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卫生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李纪英 刘小群 王 铮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 2 6 1 0 5 3 E-m a i l:2 8 6 9 8 1 3 7 1 1q q.c o m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通信作者 E-m a i l:4 9 2 4 4 3 8 8 2q q.c o m*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B B A 1 7 0 0 6 1);齐鲁师范学院青年博士支持计划(编号:Q B GH 1 9-0 0 1 4)【摘 要】目的:探讨父母拒绝影响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父
2、母教养方式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问卷、精神病性体验简版问卷对1 1 8 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分别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0.1 6,P=0.0 0 1;=0.1 4,P0.0 1);拒绝敏感性分别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B=0.0 1,C I0.0 0 2,0.0 3;B=0.0 1,C I0.0 0 3,0.0 3);社交焦虑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中中介作用都不显著(B=0.0 0 4,C I-0.0 10.0 2;B=0.0 1,C I-0.0 10.0 3);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分别在父亲拒绝、
3、母亲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B=0.1 1,C I0.0 2,0.2 0;B=0.0 1,C I0.0 1,0.0 2)。结论:父母拒绝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也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关键词】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中图分类号:R 3 9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6-4 8 1 1(2 0 2 3)0 9-1 3 0 1-0 6D O I:1 0.1 3 3 4 2/j.c n k i.c j h p.2 0 2 3.0 9.0 0 4
4、(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3 1(9):1 3 0 1-1 3 0 6)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a r e n t a l r e j e c t i o na n d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p s y c h o t i c-l i k e e x p e r i e n c e s:C h a i n-m e d i a t e dm e d i a t i o no f 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s o c i a l a n x
5、 i e t yL IJ i y i n g,L I UX i a o q u n,WANGZ h e n gI n s t i t u t eo fP s y c h o l o g y,W e i f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W e i f a n g2 6 1 0 5 3,C h i n aD e p a r t m e n to f M e n t a la n dC h i l d H e a l t h,S c h o o l o fP u b l i cH e a l t h,C e n t a lS o u t hU n i
6、 v e r s i t yC o l l e g e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Q i l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oe x p l o r et h em e c h a n i s m so fp a r e n t a l r e j e c t i o no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e n c e s.M e t h o d
7、s:T h e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t h e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x i e t y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n dt h eB r i e fV e r s i o no f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w
8、 e r e a d m i n i s t e r e d t o1 1 8 9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R e s u l t s:F a t h e r sr e j e c t i o na n dm o t h e r sr e j e c t i o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a n dp o s i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 e dt h e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c o l l
9、 e g es t u d e n t s(=0.1 6,P=0.0 0 1;=0.1 4,P0.0 1);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r e-s p e c t i v e l yp a r t i a l l ym e d i a t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a r e n t a lr e j e c t i o na n dt h e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B=0.0 1,C I0.0 0 2,0.0
10、3;B=0.0 1,C I0.0 0 3,0.0 3);S o c i a l a n x i e t yr e s p e c t i v e l ym e d i a t e dan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o l e i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a r e n t a l r e j e c t i o na n dt h e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B=0.0 0 4,C I-0.0 10.0 2;B=0.0 1,C I-0
11、.0 10.0 3);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s o c i a l a n x i e t yr e s p e c t i v e l yp l a y e dac h a i nm e d i a t i n gr o l eb e t w e e np a t e r n a lr e j e c t i o n,m a t e r n a l r e j e c t i o n,a n dp s y c h o t 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c o l l e g es t u
12、 d e n t s(B=0.1 1,C I0.0 2,0.2 0;B=0.0 1,C I0.0 1,0.0 2).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e n t a l r e j e c t i o np r e d i c t s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p s y c h o t i ce x p e r i e n c e sb o t hd i r e c t l ya n di n d i-r e c t l yt h r o u g ht h em e d i a t i n gr o l eo f r e j e c t i o
13、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t h ec h a i nm e d i a t i n gr o l eo f 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s o-c i a l a n x i e t y.【K e y w o r d s】F a t h e r r e j e c t i o n;M o t h e r r e j e c t i o n;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S o c i a l a n x i e t y;P s y c h o t i c-l
14、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 s 2 0 0 1:2 5 7-2 8 02 5v a nd e nH e u v e lM W H,S t i k k e l b r o e kYA,B o d d e n DH M,e t a l.C o p i n gw i t hs t r e s s f u l l i f ee v e n t s:C o g n i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p r o f i l e s a n d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 i na d o l
15、e s c e n t sJ.D e vP s y c h o-p a t h o l,2 0 2 0,3 2(3):9 8 5-9 9 52 6V i n g e r h o e t sAJ,V a nH e c kGL.G e n d e r,c o p i n ga n dp s y c h o s o-m a t i cs y m p t o m sJ.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e d i c i n e,1 9 9 0,2 0(1):1 2 5-1 3 52 7G a r n e f s k iN,T e e r d sJ,K r a a i jV,e t
16、 a l.C o g n i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a n dd e p r e s s i v es y m p t o m s: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m a l e sa n df e m a l e sJ.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I n d i v i d u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2 0 0 4,3 6(2):2 6 7-2 7 62 8R o g e r sA H,B o g i a i z
17、 i a nD,S a l a z a rP L,e ta l.C OV I D-1 9a n da n x i e t ys e n s i t i v i t ya c r o s s t w os t u d i e s i nA r g e n t i n a: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i t hC OV I D-1 9w o r r y,s y m p t o ms e v e r i t y,a n x i e t y,a n df u n c-t i o n a l i m p a i r m e n tJ.C o g n i t i v eT h e r
18、 a p ya n dR e s e a r c h,2 0 2 1,4 5(4):1-1 1(收稿日期:2 0 2 3-0 6-1 1)10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精神病性体验是与精神病阳性症状相关的异常的知觉体验,主要内容为幻觉和妄想1,是精神病的高风险预测因素2。大学生所处的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被认为是产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高峰期3。约有1/3的大学生报告精神病性体验会持续存在1,这种体验在压力情境的
19、影响下会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精神障碍1,4。探讨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预防精神障碍的产生,因此本研究拟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精神病性体验中幻觉和妄想的发生通常与早期人际逆境有关5-6,例如被迫害妄想的发生与家庭关系困难有关6。而父母拒绝的消极教养方式是发展早期人际逆境的重要方面。根据父母接受-拒绝理论,父母拒绝是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缺乏关爱、温暖和耐心,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子女,甚至对孩子实施体罚、辱骂等身体、情感和心理上的虐待7。人际接受-拒绝理论认为,更多被父母拒绝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消极的世界观、依赖、敌意、情绪不稳
20、定、自卑、自我充分性低和认知扭曲等负面影响8-9,这种负面影响往往会持续到成年1 0,并增加个体的痛苦经历和压力感受,导致精神病性体验的产生,加剧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1 1-1 2。同时研究发现,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与成人精神病性症状显著相关1 3。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1: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父母拒绝经历会使个体形成较高的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1 4。一方面,根据人际接受-拒绝理论,经历过父母严重拒绝(忽视、虐待无差别的拒绝等)的个体会产生愤怒、怨恨等破坏性情绪1 5,这些情绪会使个体内心感到极度痛苦,长此以往个体无法在新的关系中信任他人1 6,形成高水平拒绝敏感性1 6
21、。拒绝敏感性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情景中对可能出现的拒绝线索的焦虑性预期,以及对拒绝线索的过度敏感并产生强烈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一种倾向1 7-1 8。一项关于拒绝敏感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 e t a分析表明,拒绝敏感性与焦虑、抑郁、孤独感、边缘性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关联1 9,而这些消极情绪可能会增加个体精神病性体验的易感性2 0。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2:拒绝敏感性在父母拒绝和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另一方面,父母接受-拒绝理论认为,父母拒绝会影响个体对社会关系的表征8,更多被父母拒绝的孩子会倾向于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信的、不安全的、敌对的和威胁性的8。这些经历会使他们恐惧人际 交 往 的 对
22、象 和 情 境,形 成 更 严 重 的 社 交 焦虑2 1。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交往情景时所产生的较强烈的担忧、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2 2。已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是引发精神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2 3-2 4,广泛存在于精神疾病前驱期2 5、临床高风险期2 5和首次发作期2 5,社交焦虑与精神病性体验显著正相关2 6,具体而言,社交焦虑会导致妄想的发生2 4,而妄想是精神病性体验的核心特征之一。因此推测,社交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在生活中产生的精神病性体验也可能更高。与此同时,社交焦虑与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2 2,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3:社交焦虑在父母拒绝的教养方
23、式对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想法,这些个体在面对人际交往情境时常会选择退缩或是焦虑的应对方式,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出现过度回避、退缩的行为反应1 7。因而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出现更严重的社交焦虑。同时研究发现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 4。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4: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在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与精神病性体验影响过程中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拟对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期明确父母拒绝和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及心理机制,为预防大学生的精神障
24、碍的产生提供理论支撑。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山东、江苏、广西、广东4省通过网络问卷对被试进行施测,施测前通过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强调问卷作答的真实性和调查的匿名性,被试在认真阅读指导语和同意施测后开始作答。共回收问卷1 3 7 6份,删除作答时间过短、规律作答的和现在或曾经服用过精神类药物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 1 8 9份。其中,男生3 0 4份,女生8 8 5份;大一4 2 8份,大二4 2 1份,大三2 4 5份,大四9 5份。年龄范围1 82 4岁,平均年龄2 0.0 21.2 7岁。1.2 方法1.2.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蒋奖等人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25、中的父母拒绝维度2 7。本问卷包括父亲版和母亲版。其中第1,4,7,1 3,1 6,2 1为拒绝维度。该量表的计分方式为非常不符合=1,不符合=2,符合=3,非常符合=4,拒绝维度的分数范围为62 4分,得分越高,表示该教养方式体现的越多。在本研究中,量表信度良好,父亲拒绝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 9,母亲拒绝维度的内部20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一致性系数为0.8 8。1.2.2 拒绝敏感性问卷
26、 采用赵艳林等人修订的拒绝敏感性问卷2 8,问卷含1 6个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要他人提供帮助的情景,每一种情景的反应有两个维度:对拒绝的焦虑程度和对接纳的预期程度。题目采用6点计分,拒绝敏感性的得分=拒绝焦虑程度接纳预期程度的反向得分,总分越高表明拒绝敏感性的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 0。1.2.3 社交焦虑问卷 采用中文翻译版交往焦虑量表测量被试的社交焦虑情况2 9。量表共1 5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分数范围为1 57 5分,总分越高,表示社交焦虑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 3。1.2.4 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 采用由王东方
27、等人修订的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C AP E-P 8)3 0。问卷包含8个条目,考察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频率。问卷分为妄想体验和幻觉体验。问卷采用4点计分,精神病性体验总分由各个题目相加所得。本研究的量表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 7。1.3 统计处理 本研究使用E x c e l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使用S P S S2 3.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MP L U S8.3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中介作用。2 结 果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自陈测验,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因此本
28、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验:采用H a r m a n单因子检验法得到的结果中共有1 0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且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量为1 8.6 1%,小于4 0%的临界值。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设定一个公共的潜变量,将其他所有观察变量置于该变量之下,若模型可以有效拟合,则认为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模型和数据无法有效拟合(2/d f=1 6.0 2,RM S E A=0.1 1,C F I=0.3 0,T L I=0.2 8,S RMR=0.1 6)。因此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并不严重。2.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使用S P S S对人口学信息和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2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社交焦虑和精神病性体验之间两两正相关,见表1。此外,由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氛围、留守经历、年龄分别与精神病性体验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以往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结果3 1-3 2,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r)变 量xs123456781家庭氛围1.0 02留守经历-0.1 7*1.0 03年龄(岁)2 0.0 21.2 7-0.0 40.0 31.0 04父亲拒绝8.5 13.0 50.2 3*-0.1 2*-0.0 21.0 05母亲拒绝8.6 63.1 50.1 9*-0.0 9*0.0 40.5 8*1
30、.0 06拒绝敏感性1 6 0.3 97 5.6 80.1 1*-0.1 3*-0.0 7*0.2 3*0.2 5*1.0 07社交焦虑4 5.0 01 0.4 20.1 2*-0.1 2*-0.1 0*0.1 4*0.1 4*0.4 3*1.0 08精神病性体验1 1.4 43.4 20.1 2*-0.0 9*-0.0 6*0.2 4*0.2 4*0.2 1*0.2 1*1.0 0 注:家庭氛围为虚拟变量,1=和睦,2=不和睦;留守经历为虚拟变量,1=是,2=否;*P0.0 5,*P0.0 1,*P0.0 0 1,下同2.3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在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之前,对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拒
31、绝敏感性、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预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 I F(1.2 31.5 2)均小于1 0,容忍度(0.6 50.8 1)均大于0.1。说明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可以进一步做链式中介效应检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父母拒绝和精神病性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本研究首先对测量模型进行检验3 3,测量模型主要由父母拒绝、社交焦虑和精神病性体验构成,父母拒绝分别由其6个观测变量组成,精神病性体验是由8个观测变量组成的潜变量。结果显示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2/d f=6.3 2,RM S E A=0.0 7,C F I=0.9 2
32、,T L I=0.9 1,S RMR=0.0 4。这说明模型可接受,可进一步进行结构模型分析。根据温忠麟等老师的建议3 4,在进行结构模型检验中介效应之前,首先检验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对精神病性体验的直接效应,在控制年龄、家庭氛围、留守经历等人口学信息后,模型拟合指数为2/d f=5.7 8,RM S E A=0.0 6,C F I=0.9 1,T L I=0.9 0,S RMR=0.0 6,说明模型拟合良好3 5-3 6,父亲拒绝对精神病性体验的直接效应为=0.1 6(P=0.0 0 1),母亲拒绝对精神病性体验的直接效应为=0.1 4(P30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
33、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0.0 1)。接着将中介变量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加入直接效应模型中,形成最终的链式中介模型。全模型拟合指数为2/d f=5.3 5,RM S E A=0.0 6,C F I=0.9 0,T L I=0.8 9,S RMR=0.0 6,说明模型拟合良好。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年龄、留守经历、家庭氛围的条件下,父亲拒绝可以正向预测拒绝敏感性、精神病性体验(=0.1 3,0.1 4 8,P0.0 1),母亲拒绝可以正向预测拒绝敏感
34、性、精神病性体验(1=0.1 7 6,P0.0 0 1;2=0.1 1 3,P0.0 5;2=0.0 2 1,P0.0 5),拒绝敏感性可以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0.0 8 7,P0.0 5),社交焦虑可以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0.1 3 8,P 0.0 0 1),拒绝敏感性可以正向预测社交焦虑(=0.4 1 7,P0.0 0 1)。采用偏差矫正的B o o t s t r a p方法分析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抽样5 0 0 0次。计算9 5%置信区间,如果置信区间不包括零说明效应显著。由表2可知,父亲拒绝对精神病性体验的直接效应显著(B=0.1 4 8,C I0.0 5 6,0.2 4 2)
35、,拒绝敏感性在父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间的中介作用显著(B=0.0 1 1,C I0.0 0 3,0.0 2 7),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父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B=0.0 0 7,C I0.0 0 3,0.0 1 6),母亲拒绝对精神病性体验的直接效应显著(B=0.1 1 3,C I0.0 2 1,0.2 0),拒绝敏感性在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间的中介作用显著(B=0.0 1 5,C I0.0 0 4,0.0 3 5),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B=0.0 1,C I0.0 0 4,0.0 2 1),见图1。表2 各路径的效
36、应值与9 5%置信区间路 径标准化效应估计值效果量9 5%的置信区间下 限 上 限父亲拒绝总效应0.1 7 05 4.4 9%0.0 7 50.2 6 5父亲拒绝精神病性体验0.1 4 84 7.4 4%0.0 5 60.2 4 2父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精神病性体验0.0 1 13.5 3%0.0 0 30.0 2 7父亲拒绝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0.0 0 41.2 8%-0.0 0 60.0 1 8父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0.0 0 72.2 4%0.0 0 30.0 1 6母亲拒绝总效应0.1 4 24 5.5 1%0.0 5 00.2 3 1母亲拒绝精神病性体验0.1 1 33
37、 6.2 2%0.0 2 10.2 0 0母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精神病性体验0.0 1 54.8 1%0.0 0 40.0 3 5母亲拒绝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0.0 0 30.9 6%-0.0 0 90.0 1 6母亲拒绝拒绝敏感性社交焦虑精神病性体验0.0 1 03.2 1%0.0 0 40.0 2 1图1 父母拒绝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链式中介模型3 讨 论 精神病性体验中幻觉和妄想的发生通常与早期人际逆境有关5-6,而父母拒绝的消极教养方式是发展早期人际逆境的重要方面。然而,父母拒绝的消极教养方式导致精神病性体验的心理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证实了父母拒绝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拒绝敏感
38、性和社交焦虑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为预防大学生的精神障碍的产生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研究发现,父母拒绝不仅与精神病性体验存在显著相关,而且可以直接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这说明早期父母拒绝经历越严重,大学生经历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就会越高。已有的研究发现早期的人际关系逆境(例如创伤、虐待、忽视、欺凌等)会增加幻觉、妄想等类精神病阳性症状发生的频率和经历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5-6。本研究拓展了此类研究,发现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同样可以增加精神病性体验。因此,早期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重要因素,家长、学校和心理工作者应及时关注具有早期父母拒绝教养方式的学生,及时干预和预防此类学生的精
39、神病性体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氛围、留守经历等变量后,拒绝敏感性在父母拒绝和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成立。具体来说,首先,父母拒绝正向预测拒绝敏感性,这与以往研究一致1 4,3 7,说明父母越采取拒绝的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越高。根据依恋理论,儿童早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拒绝后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不安全的依恋会使个体感受到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并对他人是否会接受自己持怀疑和403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3年第3 1卷第9期 C h i n a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s y c h o
40、 l o g y 2 0 2 3,V o l 3 1,N o.9 焦虑的态度,进而在社会交往中会习惯性的预期拒绝,形成拒绝敏感性3 8。其次,拒绝敏感性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较高的父母拒绝和拒绝敏感性会使大学生对人际的不信任感增加,社会压力感增大,经历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更高5。该研究结果提示要重视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在父母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作用,学校和心理工作者要帮助学生降低他们的拒绝敏感性,尤其是那些长期经历父母拒绝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安全感,重新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多方面帮助学生降低经历精神病性体验的可能。再次,本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在父母拒绝和精神病性体验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
41、和本研究假设3不一致。具体来说,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一致2 1,3 9-4 0,但父母拒绝对社交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不显著,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 1,但与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4 0,这可能是因为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和选择群体的不同造成的,本研究选择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社会支持来源扩大,他们不再单单依靠父母,而是可以从同伴、老师那里得到帮助与支持可以缓解他们的社交焦虑,但是国外的研究选择的群体是已有伴侣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交网络狭小,并且他们对早期父母拒绝经历的记忆影响他们与伴侣的关系,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交焦虑。这一结果说明,早期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没有通过社交焦虑这条路
42、径影响精神病性体验。其原因可能与大学生的社交状态有关。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内心已逐渐成熟,他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他们可以通过与同学朋友的交往缓解父母拒绝带给他们的对社交的恐惧心理。最后,本研究发现,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这说明假设4成立。具体而言,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显著正向预测拒绝敏感性,拒绝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拒绝敏感性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拒绝敏感性高的大学生会对拒绝产生焦虑性预期,这 对 社 交 焦 虑 的 增 加 具 有 显 著 的 预 测 作用4
43、2,较高的社交焦虑心理会增加个体的妄想体验2 4,从而使个体经历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增加。所以家长要多给予孩子温暖、理解鼓励陪伴等积极的教养方式,避免青少年形成过高的拒绝敏感性心理和社交焦虑心理。此外,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或许是有效干预早期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诱发的精神病性体验的重要靶点。家长和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缓解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减少大学生的精神病性体验,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验证了父母拒绝可以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拒绝敏感性单独或与社交焦虑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这丰富了人们关于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理解,为预防和减少精
44、神病性体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提示父母拒绝、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是减弱大学生经历精神病性体验重要干预靶点。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未来研究中得到改进:本研究是一项横向研究,尽管为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但仍有必要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纵向研究,这有利于提供更能够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这几个变量在时序上的变化逻辑。参考文献1P e d r e r oEF,D e b b a n eM.S c h i z o t y p a l t r a i t sa n dp s y c h o t
45、i c-l i k ee x p e r i e n c ed u r i n ga d o l e s c e n c e:A nu p d a t eJ.P-s i c o t h e m a,2 0 1 7,2 9(1):5-1 72L i n d g r e nM,N u mm i n e nL,H o l m M,e t a l.P s y c h o t i c-l i k e e x p e r i-e n c e so fy o u n ga d u l t s i ng e n e r a l p o p u l a t i o np r e d i c tm e n t a
46、 l d i s o r-d e r sJ.P s y c h i a t r yR e s e a r c h,2 0 2 2,3 1 2:1 1 4 5 4 3-1 1 4 5 4 33S u l l i v a nSA,K o u n a l iD,C a n n o n M,e ta l.A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c o h o r t s t u d ye x a m i n i n g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i m p a c t o f p s y c h o t i c e x-p e r i e n c
47、e s f r o mc h i l d h o o d t oa d u l t h o o d,a n dp r e d i c t i o no f p s y c h o t-i cd i s o r d e rJ.A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P s y c h i a t r y,2 0 2 0,1 7 7(4):3 0 8-3 1 74 王东方,黄玉洁,刘思璕,等.社会支持与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 0 2 0,2 8(6):1 1 6 2-1 1 6 5+1 1 7 05C r i s t o b a
48、l-N a r v a e zP,S h e i n b a u m T,B a l l e s p iS,e ta l.I m p a c to fa d v e r s e 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so np s y c h o t i c-l i k e s t r e s s r e a c t i v i t yi nD a i l y l i f e i nN o n c l i n i c a lY o u n gA d u l t sJ.P l o sO n e,2 0 1 6,1 1(4):e 0 1 5 3 5 5 76D
49、i c k s o nJM,B a r s k y J,K i n d e r m a nP,e t a l.E a r l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n dp a r a n o i a:Q u a l i t a t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h i l d h o o de x p e r i e n c e sa s s o-c i a t e dw i t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e r s e c u t o r yd e l u s i o n sJ.P
50、 s y c h i a-t r yR e s e a r c h,2 0 1 6,2 3 8:4 0-4 57R o h n e rRP,K h a l e q u eA,C o u r n o y e rDE.P a r e n t a la c c e p t a n c e-r e j e c t i o n:T h e o r y,m e t h o d sc r o s s-c u l t u r a l e v i d e n c e,a n di m p l i c a-t i o n sJ.E t h o s,2 0 0 5,3 3(3):2 9 9-3 3 48R 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