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研究——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3267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研究——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研究——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研究——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8THESILKROADS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甘肃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研究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视角把多勋!李莉?(1.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肃兰州7 3 0 0 7 0;2.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中唯一以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为主旨的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发展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对国家文化形象塑造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示,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推进实施的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红色文化工程;是打造国家红色文化重要标识、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公共文化载体。甘肃省是长

2、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省份,甘肃会宁是长征史上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地,是国家层面和甘肃省层面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节点。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标志地会宁打造为“会师之城”,充分凸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以“会师之城”建设为龙头全面优化和提升以长征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在甘肃乃至全国的发展水平和价值,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甘肃红色文化结构,形成以保护、传承、展示、文旅融合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集成体系的红色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推动甘肃乃至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会宁;会师之

3、城中图分类号 G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 0 0 5-3 1 1 5(2 0 2 3)0 3-0 0 2 8-1 5自2 0 1 9 年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后,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系统工程进人了快速发展轨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再次明确提出关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15个省份之一,是各路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活动时间最长、行经地域

4、较广的省份,是“两点一存”的重要创建地,是党中央作出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地2。作者简介把多勋(1 9 6 4-),男,汉族,甘肃永登人,硕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李莉(1 9 9 4-),女,汉族,甘肃临洮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2 1 ZDA080)。29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线调之路红军三大主力于1

5、9 3 6 年1 0 月在会宁胜利会师,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指出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抗日前进的阵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3 。三军会宁大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和陕甘宁苏区新局面战略阶段的开始,是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标志,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相关研究动态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2 0 0 6 年。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自2 0 0 6 年3 月至2023年7 月的国家文化公园相关

6、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由于国家文化公园从概念提出到政策制定再到启动建设至今还不足五年,学界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研究并不是很多,截止2023年5 月相关文献总量不足5 0 0 篇。同时,可以发现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的相关文献量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文献数量从2 0 1 7 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整体性的研究和对大运河、长城、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分类研究上。整体性研究方面,吴丽云等人系统阐述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坚持的原则;李飞等对通过对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三个层面的探讨与分析得出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本质属性及其与国家公

7、园的关系;吴殿廷等基于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现实误区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进途径7;刘庆柱等人通过阐述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价值、功能及传承建设,对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深人研究8;付瑞红基于对跨区域融合生态建设的研究,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重视发展不均衡、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冷志明认为“国家性”建构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分别从理论、制度、服务教育等方面在“国家性”构建上进行了系统阐述。主题国家文化公园研究方面,王健等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对象,通过对其遗产保护利用、景观呈现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其建设对沿线文化遗产的继承具有重大意义;白翠玲等通过分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在土

8、地管理、居民意愿、资金、管理机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2;张明弘从建筑艺术和人文艺术两方面阐述了长城艺术保护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性1 3 ;邹统钎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价值锚定为研究对象,对长城精神价值具化提出了相应策略4。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发展策略、景区分布格局等方面。李树信等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建设现状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发展对策研究,认为要在长征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以更优化的方式呈现1 5 ;李磊等基于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红色旅游资源的网络关注度和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认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发

9、展策略和模式6 ;杜凡丁等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点、问题及挑战的分析,认为要以长征故事为核心构建整体性的展示格局及保护体系7。王兆峰通过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供给水平的研究,得出影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物质支撑、经济推动、核心吸引力、竞争力四方面的影响因素1 8,同时他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30THESILKROADS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涵特质、传承挑战与活化路径进行了探析,提出要沿袭“问题凝视一因果透视一出路审视”的形式逻辑,把握长征红色非遗的内涵特质,客观诊断活态化传承面临的现实瓶颈,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遗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9;王金晓基于对贵

10、州乡村振兴面临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了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乡村振兴两者的关系 2 0 等。综上,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国内学者对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研究在数量和广度上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就目前研究来看,对于主题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研究在结构上并不均衡。首先,从文献数量比重上看,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并不均衡,总体上关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数量偏少;其次,从研究结构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在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展示体系和文旅融合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均衡,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标志的政策体系研究、央地关系的研究以及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再次,大多数研究尚未触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

11、展的深层结构,比如国家文化公园重大节点和标志工程的微观研究,国家文化公园重大节点的圈层结构研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长征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内涵表达体系、展示体系及其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机理研究,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研究等都是较为缺少的。本文试图以甘肃会宁“会师之城”为研究对象,在长征国家文化框架下系统探讨“会师之城”建设的价值、目标及其建设发展的路径,以期对以会宁“会师之城”为标志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做出微观层面的探索和研究。二、会宁“会师之城”建设背景及价值(一)会宁“会师之城”建设背景国家文化建设和新时代国家博物馆及版本馆建设、国家考古

12、遗址公园建设以及国家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等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是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目前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唯一一个以革命文化为主体内容,以红军长征为主要载体,以长征文化遗迹遗址的保护、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自信的强化巩固为目标的特定文化公园,其在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明确的文化边界、深远的革命文化价值和清晰明确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定位。中国工

13、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地球上留下了一条“红飘带”,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文化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1 9 3 6年1 0 月1 0 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在会宁县城召开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联欢大会,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大会师,长征就此胜利结束。会宁是长征期间三大主力军齐聚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是红军到达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颁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构建了“一轴四线”的总体框架结构,再此基础上又以长征各阶段历程

14、为线索划31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分了“十四篇章”,在国家层面将甘肃会宁与南梁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两大重要节点2 。同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中,根据红军长征在甘肃境内的征战路线和资源的区域分布,构建了“一线两区多节点”总体空间布局,会宁作为北上胜利会师和奔赴陕北革命根据地两大长征文化片区的分割点、转折点和标志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核心位置。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都是“会师之城”建设的基础保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价值、现实意义和时代影响力为“会师之城”提供了重大依托,近几年会宁县的

15、红色旅游热度不断上升、红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总体的进步发展,都为“会师之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会宁“会师之城 建设价值1.会宁“会师之城”具有长征文化的标识价值1934年1 0 月,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从闽西、赣南出发长征后的战略方向,先后曾经历到湘西、川黔边、川西北、川滇黔边、最后到川西北的演变过程 2 。1 9 3 5 年6 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地区完成懋功会师后,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对两大主力红军今后的战略行动方针,迅速作出新的重大决策,提出红一、四方面军合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1 9 3 6 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

16、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奔向会宁,与二、四方面军会师”成了当时行军战斗的动员令。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前属甘肃隆德今属宁夏西吉)分别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 3 10月1 0 日,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朱德总司令在会上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在整个大会师过程中,除会宁县城外,会宁县的青江驿、老君坡,静宁县的界石铺,隆德县的平峰镇、兴隆镇、将台堡和平川区的打拉池

17、都是红军会合的地点,它们都是会宁大会师的组成部分。会宁是红军长征期间,红军三大主力唯一经过全境、战斗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同时也是党中央确定的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中心战略地点 2 4。可以说,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会宁是红军长征的会师点,以延安为代表的陕甘边区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会宁会师两个月后“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联合抗日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因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仅实现了党内的统一,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壮大了革命力量;也促成

18、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力量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使得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里程碑 2 5 新时代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建设“会师之城”可以使人们更直观、更清楚地认识到会宁在长征史中的32THESILKROAD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重要地位,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征途中的英勇事迹,可以让人们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信仰体系、精神体系,对培养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和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

19、现实意义。如果作为“转折之城”的遵义通过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军队的正确领导和我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话;同样,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标志地,则标志着我党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进一步巩固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形成全国“大本营”的重大转折 2 。“会师之城”完全能成为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传承弘扬和活化展示的典型文化空间,对长征文化标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2.会宁“会师之城”具有对红色文化的守正创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7 。长征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权威性、代表性、时代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突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整体辨辩识度有利于向世界展示长征文化的“中国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会宁“会师之城”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彰显革命文化影响力、感召力、生命力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守正意义上,“会师之城”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大节点和长征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存,在

21、继承了前人一以贯之的中国优秀革命文化,其建设能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促进革命老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意义上,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逻辑和框架建设“会师之城”,一是可以依托文化工程建设新的文化空间,利用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四大圈层,结合六大工程有效联动周边其他重要文化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综合性的新型文化空间,使其与甘肃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陇东南地区始祖文化、农耕文化、秦早期文化形成有效关联,进一步与天水、陇南、庆阳、平?、定西五市联动形成新型的兼具保护、传承、弘扬、交流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内核的文化空间,使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更加具有

22、具有时代性、联动性、建设性和发展性 2 8 ;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赋能“会师之城”建设,进一步促进当地红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教化水平,使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展示发展更加具有创意性、科技性和体验性。3.会宁“会师之城”具有对长征精神的弘扬传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 0 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23、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 9 长征是一个前路茫茫、希望33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THESILK ROAD茫茫的“绝路”,红军在希望渺茫的“绝路”上奋然前行,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教条主义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三军大会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会宁会师期间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是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于一体的长征精神的一部分 3 0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有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二万

24、五千里长征中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斗志,坚持与各种险恶势力和恶劣环境抗争,用必胜的信心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这一伟大壮举体现了红军将士敢于斗争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决心;第三,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红军将士与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互助友爱的结果。红军将士不顾个人安危、维护集体利益、顾全大局、紧密协作,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浓厚的军民鱼水情;第四,红军指战员以崇高的革命目标、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斗志和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严守纪律,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形成了会师精神 3 。“会师之城”建设可通过多种形式把会师精神融人人民生活中,让爱国主

25、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贯彻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进,对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会宁“会师之城”具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本价值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同其他国家文化公园一样,都是具有线性特征的、长距离、大时段和大空间样式的国家文化公园。由于长征经过了1 5个省区,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区域文化以及长征文化在不同区域的存蓄状态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中,必须在长征精神和长征文化一以贯之的基础上,对处在不同区域的重大节点都要进一步细化和细分长征文化的不同类型,形成具有差异化和多元化

26、的长征文化重大节点的建设和发展,讲好红军故事,讲好长征故事。显然在甘肃省会宁和南梁是最具有标志意义和显示度的两个重大节点,而会宁刚好又是红军长征在甘肃省两大空间的重要节点、历史节点和时间节点,将“会师之城”作为甘肃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龙头,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框架下,最大可能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优秀内涵和特质,实现红色文化、长征精神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内涵,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和特色。同时,甘肃省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省份,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又是国家华夏文明创新区,因此以“会师之城”建设为契机和动能,驱动会宁及甘肃的社会经

27、济全面发展,对我省“一区三园”文化发展体量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3 2 。另外,会宁通过“会师之城”的运行发展能够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其品牌和影响力的打造同样能反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未来的整体发展,从而能对其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节点提供甘肃样本 3 5.会宁“会师之城”具有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中国方案的示范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全球命题,多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和延续本民族文化做出了很大努力。作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启动了34THESILKROADS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评选和

28、命名工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为全球层面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标志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又是一次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中国实践。长征文化是革命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重要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和文化成果。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必将形成对这一文化体系的全新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发展,必将在全球意义上为类似和相似的红色文化或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会宁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

29、打造“会师之城”,在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严格衔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不仅可以生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荣奋斗史,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感悟不同地域条件下的中国红色文化,提高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会师之城”建设能促进当地及周边辐射区对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文物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数字再现工程发挥革命文物文化的生动教材作用,从而实现对文物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价值与功能的发挥。换句话说“会师之城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益探索,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的

30、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中国方案。6.会宁“会师之城具有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价值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甘肃尤其处于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位置。由于历史、自然生态、发展基础以及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我国区域发展中的较低地位,以会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素有“陇中苦,甲天下”的说法,同时处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但这一区域同整个甘肃一样,又恰好是多元文化共生和文化厚重且富集的区域。以会宁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又是这一地区多元文化结构中最鲜明的一抹亮

31、色,红色文化的重大价值突出、显示度高。因此,通过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可以对本地文物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使“会师之城”能最终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通过修复革命旧址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公益墙绘等活动,全方位展现村容村貌和人民勤劳奋斗、共同富裕的新面貌;能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进入,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充分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宜居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会师之城”建设还能将本地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等有机结合,通过类似“红军村”、红军长征胜

32、利景园等形式打造一批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品牌;可以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的传统历史、特色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从而培育出老区的特35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THESILKROAD色产业,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推动老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可以充分带动当地农产品、药材、剪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积极性。依托“会师之城”建设,通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三、会宁“会师之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

33、)显示度不足,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彰显力有待提升长期以来,瑞金、遵义和延安等长征史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已形成了对其红色文化价值的精准认知,并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文化空间,而对会宁作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重大节点和文化空间的价值和地位一直认识不足,多年来基本上仅限于甘肃及周边区域红色文化学习考察和参访的主要目的地,与瑞金、遵义和延安等经典红色文化空间在革命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重大价值凸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框架下,红色会宁既成为了甘肃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节点,又在国家层面成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节点和标志区域。这体现了我们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对以会宁为代表

34、的经典红色文化空间价值的新认识、功能的新定位和发展的新期待;是又一次对革命文化和长征文化经典发展节点价值的新认识,并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框架下解决了制度安排层面和体制机制建设上的重大问题,必将进一步推动“会师之城”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国文化的生成地、宝库地、交融地。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空间、以始祖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空间、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文化空间、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流域文化空间等,都已经形成了重要的文化发展体量,是甘肃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文化板块,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

35、。而以“会师之城”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也是甘肃文化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板块,在整体文化价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产业价值方面,应当不逊于其他文化源流、文化板块和文化线路。但是由于历史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从历史上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以文旅融合为标志的经典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这就对甘肃以“会师之城”为标志的红色文化空间在文化传承展示、文化产业化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遮蔽效应。这一遮蔽效应又对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空间指示革命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空间产生影响,大大限制了以“会师之城”为代表的经典红色文化空间的受众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地

36、域半径,导致对“会师之城”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价值的认识不足 3 4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既在理论上又在实践上很好解决了对“会师之城”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问题,必将进一步充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革命文化内涵,优化长征的空间结构,提升长征的价值认知。“会师之城”也可能成为甘肃省文化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又一重要体量,会显示出“会师之城”作为龙头带动甘肃以红色文化发展和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为特征的文化强省建设的优势36THESILKROAD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二)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数字化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以会宁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一直是生态

37、条件比较脆弱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在资源挖掘、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一直受到历史、自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会宁地区较难享受到大城市的资源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加之长征文物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执行,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参与度低,增加了会宁“会师之城”的建设难度。同时,现有的红色景区的陈列布展主题不够鲜明突出,基本以展示型居多,缺少体验性和参与性项目;存在对革命遗址遗迹的红色精神内涵挖掘不够,不能很好地契合需求进而实现其市场价值。除此以外,数字化水平较低也是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会造成景区无法更好对游客的游览体验做进一步提升。可以发现景区

38、大多只是通过屏幕展示,未能与游客形成良好的互动。“数字化”是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必然选择,是会宁“会师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要推动科技成果不断赋能“会师之城”建设和其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全面提高“会师之城”数字化水平以适应其在新时代、新市场和新需求条件下的红色文化发展水平,实现“会师之城”发展弯道超车。(三)资源聚集度较低,保护开发难度较大从一般发展规律看,红色文化空间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产业发展以及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红色文化与周边可能存在联动发展空间中的其他优质资源融合发展的水平。会宁位于甘肃中部,周边存在着大量且价值

39、不菲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存在着与周边有价值资源联动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能形成红色文化和长征文化价值外溢和产业效应放大的极大可能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观念和认识问题,加之以会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一直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薄弱的区域,直接影响了其融合发展和联动发展的水平。当地大部分长征文物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建造水平低的情况,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资源管理难度大。比如,其中一些如标语、战壕、红军墓等散落文物甚至难以被发现和标记,无法使用传统的保护方法和标准来对待。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其资源整合性不高,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没有真正做到连点成线

40、全面发展。可以发现当地红色景点的发展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不足以彰显出会宁“会师之城”的地域文化和影响力。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新时代的重大文化工程,将在“会师之城”为龙头和核心红色文化的感召、影响和辐射下综合带动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进程中以红色文化带动现代化发展的典型区域。(四)市场定位不够精准,区域联动不足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中央红军用自己的脚板丈量了两万五千里的中国大地,加上二、四方面军和二十五军的所有红军将士们,总共走完了近六万五千里的道路,几乎覆盖了中国大地的一半国土空间面积。因此,长征既是一个完整的红色文化概念,又是中国革命史

41、上最令人荡气回肠的一段历史。在审视建设和发展长征的每一个节点时,必须站在中国革命史、中国红色文化史和长征史的高度去看待每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整体地、联系地和联动地推动和实37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THESILKROAD施每一个节点的发展。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五大红色文化重要节点遵义、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和嘉兴的品牌优势明显,会宁“会师之城”的建设发展必须将以上重大红色文化节点的建设发展作为标志性引领,充分满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对会宁“会师之城”的定位和要求,紧密结合会宁“会师之城”现有发展基础和实际,推动“会师之城”又快又好发展。但是,目前会宁当地红色旅游

42、的发展主要依赖当地的革命遗址和伟人故居类资源,且大多数都通过展陈的方式呈现,资源利用度较低;对此类资源的互动性开发也不够深入,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都不能得到保障,旅游产品商业化气息浓厚,未能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同质化问题严重,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当地也未能与周边区域进行联动发展,后续可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契机省内省外联动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会师之城”的建设发展水平,扩大“会师之城”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五)专业人才乏,管理经验不足从一般发展规律看,文化空间的发展无论是保护传承和展示水平的发展,还是文化产业和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

43、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发展水平,红色文化尤为如此。从“会师之城”目前的发展状态看,无论保护传承展示层面,还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状态层面,其从业人员大多是周边居民,他们的旅游服务意识有限,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也需要进一步培养。目前,“会师之城”建设发展还尚未形成自已的规模,其过程中在品牌打造、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营销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当地专业营销策划人才、景区管理人才及讲解人才等仍然十分短缺。因此,也导致红色旅游在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上存在创新力、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会师之城”红色旅游的独特性与代表性。除此之外,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目前对于公

44、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还较弱,这不仅会对“会师之城”建设和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还会打乱当地旅游业的正常运转。当地目前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策略研究和实施没有形成相应的重视,部分景点也尚未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危机管理预案和内部沟通机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发展是对以往传统红色文化空间文化建设的一种重大创新,必须在新的文化空间建设框架下全面的、系统的和立体的造就一批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全新人才队伍。从“会师之城”的建设和发展要求看,必然要形成长征文化研究、“会师之城”运营与管理、以“会师之城”为基本内涵的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运营与管理以及数字化“会师之城”发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保证“会师之城

45、”作为红色文化龙头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四、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路径(一)强化红色文化空间先导发展2023年5 月,甘肃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中提出要着力打造“一张名片、两大枢纽、四区集聚、四带拓展”。会宁“会师之城”为标志的红色文化旅游带是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与广度,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的关注度,统筹协调好多方关系,共同助力建设“会师之城”。同时,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38THESILKROAD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挖掘当地长征文化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内涵,提高红色文化建设的彰显度,政府部门要应予以高度重视,构建

46、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对“会师之城”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解决“会师之城”建设及其发展中人力、资金等方面的短缺问题。此外,还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红色文化空间的发展模式,学习井冈山红色文化空间建设、遵义“转折之城”及革命圣地延安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在资源活化利用、产业化及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上共同发力。最终以“会师之城”建设为龙头引领区域建设转型升级,持续扩大红色文化的核心影响力,大力提升会宁会师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甘肃省红色文化的传承活化发展,助力甘肃与周边省份协作共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联动其他文化空间

47、驱动甘肃省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二)促进资源活化融合发展2013年1 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3 促进会宁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实现“会师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统筹兼顾好会宁红色资源、教育资源、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等各类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与利用,要实现各类资源的协作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会师之城建设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对会宁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历史内涵、精神内涵、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发展现状等进行研究梳理,提高红色资源区域系统性的传承发展与活化利用水平,加强由政府、

48、企业、当地居民等为主体的协同合作,创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手段,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推动圈层布局协调发展会宁“会师之城”建设发展要坚持前瞻性定位、全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系统性推进,要持续优化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圈层空间布局,推动“会师之城”协调发展;立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核心展示园,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使其成为长征文化展示的关键区域和主要空间;整合会宁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以省会兰州作为交通枢纽,将“会师之城”建设发展辐射到周边地县,推动长征国

49、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圈层的前后衔接,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会师之城”发展的整体效率;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强县域战略,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的集聚功能,助力“会师之城”建设。(四)推进区域协作协同发展推进区域间的旅游协作协同发展是推动“会师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特点和资源要素条件,加强“会师之城”同长征沿线各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形成多点支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加强当地红色旅游与长征沿线各区域间的统筹协调发展,鼓励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推动形成区域间的

50、联动发展格局;把握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39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进一步推动“会师之城”建设,助力甘肃省构筑“一区三园”新格局。后续可鼓励当地跨区域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合作,比如以长征时间线为依据,通过门票联票制或纪念章收集活动与省内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联动合作,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出较为系统且丰富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将地方特色融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如可参考“又见”系列,根据会师历史策划独属于会宁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又见大会师”等,从而扩大“会师之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