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862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7期总第593期No.17,2023Sum No.593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手机智能终端技术的广泛普及,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正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巨大挑战,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日益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范式。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为考察对象,分析新时代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基本遵循和建构范式。1 改革之势: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探索的必然逻辑1.1 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

2、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高校办好思政课,根本动力在于思政课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在于实现“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能够满足思政课本质属性,实现灵魂与载体的契合、初心和使命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并举、教与学的双赢。近年来,全国大中小学校形成了齐心协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比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等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1.2 新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划,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助力思政课创新改革的

3、进程。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明确指出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教育优化升级的长期战略,也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1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应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刘秀瑛(天津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1617)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考察对象,分析新时代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基本遵循和建构范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助力思政课创新改

4、革,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基于超星平台的问题导向专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的实践探索。这一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向专题化”为教学内容的基本遵循,立体构建“混合式”教学场域,形成“一二三四”教学模式新路径。关键词:新时代;问题导向专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2023.17.014基金项目:2022年度天津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创新中心课题“基于超星学习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作者简介:刘秀瑛(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

5、政课教学改革。51普遍应用和大力推广“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的重要任务。2进入“十四五”教育规划阶段后,教育部出台了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制订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为5G 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5G技术搭建了高品质的移动信息网络,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首先,5G技术赋能教学场域多维化,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场域,智慧教室、多屏互动教室、VR课堂延展了教学的时空边界。其次,5G技术赋能教学资源多样化,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3

6、传统思政课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而数字化教学平台、VR 课堂赋能学习主体体验真实感、在场感、震撼感的情境,实现了学习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可视化。最后,5G技术赋能教学互动多元化。5G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单向交往,促进了这种关系的多维交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借助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如智慧大屏利用5G技术实现一键投屏、远程互动等多种功能,通过课堂投票、问卷、测试、讨论等互动环节,助力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的思政课教学,有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有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1.3 新形势加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两对矛盾:一是由于课程时间跨度大,

7、较多的教学内容与较短的教学学时之间存在矛盾;二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原住民”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克服上述两对矛盾,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创新,开启创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深度改革。2 改革之策:问题导向专题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顺应教学改革形势,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三重问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构建基于超星平台的问题导向专题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期形成一套完整的、易复制、可推

8、广的立体化教学体系。2.1 构建问题导向专题式教学体系马克思提出,问题乃是时代之口号,是表现其精神的最实际的呼声。4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和创新的起点,教学问题具有导入教学、引领教学、开展研讨的作用。问题导向专题教学强调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坚持问题意识和“精要”“易懂”“前沿”“有效”的教学原则,通过凝练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内容等活动,以问题导入开展专题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困惑,达到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目的。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要精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坚持专题教学内容与

9、教育部主编教材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则,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围绕“一二三四”教学内容,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飞跃、“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四个伟大选择,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专题式教学大纲,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阐释具体专题。问题导向专题式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比如,在“专题九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

10、解放战争”中,应该驳斥“日本右翼势力错误观点”“国民党主要作用论”“游而不击论”“外力决定论”等错误观点,并设置具体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的?”“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其中,“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是教材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具体实施和滔天罪行等历史知识的整合和提升;“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是教材中民族觉醒与全民族抗战、国民党与正面战场以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等历史知识的整合和提升;“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是教材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东方主战场等历史知识的整合和提升。以上问题的教学设

11、计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和理性分析各种抗战史观,全面掌握中国抗战胜利原因和历思政教育52史意义,厚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怀。2.2 构建“云理论”教学平台为了不断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新修订教材的系统性与教学专题性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整合慕课资源、自主研发微课资源、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等搭建“云理论”教学平台。(1)优化整合慕课资源。整合在线优质教学资源,重建专题教学问题。紧紧围绕专题教学的重点、难点、痛点进行课堂教学讲授,精选在线教学视频,与课堂教学专题内容形成补充,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2)自主研发

12、微课资源。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自主研发微课资源,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微课设计强调客观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错误,引导大学生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自觉增强“四个自信”并努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将慕课视频、微课视频补充到课堂授课中,运用讲授法、专题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道尔顿制等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学生充足的发言权,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频互动。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混合式教学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它涉及线上教学和线

13、下教学、课内外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过程、混合式教学管理、混合式教学考核等多个环节和方面。事实证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于混合式教学改革,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场景的新制度。制定理论与实践、育德与育心、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统一、紧密衔接和持续发展。2.3 搭建“云实践”教学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理论教学凸显课程的思想性与学理性,实践教学彰显课程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前者是后者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有益补充。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

14、搭建“云实践”教学平台。“云实践”平台资源包括“经典文本库”“理论中国网”“VR纪念馆”“红色故事汇”“革命诗词锦”“红色歌曲榜”“舞蹈史诗集”“影像纪录片”等板块。“经典文本库”和“理论中国网”板块推送经典著作的数据库,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VR纪念馆”“红色故事汇”“革命诗词锦”“红色歌曲榜”“影像纪录片”“舞蹈史诗集”等板块推送虚拟仿真、诗词、歌曲、影像和舞蹈等红色素材,带领大学生沉浸“历史现场”,触摸有温度的历史,帮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帮助

15、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教学方式上,坚持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采取演讲式、歌唱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思政教学实效,帮助学生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改革之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完善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完善。3.1 落实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教学改革中的棘手问题,如关于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主体”的争论,以及关

16、于教学形式“面对面 教学”与“屏对屏 教学”的争论。本质上讲,这些争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回答教育强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问题的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下推进守正创新,以期真正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教学理念上,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突出问题导向,重塑教学时空;在教学方法上,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智慧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话语表达,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供需耦合;在教学载体上,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载体,善用传媒载体,丰富活动载体。3.2

17、 遵循“三因”规律,打造特色课程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注重遵循“三因”规律,即思政教育53“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高校重点院校、省属本科高校、地方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在思政课师资力量、学科发展实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均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这种差距决定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决定了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观念和实践束缚,只有锐意进取,才能谋求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规律。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要从本校教学

18、设施、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混合式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客观规律出发,坚持线上线下两个途径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要从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特点等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特色教学案例资源库,开发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EB/OL.(2019-02-23)2023-03-20.http:/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EB/OL.(2019-08-14)2022-03-14.http:/ 周莲英.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19、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20(11):51-5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The Inevitable Logic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Outline of Modern

20、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as an ExampleLIU XiuyingAbstract:Taking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the inevitable logic,basic adherence and construction paradigm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 are an

21、alyzed.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o help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The“one,two,three,four”problem-oriented themati

22、c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Superstar platform is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multiplication effect”which highly integrates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teaching mode takes“problem-oriented special topic”a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and constructs a three-dimensional“mixed”teaching field,forming a new path of“one,two,three and four”teaching mode.Key words:new era;problem-oriented special topic;mixed teaching mode编辑:李前锋思政教育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