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21009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课稿《生物的遗传现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和变异”单元里的第一课生物的遗传现象。遗传和变异单元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中“生命世界”里的“生命的共同特征”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生物世界里生命通过繁殖一代代生存下来,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由于自身或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遗传或变异的现象。这就激发我们学生去学习和探究其中的秘密。如何让学生轻松地了解遗传现象的普遍性呢?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一、说教材和学情本册内容共有6个单元,第二单元遗传和变异是在学生了解了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基本形态之后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情况,了解生物学家对

2、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所进行的不懈探索。我所说的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内容是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了解遗传现象,进而发现动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最终让学生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孩子的长相总是惟妙惟肖地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性格、脾气,甚至动作、习惯等等也都会很像父母,这就是遗传现象。经过三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

3、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和100多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因此我们的教学又不能讲得太深奥,千万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遗传现象,并能对动物和植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由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外貌、性格、头发、肤色等。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

4、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照片中的几个孩子及其父母具有的相似点。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或实物的特征, 知道人和动物的很多特征是会遗传的,对遗传的现象能作合理的推测和解释。同时会查阅和搜集有关动植物的遗传资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

5、贡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对遗传的现象作合理的推测和解释。遗传和变异现象虽然很普遍,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现象却有一定难度。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这种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推测这些自然现象,并通过课前调查对遗传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授方法外,还采用了以下教学法:(1)探究发现法: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人的遗传现象入手,发现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解遗传在不同生物中体现出的现状。(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教学观察中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善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根据教学内容,将上述方法综合地、交替地使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说学法针对以上的教学方法,适当采取了以下学法:(1)小组讨论法:根据小学科学探究序列安排,此时六年级学生应该以自主性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采取小组讨论法作为主要学法是完全适合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遗传的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想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和了解。 (2)观察法: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结合相关活动,例如:在寻找生物间的相似处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在学生

7、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有了理论的支撑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的目标达成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下面就谈谈本课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1从常见的子女与父母长相相似现象入手,了解什么是遗传现象;2了解动物的遗传现象;3了解植物也存在遗传现象。人们早就发现了生物的性状可以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现象,从而通过不懈的努力来研究遗传规律。同样,学生在生活中也一定早就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儿女的肤色、相貌、高矮等总是与父母相象呢?”他们也非常乐意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真

8、切地反映了生物界物种代代相传的普遍规律。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也一样,我们播下了什么才能收获什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激发、引导、利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自己发现一些普遍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活动一:为了让学生认识人的遗传现象,教师准备了一个分组活动:让同学从家里带来爸爸妈妈的照片,看能不能在同学中找到是谁的父母。最后,由照片主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在仔细观察对照照片后,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一家到底哪里最相像? 除了外貌,你和父母还有那些相似之处?【这里安排学生用自己的照片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平时积累了相当

9、多的认识,有利于大家互相交流,但是教师要适当控制时间,使讨论的时间充裕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接着出示遗传定义: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活动二:本课第二个重要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课件,学习探究动物界的遗传现象。我准备了动物家庭的挂图、多媒体课件。我先让每组学生分别观察几组动物家庭的照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师生共同交流小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并能总结出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等。【在这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烦琐、抽象的讲述变得简洁、直观。学生具有强烈的追求新、奇、趣、美的心理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探

10、究的动机。】活动三:在了解了动物的遗传现象之后,提出探究问题:植物难道也有遗传吗?教师出示荷花和仙人球图片,在课堂上充分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植物的遗传现象。在出示两幅豌豆地的图片,提问: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植物的遗传现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把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说出来。再出示遗传学家孟德尔研究豌豆植株的发现,主要是从植株的花、茎叶、种子等形状特征研究(板书),同时向学生介绍孟德尔先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及他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这里一定要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它的结果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

11、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能力,加深印象。】活动四:最后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妈妈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是对遗传原则的具体运用。】课堂总结: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保持相对稳定性。因为有遗传,通过不同品种的杂交、嫁接,才能得到更优良的品种,现在人类为了不断丰富自身的需要,培育出数不清的动植物新品种,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新品种出现。子代与亲代之间有没有差异呢?我们下节课研究。 四、板书设计:人类 动物 生物的遗传现象 植物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说课稿双北小学贾月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