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44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实践探究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 孙珑燕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要:摘要:“双碳”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将“双碳”目标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将“双碳”目标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深入探讨渗透“双碳”目标的教学设计路径,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基于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创设情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设置系列问题链,进行高中地理渗透“双碳”目标的案例教学设计,引
2、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师渗透“双碳”目标教育提供教学参考。关键词:关键词:“双碳”目标;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633.55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力争2030 年前 CO2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针
3、对“双碳”目标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策略、教学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赵良仕等从教材、课堂教学、教师不同角度阐述了高中地理与“双碳”目标的联系,提出开展“双碳”目标教育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双碳”目标实现2;牛禹杉等分析了在高中地理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影响因素;李昕雨等从大概念教学理念、问题式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三个不同角度探索“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路径,为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目标提供参考路径;郝鹏翔等从跨学科视角探究“双碳”目标教育,设计出跨学科“双碳”目标教育研学方案,以助力碳减排;梁晓雨等探究了中学地理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可行性
4、,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以“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为例的教学设计。不同学者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双碳”目标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互联系,系统阐述了高中地理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学者进行了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目标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现实的地理情境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双碳”目标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双碳”目标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还较少。本文以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为依据,以现实中的问题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围绕“双碳”目标教育,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将双碳目标相关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丰富地理
5、教学内容,以期为地理教师渗透“双碳”目标教育提供教学参考。1 渗透双碳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1.1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修订)明确提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理念1。“双碳”目标对维护全球气候环境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开展地理“双碳”目标教育,使学生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获得应对气候变化必备知识和技能,自觉践行环保理念。课标培养要求与“双碳”目标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目标,对维持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丰富地理教材内容 高中地理
6、教材中与“双碳”相关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45 息息相关。“双碳”目标对促进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保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地理教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不仅要保证学生理解基本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双碳”目标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通过开发“双碳”目标教育教学资源,挖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对“双碳”目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实践,践行“双碳”理念,促进地理生活化。1.3 落
7、实地理核心素养“双碳”目标教育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内涵与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一脉相承。通过开展“双碳”目标教育,让学生理解“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价值,培育学生综合思维;了解不同区域的不同减排政策与措施,体会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培育区域认知能力;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人类发展与气候保护协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思考日常生活中有效减排措施,发展地理实践力,从而达到渗透“双碳”目标与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双重要求。2 教学设计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全球气候变化视角切入,设计渗透“双碳”目标的教学案例,如图 1 所示,选取真实情境,拉近知识
8、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为载体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双碳”目标,将“双碳”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双碳”理念,促进人类发展与气候保护协同发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图 1 “全球气候变暖与国家安全”与“双碳”目标融合路径 2.1 案例选择 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它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转变能源供给方式,利用“光伏发电”代替柴油发电为道路两旁的生态防护林抽水灌溉,实现了全线“零排放”,使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死亡之海”到“绿电热土”。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的建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而
9、且有效促进了降碳,体现了对“双碳”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标要求:“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经之路。本文旨在以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现实情境将“双碳”目标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渗透“双碳目标”并培育地理核心素养。2.2 教学目标设计 本文基于课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创设任务链,由浅入深,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教学设计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重组
10、并补充相关内容。基于课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创设任务连链(见表 1),由浅入深,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首先,利用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引出“双碳”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为下文学生理解“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做铺垫;其次,结合碳循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根据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排放的实现途径思考碳减排的措施,通过“零碳”公路的实现理解碳减排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现实意义;再次,根据温室效应原理,小组合作探究碳排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会“零碳
11、”公路建立的环境效益,进一步理解碳减排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列举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出台的不同碳达峰目标,体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理解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自觉践行低碳行为,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46 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深刻理解“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气候保护意识,建设美丽中国。表 1 教学目标与任务设置 教学目标 任务设置 教学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 结合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死亡之海”到“绿电热土”的转变以及碳循环原理,分析并掌握碳减排的措施;根据温室效应
12、原理,分析碳排放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碳减排重要性;根据“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目标,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哪些良好的习惯或方法可以有效减排并在条件允许范围内亲身实践,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导入塔克拉玛干的“命脉”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的建议“双碳”目标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环节一:“零碳”工程与“双碳”目标 碳循环基本原理 碳减排措施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环节二:减排!减排!温室效应原理 碳排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环节三:手拉手一起走 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环节四:我行让我来!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实践减
13、排措施,提升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 2.3 问题链设计 本次问题链采用层层递进的设计方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在第一部分“塔克拉玛干的命脉”这一任务中,提出“双碳”目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安全”,在本节课一开始就展示出“双碳”目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其次,在环节一“零碳”工程与“双碳”目标,让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思考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零碳”排放,并结合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实现“零碳”排放的方式,思考碳减排措施,从而理解碳循环基本原理和碳减排的措施。在环节二“减排!减排!”这一部分,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温室效应
14、的基本原理,从而帮助学生结合温室效应原理,理解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 CO2含量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碳排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再次,在环节三“手拉手一起走”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在这里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中和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分析不同国家碳达峰目标有何明显区别并尝试分析原因,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需要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合作。最后,环节四中“我行让我来”侧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自己生活中的哪些好习惯可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导学会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双碳”目标实现。3
15、教学反思 基于前文的分析与教学设计,为保证将“双碳”目标充分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提出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的相关建议,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前,需要明确“双碳”目标与地理教学的联系,将“双碳”目标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双碳”目标与地理学科的关系,只有在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渗透“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可行性,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双碳”目标相关的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把握“双碳”目标渗透的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渗透”不同于讲授,需要教师时刻把握渗透的“度”。教学设计要立足课标和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是以“双碳”为背景的嵌入式,也可以
16、是以“双碳”为线索的贯穿式,不管是哪种形式,都不能脱离原有的教材和课标要求,适度“渗透”;教学后,巩固“双碳”目标渗透的效果,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长期需求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让学生在理解“双碳”目标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双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达到渗透“双碳”目标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赵良仕,杜泽楠,潘晓柏,等.“双碳”目标视域下高 中 地 理 知 识 解 析 与 教 学 策 略 J.地 理 教育,2022,342(1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