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力研究”(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沈映春)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沈映春管理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科技创新谢慧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王宏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王勇北京北航科技园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管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师生共创模式的经济学分析沈映春 谢慧珺 王宏武 王 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
2、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北京北航科技园有限公司 北京)摘 要: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而师生共创模式无疑是产学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师生共创模式进行分析为现有研究领域提供补充 师生共创模式的特点首先是教师方具备科研资源、人脉资源等在多方主体博弈中发挥先行作用提供核心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方向的指导和后续的帮助学生方具有企业家才能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与能力及创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是师生之间信任成本、沟通成本低 调研发现师生共创模式在团队组建、融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
3、进建议关键词:师生共创模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学分析 引 言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运用创新要素对前沿科技成果进行转移和转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高校拥有前沿的知识资源、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掌握生产、研发先进技术具备形成科技成果并进一步进行转移、转化的功能对国家加强科技创新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资源日益丰富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却较低教育部、工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包括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分配制度等推动高校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各模式中师生共创模式有其独有的特
4、点和优点 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运用科技成果开展创新、创业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师生共创模式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各自承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同职责 本文对此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为提高科技成果向企业和市场转化的成功率提供现实建议 文献综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研究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一般分为高校自办产业、校企联营、技术转让和技术孵化等 众多学者对现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卢金鹏等基于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产业运作机制与企业规范不适应的现状指出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的问题 麦均洪等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成果与经济活动脱钩、科技成果的
5、市场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强、科研管理体制不够优化、资金支持不足、企业的技术商品需求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陈兰杰强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发挥的作用认为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江海等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下的投入制度、管理体系、市场机制和评价方式存在较多问题 从上述文献看学界对于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不稳定、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管理体制不完善几大方面 科技与经济 年 月 第 期 第 卷/总第 期沈映春 谢慧珺 王宏武 王 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师生共创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师生共创模式相关研究目前学界对于
6、师生共创模式的探讨大多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内容也多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如尹国俊等调研分析得出师生共创模式包括学生加入教师科研课题产生专利或学术成果、学术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工作等多种形式在这一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创新与创业活动 余文博等将协同创新的概念引入高校师生的创业生态中提出需完善培养机制、管理与评价机制、平台机制、保障机制等 黄兆信基于教师问卷调查对师生共创模式进行认知分析对本文的经济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其仍然突出师生共创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应用较少探讨其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意义 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讨论的师生共创模式是在科
7、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中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高校师生共同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方式 目前学界对其理论和实证方面的分析较为匮乏故本文意在通过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完善 师生共创模式的博弈分析.理论基础.创新协同理论创新协同是通过把各类创新主体、资源和要素进行集中和整合运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等资源或要素达到充分合作的目的 师生共创模式的关键在于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核心要素高校、投资机构等作为辅助要素由多元主体协同实现科技创新是一种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具有相互依存性的理性行为及策略选择问题的理论主要研究具有激励结构的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博弈中通常有
8、两个及以上的参与者称为博弈方 博弈方在博弈中有收益和供选择的策略不同策略的选择会影响其他博弈方的收益 博弈论关注共同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策略选择与实际采取的行动并对其策略进行优化分析 博弈包括博弈方、策略集和得益三要素.经济学假说及师生共创模式的博弈分析.成因及假说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调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说来解释这一问题科技成果供求关系的失衡与不匹配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直接原因之一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并不完全对应存在脱节现象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信息不对称带来了信任成本、交易成本增加的问题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难度使得科技成果转化较
9、难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机制在创新基础(科技成果价值、资金支持、人才)一定的情况下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任成本和管理成本、完善激励机制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突破口.前提假设假设:参与博弈的高校教师、学生、高校及投资机构三方的行为是相对理性的他们会根据现有信息进行感知判断从而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假设:高校教师不采取自办产业、技术转让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选择以师生共创模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但是在初期不一定能够获得收益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到教师的科技成果项目中合作开展进一步的研发创新也可以选择拒绝参与(假设教师自主研发创新的成功率为()体现教师的创新能力而当教师与学生合作成功后研发创新的成
10、功率为()体现师生共创合作的效果 高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的商业化利润为 低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的商业化利润为).模型要素参与人 本模型研究师生共创模式中的博弈其特征是由老师负责核心技术的提供和把关学生负责企业中与市场对接、获得融资的工作学校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完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因而参与人有三方分别用 表示行动空间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师生共创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看成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先分析前期师生合作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可以看作是博弈的两方 掌握科技成果的教师是先行者教师在行动之前知道科技成果的价值和应用难度具有信息优势学生是后行方他们在行动前根据教师给出
11、的关于科技成果价值的信号采取行动其策略空间是接受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或拒绝科技成果转化两种选择行动是接受或拒绝高校及投资机构可以 .选择注资加入或拒绝参与效用函数 教师和学生的支付函数由他们的效用函数给定参与人 的效用函数不仅受到自身行动选择的影响还与其他参与人的行动有关()为参与人的效用函数向量.博弈过程分析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高校教师首先行动 教师有两种策略:释放科技成果具有高开发价值的信号释放科技成果具有低开发价值的信号 假设具有高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可能产生的利润为 具有低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可能产生的利润为 假设教师自主研究开发科技成果创新成功的概率是()反映了教师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创新能力假设教
12、师与学生合作教师负责把握项目的科技方向学生完成科技成果的后续研发、运营和商业化此时成功的概率为()由于此时教师获得了学生的帮助 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学生开始行动 当教师释放科技成果为高开发价值的信号提出老师、学生的利润比例分别为、如果学生选择同意参与项目高校教师的期望收益是 对于是否开始创业考虑风险和收益两方面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学生创业风险、自身时间精力等将其中的风险分类为风险成本 和机会成本 学生的期望收益是 需要付出的成本为 此时的支付向量为()如果学生选择拒绝加入项目高校教师可以选择自行研发创新也可以选择将科技成果闲置 假设继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率为 所以教师的期望
13、收益 ()()()学生的期望收益为 此时的支付向量为()当教师释放科技成果为低开发价值的信号提出老师、学生的利润比例分别为、如果学生选择参与项目高校教师的期望收益是 学生的期望收益是 此时的支付向量为()如果学生选择拒绝加入项目高校教师可以选择自行研发创新也可以选择将科技成果闲置假设继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率为 所以教师的期望收益 ()学生的期望收益为 此时的支付向量为()以上博弈过程如图 所示 注:图中用“高价值”代表具有高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用“低价值”代表具有低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参与”表示学生选择加入师生共创项目“拒绝”表示学生拒绝加入师生共创项目 在收益函数中教师的收益函数在前学生的收
14、益在后 下同图 教师与学生的博弈过程如果学生拒绝参与师生共创模式本文假设师生共创模式的博弈结束而学生如果决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则进入博弈的第三阶段博弈的第三阶段学校和投资机构加入 教师、学生、高校及投资机构三方协商收益分配比例此时新的分配比例分别为、三方博弈树如图 所示图 教师、学生与高校及投资机构的三方博弈树在师生共创模式中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高校及投资机构都将参与协商确定收益的分享比例因此模型中 是讨价还价的基本参数而、也会影响博弈三方的收益函数 为了确定合理的数值我们采用纳什讨价还价解的方法来解决博弈中收益分享的问题结合上述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当博弈三方共同参与师生共创模式时三方共同协商收
15、益分享比例教师的分享比例为 学生的分享比例为 如果高校及投资机构注资参与其分享比例为 此时的收益向量为()如果高校及投资机构拒绝注资参与此时的收益向量为()科技与经济 年 月 第 期 第 卷/总第 期沈映春 谢慧珺 王宏武 王 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师生共创模式的经济学分析于是纳什讨价还价解符合:()()()()由博弈过程的分析结果可知在师生共创模式的博弈过程中科技成果的研发价值、项目的商业化能力、参与各方的收益分配比例都会影响各博弈方的收益函数.博弈参与者策略选择的进一步分析在多主体运用资本、人才、设备等各种创新要素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不同主体可以根据现有条件采取不同策略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
16、 结合深度访谈结果和博弈论分析本文对博弈中不同主体的行动进行分析以探究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实现师生共创模式以及如何优化博弈各方的收益函数对高校教师来说由于具有信息优势对于是否开始创业应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两方面 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学生创业风险、自身时间精力等 假设其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为 考虑创业中的风险成本为 机会成本为 选择创业的期望收益为 不选择创业的收益为 则()()因此高校教师选择开始创业与不进行创业之间的期望收益之差为 ()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较为信任老师提供的关于科技成果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资源和平台愿意参与到师生共创项目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工程技能及产品研发、公司运
17、营的经验他们较为关注自身的试错成本比如学校政策支持度、创业启动资金等 假设学生所需要付出的试错成本、努力成本为其选择加入师生共创项目的可能性为 加入时的期望收益为 拒绝加入时的期望收益为 则 ()()因此学生选择开始师生共创模式与拒绝加入之间的期望收益之差为 ()对高校及投资机构来说其考虑的收益是自身的利益分配比例大小而校友基金、投资机构资金供给等还受到情怀、个人偏好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假设其选择为项目注资的可能性为 为师生共创模式付出的管理成本、评估成本为 加入师生共创模式的期望收益为 拒绝加入时的收益为 而 ()()因此高校及投资机构同意或拒绝为师生共创模式注资之间的期望收益之差为 ()综上
18、所述师生共创模式能够在博弈各方的行动下顺利推进的条件是、及 均 因此得到高校教师、学生、高校及投资机构愿意选择开展或加入师生共创模式的条件如式()所示()()基于前文的分析讨论可知在师生共创模式中要想促进博弈多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加强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需要使各方主体得到的期望收益大于其可能付出的成本 首先科技成果的价值大小会影响整体的利润从而影响各方博弈主体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而影响不同主体的行动其次师生共创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比例会影响博弈各方的参与程度尤其是担任企业家角色的学生需要较大的利益比例再者针对博弈的不同主体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导、管理办法以及资金支持能够降低其付出的成本预期
19、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 结 论.师生共创模式的优势与经验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教师作为师生共创模式的博弈参与方在多方主体博弈中发挥先行作用提供核心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方向上的指导为参与的学生提供科研资源、人脉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完成转化 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锻炼自身的企业家才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对于高校及投资机构而言师生共创模式中涉及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与核心技术突破有关往往在研发和市场化落地过程中能得到高校和投资机构较高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师生共创模式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基于对师生共创模式的文献、理论和调研分析本
20、文发现当前师生共创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首先组建完善的师生共创模式企业经营团队难度大 能够承担企业家角色、理解市场需求又能够执行技术开发与落地的学生少因而在师生共创 .团队组建的初期高校教师应当多与高校及投资机构交流、联系寻找类似研究方向或者具备商业经验的学生及校友其次师生共创团队中由教师担任创业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对其个人指导能力、时间精力要求较高 在采用师生共创模式的公司发展前期教师需要对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进行规划 而在公司发展后期仍需要高校教师继续投入时间与精力 因此在项目前期应当明确各相关参与方的股权关系、职责与义务再次师生共创项目涉及的科技成果大多需要在前期基础研发与
21、市场化验证阶段投入较多的资金与人力成本 师生共创项目在融资阶段需要充分寻求高校平台、创业基金以及市场化投资机构的支持从而为其后期发展提供基础最后师生共创项目需要根据时代趋势和市场的变化抓住行业中高成长赛道的机会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中形成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不应局限于自身的单一技术深耕市场之后可以转换视角以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将其应用场景扩大到更多领域向多产品矩阵发展参考文献 周训胜.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卢金鹏杨超.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科技管理研究():.麦均洪马强张乐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陈兰杰.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工业技术经济():.江海资智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的广东探索与实践.科技管理研究():.尹国俊都红雯朱玉红.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模式构建 以浙江大学为例.高等教育研究():.余文博刘广边高峰.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师生创业机制研究.统计与管理():.黄兆信.师生共创:教师认知差异与行动取向的实证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