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以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518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以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以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以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 以A股重污染上市企业为例方 烨,王育颖(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财金学院,福州 3 5 0 2 0 2)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高”特质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显现,从长远计,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选取2 0 1 4-2 0 2 1年的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数据,在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创新理论以及可持续理论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视角切入,围绕高管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旨在发掘并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自主动力。关键词:高管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内部控制;重污染行业中图分类号:F

2、2 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5 9 6 9 9(2 0 2 3)0 3 0 0 6 6 0 80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尤其是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重污染企业。正因此,重污染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何协调企业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成了重点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离不开企业外部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从内部视角探索提升企业绿色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

3、义。随着绿色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经济后果,聚焦于其对财务绩效1、企业价值2的影响。外部因素与企业内部动力均能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3,而目前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是基于外部视角,更多的是关注环境规制等因素4,较少有学者从内部视角切入。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管理制度下,高管作为代理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企业绿色发展的内部动力关键因素在于高管。那么如何激励高管对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具有较好效果?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内部机制,其质量对研发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5。那么内部控制是否对绿色技

4、术创新具有影响?其影响机制如何?中国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整体创新程度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2。本文以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内部控制为着眼点,探究高管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所发挥的作用,以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部动力,为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促进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内部视角切入,试图挖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驱动因素,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且着眼于亟待绿色转型发展的重污染行业,针对性强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第3 8卷 第3期2 0 2 3年6月 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5、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3 8 N o.3 J u n.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3-0 4-0 6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F J 2 0 2 2 C 0 4 9)作者简介:方 烨(1 9 9 1-),女,福建莆田人,讲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绿色发展研究。1 研究假设的提出1.1 高管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重污染企业6。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经营决策主要由高管层负责,高管在决策时往往倾向于追求明显即得的

6、利益6,而这与股东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有所背离,因此产生代理矛盾,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与高管趋利避害的原则相悖,高管在决策时可能更加倾向追求财务绩效7,忽略绿色创新投入,加剧企业污染。激励理论认为,合理的高管激励能够平衡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矛盾,减少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增加创新的动机7。适度的高管激励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增强利益趋同效应8,调整企业内部激励方式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9。高管显性激励,即公司对高管采取以增加薪酬为主的一种货币激励手段,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能够短期补偿高管创新投资风险,鼓励高管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而高管隐性股权激励,通过给予股权,

7、将高管的成长性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能够增强高管的价值认同感,促使高管决策时考虑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开展。因此,本文对于高管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H 1 a:高管显性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H 1 b:高管隐性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1.2 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全员参与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效果、发展目标的实现、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重要的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五要素。高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参与者,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

8、决策与执行行为均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特别是在人员任免、经营理念和控制活动等方面。显性的高管薪酬激励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调动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积极性,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0。薪酬激励能够满足高管短期的薪酬预期,平衡高管心理以减少其短视行为和损害股东利益行为,有助于减少管理层舞弊和利益侵占,同时能够缓解高管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加强信息与沟通。而通过赋予高管股权激励将其角色与股东联系,高管则会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从而其更注重优化治理结构,加强控制活动,重视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有利于内部控制质量提升1 1。此外,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公司的系列行为信号传递到外部后资本市场会相应作出反

9、馈,高管股权激励使得高管的未来收益受股价影响,为了推动股价上涨其将更为关注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 2 a:高管显性激励对内部控制具有正向影响。H 2 b:高管隐性激励对内部控制具有正向影响。1.3 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重污染企业面临较多的环境规制,企业需着眼于绿色技术创新才有利于长远发展,这不仅能够降低环境税费的负担,还能赢得市场青睐,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然而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较高的资源投入,且投资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大,短期内很难为企业带来即得的经济效益,因而高管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往往

10、不愿意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6。对高管进行适当的货币薪酬激励能够满足其短期内的薪酬预期,有利于发挥高管潜能,完善内部环境,提高内部控制质量1 0。此外,股权激励将高管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缓解代理冲突,有利于激励高管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减少其短视行为,为保障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重视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1 1。从内部环境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在双碳目标导向下,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重污染企业应将绿色发展纳入战略框架,那么内部控制在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同时即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通过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减少研发失

11、败风险5,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让信息畅通、沟通流畅,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透明度,便于监督和管控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关风险,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因此,货币薪酬激励及股权激励均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 3 a:内部控制在高管显性激励对绿色技术创76第3期 方 烨,王育颖: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 3 b:内部控制在高管隐性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 研究设计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按照环保部公布的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

12、求意见稿)中的1 6类重污染企业,将2 0 1 2年中国证监会修订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中制造业C门类中划分为重污染行业的1 1大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 0 1 42 0 2 1年为研究区间。同时剔除了被标记为S T、*S T和P T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以及必要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将剩余的4 3 2 5个有效观测值作为样本数据。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W i n d数据库、C S MA R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自迪博数据库,同时对数据进行了1%的双边缩尾处理,防止极端值以及异常值对数据研究的最终成 果 造 成 影 响。本 文 的 数 据 处 理 主 要 借 助E X C E L

13、 2 0 1 6、S T A T A1 5.0完成。2.2 变量定义与测度2.2.1 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G p)。本文借鉴梁运吉2等学者的方法,选取企业当年申请的绿色专利总数进行衡量,能够比较客观地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出来。2.2.2 解释变量(1)高管显性激励(P a y)。关于显性高管激励指标,即高管薪酬激励,本文参考孙自愿等1 0选取重污染企业排名前三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来进行衡量。(2)高管隐性激励(S t)。关于隐性高管激励指标,即高管股权激励,本文参考马桂芬1 1的做法,选取高管持股总数除以总股数计算出来的高管持股比例进行衡量。2.2.3 中介变量内部控 制

14、(L c q)。本 文 参 考 孙 自 愿1 0、马 桂芬1 1等学者的方法,选取内部控制衡量体系比较完善、计算方法科学、广受认可的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并且为了便于研究,对其进行了除以1 0 0的处理方法。2.2.4 控制变量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数据,根据本文研究框架所需,综合选择了公司规模(S i z e)、资产负债率(L e v)、成长性(G r o w t h)、股权集中度(T o p 1)、两职合任(D u a l)、年份(Y e a r)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及相关描述见表1。表1 研究变量的定义及相关说明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相关说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G

15、p企业当年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解释变量高管显性激励P a yL N(前三大高管薪酬总额)高管隐性激励S t高管持股总数/总股数中介变量内部控制L c q迪博内部控制指数/1 0 0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 i z eL N(总资产)资产负债率L e v负债/总资产成长性G r o w t h营业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T o p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合任D u a l虚拟变量,C E O与董事长两职合任取1,反之取0是否为国有企业S O E虚拟变量,国有企业取1,反之取0年份Y e a r虚拟变量2.3 模型设计为验证假设 H 1 a 中高管显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并考虑

16、到其他控制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模型(1):G pi t=0+1P a yi t+2S i z ei t+3L e vi t+4G r o w t hi t+5T o p 1i t+6D u a li t+7SO Ei t+8Y e a ri t+i t(1)为验证假设 H 1 b 中高管隐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并考虑到其他控制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模型(2):G pi t=0+1S ti t+2S i z ei t+3L e vi t+4G r o w t hi t+5T o p 1i t+6D u a li t+7SO Ei t+8Y e a ri t+i t(2)为

17、验证假设 H 2 a 中高管显性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考虑到其他控制变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建立模型(3):L c qi t=0+1P a yi t+2S i z ei t+3Le vi t+4G r o w t hi t+5T o p 1i t+6D u a li t+7SO Ei t+8Y e a ri t+i t(3)为验证假设 H 2 b 中高管隐性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考虑到其他控制变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建立模型(4):L c qi t=0+1S ti t+2S i z ei t+3L e vi t+4G r o w t hi t+5T o p 1i t+6D u a li t+7

18、SO Ei t+8Y e a ri t+i t(4)为验证假设H 3 a 中内部控制在高管显性激励86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3年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考虑到其他变量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模型(5):G pi t=0+1P a yi t+2L c qi t+3S i z ei t+4L e vi t+5G r o w t hi t+6T o p 1i t+7D u a li t+8SOEi t+9Y e a ri t+i t(5)为验证假设H 3 b中内部控制在高管隐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考虑到其他变量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模型(6):G p

19、i t=0+1S ti t+2L c qi t+3S i z ei t+4L e vi t+5G r o w t hi t+6T o p 1i t+7D u a li t+8SOEi t+9Y e a ri t+i t(6)3 实证结果与分析3.1 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绿色技术创新申请量均值为1.6 0 4,最大值为2 7,最小值为0,中位数仍然为0,说明中国重污染企业之间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距明显,绝大部分重污染企业还没有绿色技术创新的意识或者能力。高管激励分为显性薪酬激励和隐性股权激励,显性激励的均值为1 4.4 3 8,中值为1 4.4 1

20、 9,不难看出接近半数的重污染企业的显性激励达到行业平均值,标准差为0.6 9 9,则体现出各企业间的显性激励差距较小;隐性激励的均值为0.0 6 5,中值为0.0 0 1,最大值为0.6 0 0,最小值为0,可明显看出大部分企业对于高管股权激励方面的意识较薄弱,企业之间的差异悬殊,整体更倾向于对高管进行显性薪酬激励。内部控制指数最大值为7.9 8 1,最小值为0,均值为6.1 3 6,中值为6.5 7 9,可以看出各重污染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水平不均衡,但超过5 0%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v a r i a b l eNm e a np 5 0s dm i

21、nm a xr a n g eG p4 3 2 51.6 0 403.8 9 302 72 7P a y4 3 2 51 4.4 4 1 4.4 1 9 0.6 9 9 1 2.7 8 41 6.4 3 2 3.6 4 8S t4 3 2 50.0 6 5 0.0 0 1 0.1 3 300.6 0 0 0.6 0 0L c q4 3 2 56.1 3 6 6.5 7 9 1.6 6 707.9 8 1 7.9 8 1S i z e4 3 2 5 2 2.2 8 22 2.1 4 1 1.1 7 7 2 0.1 1 62 5.6 2 2 5.5 0 6L e v4 3 2 50.4 0 0 0

22、.3 8 1 0.2 0 3 0.0 5 7 0.9 6 0 0.9 0 3G r o w t h 4 3 2 50.1 7 7 0.1 0 3 0.4 1 9-0.4 5 82.7 9 5 3.2 5 3T o p 14 3 2 50.3 3 3 0.3 1 2 0.1 3 8 0.0 9 6 0.7 4 6 0.6 5 03.2 相关性分析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远小于0.6。同时,对主要变量进行V I F值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各指标的V I F值均未超过2,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影响。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G pP a yS tL c qS i z eL

23、 e vG r o w t hT o p 1G p1P a y0.1 5 6*1S t-0.0 6 9*-0.0 0 31L c q0.0 5 8*0.2 0 7*0.0 9 5*1S i z e0.3 5 0*0.3 7 3*-0.2 3 2*0.0 9 4*1L e v0.1 5 6*-0.0 9 6*-0.1 8 4*-0.2 4 9*0.4 3 3*1G r o w t h0.0 0 10.0 8 3*0.0 6 3*0.0 8 1*0.0 6 8*-0.0 0 51T o p 10.0 7 8*0.0 0 70.0 3 3*0.0 9 4*0.2 0 5*0.0 4 4*0.0 3

24、3*1 注:*、*、*分别表示在1%、5%、1 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4 V I F值检验变量V I F1/V I FS i z e1.8 40.5 4 4 1 1 1L e v1.5 30.6 5 4 4 9 7S t1.3 90.7 2 0 1 1 7P a y1.3 70.7 2 9 7 8 9变量V I F1/V I FS O E1.3 10.7 6 6 2 0 8D u a l1.2 70.7 8 6 4 6 8L c q1.1 60.8 6 0 4 3 0T o p 11.0 90.9 1 3 3 1 6Y e a r1.0 50.9 4 8 5 6 896第3期 方 烨,王育颖

25、: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变量V I F1/V I FG r o w t h1.0 20.9 7 8 1 8 0M e a n V I F1.3 03.3 回归结果分析本文为检验重污染企业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将高管显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纳入同一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在1%水平上,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H 1 a得以验证。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隐性激励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1%水平上正向相关,H 1 b得以验证。模型3和模型4是高管显性激励、高管隐性激励分别在同一模型下与内部控制进行回归后的结果,可以看出高管显性激

26、励、高管隐性激励对于重污染企业内部控制均在1%水平上正向显著,说明高管激励对重污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有促进作用,即假说H 2 a和H 2 b成立。模型5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内部控制之后,高管显性薪酬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仍然显著,结合模型3回归结果可知,内部控制在高管显性激励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假说H 3 a得以验证。模型6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控制指标,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结合模型4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在高管隐性股权激励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假说H 3 b得以验证。表5 回归结果分析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

27、模型5模型6变量G pL c qG pP a y0.2 5 9 6*(0.0 0 5)0.2 4 9 2*(0.0 0 0)0.2 3 7 6*(0.0 1 0)S t1.5 2 7 8*(0.0 0 2)0.8 8 1 3*(0.0 0 0)1.4 4 8 2*(0.0 0 3)L c q0.0 8 8 3*(0.0 1 3)0.0 9 0 4*(0.0 1 1)S i z e0.9 8 8 1*(0.0 0 0)1.0 9 5 8*(0.0 0 0)0.2 8 0 0*(0.0 0 0)0.3 7 4 0*(0.0 0 0)0.9 6 3 4*(0.0 0 0)1.0 6 2 0*(0.0

28、 0 0)L e v0.1 3 9 7(0.6 6 5)-0.0 6 6 4(0.8 3 1)-2.5 6 5 9*(0.0 0 0)-2.7 7 7 4*(0.0 0 0)0.3 6 6 3(0.2 7 5)0.1 8 4 6(0.5 7 2)G r o w t h-0.1 8 4 8(0.1 6 4)-0.1 9 4 4(0.1 4 3)0.2 1 3 0*(0.0 0 0)0.2 1 2 8*(0.0 0 0)-0.2 0 3 7(0.1 2 5)-0.2 1 3 6(0.1 0 8)T o p 10.1 7 3 1(0.6 7 7)-0.0 3 9 8(0.9 2 4)0.8 3 9

29、0*(0.0 0 0)0.6 8 3 5*(0.0 0 0)0.0 9 9 0(0.8 1 2)-0.1 0 1 6(0.8 0 8)D u a lC o n t r o l l e dS O EC o n t r o l l e dY e a rC o n t r o l l e dF值8 2.9 6*8 3.2 2*8 4.9 9*8 1.7 7*7 4.5 1*7 4.7 9*N4,3 2 54,3 2 54,3 2 54,3 2 54,3 2 54,3 2 5A d j-R20.1 3 20.1 3 20.1 3 40.1 3 00.1 3 30.1 3 3 注:*、*、*分别表示在1

30、%、5%、1 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3.4 稳健性检验3.4.1 替换变量本文以第一大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来替代解释变量之一的高管显性薪酬指标,就涉及的模型1、模型3、模型5进行检验,回归结果与替换前一致,高管显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高管显性激励与内部07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3年控制模型均具有显著促进影响,并且在高管显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之中加入内部控制之后的结果仍然正向显著,稳健性得到初步验证,如表6所示。表6 替换高管显性激励变量回归结果分析变量替换模型1替换模型2替换模型3G r e e nL c qG r e e nP a y0.1 8 6 5*(0.0 3 0)0.2 0

31、 1 1*(0.0 0 0)0.1 6 8 1*(0.0 5 1)L c q0.0 9 1 4*(0.0 1 0)S i z e1.0 1 0 3*(0.0 0 0)0.2 9 4 0*(0.0 0 0)0.9 8 3 4*(0.0 0 0)L e v0.0 7 3 9(0.8 1 8)-2.6 0 8 2*(0.0 0 0)0.3 1 2 2(0.3 5 1)G r o w t h-0.1 7 9 7(0.1 7 6)0.2 1 6 8*(0.0 0 0)-0.1 9 9 6(0.1 3 3)T o p 10.1 5 1 3(0.7 1 6)0.8 2 5 6*(0.0 0 0)0.0 7

32、5 8(0.8 5 6)D u a lC o n t r o l l e dS O EC o n t r o l l e dy e a rC o n t r o l l e dF值8 2.4 9*8 3.5 1*7 4.1 5*N4,3 2 54,3 2 54,3 2 5N4,3 2 54,3 2 54,3 2 5A d j-R20.1 3 10.1 3 20.1 3 2注:*、*、*分别表示在1%、5%、1 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3.4.2 b o o t s t r a p法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温忠麟1 2(2 0 1 4)学者的方法,通过b o o t s t r a p方法抽样1 0

33、0 0次后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在加入中介变量之后高管显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模型的置信区间在0.0 0 2 2 6 8至0.0 4 1 7 4 6,不包含0,间接作用效果明显;加入中介变量之后高管隐性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模型的置信区间为0.0 1 1 6 3 7至0.1 4 7 6 7 0,不包含0,间接作用同样效果显著,稳健性得到进一步检验,如表7、表8所示。表7 高管显性激励b o o t s t r a p法O b s e r v e dC o e f.B o o t s t r a pS t d.E r r.zP|z|9 5%置信区间间接效应0.0 2 2 0 0 7

34、0.0 1 0 0 7 1 2.1 9 0.0 2 9 0.0 0 2 2 6 80.0 4 1 7 4 6直接效应0.2 3 7 5 5 7 0.0 7 7 8 6 4 3.0 5 0.0 0 2 0.0 8 4 9 4 70.3 9 0 1 6 7表8 高管隐性激励b o o t s t r a p法O b s e r v e dC o e f.B o o t s t r a pS t d.E r r.zP|z|9 5%置信区间间接效应0.0 7 9 6 5 4 0.0 3 4 7 0 3 2.3 0 0.0 2 2 0.0 1 1 6 3 70.1 4 7 6 7 0直接效应1.4 4

35、8 1 5 8 0.3 3 1 7 0 6 4.3 7 0.0 0 0 0.7 9 8 0 2 72.0 9 8 2 8 93.4.3 滞后期检验本文考虑到高管激励、内部控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可能需要一定的作用过程,具有滞后性,所以采取滞后一期的方式对其再次展开验证。验证结果仍然与前述回归结果一致,表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良好,如表9所示。表9 滞后一期回归结果分析变量滞后模型1滞后模型2滞后模型3滞后模型4滞后模型5滞后模型6G r e e nL c qG r e e nP a y0.4 2 8 5*(0.0 0 0)0.3 0 4 7*(0.0 0 0)0.4 0 5 1*(0.0 0 0)

36、S t1.2 7 2 8*(0.0 4 5)0.8 1 4 2*(0.0 0 2)1.1 9 9 9*(0.0 5 9)L c q0.0 7 6 8(0.0 6 7)0.0 8 9 5*(0.0 3 2)S i z e1.0 0 2 8*(0.0 0 0)1.1 5 3 1*(0.0 0 0)0.3 0 1 3*(0.0 0 0)0.4 0 6 9*(0.0 0 0)0.9 7 9 7*(0.0 0 0)1.1 1 6 7*(0.0 0 0)L e v0.2 7 0 9(0.4 9 2)-0.0 7 1 4(0.8 5 2)-2.5 1 1 1*(0.0 0 0)-2.7 5 5 7*(0.0

37、 0 0)0.4 6 3 7(0.2 5 5)0.1 7 5 2(0.6 6 1)G r o w t h-0.3 7 3 3*(0.0 2 6)-0.3 7 6 5*(0.0 2 5)0.2 2 6 3*(0.0 0 1)0.2 2 5 6*(0.0 0 1)-0.3 9 0 7*(0.0 2 0)-0.3 9 6 7*(0.0 1 9)T o p 10.0 3 7 6(0.9 4 2)-0.1 9 4 8(0.7 0 8)0.8 3 1 3*(0.0 0 0)0.6 7 3 0*(0.0 0 2)-0.0 2 6 2(0.9 6 0)-0.2 5 5 0(0.6 2 4)D u a lC o

38、 n t r o l l e d17第3期 方 烨,王育颖: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 续表9变量滞后模型1滞后模型2滞后模型3滞后模型4滞后模型5滞后模型6G r e e nL c qG r e e nS O EC o n t r o l l e dy e a rC o n t r o l l e dF值6 5.1 0*6 3.5 9*6 3.5 1*5 8.7 9*5 8.2 8*5 7.0 9*N3,3 1 23,3 1 23,3 1 23,3 1 23,3 1 23,3 1 2A d j-R20.1 3 40.1 3 10.1 3 10.1 2 30.1 3 50.1 3 2 注

39、:*、*、*分别表示在1%、5%、1 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4 结论与建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重污染企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促进重污染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在厘清重污染企业高管激励、内部控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作用机理基础上,选取2 0 1 42 0 2 1年的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显性激励、高管隐性激励分别与绿色技术创新、内部控制之间存在正向显著关系,且内部控制在高管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对高管进行短期薪酬激励以及长期股权激励,能够降低其决策风险,减少高管短视行为和投机行为

40、,降低舞弊和资产侵占风险,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等内部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绿色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加强过程监督、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形成。重污染行业整体绿色发展现状还不太理想,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重污染企业还未重视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利于重污染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重污染企业应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应当优化高管激励机制,尤其是目前企业间差距较大的股权激励,促进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同效应,激发高管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合理配置两种高管激励方式的比重,达到边际效益最大化。同

41、时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关注与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的内控缺陷,严格监控研发资金流向,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监控,对相关环节出现的偏离及时纠正,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重污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可针对重污染行业推出具体的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同时加强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和绿色创新活动信息披露规范,以便监管机构以及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与监督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和规范绿色研发活动。参考文献:1 刘永凤,赵晓琴.碳绩效、绿色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基于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 0 2 2(8):3 7-4 4.2 梁运吉,韩瑞芬,梁梓潞.绿色

42、技术创新、媒体关注与企业价值:来自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 0 2 3(6):1 1 2-1 1 9.3 李雪涛,王逸雯.绿色技术创新中多元异质性主体演化博弈研究J/O L.运筹与管理,(2 0 2 2-0 9-0 2)2 0 2 3-0 3-2 4.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3 4.1 1 3 3.G 3.2 0 2 2 0 9 0 1.1 8 1 8.0 0 2.h t m l.4 杜可,陈关聚,梁锦凯.异质性环境规制、环境双元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3,4 0(8):1 3

43、0-1 4 0.5 黄莲琴.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研发投资效率研究:来自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6,3 0(4):5 0-5 7.6 王锋正,赵宇霞,夏嘉欣.异质环境政策、高管风险偏好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 0 2 2,4 3(1 1):1 4 3-1 5 3.7 谷丰,张林,张凤元.生命周期、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投资: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 0 1 8(1):1 4 6-1 5 6.27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3年8 M i n n a S a u n i l a,

44、J u h a n i U k k o,T e r o R a n t a l a.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a s a d r i v e r o f g r e e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 i o n,2 0 1 8(4):3 2 6-3 5 0.9 俞静,蔡雯.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分析师关注的中介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2 0 2

45、1,4 0(1):2 0-2 9.1 0 孙自愿,潘奕文,陈允晗.高管薪酬激励、内部控制质量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 3(2):8 8-1 0 1.1 1 马桂芬.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绩效J.会计之友,2 0 2 0,6 3 5(1 1):5 9-6 5.1 2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 0 1 4,2 2(5):7 3 1-7 4 5.O n t h e E x e c u t i v e I n c e n t i v e s,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a

46、 n d G r e e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T a k e H e a v i l y-p o l l u t i n g A-s h a r e L i s t e d C o m p a n i e s a s E x a m p l eF A N G Y e,WA N G Y u y i n g(S c h o o l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A c c o u n t i n g,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47、 l S t u d i e s a n d T r a d e,F u z h o u 3 5 0 2 0 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a s e c o n o m y,t h e p o l l u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t e r p r i s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t h e t h r e e h i g h s,e s p e c i a l

48、 l y t h o s e w i t h h e a v y p o l l u t i o n,a r e b e c o m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s e r i o u s.I n t h e l o n g r u n,i t i s i m p e r a t i v e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r e e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o f

49、 h e a v i l y-p o l l u t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t h e d a t a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h e a v i l y-p o l l u t i n g A-s h a r e l i s t e d c o m p a n i e s f r o m 2 0 1 4 t o 2 0 2 1 a r e s e l e c t e d.O n t h e b a s i s o f P r i n c i p a l-a g e n t T h e

50、 o r y,I n c e n t i v e T h e o r y,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T h e o r y,a n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 t h a t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x e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