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6845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管理观察227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组织教学、开展教研、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1。教研室是公安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之一,承担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任务,发挥着推进学科提升、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科人才的重要作用。教研室建设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院校教研室传统的运行模式开始出现管理重心弱化、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流动分散、教学功能模糊、教研室负责人遴选等问题,对教研室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提出不仅能满足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和现实需要,还能弥补实体教研室的短板和不足,助力基层教学组织焕发新

2、机,使其朝着新的发展方向迈进。一、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一)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公安院校要抓住机遇,及时谋划,增强推进公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主动,加快落实公安院校特色内涵的深度研究。探索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公安院校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打造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特色,有利于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更好地融入教育发展、时代发展的潮流。(二)公安院校虚拟

3、教研室建设是贯彻科教兴国理念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阐释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的联系,肯定了三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创设虚拟基层教学组织,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科技打造教育平台、科技塑造教育新形态的成效。(三)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践行教育数字化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纳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提出了“推进教

4、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新要求。教育数字化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增长点,以数字化助力教育更加优质、开放、共享是未来的方向。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通过凝聚师资力量,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数字资源库,能够拓宽教育资源的边界,促进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四)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智慧警务发展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犯罪形态的新改变。近年来,公安工作以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和公安大数据战略为引领,提倡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安工作能力,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作为公安院校,教学手段要符合公安工作实际,教学方式

5、要契合公安发展趋势,教学内容要适应公安事业需要。公安院校建设虚拟教研室,一是能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科技+警务+教育”的实效,激发广大学生对智慧警务的兴趣,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科技手段的能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王诗琪(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510400)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纵深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已然成为趋势。教研室在很长的时间内为保障公安院校的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管理重心弱化、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流动分散、教学功能模糊、教研室负责人遴选等问题。公安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库、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提出虚

6、拟教研室建设思路,为公安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立德树人作者简介:王诗琪(1993),女,汉族,广东广州人。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观察228力;二是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锻炼教师的公安实战化能力,让教师即使身在校园也能熟悉智慧警务的使用,及时了解公安工作发展的新态势,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五)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公安人才的需要根据公安部党委印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时代公安人才教育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门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把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贯穿公安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同样是以习近平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可以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聚集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培训平台,强化教研室的政治担当,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安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的融合。(六)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公安院校差异化发展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 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中指出,到2025年,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各公安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多有重合,如何突出各校的优势特色,避免

8、陷入同质化的误区是公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虚拟教研室,凝练专业学科特色,汇聚地方公安实务人才,以服务区域公安工作为抓手,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以满足各公安院校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二、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现有问题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 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

9、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同年5月公布第二批试点名单。其中,公安类院校共有13个建设试点,第一批7项,第二批6项。试点学校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铁道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北京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一)建设点分布不均匀从试点学校分布上看,两批入选的试点单位,公安部直属院校有5所,共有试点10项,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3项、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项、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项、铁道警察学院1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项。省属公安院校3所,试点3项,分别是北京警察学院、江苏警官

10、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各1项。公安部直属5所院校在前后两批试点名单中均榜上有名,地方公安院校仅三所院校有建设点,且数量较少。(二)建设内容不全面从试点建设内容上看,13项试点中,课程(群)教学类8项,专业建设类5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3项均是课程(群)教学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项均是专业建设类,只有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和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各自都有2项,且2项都包含了课程(群)教学类和专业建设类两个类型。个别学校存在试点内容单一的情况,虽然数量上较多,但是建设内容只有一类,没有形成均衡发展、协同发力的局面。在教育部公布的虚拟教研室建设通知中,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内容还有一类是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而公安院校的1

11、3项立项中均没有这一类型。该类型内容主要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交叉融合改革、课程教学改革等。未来公安院校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也应对这一类型有所涉略,填补当前的建设空白。(三)平台资源有重叠从试点建设名称上看,专业建设类涉及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消防工程和食品药品环境侦查技术四个专业。课程(群)教学类涵盖公安刑事技术、侦查询问、边境安全、铁路物证、治安基础、警务战术等课程内容。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和北京警察学院都建设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虚拟教研室。“相同名称的虚拟教研室在建设发展中需要在效率价值引导下,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共建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公安院校受

12、其办学特点、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的影响,专业建设难免存在资源交叉或重复的情况,即使是建设相同名称的虚拟教研室,也应在方向上有所区分,突出特色内涵研究。(四)人才不均衡从试点带头人上看,虚拟教研室试点带头人大多是专业或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满足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对带头人的要求,如教学名师、管理观察229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等高水平教师。而这一要求与实体教研室当前的情况有所出入,实体教研室负责人的遴选大多还是倾向于年轻教师。多数教师以年龄较大、力有不逮为由推辞教研室负责人一职。年轻教师虽然年轻力壮,但在阅历、经验、水平上都尚有欠缺。为了适应虚拟教研室工作的开展,

13、实体教研室的负责人遴选原则也应有所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教研室未来发展的需要。三、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策略(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也不例外。公安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各板块,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虚拟教研室人员配置、平台建设、资源汇集、运行模式、评价制度中。公安院校应明确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基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最终落脚点在人才培养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虚拟教研室建设全过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14、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虚拟教研室打造成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学习平台,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二)创新教研形态,深化教研改革公安院校应紧紧围绕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三个类型,针对不同教研室的发展方向,统筹各类虚拟教研室建设情况,划定专门的建设方向,特别是注重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教研活动提供高效快捷、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教研平台,孵化教研教改的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促进教学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公安院校应广邀校内校外的专家学者、公安实务部门业务骨干、学生代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扩大教研活动的范围,提高教研活动的规格。另一方面,以

15、线上教研为基础,配合公安教育实战化要求,定期组织线下教研学习小组,开展线下交流、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外出参观等多种活动,促进教学部门和实务部门的深度合作,充分调动教研活力,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范式。(三)加强教学研究,重塑教学形态为避免各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建设虚拟教研室时须打造建设亮点,突出建设特色。各公安院校要以地方公安工作为抓手,立足区域发展优势,整合地方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院校特色的虚拟教研室。依托虚拟教研室建设,强化教研室教学功能,加强教学研究,重塑教学形态。一是教研室负责人须提前谋划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研究目标,拆解工作安排,量化任务细节,撰写

16、教学研究方案。二是教研室负责人在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上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模块。三是根据教研室负责人的教学研究方案,在信息平台上对接人员分工和进度情况,推动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研究意识,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四)共建优质资源库,开展教师培训在虚拟教研室成员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各方共建优质公安教育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视频、思维导图、课程大纲、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见习实习等教育资源,形成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同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

17、方面,共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让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教师有机会与校内外的教学部门和实务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开阔学术视野,反思自身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常态化的教师培训能够为不同的教师提供更专业、更多样、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前辈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教学能力的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丰富的入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互联互通,畅通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渠道,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结语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创新教研形态,深化教研改革;加强教学研究,重塑教学形态;共建优质资源库,开展教师培训等策略,不仅能为当前制约实体教研室发挥主动性的问题找到解决思路,对实体教研室的部分工作实现整合、总结和提高,弥补实体教研室工作的空白和漏洞,还能满足新时代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回应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以教研室这一基层教学组织为依托,打破教、学、研三者的壁垒,更好地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人民警察队伍。参考文献:1洪志忠.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20(19):62-68.2王锐园.公安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发展思考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3(1):88-9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