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yp****2 文档编号:14985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16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5972016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monitoring of the main forest pest in Liaoning Province 2016 - 03 - 18 发布 2016 - 05 - 18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1/T 2597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G、附录H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

2、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世强、舒红、张佩洁、李菊、王焱冰、柴晓东、曾辉、王熙宁、庄宏伟、张艳春。 DB21/T 25972016 1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周期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3、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LY/T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9152010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监测 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为掌握某种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范围、发生危害程度或种群动态规律的持续观测调查。 3.2 发生类型 本区域内某种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程度、频度和面积。一般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自控区。具体划分参照LY/T 16632006执行。 3.3 发生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在林间自然

4、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条/株、有虫(病)株率、头/10cm2、条/50cm标准枝、粒/株、个/m标准枝、活虫/株、条/百叶、头/m2、感病指数、盖度等)。 3.4 危害程度 DB21/T 25972016 2 林业有害生物对其寄主植物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大小 (统计单位有: 叶部受害率、 枝梢被害率、感病指数、感病株率、受害株率、失叶率等)。 3.5 发生面积 林业有害生物在林间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受害林木面积。 3.6 成灾面积 林业有害生物对其寄主植物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达到成灾统计起点以上的受害林木面积。 3.7 发生范围 某种林业

5、有害生物在本辖区存在并且发生(危害)程度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行政区划范围。一般以乡(镇、场)为最小统计单元。 3.8 分布范围 某种林业有害生物在该地区存在的行政区划范围。一般以乡(镇、场)为最小统计单元。 3.9 监测代表面积 在本辖区内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过程中,所有监测调查所代表的森林面积总和。主要包括:固定标准地代表面积、临时标准地代表面积、踏查线路代表面积的三个面积总和。1年发生多于1个世代的林业有害生物可重复计算监测面积。 3.10 应施监测面积 本辖区内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所有森林面积总和。 1年发生多于1个世代的林业有害生物可重复计算监测面积。 4 监测范围 所有人工林

6、、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省级森防机构认定应当进行监测的其它林分或场所。 5 监测内容 以乡(镇、场)为统计单元确定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以小班为统计单元确定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 寄主植物的受害程度; 本辖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规律;省级森防机构要求的监测内容。 DB21/T 25972016 3 6 监测周期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世代数,每年进行1次以上监测调查。 7 监测方法 7.1 踏查 确定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范围和危害情况。以林业有害生物个体或寄主植物危害状为导向,进而初步确定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以及分布范围等。

7、7.1.1 踏查准备 踏查前,有目的的走访或咨询当地林业技术员(护林员),查阅当地森防部门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档案,了解当地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踏查线路做准备。同时根据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况,准备好野外调查所需的物品和设备。详见附录A。 7.1.2 线路设置 踏查前根据本辖区历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和发生情况、主要森林类型、寄主植物分布区域、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公路铁路、林班线等因素,按照道路设计踏查线路图。重点为历史上林业有害生物频发的地块;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区等生态公益林;人为干扰活动大,物流繁忙的地区;近年遭受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状况不良的林地。 踏查线路应基本覆盖本

8、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的分布区域。 7.1.3 踏查时间 根据调查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其在本辖区内发生(危害)的起始时期至结束时期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踏查工作月历,应在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盛期或症状显露期进行,虫害类也可在成虫羽化盛期或化蛹期进行。 7.1.4 踏查方法 按预先设计踏查路线进行虫情监测调查, 以行政村为单位, 以林业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为调查导向。若未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则只记录GPS坐标点,标记踏查线路痕迹;若发现零星分布的林业有害生物,则只记录为分布范围; 若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或寄主植物受到危害, 则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当发生(危害)程度达到统计起点标准,

9、则记录为发生范围,否则记录为分布范围,并填入附录B。 7.1.5 临时标准地设置 调查时对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林业有害生物地块,应设立临时标准地详细调查其发生(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及成灾面积等,并填入附录C。发生(危害)程度及成灾判定标准参照LY/T 16812006标准、附录G和林造发201226号文件执行。 7.1.5.1 临时标准地及标准树设置方法 设立临时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在0.2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100株,在临时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Z”字形方法,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20-30株标准树;农田林网和路树,每隔50100株选一株标准树;种实害虫按对角线法抽查5株以上;地

10、下害虫调查采用挖土坑法,同一类型林地设1块标DB21/T 25972016 4 准地,每块标准地土坑总数不少于3个,土坑大小一般为1m1m,深度到无害虫为止;鼠兔害标准地面积设置为1 hm2左右,并沿对角线随机选取100株标准树进行调查。 7.1.5.2 临时标准地设置数量 人工林临时标准地累计代表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该林业有害生物寄主面积的3; 天然林不少于0.2。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尽可能有3次以上的重复。 7.1.6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方法 根据监测调查对象和寄主植物危害部位的不同, 采用适当的调查方法对标准树上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如目测法、标准枝法、震落法等。 7.1.6.1 叶部、枝梢

11、和果实病害 调查标准树的枝梢、叶片、果实是否有病害,统计枝梢、叶片、果实的感病指数。 7.1.6.2 干部和根部病害 调查标准树,统计健康、感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计算感病率。 7.1.6.3 叶部、枝梢、干部和根部害虫 调查标准树上害虫数量,或目测害虫对树冠、枝梢、树干及根部的危害程度。 7.1.6.4 种实害虫 在标准树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10100个,解剖种实,统计被害率。 7.1.6.5 有害植物 对于侵占林地的有害植物,调查其盖度;对于藤本攀援类有害植物,调查其盖度或受害株率。 7.1.6.6 鼠、兔害 调查被害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 7.1.7 统计汇总 根

12、据踏查和临时标准地调查结果,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将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范围、发生面积、成灾面积等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并填入附录D。 7.2 固定标准地监测 通过布设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调查常发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虫口密度变化, 掌握该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的监测手段。在未发区如发现虫情,可将其划为发生区,并补充设立固定标准地进行调查。被选为固定标准地的林分同其他林分一样对待,可进行正常的经营和防治。固定标准地一经确定,不得更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变动时,要及时补充和备案。 7.2.1 固定标准地及标准树设置 固定标准地要有标记和编号。选择标准地时要考虑坡

13、度、坡向等立地条件,同时还要考虑树种、树龄、树高、虫种及近几年该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常发区、偶发区与自控区固定标准地设置比例为DB21/T 25972016 5 3:2:1,标准地面积不低于0.2 hm2。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100株,在固定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Z”字形取样方法,每块标准地调查2030株标准树。 7.2.2 固定标准地设置数量 在常发区每个乡(镇、场)的固定标准地数量不少于4块;在偶发区每个乡(镇、场)的固定标准地数量不少于3块;在自控区每个乡镇的固定标准地数量不少于2块。 7.2.3 固定标准地编号 固定标准地编号由县级森防站统一进行编号工作。编号由三部分组成,共计7位

14、数字,第一部分2位数字(0114),第二部分2位数字(0199),第三部分3位数字(001999)。第一部分数字和第二部分数字组合共4位,代表固定标准地所在的市和县(区)。设定规则同国家防治报表软件一致,具体可参考 辽宁省区划代码列表; 第三部分数字代表该县区内固定标准地的排列序号。同一乡 (镇、场)的固定标准地编号要连续排序,中间不能出现空号和漏号。 7.2.4 固定标准地概况调查 新设立的固定标准地,应将地域、林班、主要树种、林木组成、地理坐标、地势、监测虫种等林地信息填入附录E,并参照附录H填写。固定标准地概况信息一般每5年调查更新一次。 7.2.5 固定标准地虫情调查 虫情调查方法与7

15、.1.6相同。 7.3 诱虫灯监测 适用于趋光性强的林业害虫调查。 该调查方法不能取代标准地调查, 可作为发现新记录害虫以及踏查的补充。诱虫灯调查具有广泛性,可以用来确定本地区趋光性害虫的优势种类;同时也可监测某种趋光性害虫成虫羽化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等。具体应用方法按LY/T 19152010有关规定执行,调查的结果填入附录F。 7.4 引诱剂监测 可作为单一害虫成虫始见期监测、 发生量统计及排查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否传入的主要调查手段。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见相关产品使用说明书,调查的结果填入附录F。 8 计算公式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枝梢受害率=(出现受害状样枝

16、梢数/样枝梢总数)100 种实被害率=(被害种实数/实际调查种实总数)100 感病指数=(各病级代表数值该级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代表数值100 感病株率=(发病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受害株率=(受害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死亡株率=(死亡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叶部受害率=(受害叶片数/实际调查叶片数)100 失叶率=(单株树冠上损失的叶量/单株树冠上的全部叶量)100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样地面积)100 DB21/T 25972016 6 监测覆盖率=(监测代表面积/应施监测面积)100 DB21/T 25972016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17、) 野外调查携带物品和设备 以下所列物品设备可根据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况选择性携带。 个人物品:饮用水、防雨装备、通讯设备、照明设备、急救用品等。 记录物品: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油性记号笔、便携式数码相机、GPS、喷漆、鉴定图册、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分级标准等。 标本采集设备:捕虫网、中性采集标签、塑料袋(纸袋)、放大镜、标本管、毒瓶、保存用乙醇、无纺布巾、脱脂棉、封口膜、砍刀、修枝剪、铲子、小钳子、小镊子、解剖刀、手套、卷尺、望远镜、地图等。 DB21/T 25972016 8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记录表 县(区)名称: 乡(镇、场)名称: 踏查路线编号:

18、地理坐标 村名 踏查点名称 经度 纬度 海拔 林分组成 有害生物种类 寄主 植物 危害 部位 是否设置临时标准地及编号 备注 E N E N E N E N E N 调查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此表按踏查路线填写,每一条踏查路线填写一张表,踏查点是踏查线路上的一个调查点,可以是小地名。 2. 经(纬)度:格式为E(N)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N”为“北纬”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格式为整数,单位为米。 3. “林分组成”填写此林分的主要树种组成,如:5柞5刺;“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踏查点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中文名称

19、;“寄主植物”指林业有害生物所危害的植被(林木)中文名称;“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4. 需要设置临时标准地调查的,在“ ”里打,并记录标准地编号。 DB21/T 25972016 9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临时标准地记录表 县(区)名称: 乡(镇、场)名称: 踏查路线编号: 样树虫口或危害情况记录 临时标准地编号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调查虫态 统计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平均值 发生程度 临时标地代表面积 是否成灾 调查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填

20、表说明: 1. 此表为踏查路线上所设立的临时标准地记录表,附录C和附录B中的临时标准地编号一致。 2.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临时标准的内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中文名称,当出现2种及以上的种类时,填写发生危害最严重的种类;“调查阶段”指调查虫害时,其所处的生活史形态时期,可填写“成虫、幼虫、卵、蛹”等;“统计单位”可填写发生统计单位或是危害统计单位。 3. “平均值”指调查20株标准树所得的平均数据,然后根据标准比照得出临时标准地该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的轻、中、重;如果达到成灾统计起点,则在是否成灾一栏 “”里打。 4.“临时标地代表面积”指临时标准地所代表的周围立地条件相近、林业有害

21、生物发生危害种类和程度相同的小班面积总和。是统计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底层数据。面积单位为公顷。 5.“平均值”未达到统计起点的临时标准地,则不填写“临时标准地代表面积”,不计入发生面积总和。 DB21/T 25972016 10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汇总表 汇总地区: 单位: 发生面积 有害生物种类 世代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分布范围 发生 范围 轻 中 重 合计 成灾面积 备注 汇总人: 审核人: 汇总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 市级汇总一般以乡 (镇) 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 县级汇总则以村 (屯)级行政区

22、为单位填写。 2. 用Excel表格统计上报。 DB21/T 25972016 11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记录表 表E.1 虫(病)固定标准地概况及调查记录表 固定标准地编号: 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发生类型: 县(区)名称: 乡(镇、场)名称: 村名称: 座落: 林班号: 小班号: 权属: 起源: 林种: 经度(E): 纬度(N): 海拔(m): 标准地面积(ha): 标准地代表面积(ha): 坡度: 坡向: 坡位: 土壤厚度(cm): 土壤质地: PH值: 林木组成: 主要树种: 林龄: 总株数: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 轮枝层数: 冠幅

23、(m): 郁闭度: 盖度(% ): 植物种类: 经营水平: 生态条件: 病虫史: 样树虫口或危害情况记录 调查 时间 调查 虫态 统计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平均值 调查人 备注 DB21/T 25972016 12 F F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诱虫灯(性诱剂)调查记录表 县(区)名称: 乡(镇、场)名称: 小地名: 所在小班: 林分类型: 主要树种: 经度(E): 纬度(N): 海拔(m): 诱虫数量(头) 日期 昆虫名称 合计 雌 雄 备注 调查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用作

24、性诱记录时,诱虫数量只填写在“雄”一栏。 2. 备注一栏记载天气、灯具、性诱剂变动等异常情况。 DB21/T 25972016 13 G G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统计标准(补充) 表G.1 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部受害率%(x) 0 x20 20 x50 x50 受害株率%(y) 0y30 30y50 y50 表G.2 枝梢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枝梢受害率%(x) 0 x20 20 x50 x50 受害株率%(y) 0y20 20y50 y50 表G.3 蛀干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25、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受害株率%(y) 0y10 10y20 y20 表G.4 种实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种实受害率%(x) 0 x10 10 x20 x20 表G.5 地下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受害株率%(y) 0y1 1y10 y10 表G.6 叶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部受害率%(x) 0 x30 30 x60 x60 受害株率%(y) 0y10 10y20 y20 DB21/T 25972016 14 表G.7 枝梢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26、枝梢受害率%(x) 0 x20 20 x50 x50 受害株率%(y) 0y20 20y50 y50 表G.8 根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受害株率%(y) 0y10 10y20 y20 表G.9 鼠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沙鼠 其它鼠类 备注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树干受害率%(y) 0y30 30y60 y60 0y10 10y20 y20 树木死亡率%(x) 0 x15 15x30 x30 0 x4 4x10 x10 表G.10 兔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G.11 木材类有害生物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

27、度 重度 备注 阔叶树 边材无腐朽,心材小头无腐朽,大头腐朽小于 1%;无害虫蛀孔,仅在树皮下危害。 边材腐朽 1%10%;心材腐朽1%16%;任意 1 米木材有蛀孔 15 个。 边材腐朽 10%以上; 心材腐朽16%以上;任意 1 米木材有蛀孔 5 个以上。 针叶树 边材无腐朽,心材小头无腐朽,大头腐朽小于 1%;无害虫蛀孔,仅在树皮下危害。 边材腐朽 1%10%;心材腐朽1%16%;任意 1 米木材有蛀孔 120 个。 边材腐朽 10%以上; 心材腐朽16%以上;任意 1 米材长蛀孔20 个以上个。 轻 中 重 受害程度 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受害株率%(y) 1

28、0 15 1020 1530 20 30 死亡株率%(x) 5 510 10 DB21/T 25972016 15 表G.12 有害植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侵害林地型:盖度小于 5%。 攀援林木型:受害株率小于 20%,盖度小于 20%。 侵害林地型:盖度达到 5%20%。 攀援林木型:受害株率 20%30%,盖度达 20%60%。 侵害林地型:盖度大于 20%。 攀援林木型: 受害株率大于 30%,盖度达大于 60%。 DB21/T 25972016 16 H H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全省固定标准地概况项目说明 固定标准地编号:以县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 县:固定

29、标准地所在县(市、区)的名称。 乡:固定标准地所在乡(镇、林场)的名称。如:草河城镇。 村:固定标准地所在的村。如:白水村 座落:固定标准地所在的小地名。如:白水村后沟。 林班:固定标准地所在的林班号。 小班:固定标准地所在的小班号。 标准地面积:固定标准地的面积大小,单位为公顷。 标准地代表面积:固定标准地所代表的监测面积大小,单位为公顷。 林木权属:固定标准地内林木的所有权性质。如:国有、集体、私营等。 林分起源:指林木成长来源,分为人工、天然等。 林种:是指我国目前划分的五大林种。如: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 地理坐标(东经、北纬):坐标系统设置为WGS84坐标系,经

30、纬度记录格式为度分秒格式。如:东经:1235428.1。 海拔:固定标准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坡度:固定标准地所在林地的坡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单位为度。如:22,代表标准地所在林地的山坡坡度为22度。 坡向:固定标准地所在林地的朝向。如:西南坡。 坡位:固定标准地所在的山坡部位。如:上坡、中坡、下坡。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 土层厚度:指从地表的枯枝落叶层到生土层以上的厚度,单位为厘米。 PH值:指林地土壤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氢离子浓度指数),在0-14之间。 主要树种:固定标准地内林木的主要品种。 林木组成: 固定标准

31、地内主要林木的组成比例。 如: 7油松3大扁杏, 代表标准地内的乔木组成为70%的油松和30%的大扁杏。 林龄:固定标准地内林木的平均年龄,单位为年。 平均树高:固定标准地内林木的平均高度,单位为米。 平均胸径:固定标准地内林木干部的平均直径,单位为厘米。 轮枝层数:指树冠部分轮枝的层数。 冠幅:指树冠的最大直径,单位为米。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表示值为01之间。如:郁闭度为0.3,代表乔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林地面积的30%。 标准地总株数:固定标准地内林木的株数总计,单位为株。 地被植物种类:指除了乔木外的灌木和地表草本植物的种类。 盖度:指地被植物覆盖地面的程度,以百

32、分比表示。如:盖度为50%,代表地被植物覆盖地面50%的面积。 经营水平:固定标准地所在林地的抚育经营状况。如:好、一般、差等。 DB21/T 25972016 17 生态条件:固定标准地所在林地的自然生态状况。如:好、一般、差等。 监测病虫种类:固定标准地内主测和兼测病虫的种类。 病虫史:固定标准地所发生过的重大病虫危害事件。 发生类型:指固定标准地所发生病虫情况是常发、偶发还是自控类型。 调查时间:调查数据的时间。 调查人:数据调查人员的姓名。 备注:注明一些特殊事项。 I 固定标准地编号:以县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 J 县:固定标准地所在县(市、区)的名称。 K 乡:固定标准地所在乡(镇、林场)的名称。如:草河城镇。 L 村:固定标准地所在的村。如:白水村 M 座落:固定标准地所在的小地名。如:白水村后沟。 DB21/T 25972016 18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7 2.乔恒,高峻崇.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 3.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方法及应用程序.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1 4.胡隐月等.森林昆虫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12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