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及其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9454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及其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及其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及其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年第4 0 卷第1 0 期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及其路径探索叶合双,戴园园(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 4 7 1 0 0)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高校在以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社会生产力提升,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等举措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及其基本原则,针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教育扶持、强化造血功能、构建农民参与机制与受益机制,助推全民族的共同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7 3 2 7(2 0

2、2 3)-1 0-0 0 2 9-0 5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Context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Its Path ExplorationYE Heshuang,DAI Yuanyuan(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100)Abstract: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ism.Universit

3、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improving social productivity,and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 with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

4、olleges anduniversities 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education support,strengthenhematopoietic function,build farmers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benefit mechanism,and

5、 promote the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nation.Key words:common prosperity;universities;assistance;rural revitalization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由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文化建设、社会服务、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功能定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为此,发掘高校潜力、发挥高校优势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动收稿日期:2 0 2 3-0 3-2 7作者简介:叶合双(1 9 8 7 一),男,安徽六安人,池州学院讲师

6、,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健康。戴园园(1 9 8 9 一),女,安徽怀宁人,池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健康与运动处方。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皖南村落体育空间构建研究(2 0 2 2 AH051811);池州学院校级人文重点项目“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CZ2021RWZ18);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2 0 2 1 XJYXM03)。25.能,对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在

7、农村。现阶段,农村依旧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高校应植根共同富裕这一总目标,结合当地特点,全心全意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中。1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旧存在“不均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切实破解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8、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乎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进来。首先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新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当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均衡,特别城乡差距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阻碍。在共同富裕的视域下,高校助推乡村振兴,能够为破解三农问题献计献策,这正是我党立足人民主体地位,考察民情、深人乡村,为百姓谋发展的现实表征。在我党的百年发展中,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地转变,然而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党的使命和初心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

9、谋幸福,这个初心归纳为一点,就是坚持人民为主,坚持一切依托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正是植根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缩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体现。其次是促进治理能力与体系的现代化。高校推进乡村振兴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26.其发展诉求,能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内容,是我党为民族谋发展的时代使命。我党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开展持续的摸索,走出了一条拥有中国特色的富裕之路。党中央提出的“收入分配机制”“共享发展战略”“构建经济体系”等对策,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正确的指引3 。其中共享发展需要更好

10、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力的分配制度,要求完善产权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以及教育制度,以此降低城乡、地区及人民间的差距。在此视域下高校助推乡村振兴,能够为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注人新的力量和血液,无论在社会服务还是在人才培育上高校都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为高校深人乡村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依托。2共同富裕下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充实人才队伍。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物质资源,更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是高校的时代使命,同时也是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价值与优势的重要抓手。在共同富裕的视域下,人才是乡村振兴

11、的重点与关键,所以我们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将人力开发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强化人才支撑。从而引领更多人才走进乡村、植根新村、发展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推进乡村资源的整合与流动,实现农村人才、资金、产业及土地的高效循环。高校应当积极发挥通过教育帮扶与专项培训,能够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通过引领学生深人乡村,充实人才队伍,能够让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更有效地实施,让共同富裕的目标得到更全面地实现。其次是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在我国农民发展乏力、乡村衰败、农业薄弱的原因有很多,现实表征也有所不同。不同区域的资源赋与文化特色有很多差异,不可能通过一个方案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共同

12、富裕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高校结合乡村社会的基本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制定发展方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针对性。针对资源赋良好的乡村地区,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民培训,促进特色产业及发展,将乡村社会的“资源赋”发展为“经济收益”。针对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乡村地区,高校应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遵循共同富裕的理念,探寻出科学发展的道路。针对人才缺乏、思想落后问题,高校要通过文化普及、教育支持,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增强其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最后是坚持发展导向的原则。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共同富裕。高校应以“发展”为目标导向,不仅要注重短期发展,还要为乡村社会谋划长期发展。在

13、发展方案的制定中,普通高等院校应放眼未来,不论是产业建设、生态治理、人才培训,还是教育教学,都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特色,选择一个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收益的项目。即在持续推进农村产业建设中,选择有人口优势、资源条件的项目;在生态修复中,注重项目的评估与机制的完善。在教育培训中确保经费与师资的充分投人。从而为农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机制,发掘农民、农村、农业的潜能,助推全面富裕,奠定基础。3共同富裕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在群体、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的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治理主体”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人口的优化与发展。诚然,高校缺乏丰富的经济资源,但在人才储备上却有着独到的优势

14、,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乡村振兴方案,提升乡村人口素质、能力,破解乡村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然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却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发挥着引领性、保障性的功能。教育落后与农村经济赢弱是相辅相随的,农村经济赢弱加剧教育落后,导致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得到全面地推进和发展。虽然普通高等院校拥有独到的教育优势,但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为(1)教育扶持局限于教学用具、体育用品等物质资源的供给上;(2)教师培训难以结合当地的资源赋、文化特色进行优化;(3)

15、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机制,不能激发农民参与高校培训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出一批“善经营”“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是造血功能缺失。不同区域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有所不同,不同高校的资源赋又有所差异。因此,乡村振兴要寻求高校优势与三农需求的契合点,保障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能够发挥学校优势,又能推进三农的发展。调动当地居民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是脱贫攻坚的经验,乡村振兴战略应改变以往的“输血模式”,通过激活乡村社会的“造血功能”,调动农村、农业、农民的动力与活力,这便要求高校把握好乡村经济建设的态势,将资源集中到改善三农的产业、项目中,开辟一条文化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但我国部分高

16、校还难以坚持“分类施策”原则,不能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寻求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及实施路径。诚然个别院校能够选择出科学的发展路径,但路径不够精准、精细,缺乏配套举措,难以切实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收益机制与参与机制的缺失。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能够确保项目实施“衔接”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高校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要通过构建科学的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然而在此层面,很多院校都难以保障农村居民拥有项目实施的资助权、监督权、决策权、评估权,不能让农民真正获得实惠。4共同富裕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当前,共同富裕目标的弱项和短板,主

17、要集中在农民、农村、农业等问题上。因此,全面推进27.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面富裕、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与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攻坚脱贫成果,持续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是促进农业发展及践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组织师生了解社情、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成果转换、知识传播等服务乡村振兴的任务,可以为我国更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4.1加大教育扶持在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高校的首要任务便是教育,然而高校扶持乡

18、村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资帮扶上,还要在农民培训、教师培训上给予支持和鼓励。首先是构建稳定而科学的帮扶机制,每年委派教师深人到乡村地区从事执教工作,丰富乡村教师结构,加强乡村师资建设,并发挥师资的引领、带头、示范作用,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但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明确乡村教育实际、师资建设诉求,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资源烹赋、教育基础,形成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培训机制。最后是加强农民培训。高校应根据乡村实际培育一批善管理、会技术、热爱农村的职业农民,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但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在职业农民培训中,高校应制定循序

19、渐进的培训计划,以生产生活问题为基点,通过解决日常问题,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学校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全面讲授技能知识、理论知识的目的。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推进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当农民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后,便会改善民风,重塑形象,为共同富裕提供支持、奠定基础 0 。4.2提高三农的造血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高校应坚持分类施策原则,结合乡村实际,发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28因势利导的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对交通不便,但生态良好的地区。我们应在改善交通、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绿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从绿色农产品加工、旅游接待能力、农家乐定位

20、等方面,加强农民培训,积极地寻找乡村振兴的发展路线。这便需要深化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通过整合当地的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等资源,明确乡村旅游产业的不足和问题,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完善,提升其经济建设能力。其次是对难以开发特色产业的地区,高校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和订单农业;或者开展跟踪指导工作,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干部,参与到乡村振兴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制度优化、政策制定、决策制定、方案落实,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质量。此外,在坚持分类施策原则的前提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升三农造血能力,还需要以区域战略为抓手,通过整合经济战略、文

21、化战略,让当地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掘,从而辐射到其它地区,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4.3构建农民受益机制在制定、选择发展方案时,应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集体决策、民主讨论发表意见。确保乡村居民的“决策权”“建议权”不被剥夺。构建资金投诉与使用公示机制,保障农村居民的“监督权”。通过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评价,保障其评估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视域下,高校还应借助“合作社+高校”的结构模式,引领当地经济的建设。譬如高校与农户联合出资构建农业合作社,让农村居民当股东,让农村产品面向市场等,都能让农民获得收益,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这种治理结构能够指导农村居民开展市场

22、营销、种植管理及品种选择工作,促使其形成科学的生产经营理念,助推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应推行“总体管控”,规避“参与机制”“收益机制”“分配机制”的“变味”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共享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成果。此外在农民受益机制建构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构建严格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让高校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其通过“坚持发展导向的原则”,全面思考、优化、改进当前的受益机制,使农村居民得到长远的受益,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抓手,奠定基础。服务乡村振兴是高校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表现。高校在科技研发、宣传教育、人才

23、培育中发挥着独到的优势和作用。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高校应从教育扶持、造血能力、受益机制及参与机制的角度出发,优化发展路径,发掘自身潜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1程华东,陈宇施.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9(4):1 4 4-1 50+1 7 7.2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中国民政,2 0 2 3(1):6-1 0.3王凌敦.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宏观建构与实现路径 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6):1-11.4王小蕾.新时代高校【实现 政治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2 0 1 7 年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J.领导科学,2 0 2 1(1 0):1 2 8.5汪国益.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振兴:问题、成因与路径:以四川省为例 J.南方农机,2 0 2 3(1 0):1 1 0-1 1 3.6周鲁东。乡村振兴视野下师范类院校教育扶贫路径探索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 0 2 2.编辑:董刚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