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65296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一政治组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学习建议1.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理解通过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3.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1.联系现实生活,会区分不同的分配方式。2.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感悟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必要性。3.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收入分配公平的多重意义。4.通过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因。【自主学习】问题导航(要求:依据课本,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按劳分配是什么?为

2、什么?2.生产要素的种类有哪些?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3.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有哪些?4.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基础知识】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二全面把握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_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_决定的。(1)前提:生产资料公

3、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按需分配)。4按劳分配的地位和意义。(1) 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_,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2)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和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提高_,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的社会地位。5.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公有制(控股)企业中职工的工资收入农村家庭

4、承包土地经营所得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的分配。(3)原因:必然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_的尊重,对劳动、_、人才、_的尊重。有利于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注意:学习小贴士(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目的在于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

5、导致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开收入差距,甚至导致分配不公平。(2)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四.全面把握收入分配公平1.是什么: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体现是 公平。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 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 ,要保证人们的 需要。收入分

6、配公平与 有根本的区别。2.为什么: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公平有利于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3.怎么实现: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社会总财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7、、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意义:有利于理顺 、 和 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 与 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二者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

8、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 。效率提高意味着 公平是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和 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 ,也要防止 ;既要落实 ,也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 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 不断迈进。注意:1.效率侧重于把“蛋糕”做大,主要强调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从分配的角度看必然涉及拉开收入差距。而公平则侧重于把“蛋糕”分好,主要强调收入差距要合理。2.效率与公平

9、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分地强调效率,会影响到公平的实现;同样,过分地强调公平,又会影响到效率的提高。3.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反对割裂两者的联系,又反对忽视两者的矛盾。【知识拓展】一、居民收入的种类1.财产性收入 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2.转移性收入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3.经营性收入 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4.工资性收入 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

10、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经初次分配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一部分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归企业,由企业支配,用于发展生产等;一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由劳动者个人支配和使用。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由政府对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即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等形式调节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

11、质生产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三、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它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四、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转移支付是政府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