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18834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童青少年心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冯琳琳 张乐琳 孙晓瑜 李丽荣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淄博)2 5 5 0 0 0 E-m a i l:f e n g l i n l i n s d u t.e d u.c n*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2 2 C S H 0 2 4)【摘 要】目的:探讨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及效应比较。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报告利他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及一般健康问卷对8 2 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

2、0.2 0,-0.1 6;P0.0 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0.3 4,P0.0 5)。结论: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还可以通过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强于现实利他行为。【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心理健康;中介效应;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R 3 9 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4 8 1 1(2 0 2 3)0 9-1 3 7 5-0 7D O I:1 0.1 3 3 4 2/j.c n k i.c j h p.2 0 2 3

3、.0 9.0 1 8(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3 1(9):1 3 7 5-1 3 8 1)P e r c e i v e d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sa n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T h em e d i a t i n ge f f e c t 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r e a l i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e t 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4、i o r sF ENGL i n l i n,ZHANGL e l i n,S UN X i a o y u,L IL i r o n g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Z i b o2 5 5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oe x p l o r e t h em e d i a t i n ge f f e c ta n de f f e c tc o m p a r i s

5、 o no fr e a l i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e ta l t r u i s t i cb e-h a v i o r s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r c e i v e d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s a n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m e n t a l h e a l t h.M e t h o d s:At o t a l o f8 2 1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w e r ei n

6、v e s t i g a t e dw i t ht h es i m p l i f i e d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e l f-r e p o r t e da l t r u i s ms c a l e,I n t e r n e t 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 s c a l e,a n dg e n e r a l h e a l t h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R e s u l t s:P a r e n t a l r

7、 e j e c t i o na n do v e r p r o t e c-t i o nc o u l dd i r e c t l ya n dn e g a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m e n t a l h e a l t h(=-0.2 0,P0.0 1;=-0.1 6,P0.0 1),w h i l ep a r e n t a l e m o-t i o n a lw a r m t hc o u l dd i r e c t l ya n dp o s i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m e n t a lh e a l t h

8、(=0.3 4;P0.0 5).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e n t a lr e j e c t i o na n do v e r p r o t e c t i o nc a ni n 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m e n t a lh e a l t ht h r o u g ht h e i rI n t e r n e t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w h i l ep a r e n t a le m o t i o n a lw a

9、 r m t hc a ni n 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m e n t a l h e a l t ht h r o u g hb o t ht h e i r r e a l i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e t 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 s.T h em e d i a t i n g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n e t 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 i ss t r o n

10、g e r t h a nt h a to f r e a l i s t i c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K e y w o r d s】P e r c e i v e d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s;R e a l i s t i c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I n t e r n e t a l t r u i s t i cb e h a v i o r;M e n t a l h e a l t h;M e-d i a t i n ge f f e c t;C o m

11、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具体表征为个体拥有良好且持续的心理状态1。2 0 2 2年一项超过1 1 0 0万人的数据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已成为后疫情症状清单上的重要条目。在C OV I D-1 9后长达1年人们的心理健康障碍增加了6 0%,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报告显示,截至2 0 2 2年3月,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 5%。在年轻人中,尤其是2 0至2 4岁群,比老年人群体受到的心理影响更大,且年轻人群体面临自杀自残行为的风险更高。近年来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体验增加,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3,有

12、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展开探讨。根据生物生态学理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受到其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双亲所持有的相对稳定且成熟的教养观念和行为5。为衡量父母教养方式,本研究借鉴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所包含的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3个测量维度6。其中,父母情感温暖是帮助子女更好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提高挫折承受能力7,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各种消极影响的积极教养方式8。而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则是容易造成亲子冲突,破坏家庭氛围,引发子女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消极教养方式9-1 1,其对情绪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利影

13、响甚至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1 2。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中高尚的道德行为1 3,被归于最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基于个体自愿、无私的内在冲动而产生,其目的是使他人获益,在行为过程中不计自我得失1 4。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利他行为显著相关1 5-1 7,并能够通过促进利他行为进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 8-2 0。魏欣和陈旭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表现与个体形成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 5,来自母亲的积极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1 6;作为最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同样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温暖以及理解等维度存在正相关关系1 7。与此同时,个体的利他行为能够通过培育自我价值感诱

14、发积极情绪共鸣,使个体主观生活满意度上升,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1 8,研究表明个体的利他行为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1 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 NN I C)2 0 2 2年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当前学生群体是我国互联网的首要受众。学生群体的心理、生理尚不成熟,极易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2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利他行为得以在互联网络平台实现,根据是否藉由网络渠道发生、传播与生效的条件,形成了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两个概念2 2。网络利他行为的核心要件如影响因素、产生动机、收益期望均与传统的现实利他行为相差无几,但其所根植的时空环境条件使其的实现难度

15、、传播范围与实际效果较之传统的现实利他行为大相径庭2 3。谢小丹研究发现,网络利他行为的匿名性会使得网络空间中那些接受积极教养方式的个体更容易做出网络利他行为2 4,获得不同于传统现实利他行为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因此,本研究将利他行为这一中介细分为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分别加以探讨。综上所述,本研究拟考察大学生的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分析比较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两者的中介效应。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山东省济南市和淄博市两所高校抽取9 0 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无效问卷7 9份,其中未完成作答的有2 4份,有规律作答的有4 6份,得分为异

16、常 值 的 有9份,最 终 回 收 有 效 问 卷8 2 1份(9 1.2 2%)。其中,男生3 2 2人(3 9.2 2%),女生4 9 9人(6 0.7 8%);大一学生2 6 9人(3 2.7 7%),大二学生67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2 6 6人(3 2.4 0%),大三学生2 1 3人(2 5.9 4%),大四学生7 3人(8.8 9%)。年龄范围为1 82 4岁,平均年龄为2 0.3 6

17、1.5 2岁。1.2 方法1.2.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测量大学生的感知父母教养方式6。该问卷共4 2个题目,分为父母拒绝(1 2个题目,父/母亲各6个题目,如“父/母亲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情感温暖(1 4个题目,父/母亲各7个题目,如“父/母亲赞美我”)和过度保护(1 6个题目,父/母亲各8个题目,如“我希望父/母亲对我正在做的事不要过分担心”)3个维度。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14分别表示“从不”、“偶尔”、“经常”和“总是”,分数越高表示父母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水平越高。本研究旨在将父母作为家庭的整体教养方式研究其对大学生心理健

18、康的影响,因此参照以往研究将父亲与母亲两个维度合为父母一个维度2 5。本研究中,该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 0,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 4、0.9 3、0.8 5。1.2.2 自我报告利他量表 采用区分对象的自我报告利他量表测量大学生的现实利他行为2 6。该量表共2 1个题目,分为亲缘利他(7个题目,如“家人感觉不舒服时我会给予他们支持”)、互惠利他(7个题目,如“我会倾听朋友或熟人的苦恼和抱怨”)和纯粹利他(7个题目,如“坐火车或汽车时,我会帮助陌生人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3个维度。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

19、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大学生的现实利他行为倾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 5,亲缘利他、互惠利他和纯粹 利他维度 的内部 一 致 性 系 数 分 别0.9 2、0.8 9、0.9 0。1.2.3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郑显亮等编制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测量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2 7。该量表共2 6个题目,分为网络支持(9个题目,如“看了他人的帖子后给以积极回复”)、网络指导(6个题目,如“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网络分享(6个题目,如“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网络提醒(5个题目,如“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

20、4个维度。该量表采用4点计分,14分别表示“从不”、“偶尔”、“有时”和“经常”,分数越高表示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倾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 7,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 1、0.8 9、0.8 9、0.8 8。1.2.4 一般健康问卷 采用李艺敏和李永鑫修订的1 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 8。该问卷共1 2个题目,分为积极健康(6个题目,如“能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和消极健康(6个题目,如“因为担忧而失眠”)两个维度。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为顺应正向思维习惯,

21、本研究将反向题目正向计分,正向题目反向计分,即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本研究中,该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 8,积极健康和消极健康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 9、0.8 2。1.3 统计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 P S S1 9.0和Am o s2 3.0进行录入及相关处理和分析。采用H a r m a n单因子检验将问卷所有条目一起做因子分析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2 9,结果发现,未旋转情况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2 0个,并且第一因子变异解释率为2 0.9 7%,小于4 0%的临界标准,表明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明显。2 结 果2.1 父母教养方式、现实和网络利他行

22、为及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及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考察研究中各个变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表1显示,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6 0,P0.0 1,C o h e nsd=0.1 8;t=3.9 9,P0.0 0 1,C o h e nsd=0.2 9),男生感知到的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9 9,P0.0 1,C o h e nsd=0.2 0),男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生。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xs)项 目男女t父母拒绝1.5 90.6 61.4 80

23、.5 82.6 0*父母情感温暖2.9 00.6 42.8 70.6 20.8 4父母过度保护2.1 60.5 02.0 20.4 73.9 9*现实利他行为4.0 60.6 44.0 40.6 00.4 4网络利他行为2.6 40.6 42.4 90.6 82.9 9*心理健康1.6 20.4 21.5 80.4 91.3 2 注:*P0.0 5,*P0.0 1,*P0.0 0 1,下同2.2 父母教养方式与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父母教养方式、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父母拒绝与网络利他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

24、与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77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利他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表2 父母教养方式、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r)项 目1234561父母拒绝-2父母情感温暖-0.2 5*-3父母过度保护0.7 2*0.1 1*-4现实利他行为-0.0 50.2 3*-0.0 5-5网络利他行为-

25、0.2 2*0.2 3*-0.2 9*0.3 6*-6心理健康-0.1 8*0.3 2*-0.1 1*0.1 9*0.1 9*-xs1.5 20.6 12.8 80.6 32.0 80.4 94.0 50.6 12.5 50.6 72.6 10.4 5图1 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M 1)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的现实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首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模型拟合良好(2/d f=2.0 4 3,C F I=0.9 9 4,T

26、 L I=0.9 8 7,RM S E A=0.0 4 5)。具体而言,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0.2 0,P0.0 1;=-0.1 6,P0.0 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0.3 4,P0.0 0 1)。其次,以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现实利他行为为中介变量建立模型M 1(见图1),模型拟合良好(2/d f=2.4 1 1,C F I=0.9 8 8,T L I=0.9 6 0,RM S E A=0.0 5 2)。采 用 非 参 数 百 分 位B o o t s t r a 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3 0。表3表明,大学生

27、现实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4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以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网络利他行为为中介变量建立模型M 2(见图2),模型拟合良好(2/d f=3.2 6 2,C F I=0.9 7 9,T L I=0.9 6 8,RM S E A=0.0 6 6)。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 o o t s t r a 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表3表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其心理健

28、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图2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M 2)87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表3 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中介效应的B o o t s t r a p检验路 径效应值B o o t s t r a pS E 9 5%置信区间 下 限 上 限父母拒绝现实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0 8 30.0 0 8 0-0.0 2 5 50.

29、0 0 5 2父母情感温暖现实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2 8 70.0 1 2 10.0 1 0 60.0 5 8 1父母过度保护现实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1 0 00.0 0 8 5-0.0 2 8 10.0 0 5 3父母拒绝网络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5 2 80.0 1 1 7-0.0 7 9 4-0.0 3 3 0父母情感温暖网络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2 8 70.0 0 8 80.0 1 3 70.0 4 7 8父母过度保护网络利他行为心理健康-0.0 7 0 30.0 1 2 6-0.0 9 8 9-0.0 4 8 32.5 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比较分析 通过B

30、o o t s t r a p法比较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差异显著,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现实利他行为(C 1:E f f e c t=0.0 3 5 6,B o o tS E=0.0 0 6 5,B o o tL L C I=0.0 2 4 3,B o o tU L C I=0.0 4 9 9;C 1:E f f e c t=0.0 4 5 8,B o o tS E=0.0 1 2 0,B o o tL L C I=0.0 2 2 8,

31、B o o tU L C I=0.0 7 0 2),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没有显著差异(C 1:E f f e c t=0.0 0 0 0,B o o tS E=0.0 1 1 0,B o o t L L C I=-0.0 2 4 4,B o o t U L C I=0.0 1 8 7)。2.6 中介效应的性别差异多群组分析 采用多群组分析比较男生组和女生组变量关系的不同,探讨大学生性别在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中是否起调节作用。第一步,检验非限定性模型(即允许路径系数在男生组和女生组中自由估计)。第二步,检验限定性模型(即限定路径系数在男生组和

32、女生组中相等)。第三步,比较限定性模型和非限定性模型。表4表明,限定性模型和非限定性模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大学生性别在上述中介效应模型中均不起调节作用。表4 跨性别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项 目2d f2/d fC F IT L IRM S E A d f2PM 1非限定性模型1 6 3.8 6 56 42.5 6 00.9 7 30.9 5 40.0 5 579.0 5 00.2 4 9限定性模型1 7 2.9 1 67 12.4 3 20.9 7 30.9 5 70.0 5 2M 2非限定性模型2 0 4.0 1 68 62.3 7 20.9 7 50.9 6 10.0 5 179.2 8

33、 10.2 3 3限定性模型2 1 3.2 9 69 32.2 9 40.9 7 40.9 6 30.0 5 03 讨 论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及其效应比较分析。通过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发现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生感知到的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相较女生,男生受到相对更多来自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对待。这可能源自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男生 需要用更 多权威 进 行 管 教 这 一 理念3 1。本研究中,网络利他行为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分化理论认为,男性与女性同外界的互

34、动方式是不同的,女性更加依赖他人评价,遇到问题与困难更加习惯内部归因,而男性则恰好相反3 2。因此,在实施网络利他行为时,女生可能会首先考虑个人的感受,思考他人和社会评价后再做出行动,而男生则可能会更快地将网络利他行为付诸实践。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结果表明,父母越是采用温暖、关怀的教养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子女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相反地,父母的冷漠、过度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则会使子女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消极家庭教养环境下的子女更可能出现适应不良3 3。依据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可以通过大学生的现实利他行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父母的温暖关爱会引导子女道德水平的

35、提升3 4,对其利他行为的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当父母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时,子女更能做到对他人热情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社交中更倾向于建立和维护积极的关系,遇到问题时会更理解与尊重他人,更谦让、更友爱,更乐于分享与帮助他人。因此,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塑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生活在积极家庭情境中的子女情绪更乐观、更稳定。依据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可以通过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其心理健康,这可能因为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利他行为的发生环境、条件等其他因素均有不同。在网络环境中,个体通常会构造一个“虚拟自我”,现实生活中因个人性格、行为等某些因素而不受欢迎的个体,

36、却可以在网络媒体中展示“理想97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的我”来进行一种自我弥补3 5。当父母采用拒绝子女的教养方式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表达欲与表达能力往往也会受到抑制,这些特征使得这部分子女在网络环境中也更加倾向于成为一个个信息的“孤岛”,而不是主动通过网络利他行为来增加与他人之间的社交互动。与此同时,受父母过度保护教养方式的影响,子女在网络环境中面对纷繁信息与频繁互动时难以寻求其父母的帮助,这可

37、能使这部分子女更加倾向于在现实环境中发展自己,而不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利他行为来表现更好的自己。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父母越是以关怀、理解的方式去支持子女,子女越容易去实施网络利他行为,进而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虚拟自我是由现实自我延伸而来3 6,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引导子女的道德观,正确处理网络信息,支持子女实施网络利他行为。当子女沉迷网络时,应采取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沟通方式给予指导,及时引导子女过滤不良信息。本研究结果发现,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差异显著,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原因可能在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线下教学活动转为线上教学

38、的模式,随着在线教育时间的延长,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在网络上产生信息分享、帮助他人等网络利他行为。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时间主要是在被试参与网络教学期间,因此,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相对于现实利他行为来说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也呼应了郑丹丹和凌智勇研究所指出的网络跨时空的互动性、开放性等特性使得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的论点3 6。综上所述,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也可以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具体而言: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现实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其

39、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其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比较中,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现实利他行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研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对父母教养方式如何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探究,提供了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两条中介路径,为父母教养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教育启示。首先,在养育子女方面,父母在生活中应通过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子女充满温暖、安全感的生活环境。在现实生活

40、中,由于大学生开始独自生活,父母更应加强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关注程度。比如,对他们正向的行为习惯,多采用子女易于理解、感知的方式提出表扬,避免因羞于夸赞而产生误解,影响积极行为的发生。其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媒介。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极易成为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地带。因此,父母应以正确、客观的态度认识互联网,提高自身甄别信息的能力,才能给子女更切实可行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再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学校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能3 7。因此,父母在养育子女时,不应“单打独斗”,家庭与学校可以双方联结起来,形成育人共同体,在家校合作模式

41、下共同开展育人行动,关爱大学生身心健康。参考文献1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 0 0 1,2 4(4):4 8 0-4 8 12X i eY,X uE,A l-A l yZ.R i s k so fm e n t a lh e a l t ho u t c o m e s i np e o-p l ew i t hC OV I D-1 9:C o h o r t s t u d yJ.BM J,2 0 2 2(3 7 6):e 0 6 8 9 9 33 辛自强,池丽萍.当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变迁趋势J.人民论坛,2 0 2 0(1):4 6-5 04B r o n f e

42、 n b r e n n e rU.E c o l o g yo f t h ef a m i l ya sac o n t e x t f o r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s e a r c hp e r s p e c t i v e sJ.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P s y c h o l-o g y,1 9 8 6,2 2(6):7 2 3-7 4 25D a r l i n gN,S t e i n b e r gL.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a sc o n t e x t:A ni n

43、 t e g r a t i v em o d e lJ.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B u l l e t i n,1 9 9 3,1 1 3(3):4 8 7-4 9 66 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 0 1 0,2 6(1):9 4-9 97 唐宇.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归因方式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 0 2 08K i e r n a nK E,M e n s a hF K.P o v e r t y,f a m i l yr e s o u r c e sa n

44、 dc h i l-d r e nse a r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 a t t a i n m e n t:T h em e d i a t i n g r o l eo f p a r e n-t i n gJ.B r i t i s h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J o u r n a l,2 0 1 1,3 7(2):3 1 7-3 3 69M u r i sP,M e e s t e r sC,S c h o u t e nE,e ta l.E f f e c t so fp e r c e i v e dc o

45、 n-t r o l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r c e i v e dp a r e n t a l r e a r i n gb e h a v-i o r s a n ds y m p t o m s o f a n x i e t ya n dd e p r e s s i o n i nn o n c l i n i c a l p r e a d-o l e s c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Y o u t ha n dA d o l e s c e n c e,2 0 0 4,3

46、 3(1):5 1-5 81 0 宫秀丽.家庭背景下青少年自主权的影响因素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 0 2 0(4):7 4-8 21 1R e p e t t iRL,T a y l o rSE,S e e m a nTE.R i s k y f a m i l i e s:F a m i l ys o-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n dt h e m e n t a la n dp h y s i c a lh e a l t ho fo f f-s p r i n gJ.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B u l l e t i n

47、,2 0 0 2,1 2 8(2):3 3 0-3 6 61 2 侯艳飞,赵静波,杨雪岭.大学生被父母情感虐待与安全感、焦虑症状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 0,1 8(1 0):1 2 6 2-1 2 6 41 3 傅维利,雷云,李桂娟.中学生利他行为的特征及教育策略J.08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对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与负性情绪的链式中

48、介作用*哈丽娜 常庆宁 陈 旭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大学)(重庆)4 0 0 7 1 5 E-m a i l:h a l n y j 1 6 3.c o m 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 9 B S H 0 9 5);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 0 2 1年度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编号:Z C K T 2 0 2 1 0 0 9)【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求与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 P N S)、正性

49、负性情绪量表(P A-NA 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 2 0 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健康自评状况(身体/心理)下主要变量有显著差异;电子健康素养与基本心理需求、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 5 3,0.2 7 7;P0.0 0 1);基本心理需求与总体幸福感呈正相关(r=0.6 7 0,P0.0 0 1);负性情绪与电子健康素养、基本心理需求、总体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0.1 5 2,-0.5 3 5,-0.5 7 5;P0.0 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电子健康素养(=0.0 6,P0.0 0 1)、基本心理需求(=0.4 3,P0

50、.0 0 1)、负性情绪(=-0.2 9,P0.0 0 1)均对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电子健康素养通过基本心理需求、负性情绪的单独和共同作用影响着医学生幸福感,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 1.6%、4.6 3%、2 1.5 5%。结论:提高电子健康素养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医学生幸福感,电子健康素养可通过满足基本心理需求、减少负面情绪影响来提高幸福感体验。【关键词】电子健康素养;基本心理需求;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链式中介中图分类号:R 3 9 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4 8 1 1(2 0 2 3)0 9-1 3 8 1-0 8D O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