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330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7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表 1甘肃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跨省布局情况序号企业名称/性质所属行业/具体领域主要布局地布局时间/年份1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企石油化工、炼化、冶金等行业专用设备制造南京、苏州20082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民企电线电缆西安20183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国企锂电池二元三元前驱体新材料生产南通20164甘肃中电科耀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民企风力发电塔筒设备制造内蒙古20195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企医用重离子装置制造惠州、北京、杭州、苏州20196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国企挂车制造北京、四川20197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企炼油、

2、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青岛20148白银一致长通超微线材有限公司/国企漆包线生产珠海20179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民企锂电池正极材料长兴202010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国企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上海、西安200111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民企制药设备西安200412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国企大型(数控)卧式车床青岛、南京、营口201413甘肃森续环保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民企污水处理设备生产西安202014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民企种子机械及设备制造四川、海南 2014、201815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企灌溉设备天津、杭州、北京201016海默科技(集团)

3、股份有限公司/民企测井设备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上海、西安、深圳、海南2014、201717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企压力容器制造上海200218天水华天电子集团/民企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上海、广东 2021、2022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芦啸,卢潇,刘亚从(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跨区域布局是企业优化市场资源要素配置,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截至 2022 年 12 月,甘肃省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 312 家,其中,有 18 家装备制造企业在省外设立生产基地或研究中心。在分析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布局的主要

4、动因和积极影响,找出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跨区域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引导企业提前规划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跨区域;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748(2023)08-0061-040引言跨区域布局是企业优化市场资源要素配置,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并购重组和投资控股等方式,在省外布局产业体系,推动甘肃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工业强省注入新动能。1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截至 2022 年 12 月,甘肃省共有规模以上装

5、备制造企业 312 家,其中,有 18 家企业在省外设有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覆盖石化、冶金、汽车、医疗和电气等多个领域,如表 1 所示。从企业属性看,国有企业 9 家、民营企业 9 家,呈现均衡发展态势。从所属行业看,石化装备制造企业4 家,电气装备制造企业 3 家,动力电池、农业装备和医用设备制造企业各 2 家,风电、汽车、环保、机床和半导体装备等制造企业各 1 家,反映出甘肃省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传统制造业优势依然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从布局时间看,率先在省外进行产业布局的是石油化工专用设备领域的国有企业,依托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兰石集团、甘肃蓝科石化和天华研究

6、设计院等重点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跨区域产业布局。近年来,随着甘肃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备了跨区域布局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天水华天、酒泉奥凯种子机械、兰州众邦电线电缆和海默科技等一批民营企业相继在省外建成产业基地。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倾向于东部沿海经济活跃地区,重点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产业基地大部分建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广东和天津等省市。甘肃省跨区域布局的 18 家企业,已有33 个项目形成产能。其中,长三角地区 12 个,占36.4;珠三角地区 4 个,占 12.1;环渤海地区 7 个,收稿日期:2023-04-12第一作者简介:芦啸(1986),男,甘肃兰州人

7、,本科,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装备制造研究工作。总第 230 期2023 年第 8 期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Total 230No.8,2023DOI:10.16525/ki.14-1362/n.2023.08.020行业经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第 13 卷占 21.2;中西部地区 8 个(主要在西安)占,24.2;其他地区 2 个,占比 6.1,如图 1 所示。2企业跨区域布局的主要动因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选择在市场空间广阔、经济活跃度高的地区进行产业布局,主要以建设整条装备制

8、造生产线的形式带动产能异地扩张,实现企业独特优势跨区域复制转移,减少组织协调成本1。布局区域多为产品主要消费地,例如天华院、蓝科高新和兰石重装等企业在江苏、上海和山东的布局,考量因素就是贴近消费市场的便利,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弥补企业配套能力的不足,大幅降低产品配套和销售成本。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标的跨区域布局,主要手段是投资并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直接获取先进生产工艺或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默科技通过并购上海清河机械、西安斯坦仪器,逐步拓展产线和产品组合,增强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领先的油气田多相计量和生产优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压裂泵

9、高端制造商。各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常会在土地出让、税收返还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这对实施低成本扩张的企业有较大吸引力。星火机床并购青岛普瑞森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过程中,当地政府给予 5 年内每年贷款贴息 200 万元、6 年内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50返还、一次性补贴 200 万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星火机床成功实现低成本跨区域布局,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科技创新集聚地、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区,能够从多个方面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产业集聚区,2018 年,金川公司成立南通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南通布局 5 万 t 动力

10、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生产能力,2020 年控股国内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排名前 10 强的企业南通瑞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推动金川公司在能新源汽车产业链体系上进行转型升级。2022 年,南通瑞翔电池应税销售额达 167.5 亿元,同比增长 272,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近 5 万t,一跃成为我国锂电池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3企业跨区域布局的积极影响从资源获取的角度看,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在需求空间大的地区布局,可以获得所在地的各种资源优势,有效降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市场最大化,获得市场竞争中的先发优势。从影响竞争对手的角度看,通过跨区域布

11、局,企业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张,有效扩大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提高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有力地控制了竞争对手的活动。跨区域布局企业能够促使要素和产品在区域之间流动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密切区域经济联系,增加区域共同利益,提升区域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促进区域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在其他区域建立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同属母公司的一部分,公司之间的高度关联使得不同的区域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区域布局能够改善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破区域之间不合理的分工格局2。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

12、位、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本质上就是合理分工的具体体现。其次,跨区域布局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产业、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以青岛兰石为例,2022 年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47 871.76 万元,同比增长 2.45,实现利润 3 733.08万元,同比增长 7.78,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研制的超大型 PTA 结晶器入围 2022 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为加快推动当地高端装备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端装备重点产业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国

13、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在青岛兰石顺利上线运行,将数字化理念赋能于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为推动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落地实施,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力量,在 5G+工业互联网、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以及产业数字化等领域,推动了甘鲁产业合作向深度图 1区域布局项目数量占比长三角36.4%其他地区6.1%中西部24.2%环渤海21.2%珠三角12.1%62窑窑2023 年第 8 期和广度发展。4存在的问题甘肃省 18 家跨区域企业产业基地和研发机构大多建在东部沿海地区,在跨区域布局的 33 个项目中,东部沿海地区布局 25 个项目,占比达到了 76。这种高密度布局现状不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

14、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甘肃省 312 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中,仅有18 家企业实现了跨区域布局,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不到 6,绝大多数的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产业互补性等原因没有开展省外产业布局工作,享受不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红利。总体上,装备制造企业跨区域布局的总量少,细分行业单一,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驱动整体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随着跨区域布局带来的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增多,决策链条延长,难以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等内外环境变化,增加了决策控制风险4。装备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材料需求大,产品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

15、。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滞销、融资贷款难或政策发生变化时,应变能力较为迟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甘肃省跨区域布局企业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企业同质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同类型企业集中布局于东部地区,在分割有限市场的同时,引起拥挤效应,增加了企业生产和生活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5对策建议积极引导企业提前规划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是推动甘肃省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挥甘肃省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和开放通道等独特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

16、。1)深化跨境产业对接。依托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和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扩大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影响力。以海外工业园区为突破口,推动甘肃省能源装备、工程机械、机床设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引导配套企业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2)打造共建共享格局。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自身所需、对方所长,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甘肃兰白上海张江创新结对合作为基础,积极布局建设“科创飞地”,构建产业要素流通的双向通道,招商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3)善借区域协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等方式,引导鼓励本

17、土企业走出甘肃。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建设承接制造业转移示范区,吸引东部地区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龙头企业转移,推动异地扩能、产业链延伸,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针对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短、韧性差、配套能力弱以及生产性服务发展不足等问题,必须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坚持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做好优质企业培育文章,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确保企业有底气“走出去”。1)积极开展以链招商。紧紧围绕产业链短板弱项进行精准招商,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精准引进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链项目,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壮大一批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2)加快企业延链补链。鼓励龙头企业

18、以产业投资等方式在产业链中进行布局,利用资金、技术、订单等要素,引导和培育本地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支持本地企业聚焦主业做专做精,以协作加工、关键零部件加工等方式为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走出去”的本领。3)强化全链配套服务。针对产业链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人才、研发和技改等需求,积极组织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和技改服务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服务循环,提升产业链服务配套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走出去”的自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胜法宝。企业必须聚焦主业

19、,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在不同区域“复制”“辐射”的快速扩张。1)聚焦数字赋能。创新管理模式,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核心数据链条,把企业的战略决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服务业务活动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有效支芦啸,等: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布局现状研究63窑窑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第 13 卷撑企业的决策系统。2)坚持科技引领。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完成产业升级,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推动大企业实现“从有到强”的跃升,推动中小企业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3)扩大品牌效应。以强工业行

20、动为指引,聚焦新基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业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跨越、智能升级、绿色转型,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覆盖面,占据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参考文献1孔令才.地方国有企业跨地区横向拓展战略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14.2覃成林,熊雪如.产业有序转移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基于广东产业有序转移的经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4):1-4.3白明,王桂虎.新形势下优势外迁企业回归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22(1):58-65.4孙洁.浅谈新时期企业层级管理模式创新J.经济师,2018(

21、6):269-270.(编辑:郭萍茹)Cross-regional Layou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Lu Xiao,Lu Xiao,Liu Yacong(Gans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Abstract:Cross-regional layout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optimise the al

22、location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s of December 2022,there are 312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bove scale in GansuProvince,among which 18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ve set up production bases or research centres outside the provin

23、ce.On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ss-regional layou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Gansu Province,wesummarise the main motivations and positive impacts of the layout of enterprises,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ross-regional layout of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

24、erprises in Gansu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actively guide enterprises to plan the layou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in advance,and help local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togo out.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ross-regional layou

25、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Gansu Province are identified,and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ross-regional layout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cross-regional;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Model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26、 Circular EconomyWang Xinjuan(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ianzhu Jinqia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Wuwei Gansu 733299,China)Abstract:The basic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are described,and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industrial enterprises are analysed.In orde

27、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effective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provide them with more flexibility,encourage them to actively seek financing channels,promote increased investment,introduce the latest technology,st

28、imul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employees,as well as accelerate the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eco-parks.Key words:industrial enterprises;development model;circular economy让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5结论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这项举措既有助于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又能够为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应该把工业企业

29、的发展作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促进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在实践中要求遵守科学和自然规律,秉承循环经济的理念,紧密配合国家的战略目标,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创新技术,以绿色生产为核心,努力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刘亚敏.浅谈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3(22):90-91.2勾春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11.3邓激流.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12-213.4陈文君.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7-8.5张宇,张红丽.兵团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J.北方经济,2010(16):64-65.6蒋小花.循环经济模式下包装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北方经济,2008(17):46-47.(编辑:白龙)(上接第 60 页)64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