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函数
一、函数
1、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中的任意数x,按照确定的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即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需检验:
(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
(2)根据给出的对应法则,自变量x在其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是否都能确定唯一的函数值y。
A
x
B
C
D
x
x
x
y
y
y
y
o
o
o
o
例1、下列图形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例2、下列等式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3、如何判断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2)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要不小于零;
(3)多个函数经过四则运算混合得到的函数定义域是多个定义域的交集;
(4)函数中不为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4)
例4、求下列函数值域
(1) (2)
(3) (4)
4、函数的3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判断两个函数相同的依据就是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注:在函数关系式的表述中,函数的定义域有时可以省略,这时就约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得这个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例5、下列各对函数中,是相同函数的是 ( )
A. B.
C. D.
5、区间:设a,bR,且a<b,
满足a≤x≤b的全体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a,b];
满足a<x<b的全体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作﹙a,b﹚;
满足a≤x<b或a<x≤b的全体实数x的集合,都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b﹚或﹙a,b ];
分别满足x≥a,x>a,x≤a,x<a的全体实数的集合分别记作[a,﹢∞﹚,﹙a,﹢∞﹚,﹙﹣∞,a ], ﹙﹣∞,a﹚。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其中x叫做原象,y叫做象。
注:映射可以是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即A中元素不可剩余,B中元素可以剩余。特别的,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A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的映射,叫做一一映射。
7、映射个数的确定:若集合A有m个元素,集合B中有n个元素,则A到B的映射有个。
例6、已知集合。问:
(1)A到B的不同映射f:有多少个?
(2)B到A的不同映射g:有多少个?
8、映射与函数的关系:函数是特殊的映射。
9、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
2、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
3、解析法(公式法):用代数式表示函数关系。
三、分段函数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
例7、已知函数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3)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四、函数的单调性
1、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区间称为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 时,都有,那么就说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称为的单调减区间。
2、图像特点:
增函数:自左向右图象是上升的 减函数:自左向右图象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任取,且,判断的符号,若>0,在D上单调递增,若<0,在D上单调递减;
(2)图像法:根据图像直观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直接法:根据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直接得出函数的单调性,如一次函数中的k>0,直接得出函数为增函数;
(4)结论:①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② 与(c为常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③a>0时,与具有相同的单调性,a<0时,与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④若,则具有相反的单调性;⑤时,与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⑥若与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则与和都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例8、讨论下列函数的单调性
(1) (2) (3) (4)
例9、证明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例10、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4、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同增异减
例11、判断函数在(-2,+∞)上的单调性
五、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且,那么就叫做奇函数,,那么就叫做偶函数。
例12、判断奇偶性
(1) (2) (3) (4)
例13、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图像特征:(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奇函数的定义域为D,若,则。
3、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1)根据定义: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
②若定义域关于原定对称,再确定与的关系;
③最后作出相应结论:若或 ,则是奇函数,若或 ,则是偶函数。
(2)根据图像: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
若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3)根据性质: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 ;
(4)函数的分拆: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拆分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即,其中(偶函数),(奇函数)。
4、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若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那么由的奇偶性得到的奇偶性的规律是:
函数
奇偶性
奇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偶函数
偶函数
偶函数
即当且仅当和都是奇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
例14、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求当 时,函数的解析式。
6、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综合应用:
例15、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则满足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例16、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为减函数,若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第二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1、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都为R,它的图像是直线,其中叫做该直线的斜率,叫做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2、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一次函数
图像
性质
单调性
奇偶性
增函数
奇函数
增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减函数
奇函数
减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例1、已知函数为何值时,
(1)这个函数为正比例函数;
(2)这个函数为一次函数;
(3)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4)这个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交点在轴上。
例2、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那么( )
A、 B、 C、 D、
例3、直线过点和,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二、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定义域是R。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式:;
顶点式:,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两根式:,是二次函数与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3、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次函数
图像
定义域
R
值域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奇偶性
单调性
是减函数,是增函数
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最值
时,
时,
例4、设abc>0,二次函数f(x)=ax2+bx+c的图象可能是( )
4、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1)ax2+bx+c>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ax2+bx+c<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例5、设,当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三、待定系数法
一般的,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知道这个函数的一般式,可先把所求函数写为一般形式,其中系数待定,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这些待定的系数,这种通过求待定系数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例6、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和,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节、函数与方程
一、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即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叫这个函数的零点。
例1、下列函数中没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既存在,使得,这个就是方程的根。
例2、若方程在内恰有一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零点的性质:
(1)对于二次函数,图像是连续的,那么当它通过零点(不是二重零点)时,函数值变号,这种零点叫变号零点;当函数通过二重零点时,函数值的符号不改变,这种零点叫不变号零点;
(2)如果函数的图像是连续的,那么在相邻的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4、二次函数零点个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二分法的定义:每次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经比较,按需要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注:二分法只能判断变号零点,不能判断不变号零点。
例3、函数图象与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是( )
D
A
B
C
2、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基本步骤如下:
(1)精确区间,使;
(2)取区间的中点,计算,
①如果,则就是的零点, 计算终止,
②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
③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
······
(3)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如果,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例4、设用二分法求方程在内近似解的过程中,计算得 ,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
A. B. C . D. 不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