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377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2 卷第4 期2023年8 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32 No.4Aug.202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李倩颖(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州3 5 0 0 0 0)摘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资队伍四个维度,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全面拆解,剖析其中的深层关联并据此整理出教育实践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二者融合发

2、展的实践路径,为促进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合发展基金项目:2 0 2 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21015)收稿日期:2 0 2 3-0 3-2 7作者简介:李倩颖,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with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

3、ration,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Fuzhou 350000)Abstract: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education is a key measure to cultivate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ve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

4、ely disassembles the integrated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from four dimensions:educational objectives,educational content,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eaching staff,analyzes the deepcorrelation among them,and based on these,sorts out many dilemmas faced

5、by educational practice,andproposes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providing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cultivation of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在2 0 2 1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

6、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突出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优秀创业者的培育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仍面临着思想偏差、实施误区、实践缺位、制度缺陷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二者的深层关联性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关系密切,这就为其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指导作用。1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层关联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需要明确二者的深层关

7、联,具体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功能四个维度展开讨论。1.1教育目标互利互补优秀的创业者往往要具备三种核心精神:一是创新精神,即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提炼新观点、总结新方法、开辟新路径的思维能力,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的源泉;二是合作精神,即工作中能够发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推动创业项目和团队的稳定文章编号:16 7 4-7 8 5 2(2 0 2 3)0 4-0 0 19-0 4LI Qianying20发展;三是敬业精神,即恪守法规、蜕就业业、尽职尽责地发展创业项目,并为之不断奋斗、努力直至实现目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

8、业精神和合作精神,对于敬业精神的培养则相对缺乏,导致毕业生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难以真正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的创业实践。优秀的创业者必然要有良好的劳动意识,由衷地认同劳动的光荣、崇高和伟大,才能身体力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进而与其他劳动者一道创造财富、共享成果,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与此同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消除人民群众对“劳动就是干低端体力活”的误解,重新认识到劳动的创造性、创新性本质,体现出了二者在教育目标上的互利性。1.2教育内容交叉衔接一般而言,劳动教育大体由思想、知识和实践三个维度构成。劳动思想教育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

9、,以及党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要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与含义;劳动知识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发展所必备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劳动科学知识;劳动实践教育则重视第二课堂建设,要求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指导、校园活动等领域紧密结合,通过劳动实践养成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则由知识、能力、品质和实践四个维度构成。其中,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使其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规律、方法和过程;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统筹协作、社会担当等能力;创新创业品质教育侧重人

10、文素养建设,要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道德诚信、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则强调建立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拟真化的创业实践训练。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如劳动思想教育与创新创业品质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强调尊重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劳动知识教育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妥善处理创办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管理、金融财税、法律政策等具体事务;劳动实践教育则能通过充分的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上的相通性和关联性。1.3教育方法相容共通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鲜明

11、的实践性特征 2。劳动教育要求通过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实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更有助于让学生突破技术繁荣所营造的虚拟幻象,使其能回归真实世界,直面生活本身,通过“实事”来“求是”,进而赋予学生认知世界和开拓创新的机会。因此,劳动教育强调以实践为导向,通过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衔接来增强育人效果。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要求通过挑战性的劳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者的艰辛,以及推进创业项目所面临的重重阻碍,进而从思想和道德两个层面升华对创新创业的感性认知,得到优秀创业者所必备的理性思考。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以实践教学作为工作重心,且重视开展实践平台建设,体现

12、出了二者在教育方法上的共通性。1.4师资队伍兼容互借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均要由下列三类教师组成:第一类是“双师型”专业教师,要求兼具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开展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第二类是“专业化”专职教师,要求具备较强的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能够掌握两种教育的核心发展规律;第三类是“社会型”兼职教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优秀创业者或一线实务人员组成,能够通过经验分享和知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可见,二者的师资队伍结构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且都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根本目标,采取职业发展导向、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13、二者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具有相似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具有兼容互借的特点。2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2.1教育观念:功利主义造成的思想偏差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点问题。但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3 2 卷第4 期于长期开展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倾向问题,二者的融合发展始终面临着教育观念不统一的问题,致使教育工作逐渐偏离了原本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评价模式,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时间和精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容易加剧其固化的学习理念,从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对自身职业发展

14、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劳动=体力劳动”的错误认知,只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而缺乏对劳动精神和品质的培养,难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将创业项目数量和竞赛获奖情况等同于教育成效的形式主义问题,缺乏对学生劳动精神、态度和素养的重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出现了教育观念偏差。2.2课程体系:传统教育生态的实施误区目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课程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建设中还存在诸多呕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融合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以大班授课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诉求的关照,且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支撑个性化辅导,难以落实因材、因

15、需施教的基本原则。其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实践课程大多以劳动教育为辅,通过劳动主题的创新创业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这种生搬硬套的融合模式难以发挥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且保守的实践内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线上精品课程建设不完善,导致学生只能依托传统的线下课堂进行学习,既无法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还会因大班授课模式的缺陷而降低学习效果。2.3平台建设:教育主体要素的实践缺位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教育主体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融合育人平台。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虽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但大多以

16、下达讲话精神、提出改革方向等形式进行管理,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导致其教育主体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出于对风险和成本问题的顾虑,会降低其与高校长期合作的意向;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培养方案和教育资金等方面的约束,会阻碍其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教育合作,从而加剧了融合育人平台建设的困难。2.4师资队伍:融合发展遗留的制度缺陷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要求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才能确保教育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但就目前而言,高校融合发展在机制建设上仍然存在诸多缺陷。首先,融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教师原本是就业创业、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等行政口的工作人员,参与融合教育属于“半

17、路出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为匮乏,且缺少具有创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只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教育内容粘合度偏低的问题。其次,教师参与融合教育工作与其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相脱节。降低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归属感,进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相关岗位师资队伍流动性强的问题。最后,部分高校虽然长期开展邀请杰出校友来校讲座等活动,但活动本身由于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持,并没有扩展到可作为教育补充的程度,导致各类讲座活动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经验分享、行业分析、前沿展望等教育价值。3仓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3.1孝教育目标:“进阶式”的理念创新融

18、合教育的目标改革,要求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功利化认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具体要求,逐步形成涵盖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劳动价值观在内的“进阶式”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目标的狭隘化问题。具体而言,需要以劳动价值观为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诚信守法等优良素质,进而提炼出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的培养目标,为开展融合教育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3.2教育内容:“呼应式”的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兼顾全体学生普遍性需求和少数学生个体性需求的“广谱式”教育模式5。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特点,需要分别针对四类学生建立四个维度的课程体系。第一维度,是面向新

19、生的通识型创新启蒙教育,其课程内容要符合新生的启蒙需求,是融合教育的初级阶段;第二维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是融合教育的中级阶段;第三维度,是面向少数有创业愿景的学生进行专业型创业管理教育,要求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其创业实战技能,是融合教育的高级阶段;第四维度,是面向创业者的李倩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2122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建立培训体系和孵化基地,帮助创业者平稳度过初创企业的早期阶段。而劳动教育则用于补充第一、第二维度的通识课程和嵌人型课程:在第一维度课程中,可以开设劳动通论等基础课程,帮助新生厘清劳动和创业的底层逻辑,

20、从而为优秀创业者的培养奠定基础。在第二维度课程中,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开设劳动法、职业道德、劳动伦理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识别创业机会、预测创业风险、强化创业管理的目的。3.3教育方法:“贯通性”的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都强调实践性学习,但实践并非形式化的劳动体验,而是要建立体系化、贯通性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集中式的劳动实践中巩固知识、增长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融合教育需要建立“贯通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际体验、反思总结、概念提炼、主动检验四个步骤,开展体验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具体包括下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际体验,即通过进人初创企业工作,获取真实

21、的创业劳动体验;第二阶段,反思总结,即基于市场反馈结果,对前一阶段的体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第三阶段,概念提炼,即依托于青年企业联盟等组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家教师指导,并据此提炼总结创业理念;第四阶段,主动检验,即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检验,以确保学习成果的科学性。3.4师资队伍:“一体化”的队伍建构师资队伍的兼容性决定了高校开展融合教育,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行“一体化”整合。而基于以上提到的三种教师类型,高校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立足于校企合作办学,鼓励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深入企业一线,实地从事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并在科教、产教

22、融合的基础上投入产学结合的教育研究;“专业化”教师的培养应大力发展劳动科学和创业教育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对劳动和创业的认知和实践水平;“社会化”教师队伍建设,应邀请优秀校友、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同时通过常态化、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强化兼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弥补教育活动形式化的缺陷。4结语互补性的教育目标、交叉性的教育内容、统一性的教育方式和兼容性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结点。为突破思想偏差、实施误区、实践缺位和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多重阻碍,需要通过“进阶式”的理念创新、“呼应式”的课程建设、“贯通性”的实践体系和“一体化”的队伍结

23、构,推动传统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变革,从而以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师为切入点,搭建两种教育体系的融通渠道,为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参考文献:1杨冬.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省思 J.高校教育管理,2 0 2 1,15(5):9 0-10 4.2杨秋月,顾建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J.现代教育管理,2 0 2 1(6):12 3-128.3吕艳娇,姜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价值、困境与路径 J.当代教育论坛,2 0 2 1(4):116-12 4.4全晓洁,邱德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2 0(12):2 8-3 2.5吴军.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 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0,4 1(10):18-2 3.6张巧玲,高鹏.基于校企合作机制的“三创”人才培养研究 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 0 2 2,3 1(4:3 9-4 2.7】王海亮.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劳模精神契合研究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 0 18,3 4(4):14 4-14 7.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3 2 卷责任编辑:吴艳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