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例谈 2010-04-12 17:12:08| 分类: 青岛版六册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知识”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概念的形成和建立。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概念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数学概念时,要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物、教具,操作学具、模型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
2、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怎样引导他们上好这一台阶,使他们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概念具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呢?在教学中我采取“抓主线、激兴趣、重操作、促理解”的方法导学,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触摸、观察实物,步步深入,逐字逐句去剖析和领悟“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及它们的“大小”的含义,亲自参与“面积”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地在他们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下面就谈谈我在本课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抓主线、紧扣教学目标。先由具体物体的表面引入“面”的研究,由用眼睛观察“面”的大小,数方格比较“面”的大小,引入“面积”和“面积
3、单位”的概念。这样教学脉络清楚,层层递进,前后孕伏。其中教学重难点是“面积”的含义和学生头脑中如何建立起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因此,我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为:知道什么叫做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用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围绕第一个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触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感受“面”的存在;其次,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尔后,让学生比较大小相近的两张长方形纸谁大?谁小?大多少?引导他们通过给这两张长方形纸画上大小相等的方格,并采用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方格,比较出含有个方格的长方形纸要比含有个方格的长方形
4、纸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那么物体的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叫做“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很容易知道面积的大小,这些方格实际上起着“量”面积的作用,这就为学生学习以单位面积的正方形的大小作为测量面积的依据,这就是“面积单位”。因此,围绕学生学习的第二个目标,我通过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再逐个进行讨论,让学生弄清代表面积单位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代表多大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这样的小正方形,摸一摸它有多大,看一看什么物体的面大小和它相近,使学生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5、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学习的面积单位去“量”面积,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加深对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教学中我们根据要“量”物体的面,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面积单位去“量”,从而让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再讨论怎样量,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代表面积单位的小正方形铺满要量物体的面,再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也可以用一个代表面积单位的小正方形去量,看量了多少次;还可以先量出一排含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一共可以排几排,再算出含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最后让学生动手量出课本前四幅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二、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他们对学习浓
6、厚的兴趣上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围绕学生学习的主线,或设置悬念,或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让学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而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这节课的前两个学习目标),不仅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两张大小相近的长方形纸,用眼睛直接观察学生不易看出谁大、谁小,当给它们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后,学生通过数一数很快就知道谁大、谁小了。或者采取一张纸的两面分别画有不同的方格,由于方格的个数不同,引起学生比较时的争论,从而激发起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地进行比较的求知欲望,并顺利地导入了面积单位的学习。在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测量时,我也注意引
7、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量?怎样量才方便?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操作中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而且创设了愉悦的乐学气氛。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学具,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因此,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学具的方法和步骤。如感知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时,我要求学生按照读(读书上的规定)、找(从学具中找出这样的小正方形)、量(量小正方形的边长)、说(说它代表的面积单位)、摸(感知它的大小)、比(比较什么东西的大小和它相近)、想(闭上眼睛,想它的大小)、用(用它来量长方形的面积)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
8、,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平方厘米有多大的较为深刻的印象。由于操作方法具体,针对性强,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平方厘米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学具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概念教学,传统方法是重结论,轻过程。教师把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而现代教学理论则提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即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例概括出一般性数学原理,弄清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个“我认为”的思想存在,这就是小学生的创见。引导学生“参与”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知识体系中,前一概念是后一概念的基础,后一概念是前一概念的延伸,因此,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这也是我在本课教学中的最大体会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