内心文化自信的坚定增强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警醒学生,发人奋进。思政教师充分挖掘作为介体资源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红色文化进行趣味性的包装,如微课、演讲、辩论、自主探究、情景演绎等等,让学生眼前一亮,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思政理论、升华道德情感8。教师可以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组织学生拜
16、访革命先烈的后人、到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让学生的心灵意识能够生成更为真实的体验。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红色文化实践阵地,鼓励学生在平台中上传分享生活中的思政实践学习资源,增强互动交流。在为学生布置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思政实践活动作业时,放宽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可以是感悟,也可以是p p t,还可以是V l o g教师将优秀作业展示于网络信息平台,以便学生学习、收藏、转发。教师把红色文化作为思政实践教学的核心资源,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双方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线上整合拓展的实践教与学的过程,提升资源的一体化运用成效。(二)借力思政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模式高校在对思政实践资源进
17、行一体化运用时,可以将思政专业作为德育辐射点,科学构建学科思政德育模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被提出,其目的就是要让思政教育充分渗透至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滋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每一个课程都存在思政教学素材、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客观事实9。故而,高校要重视此部分的隐性思政教学资源,积极向思政专业借力,主动与其他专业建立联系,实施协同育人,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领,知识进行累积,能力进行锻炼,构建并完善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落实专业课程的中心作用、综合831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课程的支撑作用以及思政课程的辐射作用,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的
18、紧密协作,让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化为实际行动,突出价值。第一步,高校应当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跨学科思政教师队伍,思政专业发挥带头作用,其他专业积极配合,思政教师主动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加强联系,形成教学默契。第二步,落实专业素养的引领工作,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做到一一对应,对于重要思政课程,要有针对性地设立临时性的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由思政课程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督促相关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研讨活动,确保马克思主义原理能够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产生有效的教学融合,避免流于形式。此外,高校需要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保障,将课程思政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预留充足的教学经费,鼓励开展教科研活动,为
19、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一体化运用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对形成的实践教学经验扩大宣传,利用课程思政示范课,提升其他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断将思政实践教学往更加标准、规范的方向推进。(三)依照学生实际,完成资源对应利用高校要想让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在进行一体化运用的过程中完全发挥出资源的德育教育功能,还需要对实践资源做出更加科学的分类,让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无障碍使用实践学习资源1 0。思政实践资源可依照性质分类,如实践资源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也可根据空间进行细分,如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地域资源等。在对思政实践资源进行具体划分时,必须对照现实条件,实事求是。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无法复
20、制的个体,故而教师在设计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及对新知识的消化能力等进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分层。如此,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便可顺利对应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教学成效。实践教学时,对新知识内容接受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组建成学习互助小组,以校内基础思政实践活动为引导,逐步提升学生对于思政实践活动的适应性;对室外思政实践活动表现出较大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社会资源、红色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强化德育渗透。结语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化改革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学需求集中表现在教学模式
21、更新、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评价等高校及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认识思政实践教学的德育价值,深度挖掘思政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多元角度整合资源,提升资源的一体化运用成效,为学生道德情操、文化素质以及思想内涵的提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充足的实践学习中,增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使其思想政治涵养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加持下不断提升,实现升华。【参 考 文 献】1 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2).2 雷志成.多元化整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1 8(5).3 王伟林.论高校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资
22、源多元化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 0 1 9(7).4 曹冬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及一体化发展J.现代交际,2 0 1 9(1 1).5 杨紫翔.“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 0 2 0(9).6 殷来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 0 2 0(2).7 张露蒙.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 0 1 9(9).8 曹砚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 0 1 8(8).9 钱结海.基于“大思政教育”视野的高校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整合与开发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 0 1 9(2).1 0 叶荒,汪洪,戴佳,邹艳红.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J.化工高等教育,2 0 1 9(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