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艺参数变化对厚板硼钢热成形性能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6843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参数变化对厚板硼钢热成形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艺参数变化对厚板硼钢热成形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艺参数变化对厚板硼钢热成形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试验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试验与研究4 7 工艺参数变化对厚板硼钢热成形性能的影响解焕阳1,2,刘持振1,杨茴茴1,李永刚1,林 强1(1.凌云吉恩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 6 4 0 0 1;2.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 0 1 7 0 8)摘 要:针对商用车厚板热成形难以淬透的关键问题,研究了热成形工艺参数的变化对6 mm厚板硼钢模压淬火后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一变量法,分别研究加热时间、淬火条件对板材压淬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影响厚板硼钢奥氏体化比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奥氏体化比例逐渐上升,在加热2 0 m i n时,厚料硼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强度影响零件最终

2、性能,单纯依靠模具水道冷却厚板,难以保证淬透性,采用模具水道冷却与模具表面开冷却水孔高压喷淋相结合的复合冷却方式,能够保证厚板硼钢的淬透性。对于6 mm厚的硼钢,采用2 0 m i n加热时间和模具水道+高压喷淋复合冷却的方式,厚板中部组织、硬度和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关键词:厚板硼钢;热成形;加热时间;奥氏体化;淬火强度;淬透性中图分类号:T G 1 4 2.1+4;U 4 6 6 文献标志码:AE f f e c t o f 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C h a n g e s o n H o t F o r m i n g P e r f o r m

3、 a n c e o f T h i c k S h e e t B o r o n S t e e lX I E H u a n y a n g1,2,L I U C h i z h e n1,YAN G H u i h u i1,L I Y o n g g a n g1,L I N Q i a n g1(1.L i n g y u n G N S T e c h n o l o g y C o.,L t d.,Y a n t a i 2 6 4 0 0 1,C h i n a;2.S h a n g h a i L i n g y u n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4、 h n o l o g y C o.,L t d.,S h a n g h a i 2 0 1 7 0 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i m e d a t t h e k e y i s s u e o f d i f f i c u l t y i n q u e n c h i n g d u r i n g h o t f o r m i n g o f t h i c k s h e e t s i n c o mm e r c i a l v e h i c l e s,i t w a s s t u d i e d t h a t t h e e

5、f f e c t o f c h a n g e s i n h o t f o r m i n g 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s o n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6 mm t h i c k b o r o n s t e e l a f t e r d i e p r e s s a n d q u e n c h i n g.T h e e f f e c t s o f h e a t i n g t i m e a n d q u e n c h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o n t

6、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r e s s e d a n d q u e n c h e d s h e e t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r o u g h t h e s i n g l e v a r i a b l e m e t h o d.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h e a t i n g t i m e a f f e c t e d t h e a u

7、 s t e n i t i z i n g r a t i o o f t h i c k b o r o n s t e e l.A s t h e h e a t i n g t i m e p r o l o n g e d,t h e a u s t e n i t i z i n g r a t i o g r a d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A f t e r 2 0 m i n u t e s o f h e a t i n g,t h e t h i c k b o r o n s t e e l s h e e t w a s c o m p

8、 l e t e l y a u s t e n i t i z e d.Q u e n c h i n g s t r e n g t h a f f e c t e d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f i n a l p a r t s,a n d t h e r e l y i n g s o l e l y o n t h e m o l d w a t e r c h a n n e l t o c o o l t h i c k s h e e t s w a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e n s u r e h

9、 a r d e n a b i l i t y.U s i n g a c o m p o s i t e c o o l i n g m e t h o d t h a t c o m b i n e d w a t e r c h a n n e l c o o l i n g a n d h i g h-p r e s s u r e s p r a y i n g o f c o o l i n g w a t e r f r o m h o l e s o n t h e m o l d s u r f a c e c o u l d e n s u r e t h e h a r

10、 d e n a b i l i t y o f t h i c k s h e e t b o r o n s t e e l.F o r 6 mm t h i c k b o r o n s t e e l,a h e a t i n g t i m e o f 2 0 m i n u t e s,a n d a c o m b i n e d c o o l i n g m e t h o d o f w a t e r c h a n n e l c o o l i n g a n d h i g h-p r e s s u r e s p r a y i n g o f c o o

11、l i n g w a t e r w e r e u s e d t o m 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t h e s t r u c t u r e,h a r d n e s s,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t h e m i d d l e o f t h e t h i c k s h e e t s.K e y w o r d s:t h i c k b o r o n s t e e l,h o t s t

12、a m p i n g,h e a t i n g t i m e,a u s t e n i t i z i n g,q u e n c h i n g s t r e n g t h,h a r d e n a b i l i t y 从1 9世纪7 0年代热成形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开始,已经经过了近5 0年的发展1。使用热成形零部件,尤其是含激光拼焊的热成形零部件,不仅能实现汽车轻量化,还能提升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减少能量消耗2-3。已有的研究和应用大都基于薄板(一般厚度不超过2 mm),对应的板材、模具钢、成形工艺窗口等都比较成熟。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乘用车,商用车及一些特

13、种车辆也在积极寻求使用热成形零件代替冷成形件实现减重的解决方案。然而,商用车及特种车辆一般使用较厚的板材以实现更大的承载力、耐磨性,如某产品的厚度是8 mm,为保证产品的承载力、扭转刚度等综合性能,如使用热成形板材进行材料替换,厚度需要在5 mm以上。厚板在加热实现组织转变、冲压淬火实现强度提升方面与薄板差距较大,且关于厚板热成形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刘琪等4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6 mm厚板入模温度与马氏体转化率的关系,认为较低的入模温度有利于提高马氏体转化的充分性、分布均匀性及转化效率,但并未进行试验验证,也未给出最佳入模温度,难以指导实际生产。郑秋瞳等5研究了模具初始温度对6 mm厚板马

14、氏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出较低的模具初始温度有利于马氏体的转化。湖南大学杜崇亮6研究了3.5 mm厚板热成形工艺,提出增加水道流速,减小冷却水道直径,同时减小冷却水道与模具型面的距离,可以提高厚料的淬透性,但未考虑模具的抗压强度及疲劳寿命,不适用于量产制造,对于6 mm的厚板也未有研究。日本学者研究并比较了2.4 mm和3.2 mm 新技术新工艺 2 0 2 3年 第1 1期 4 8 新技术新工艺 试验与研究热成形钢的U型件回弹和淬火特性,认为板材越厚所需保压时间越长,采用模具淬火与水淬火结合的方式能降低保压时间7,此种方法对复杂零件和更厚的板材难以适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厚板热成形关键工艺参数的研

15、究,以推广厚板热成形零件的应用。本文以某钢厂1 5 0 0 MP a级别6 mm厚的锰-硼钢为研究对象,探讨加热参数、淬火条件对其压淬后性能的影响,为其量产应用提供参考。1 试验原理硼钢热成形是一种通过材料内部的相变实现强化的工艺,即加热时材料内部组织完成奥氏体化,模压成形时完成淬火,材料内部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材料的强度提升,延伸率下降。1.1 硼钢加热过程相变原理热成形硼钢原始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两相组织,当材料被加热到5 8 0 附近时,铝硅涂层开始融化。当加热温度到达Ac 1温度(通常为7 2 5 附近)时,珠光体开始向奥氏体转变;温度继续升高至Ac 3(通常为8 5 0 附近)时,

16、铁素体开始奥氏体化。随着加热温度继续升高至9 0 0 以上并保温一段时间,材料内部的珠光体和铁素体全部转化为奥氏体,铝硅镀层形成。加热过程及组织转变如图18所示。对于较厚的板材,需要将材料厚度方向完全烧透,即材料芯部也完全奥氏体化,才能保证随后的成形淬火后零件的性能,这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图1 加热过程及相变1.2 硼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材料在加热炉内完成奥氏体化后,利用机械手快速转移至热压模具上,材料在模具压力下成形的同时,通过模内冷却水道或者其他方式快速冷却后才能得到强度高的马氏体组织。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冷却速率是获得各种组织的关键因素。图2所示显示了材料出炉后不同冷却速率下获得的组织

17、。由图2可知,奥氏体在以不同的冷却速度连续冷却过程中,有铁素体析出(AF)、珠光体转变(AP)、贝氏体转变(AB)和马氏体转变(AM)。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铁素体的析出量以及珠光体的转变量都迅速减少,马氏体的转变量则越来越多9。当材料的冷却速度接近或大于3 0/s时,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图2 加热过程及相变与加热过程类似,对于较厚的板材,淬透板材芯部是保证零件性能的关键。对于薄板而言,使用模具冷却水道进行导热冷却的方法即可完成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而对于厚板,其厚度中部(约3 mm厚)很难使用模具水道传热的方法完成淬火,需要借助更加强有力的淬火方式提升材料的冷却速率。2 试验材料与方法2.

18、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国内某钢厂提供的1 5 0 0 MP a级别6 mm厚的锰-硼钢,材料抗拉强度为6 5 0 MP a,屈服强度为5 6 1 MP a,断后伸长率为1 7.2%,其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见表1。表1 来料钢板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S iM nPSC rA lBF e0.2 20.2 31.2 50.0 1 20.0 0 2 30.10.30.0 3 70.0 0 2 10.0 0 7 99 7.9 4 0 89 8.1 4 6 6 试验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试验与研究4 9 2.2 试验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加热时间、淬火条件对板材压淬后性能的影响。参考薄板热成形工艺过程

19、,首先,将切割好的试验板材置于9 0 0 恒温厢式炉中加热并保温不同时间,然后以固定的转移时间8 s转移至热成形模具,采用冷却水道冷却和复合冷却两种不同冷却方式,保压时间2 0 s。零件出模冷却后标记好各试验参数,每种条件重复3次。对最终的零件进行性能测试,确认合格的工艺参数。试验参数见表2。表2 试验参数试验工况加热时间/m i n淬火条件121 0水道水道+喷淋341 5水道水道+喷淋562 0水道水道+喷淋2.3 试验设备压机吨位1 0 0 0 t,加热炉为多层厢式炉,热成形模具内设冷却水道,表面设有喷水孔1 0,试验工装如图3所示。图3 试验工装3 试验结果及讨论3.1 金相组织分析从

20、产品平面区切割金相样品,并对厚度中间区域金相进行观察,6种工况厚度中心各取3个区域,对应淬火后金相组织如图4所示。新技术新工艺 2 0 2 3年 第1 1期 5 0 新技术新工艺 试验与研究 图4 不同工况组合金相组织 总体来看,相同的加热温度条件下,延长加热时间,金相组织逐渐由基本全铁素体(试验工况1和2)到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相(试验工况3和4),最终转变到更高比例的马氏体组织(试验工况5和6)。在相同的加热时间条件下,加热时间如果不充分(试验工况2和4),材料在加热炉内的奥氏体化不完全,即使采用水道+喷淋的复合冷却方式冷却,依然无法得到高比例的马氏体组织;而在加热充分的情况下(试验工况5和

21、6),采用水道+喷淋的复合冷却方式(试验工况6)能够提高厚板的淬透性,即厚板中心位置马氏体比例较只用模具水道冷却(试验工况5)高。因此,为提高厚板材料的淬透性,需要在加热充分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淬火效率。3.2 硬度检测对6种工况厚度中部进行维氏硬度检测,每种工况打3个点,结果见表3。表3的结果表明,在9 0 0 条件下、淬火条件相同时,加热时间越长(试验工况1、3、5或2、4、6),则最终淬火后的维氏硬度越高;加热时间相同时,复合淬火得到的硬度高于只用模具水道淬火的硬度(对比工况1、2或3、4或5、6)。特别地,在加热时间2 0 m i n、采用复合淬火并保压2 0 s的条件下,厚料中心

22、位置硬度达到普通薄板硬度要求,表明板材中心部位淬火完成。表3 维氏硬度检测结果试验工况加热时间/m i n淬火条件第一个点硬度(HV 1 0)第二个点硬度(HV 1 0)第三个点硬度(HV 1 0)平均值11 0水道2 3 5.62 2 6.92 3 3.72 3 2.121 0水道+喷淋2 3 7.32 4 8.62 4 3.12 4 3.031 5水道2 8 2.92 9 0.62 9 6.32 8 9.941 5水道+喷淋3 2 0.53 3 3.53 4 9.83 3 4.652 0水道3 8 0.93 7 2.63 9 0.23 8 1.262 0水道+喷淋4 3 0.64 4 3.

23、14 5 0.04 4 1.23.3 力学性能由于一般主机厂对该强度级别的热成形钢淬火后的微观组织要求为不低于9 5%的马氏体,维氏硬度范围为4 0 05 1 0 HV,根据上述分析仅有第6种工况满足要求。为进一步验证工况6的力学性能是否合格,取第6种试验工况,即加热时间2 0 m i n、采用复合淬火并保压2 0 s的条件下的零件,从3个零件中各切取一个单向拉伸试样,力学性能指标见表4。由表4可知,采用复合淬火的方式,材料力学性能与常规薄板接近。表4 复合冷却方式下零件力学性能样件编号抗拉强度/MP a屈服强度/MP a断后延伸率/%6-11 2 1 27 9 48.8 96-21 3 7

24、81 0 5 45.3 86-31 4 4 89 4 78.2 64 结语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加热温度一定、淬火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加热时间越长,材料内部的奥氏体转化率越高。试验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试验与研究5 1 2)在加热温度一定、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淬火强度越高,淬透性越好。3)对于6 mm的锰-硼钢,采用2 0 m i n的加热时间和模具水道+喷淋的复合冷却方式,厚板中部组织、硬度和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参考文献1 B e r g l u n d G.T h e h i s t o r y o f h a r d e n i n g o f b o r o n s t

25、e e l i n n o r t h e r n S w e e d e nC/1 s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H o t s h e e t M e t a l F o r m i n g o f H i g h-P e r f o r m a n c e S t e e l.K a s s e l,2 0 0 8:1 7 5-1 7 7.2 袁超,张铭洁,李华鑫,等.A l-S i镀层热成形钢热填丝激光焊接接头的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 0 2 3,5 2(1 5):3 8-4 0.3 刘岩,叶海青,刘佳朋

26、.热成形钢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其焊接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 0 1 9,4 8(1 7):1 1-1 4.4 刘琪,王敏,颜雄,等.高强钢厚板热成形的入模温度研究J.模具工业,2 0 2 1,4 7(4):6-1 0.5 郑秋瞳,王敏,张寒冰.模具初始温度对高强钢厚板热成形的影响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 0 2 0,5 5(6):8 9-9 3.6 杜崇亮.厚板零件热成形模具快速冷却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 0 2 0.7 N a k a g a w a Y,M o r i K,Y a s h i m a S,e t a l.S p r i n g b a c k b e h a

27、 v o i u r a n d q u e n c h a b i l i t y i n h o t s t a m p i n g o f t h i c k s h e e t sJ.P r o c e d i a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2 0 1 8,1 5:1 0 7 1-1 0 7 8.8 B a r i a n i P F,B r u s c h i S,G h i o t t i A,e t a l.T e s t i n g f o r m-a b i l i t y i n t h e h o t s t a m p i n g o f H

28、S SJ.C I R P A n n a l s-M a n u-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2 0 0 8,5 7(1):2 6 5-2 6 8.9 金世铨,李大光,陈宇.热冲压成形钢2 2 M n B 5动态C C T曲线及组织转变J.世界金属,2 0 1 9(4):4 0-4 2.1 0 刘焱森,辛宪秀,李立臣.喷雾式水道热冲压成形模具设计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 0 2 1(8):4 9-5 2.作者简介:解焕阳(1 9 8 3-),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高强钢、铝合金热成形及连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收稿日期:2 0 2 3-0 6

29、-0 1责任编辑 马爱文“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 0 2 32 0 2 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一机集团“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原“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的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发全技术链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为更好地落实实验室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开放的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实验室学术水平,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根据 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相关规定,现将2 0 2 3-2 0 2 4

30、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发布如下:一、开放课题资助方向(一)特种车辆多热源冷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二)特种车辆变构型设计与智能决策理论研究(三)特种车辆关键零件激光熔覆工艺研究(四)特种车辆复杂结构焊接变形控制研究(五)特种车辆高强钢激光焊接智能工艺设计与性能预测(六)轻合金搅拌摩擦焊大数据工艺智能设计方法研究(七)陆用装备集群组网技术研究(八)特种车辆智能网联系统的通信测试与仿真技术研究(九)基于系统联调的典型任务场景模拟与设计二、申请条件和程序(一)开放课题申请条件1.申请课题应符合开放课题资助方向,目标明确。学术思想新颖,具有创新性,立论根据充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合理可行

31、。2.申请者应是课题主持人,应为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3.课题负责人正在承担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在未结题前不得再次申报。(二)开放课题申请程序申请者填写 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将申请书一式三份于2 0 2 3年1 1月3 0日前(以邮件时间为准)邮寄至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集团3号门工艺研究所,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0 1 4 0 3 2。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至邮箱:n k l s v d m i t s i n a.c o m。(下转第6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