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996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2 期DOI:10.16681/ki.wcqe.202322046作者简介:王梅(199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交通运输。注:本文系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2022 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2022YB01SK)。摘要:文章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论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培养方案,拓宽宣传路径;增加学分类型,对应课程绩点;打造多元平台,助力师生共进。关键词:学分银行;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

2、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2-0191-04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了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如市民学分银行(浙江省慈溪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上海)、高校学分银行联盟(陕西省)、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广西大学)、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和企业学分银行(中国邮政)等1。概括来说,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体制不同、信息不通,以及部门壁垒等原因影响了学分银行的实践效果2。在职业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了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探索,已从概念生成阶段进入扩散阶段,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具体实践一般局限于区域内部

3、,且对于实践效果及问题的研究较少。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 20 条”)颁布,指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 学分银行 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3。2022 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进一步强调“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4。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在学校内部开展了学分银行实践探索,本文将对其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期改进并完善学分银行建设机制,使其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4、抓手,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相关背景参照相关学者的研究,学分银行是将学分作为媒介,制定统一的标准,赋予不同学习成果一定的学分,以实现各类学习成果之间转换的学习激励制度5,具有学习成果存储、积累和转换等功能。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分银行实施的关键是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故对学习成果进行定义和分类十分重要。纪梦超等6认为,学习成果是指一个学生在经历一段学习过程之后获得的且能够展示出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能力,非学历学习成果是相较于学历学习成果而言的。刘小梅等7认为,非学历学习成果包括职业资格、技能竞赛、培训证书及其他非正式类学习成果。杜沙沙等8将学习成果分为职业教育

5、正规学习成果、职业教育非正规学习成果、职业教育非正式学习成果。概言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即为学习成果,直观表现为个人通过学习考核之后获得的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以及运用自身知识能力创造获得的科研项目、获奖证书、发明创造等。其中,学生在职业教育框架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称为学历学习成果,它是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程学习之外的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等级考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等获得的成果称为非学历学习成果。学历学习成果认证主要依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执行,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后即获得该门课程学分。非学历学习成果的认

6、证则需要根据学分银行的统一标准,提供证明材料,经执行部门审核通过后认定为一定的学分。学习成果转换则是将非学历学习成果认证获得的学分转换为学历学习成果类型学分,并作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依据之一。二、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现状(一)基本情况1.单一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我校学分认证与转换机制最早可追溯到 2018 年,个别系部根据专业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梅(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1400)特色针对学生获得较多的非学历学习成果技能大赛奖励进行了认证与转换,这是学校学分银行建设的雏形。为了更好地开展技能大赛工作,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并在大赛中取

7、得优异成绩,我校某系部发布了 技能大赛加分细则。其核心出发点是解决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对课程考核的后顾之忧,因此但凡参加并取得省级(行业)或国家级一类、二类技能大赛奖项,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奖项的学生都具有加分资格。同时,根据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的等级和名次,学生能够在参赛学期所学课程期末考试应得总分上获得 530 分不等的加分奖励。技能大赛加分细则 覆盖了财经商贸类、创新创业类及数学建模等技能大赛,由指导教师在比赛的当学期提出加分申请,系部审核通过后公示,各科任教师参照执行。2.奖励性学分的实施管理。为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于 20

8、20 年制定了奖励性学分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明确了奖励性学分认定的范围及内容、申请与认定程序、评定标准、认定部门等,全面开启了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办法 规定,学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通过其他途径和方式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依据认定标准和流程,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可获得奖励性学分。奖励性学分可以充抵选修课程学分,并在学生毕业资格审核中予以认可,但最高只能充抵 12 学分。办法 中可用于学分认定与转换的非学历学习成果主要包括校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及竞赛奖励、公开发表的作品、发明创造、科研项目、等级考试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

9、书(本专业规定以外的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创业项目等。该 办法 于 2021 年开始试行。我校 20212023 年非学历学习成果获得奖励性学分人数统计如图 1 所示,累计 469 人获得了奖励性学分,其中因技能大赛及竞赛奖励获得学分的有 181人,因发明创造获得学分的有 1 人,因等级考试证书获得学分的有 32 人,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得学分的有60人,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学分的有 195 人,没有人因公开发表的作品、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获得奖励学分。20212023 年不同学习成果转换的奖励性学分统计如图 2 所示,学生累计通过非学历学习成果获得 1 231.5 学

10、分,其中通过技能大赛及竞赛奖励、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项学习成果获得的奖励性学分最多。办法 中未明确奖励性学分与必修课程的转换规则,在实际运行中学生获得的 1 231.5 奖励性学分,只能抵扣公选课程学分。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2 期图 1 20212023 年非学历学习成果获得奖励性学分人数图 2 20212023 年不同学习成果转换的奖励性学分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2 期3.学分银行的补充性细则。从我校 20212023年奖励性学分实施情况来看,技能大赛仍然是学生获得最多非学历性学习成果的途径,该学习成果转换为

11、奖励性学分后,抵扣了公共选修课学分,但没有课程绩点。尽管根据 技能大赛加分细则,学生能够在课程期末考试中获得一定的加分奖励,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不认可加分机制、跨系部课程难以加分、学生对加分成绩不满意、个别学生非备赛期间不配合正常课程教学等问题。同时,技能大赛考核知识点多、备战时间长、耗费精力大,与学生应完成的课程学习时间存在冲突,导致学生备赛期间没有更多的精力完成课程学习,而加分后成绩不理想是会影响学生评奖评优的。因此,我校将系部的 技能大赛加分细则 修订为 技能大赛课程成绩认定奖励细则,针对参加国家、省及相关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因集训备赛受影响的当学期课程给予成绩认

12、定,具体可根据学生参赛等级和名次给予 8095分不等的分数;参赛学生在备赛及竞赛期间的所有课程按满勤认定,但比赛结束后须补交各课程作业并参加期末考核。每学期期末,技能大赛指导教师提交参赛学生名单及课程统计表,系部进行汇总并根据 技能大赛课程成绩认定奖励细则 评定分值后,提交到我校教学管理部门签字盖章,随后向所有课程开设部门公示。20222023 年,我校累计有 148 人次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了课程成绩认定奖励。(二)问题表现1.宣传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率低。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每年有 15 000 余人,参与申请并获得奖励性学分的人数 2021 年为 92 人,占比 0.61%;2022 年为

13、198 人,占比 1.32%;2023 年为 179 人,占比 1.19%。可见,以奖励性学分作为学分银行的探索实践,学生参与率较低。这是因为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关注度并不高。学生从高中或中职学校进入高职院校后,仍处于懵懂状态,在学校组织的专业认知教育中仅对专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就业方向等有一定了解,对于学分、奖励性学分、学分银行等并无明确概念,更不清楚怎么获得奖励性学分及其作用。另外,学校在每年进行奖励性学分申请和认定的时候,仅以通知的形式层层发布到学生班级,未进行专项宣传,学生要么无可申请转换奖励性学分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要么觉得自己的学习情况不需要奖励性学分,导致实际参与申请并获得

14、奖励性学分的学生人数较少。2.学分兑换面窄,有学分无绩点。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修读必修课约 125 学分,专业选修课 8 学分,公共选修课 7 学分,累计 140 学分左右,可见公共选修课在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学分要求中仅占5%。而 20212023 年学生获得的奖励性学分全部抵扣的是公共选修课学分,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大。尽管 办法 中明确指出,“若技能大赛项目、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课程相关度很高,经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可冲抵相应课程学分”,但是实践过程中,因各项学习成果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论证和评估,所以奖励性学分仍然以抵扣公共选修课为主。实际上,

15、学校每年获得非学历学习成果的学生远高于申请奖励性学分的学生,但因为考虑到该成果仅能申请公选课学分,部分学生就自动放弃申请资格了。此外,学生获得奖励性学分后,仅有学分,并没有绩点。可是学生的需求不仅是获得学分,拿到毕业证书,还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认可,能够参与评奖评优。但当前评奖评优不只要求学生获得学分,还需要学生课程平均绩点为优秀。概言之,当前的学分银行实践转换后的学分类型面窄,且有学分无绩点,实践成效不高9。3.成果分布失衡,激励作用有限。从我校 20212023 年通过非学历学习成果获得奖励性学分人数来看,学生用于申请奖励性学分的非学历学习成果集中于技能大赛及竞赛奖励和“1+X”职业技能等

16、级证书。技能大赛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活动,是职教师生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即使不建立学分银行,学生仍然会参加技能大赛。但学分银行的运行解除了参赛学生对课程成绩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参赛学生的权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职教 20 条”发布之后国家一项重要的举措,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一种制度设计,反映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可为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10。即使没有学分银行的实施,学生也会根据学校的要求参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考核。而因发明创造、公开发表的作品、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等非学历学习成果获得奖励性学分的学生人数基本为零。

17、究其原因,是学校在研发创造方面略显薄弱,给予学生参加发明、作品发表、科研锻炼等的机会较少。因此,尽管 办法 中认可了多种可转换为奖励性学分的非学历学习成果,但是成果分布比较失衡,学分银行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有限的。三、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改进措施(一)优化培养方案,拓宽宣传路径新生入校之前,学校要做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教学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可以将学分银行建设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分认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相一致,并以成果为导向,完善课程标准和毕业要求。在宣传上,学校可从以下途径对其进行加强。一是新生入校之初,在开学第一课、专业认

18、知教育等教学安排中,加入学分银行实施方案的解读和答疑,让学生知晓并理解学分银行的作用,进而协助学生做好未来三年的学业规划,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把握更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从而为实现出彩的人生提供通道。二是在每一年开展奖励性学分认定工作时,邀请班主任参与该项工作宣传,将奖励性学分申请的要求、流程等植入主题班会教育,指导学生参与奖励性学分的申请。三是奖励性学分认定工作结束后,除了群发通知告知学生,还可采用校内新闻的形式进行全校公示,这样既宣传了学分银行制度,也发挥了优秀学生的榜样领航作用。(二)增加学分类型,对应课程绩点学校可建立学分银行指导团队,研究各种类型的非学历学习成果与

19、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关系,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各级、各类非学历学习成果与课程学习绩点的关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获取多样化的学习成果。第一,可以参照 技能大赛课程成绩认定奖励细则 实施的成功经验,将成绩认定奖励办法扩展到其他非学历学习成果上,在学生获得相应成果的当学期给予期末课程成绩认定。第二,可以出台一份非学历学习成果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对应关系参照表,根据成果的类型等级标明对应课程的学分和绩点。比如,专业领域的技能大赛、“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岗位实践等可转换为相关的专业课程学分,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水平等级能力证书可转换为同等层次公共基础课如“

20、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的学分11。对于参照表中未列明的非学历学习成果,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措施进行讨论,或者仍然认定为公选课学分。(三)打造多元平台,助力师生共进学校可打造“岗课赛证、产学研用”的多元平台,解决学生非学历学习成果类型分布失衡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五点入手。一是继续完善技能大赛参赛学生选拔制度,通过举办校级技能大赛,从校级比赛中推选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提升技能大赛覆盖率,将技能大赛考核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现“课赛融通”;二是继续强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制度,优选对学生有实用价值,并且与学生应学课程联系紧密的证书进行培训,实现“

21、课证融通”;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学生在基地参与的企业岗位实践与课程教学融合,实现“课岗互通”;四是打造科研平台,由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进行发明创造等;五是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由校企双师共同指导学生孵化创业项目,特别是要将每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将获奖项目落地的措施和策略。四、结语学分银行建设是我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标准和措施。除此之外,我校应积极关注省内学分银行、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进展,使我校学分银行建设与之同步;对学生获得的非学校组

22、织的学习成果,如网络课程学习成果、其他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等的转换标准、流程等进行研究,以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为以后顺利参与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齐亚丽.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6):78-83.2 陈玉玲.1+X 证书制度下的学分银行建设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2):62-66.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3-05-10.https:/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1)2023-05-10.https:/ 奚小网,胡俊平.职业院

23、校校内学分银行建设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9):43-47.6 纪梦超,祝珊珊,张璇.我国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现状研究:基于三类实践主体的视角J.成人教育,2022,42(2):6-14.7 刘小梅,权小兵.基于要素非学历学习成果学分认定标准实施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95-97.8 杜沙沙,谢青松.学分银行服务职业教育: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4):68-73.9 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1):30-38.10 杜怡萍.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 证书制度的关系解析及施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5):12-16.11 江丽.学分银行建设中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40-44,83.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