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经验浅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6426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经验浅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经验浅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经验浅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Comprehensive51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经验浅谈文/马富强韩金虎本文主要讨论了笔者在高校院系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认为,通过安排专人,组织和管理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为学生和专业教师构建科学平台,可以解决目前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本科生的培养在本科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本科生在能力和发展意愿上都想全身心投入技术创新中,能在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中发挥必要作用的本科生,只占本科生总人数比例的有限数量,一般 211 以上的理工科类大学,这样的比例也不会超过 30%。其中

2、能够持续坚持,并投入大量精力的优秀分子,更是稀缺至百分之几。这种现状是合理并且正常的,因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还是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的内容范围内,对于实践应用所需要的复杂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足。课程学习还是大学教育的主体部分,科技创新则属于锦上添花。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某些竞赛科研优秀同学,在学业课程上存在偏科、挂科、毕业问题等,这也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因此,本科生科技创新培养,是培养所有人的科技创新意识,但却只培养部分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科技创新工作在高校本科生中,是平台,是选择,但不是课程任务;科技比赛、实践科研项目,才是科技创新工作的试炼场。一、广泛培养,重点选拔从科技创新本科生的培养

3、实践中,笔者通过访谈硕博导师以上的竞赛指导老师了解到,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在科研项目工作中的价值超过了这些导师所带研究生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问题或者领域。笔者所在高校,每年都有 1%左右的同学参与硕博导师的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优秀甚至顶级期刊文章,或在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科技创新本科生的培养实践中,孕育和挖掘出这些优秀的学生,是该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要面向大一新生进行宣传构建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大一新生入学后,就了解到参与科技创新是实现自身大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在人才选拔上,要追求宁缺毋滥,因材施教,以组建团队为前提,吸收各种类型人才,对持久

4、性不强,学习热情有限,急于求成等明显不利于团队的特质,要予以引导。二、筑巢引凤,选培一体科技创新是一种实践教育,往往是面向具体问题解决的一种现实社会价值活动。与大部分理论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问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因此,实验室、实验设备、专业导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硬件水平和指导老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因此,科技创新对于学院来说,必须有实验室和充足的实验设备,并有一定数量有科研经验的专业老师,愿意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实验室的规模和设备的质量和广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基础,所以学院必须针对自身专业特色,优化资源,在该方面开拓资源,实现最优化。学院一般可以依托

5、专业实验课教室的场地、器材和专业老师,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构建其可靠的一套专业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培养并行的教育模式。三、以老带新,以赛养材实践中的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与学生想要开展的具体项目关联性很强,所以往往具有随机性,很难像高等教育教学大纲一样,提前规划。往往是用到哪里,去学哪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需要自己去寻找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因此,最合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就是以老带新传承式的教育模式。大三、大四学生可以带大二、大一的学生,研究生可以带本科生,学长的成长过程既有很好的参考性,又能解决专业老师在时间和精力上对本科生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

6、。51Comprehensive综合52同时,科技创新的实践是充满坎坷的,往往是几百次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这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磨炼,所以需要足够的激励,才能避免一些优秀人才的流失。所以需要以赛养材,学院要组织一些基础性的比赛,培养初入领域的新人,又要积极整合资源提供支持,让学生通过竞赛走出学校,并通过竞赛和学业发展建立起合理的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科研教师和本科生的桥梁搭建在很多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中,都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专业科研教师对本科生培养的积极性有限。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老师认为培养本科生底子弱,培养周期长,中途很多学生都会半途而废,培养出个别

7、人才后,还未帮助老师做什么工作,就已经面临毕业或者向其他方向发展了。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本科生培养性价比很低,因此缺乏热情和动力。面对这个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一、逐点突破,有始有终首先必须认识到,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很难定位为专业教师的常规任务,通过政策性强制要求专业教师从事本科生科技创新辅导,是缺乏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的。但本科生科技创新的辅导,并不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同时专业教师的辅导工作量,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进行压缩,所以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与少量积极性较高的专业教师的参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但这需要学院安排专门的老师处理学生和专业教师中

8、间所需要的各种环节问题的管理和教育,像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办公室行政人员或者专业教师,都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及方法,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构筑通畅的桥梁,引导教育管理三管齐下,弥补专业教师在科技专业领域外不足的思想教育、管理、激励能力,实现对学生培养的科学化。二、项目蓄水,稳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选择项目也是重点之一。学生要对专业领域有一定深入的认识才能选好一个项目。但这对本科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这一点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然而,专业教师掌握的信息和学生能力兴趣的需求往往存在很强的情报屏障。学生选择的方向,他们可能在初期很难知道该去问哪位老师,而专业教师的公开科研信息

9、,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也都属于专业未知范畴,难以理解。因此,学院工作层面,搭建项目蓄水池就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面向专业教师征集适合本科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组织专业教师为本科生出题,通过互联网面向对应专业的本科生开展摘榜立项,坚持积累,就能很好地解决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项目荒问题。三、解放管理,降低时间成本专业教师参与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障碍还是其本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压力,使其很难拿出足够的精力,参与到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尤其是本科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多维度的教育。因此,学院层面,要分解本科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多维度教育,让专业教师只参与专业领域等其他老师

10、不可代替的教育部分,而管理、科研素质培养、基础学习和训练等其他维度,则可以由学院专业负责老师统一组织和培训,也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解决。只要降低了专业教师在本科生培养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科技创新平台正反馈长效机制的政策保障政策保障只有真正激励到参与者,并能长期激励参与者,才能使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长效作用。一、研本同轨,助力提升很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老师,能分出的指导学生的时间非常有限。然而,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最大的门槛就是基础和经验的不足,这又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时间。面对这一矛盾,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借鉴工科实验团队中师兄带师弟的策略,通过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深入

11、交流,为本科生提供基础层次的指导,为老师的指导提供前置的支持,节省老师的指导时间。该策略还可以一定程度反向督促研究生的学习动力,使团队配置更合理。二、师生同益,协力成长科研教师培养本科生往往都建立在本科生有一定机会考取或保送其研究生的前提下。这对知名的优秀导师来说很容易实现,但对绝大部分正处于发展期或非热门学科科研教师来说,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院系一级本科生科技创新常常呈现优势学科和(下转第 55 页)52综合Comprehensive55行,并能结合项目在发展中获得的成果,持续深挖,进行深耕细作。项目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还需要获得充足的资源,这是项目孵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以社团运作

12、项目,可以满足项目发展对基础条件的需求,获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在社团运作中需要整合导师库资源,从而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深耕提供条件。创新创业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知识获得创业的思路,还需要在创业方案设置后根据项目运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使用专业知识进行处理。学生在项目构思和实践中,需要有高手进行指导,高校教师成为指导学生的最佳人选。然而,在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难以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以高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不少教师在学生挑选时,也会以自己熟悉的人为最佳选项。在此种方式下,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和科学配置。社

13、团在发展中,需要根据专业型社团转型需要,建立促使工作高效推进且获得较好成果的平台。在专业型社团建设中,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做好教师资源的管理工作。社团会整理院校内教师的信息,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输入资源库中。在教师资源库建设时,社团还会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资源匹配,由此充分发挥学生项目和导师的价值。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通过资源的科学配置,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综上,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力于专业型社团构建,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在专业型社团建设中,高校可以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对社团进行功能定位,通过保障体系的构建、思维价值取向的重塑、运行体系的建设,为

14、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基金资助:2020 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生专业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SJGZY2020233)。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上接第 52 页)知名导师被学生趋之若鹜,而其他科研教师积极性很低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一问题的核心还是科研教师的人才培养成本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等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一是学院统一组织培训选拔,把非必须科研教师培养的基础部分完成,引本科生入行;二是给学生培训培养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行业知识,譬如怎么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找指导老师时怎么能高效提问等,涉及科研素质、科研习惯的通用技能;三是抓大放

15、小、抓重放轻,针对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为本科生选择需要横向广度知识少、专业纵向知识精的方向,再辅以模块化管理,缩短本科生上手的周期,让科研教师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快地看到进步和阶段性成果。总之,通过提高科研教师本科生辅导工作中的产出投入比,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教师的参与度,实现师生同益,协力成长。三、系统科创,科学教管即便由在读硕士和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也常常是忙的忙、闲的闲,有些学生成长很快,而有些则难以入门,甚至被边缘化。这本质不是科研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问题,而是科研教师管理和教育能力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相对研究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譬如本科生团队设计科学准入准出

16、机制,团队人员的流动性可以成为团队内部良性竞争的重要动力;譬如本科生团队是在百人中选其中少量的优秀积极分子,可以根据团队需要,进行合理的人才配置;譬如本科生在科研项目的选择中,有更高的适应度和自由度,他们其中不少同学,高中就有一些简单科技制作项目的经验,而且长期依靠个人爱好自学某一领域的知识,甚至直接具备参与某类科技创新项目的能力。总之,本科生的基数庞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挖掘完全可以优中选优、优中培优,只要机制和管理符合本科生能力发展的现实规律,就能取得积极的成效。综上,院系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建立科学正规的平台体系,整合资源,搭建桥梁,沟通争议,才能让工作得到长效的正反馈,才能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