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57364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4.1.1 申请评价的项目建设时硬符合国家现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工业园区活产业聚集规划的要求。1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4.1.2 除国家批准且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外,建设场地不得选择在下列区域:1 基本农田;2 国家及省级批准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文物、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各类保护区,限 制和禁止建设区;2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4.1.3 建设场地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未选择在下列区域:1 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2 有泥石流、流沙、严重滑坡

2、、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3 采矿坍塌(错动)区地表界限内;4 有火灾危险的地区或爆炸危险的范围;5 爆破危险区界限内;6 坝或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7 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低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地段和高压 3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4.1.4 建设场地总体规划及其动态管理,符合下列要求:1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2 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事,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4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2 节地4.2.1 申请评价的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现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5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2 节地4.2.

3、2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且符合下列要求;1 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2 再满足生产工艺前提下,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阶梯式建筑;3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整合零散空间;4 具有与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6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3 物流与交通运输4.3.1 物流运输有限考虑共享社会资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建设场地临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2 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3 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厂区负荷中心。7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3 物流与交通

4、运输4.3.2 物流运输与交通组织合理,满足生产要求;物流运行舒畅、线路短捷,减少污染;8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3 物流与交通运输4.3.3 采用资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 物流仓储利用立体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2 结合厂区地势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运输方式;3 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与车辆,且具备提供补充能源的配套设施:4 具有与本条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9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3 物流与交通运输4.3.4 员工交通符合下列条件;1 有限利用公共交通;2 配置交通运输工具及停放场地;3 自行车停放场地至少满足15%的员工需要;4 应具有与本条第13

5、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10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1 因生产建设活动、临时占用和工业生产等所损毁的土地复垦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1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2 建设场地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且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12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3 合理利用或改造地形地貌、保护土地资源,并符合下列要求;1 保护名木古树,保留可利用的植被和适于绿化种植的浅层土壤资源;2 不破坏场地和周边原有的水系的关系;3 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和建设场地的土石方量;4 具有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134.节地与可持续发

6、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5 建设场地的绿地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和国家有关绿地率的规定。14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6 建设场地绿植种类应多样,成活率不得低于90%,且符合生产环境要求。15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7 建设场地忧虑与可再生能源持续利用。16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4.4.8 建设场地具有应对异常气候的应变能力,并符合下列要求;1 重大建设项目先做气候可行性论证;2 暴雨多发地区采取房主暴雨时发生滑坡、泥石流和油料、化学危险品等污

7、染水体的措施;3 暴雪频繁地区采取防止暴雪压垮大跨度结构屋面建筑的措施;4 台方、龙卷风频繁地区采取抗强风措施;5 针对气候异常其他危害形式采取的想用措施。175.节能与能源利用5.1 能源利用指标 5.1.1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 的规定,单位产品(或单位建筑面积)工业建筑能耗标准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的水平;1 基本水平;2 先进水平;3 领先水平。185.节能与能源利用5.1 能源利用指标 5.1.1 按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工业综合能耗的水平分为国内基本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三个等级,与之对应的行业单位产品或单位建筑面积的工业建筑能好标准亦分为国内基

8、本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评价时以上三款得分不累计。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对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来说,是根本性、基础性的量化指标,至关重要。因此本标准制定了共性的、统一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计算、统计方法。可以按照此方法获得工业建筑能耗指标进行评价,见附录B。相关机构和评价专家可根据附录B 提供的能耗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对所需评价的企业进行统计调研,取得此量化指标,使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数据逐步得到充实和完善。195.节能与能源利用5.1 能源利用指标 5.1.2 设备的能效值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

9、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2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注单元是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 19576规定3级及以上能效等级;3 多联式空调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4 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消防设备除外)效率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1和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 5 锅炉能效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能效限值及能效等级GB 24500规定的2级及以上工业锅炉能效等级205.节能与能源利用5.1

10、 能源利用指标 5.1.2 设备的能效值分别符合下列要求;6 电力变压器效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 7 配电变压器的能效限定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项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的规定。215.节能与能源利用5.1 能源利用指标 5.1.2 根据绿色工业建筑和下列标准的要求,并综合考虑我过节能政策及产品发展水平,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本条纹规定了对不同设备能效值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单元是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 19576 多联式空调

11、(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通风及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22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3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如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等现行国家标准对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的相关规定,还应符合其他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如冷库设计规范

12、GB 50072。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GB 5068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等。有温度或适度要求的工业建筑的建筑总能耗,在工业建筑全部能耗中所占比例大约在30%40%。此类建筑师能耗大户更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工业建筑的节能降耗和生产使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应以全寿命为周期进行考量,保证其符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利用的要求。24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2 有温湿度要求的厂房,其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和开启方式符合要求。25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2 有温湿度要求的厂房,其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

13、级和开启方式对于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具有重要影响。气密性差或者开启方式不当会增加室内外的热湿交换,改变室内的热湿负荷,需要严格控制是被外空气的热湿交换,建筑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和开启方式应符合要求。再要求室内保持正压面必须通过门、窗缝隙向外渗出时,则不予考虑气密性等级,但需考虑外门、外窗的开启方式。26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3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27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3 条件许可时,工业建筑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是有效的节能途径,且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特别对有预热的厂房,首先应采用自然通风。应根据工艺生产、操作人员等实际需要。合理采用自然通风,避免盲目采用机

14、械通风浪费能源。28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4 主要生产及辅助生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未采用玻璃幕墙。29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4 玻璃幕墙用于工业建筑的主要厂房,库房等,存在能耗增大。易结露,造价高光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不提倡再主要生产及辅助车间的外围护结构中采用。30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5 电力系统的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指标均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电力谐波治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和允许值;用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限定值。31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5 电压偏差的影响;电压偏差过大,会

15、给电气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带来一系列的危害,电压升高对变压器,互感的影响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励磁电流增大,铁芯温升增加;二是绝缘老化加快。电压降低,传输同样功率绕组损耗将增大。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影响;使变压器严重发热,造成附加损耗,引起电网损耗的增加;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缩短其使用寿命。不对称符合常导致三相电压的不平航,故再配电系统设计时,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航,且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定值。电力谐波再电力系统和拥护的电器设备上会造成附加损耗。谐波功率完全是损耗,从而增大网损。会产生谐波的常见设备有换流设备、电弧炉、铁芯设备、照明设备等非线性电气设备。通过选择低谐波类型的设备科减少电力谐波的产生;同事,对所选用

16、装置不可避免产生的电力谐波,采用配置“谐波治理模块”等手段来减少或消除谐波。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应不高于谐波电压限值。用户注入高低电压网的谐波电流分量应不高于谐波电流的允许值。32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5 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越高,用电系统运行的效率越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文件规定:“变压器总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高电压等级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要达到0.95以上,其它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要达到0.9以上”。电能质量应满足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5/电能

17、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54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4337等现行国家标准以及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的要求。33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6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34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6 自然采光有许多优点:自然采光有最好的显色性,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生活质量创造条件;可节省照明电力;有利于人员的身心健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内容。35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7 人工照明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要求。1 再满足照度的情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

18、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值;2 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3 当采用同人工照明官员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是采用智能照明系统。36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7 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还应符和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的条件下,优先采用高效光源、灯具和镇流器。为保证工业建筑中工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如原料的分拣、在制品的质量检验、产成品的验收等),往往对光源的显色性有所要求。应在满足显色的前提下,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等级标准的光源,灯具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

19、B 50034中有关规定要求。镇流器应满足相关性能标准和能效标准。生产场所的人工照明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灯列控制应与侧窗平行。当室外光线强时,室内的人工照明应按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自动关掉部分灯具。这种根据室内照度和使用要求,自动调节人工光源的开关(或分区开关),可较好地节能。有条件时,可考虑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如路灯采用光敏探测及时钟控制技术,即根据自然光强及时间自动开关照明灯具。采用同人工照明官员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是采用智能照明系统。37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8 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公用设备合理采用流量调节措施。38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

20、.8 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设备,其能耗在工业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当建筑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使用时,输送能耗所占比例更大。因此针对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设备,采用流量调节措施,不仅可适应建筑负荷的变化,还可有效节约输送能耗。有效的流量调节措施有多种,如输送流体设备的台数控制、电机调速(变极数、变频等)以及风机入口导叶调节技术等,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地采用。输送流体设备的台数控制往往是首选的基础性的调节措施,投入少、效果明显。若需要,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电机调速(变极数、变频等)或其它调节措施。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使风机、水泵在(或靠近)高效率区运行。近年来,电机变

21、频调速技术在风机、水泵流量调节中得到广泛推广,但在技术分析时,需注意变频器本身也是用电设备。当风机、水泵长期处于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使用时,采用变频器可能会增加电耗。此外,采用变频方式时,还需要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谐波污染。39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9 按区域、建筑和用途分别设置各种用能的计量设备或装置,进行用能的分区、分类的分享计量。40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9 分区计量是指按建筑分区进行的计量;分类计量是指按消耗的能源种类进行计量;分项计量是指按用途(如工艺设备、照明、空调、采暖、通风除尘等)进行的计量。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比较复杂,节能减排潜力

22、很大。以供配电系统为例,目前已建成的工业建筑,一般没有完全按照工业建筑各系统分别设置供配电装置,导致不能区分系统设备的能耗分布,不能分析和发现能耗的不合理之处。除分区计量外,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建筑各种用途的能耗均应进行独立的分类和分项计量,如工艺设备、公用设施各部分能耗的分别计量。用能的分类、分项计量不仅可优化生产管理和控制,更有利于能耗的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节能提供指引。综上所述,系统用能应有按区域和用途分别设置的分区、分类和分项计量。节能监测、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耗计算应分别执行国家标准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综合能

23、耗计算通则GB/T 2589的规定。41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0 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建刚的前提下,结晶或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参数、系统风量等的调整有明显节能效果。42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0 工艺性空调的目的是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等的需要,此时空调设计是以保证工艺要求和人员健康为主,室内人员的舒适感是次要的。比如:有的厂房洁净度10万级就能满足生产要求,就没有必要任意提高洁净度的等级;还有些机械厂房,室内温度全年设计为20,实际生产时,可能24就能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对于这类厂房,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健康前提下,可考虑适当降低对室内空气参数的要求,但要证实这种调

24、整是有明显节能效果的。同样,系统的风量(包括新风量)与能耗关系密切,只要能满足生产和人员的健康要求,采用较小的风量(包括新风量)就可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43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1 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44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1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利用效率可达到80%以上,但较大且稳定的热需求是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运用的前提条件,还应考虑入网、并网等条件。又如空调冷冻水的梯级利用等技术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45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2 高大厂房合理采用辐射供暖系统。465.节能与

25、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2 因传统的采暖效果较差且浪费能源,传统的散热器采暖不适用于高大工业厂房(指层高高于10m,体积大于10000m的厂房),而采用(红外线)辐射采暖方式效果较好。有天然气供应且无需24h供暖的工业厂房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方式,易实现随机调节控制,节能、舒适、安全、方便。辐射采暖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大型工业建筑。但本条辐射采暖不包括含电辐射采暖。47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3 设有空调的车间采用有效的节能空调系统。48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3 设有空调的车间除符合计算和例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空调系统是空调节能的关键例如

26、:1 有条件时,采用温度和湿度相对独立的控制技术;空调系统中,温度和湿度分别独立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和节能效果,表现在温、湿度的分控,它可消除参数的耦合,各控制参数容易得到保证。2 有条件时,采用蒸发冷却技术。蒸发冷却过程以水作为制冷剂,由于不使用CFCs,因而对大气环境无污染,而且可直接采用全新风,可极大地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蒸发冷却技术广泛运用于干燥地区的空调系统中。3 其它节能空调系统。49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4 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及室内、外气象条件,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50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4 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

27、,可大量减少能耗。利用天然冷源至少有下列几种常用的方式,项目要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允许条件和室内外气象参数等因素进行选择。有多种方式可用且情况复杂时,可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例如:1 采用“冷却塔直接供冷”:有条件且工艺生产允许时,可借助冷却塔和换热器,利用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自然冷却,给空调的末端设备提供冷冻水等;2 运用地道风:有条件且工艺生产(特别是卫生)许可时,运用地道风进行温度的调节是一项节能措施;3 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运行等: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工况,而且还应顾及空调系统全年的运行模式。在一定的室内外气象条件下并能满足工艺生产要求时,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可调新

28、风比运行,可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域内的空气品质,大量节约空气处理所需消耗的能量。51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5 设计时正确选用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运行时合理设定冷冻的供水温度。52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5 标准工况是空调、冷冻设备的产品设计和性能参数比较的基准和依据,此时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是7/12,但这不一定就是工业建筑空调系统最佳的供回水温度。很多情况下,空调供水温度不但可以而且应该高于7,甚至还可以通过提高热交换设备的换热效果而使空调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大于5(相应冷冻水量减少,水泵功率减小,水泵节能),此时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将显著提高。因此,正确选用冷冻水

29、的供回水温度,提高能效比,是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53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6 在满足生产公寓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划分、送回风方式(气流组织)合理并正式节能有效。54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6 在高大空调厂房(通常指层高高于10m,体积大于10000m的厂房)采用分层空调方式可节约冷负荷约30%左右。对只要求维持工作区域空调的厂房,分层空调是值得推荐的一种节能空调方式。很多工业建筑,如纺织厂因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也可采用灵活的空调形式,如“工位空调”或“区域空调”等,既可满足空调要求,又较节能。55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7 公用和电气设备

30、(系统)设置有效的节能调节系统。56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7 锅炉、空调冷冻设备、水泵机组、风机等公用设备(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并不会始终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合理地采用有效的节能调节措施(如采用设备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群控技术等),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57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8 施工完毕后,对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和除尘等系统进行节能调试,调节功能正常。585.节能与能源利用5.2 节能 5.2.18 本条款涉及到的节能调试不同于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而进行的系统竣工调试,而是为了使制冷、空调、采暖、通风、除尘等系统处于最佳节

31、能运行工况点而进行的节能调试。调试工作由除甲方和施工方外的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并提供详细的节能调试报告书。59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 5.3.1 设置热回收系统,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生产的余(废)热。60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 5.3.1 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中、低温的余(废)热,这部分热量由于品位较低,一般很难在工艺流程中直接被利用。鼓励将这些余(废)热用于工业建筑的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等。当余(废)热量较大时,可考虑在厂区建立集中的热能回收供热站,以对周边建筑集中供热。对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废)热,设置热回收装置有效地进行收集并利用,以降低能源的消耗。6

32、1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5.3.2 再热回收条件下的空调、通风系统中合理设置热回收系统。62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5.3.2 工业建筑的空调、通风(含除尘)系统的排风,往往风量大、相对湿度高、风温与室温差距明显,蕴藏着很大的能量。有条件时,可依托热回收技术,通过设置全热或显热交换器回收能量,用于新风的预热(冷)或(经必要的净化处理)用于空调的回风等。热回收装置目前在国外的空调、通风系统已普遍采用,我国工业建筑中也已逐步推广。63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5.3.3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作能源的物质采取回收和再利用的措施。645.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能量回收5.

33、3.3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可作为能源的物质,如气体有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固体有树皮、木屑、废渣等,液体有废油、酒精等。这些可作为能源的物质往往数量较大,且随工艺生产的进行而持续产生。对这些可作为能源的物质,不能随意弃置或焚烧,以免造成物质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应通过设置适用的回收系统,收集并使之得到合理的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本评价标准也适当鼓励由企业集中回收这些可作能源的物质后向社会出售,以进行社会化利用。65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1 工业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合理采用地源热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66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1 2

34、1世纪以来,在地源热泵应用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发展较快,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土壤、江河湖海、污水、海水等)要考虑其合理性,如有较大量余(废)热的工业建筑,应优先利用余(废)热;要考虑地源热泵的使用限制条件,如地域条件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等,应注意对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变化的趋势预测等。由于舒适性空调要求一般,地源热泵系统较为适用;但工业建筑的工艺性空调要求一般较高或要求较为特殊,采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应对其能提供的保障率进行分析后再使用。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利用风能、太阳能灯可再生能源等对工业建筑进行供暖和空调的项目也逐步兴起,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有条件使用的地区,经济技术经济条件

35、分析比较切实可行的,鼓励使用。67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2 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生活热水量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10%。68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2 按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范围也逐步由提供生活热水向供应工业生产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的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能使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的成本降低。地热能(实质也是一种转换后的太阳能)的利用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地源热

36、泵系统加以利用;另一种是以地道风的形式加以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是通过工作介质流过埋设在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含污水、海水等)中的传热效果较好的管材来吸取土壤或水中的热量(制热时)或排出热量(制冷时)到土壤中或水中。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它的优点是出力稳定,效率高,没有除霜问题,可大大降低运行费用。69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2 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要根据当地的能源价格现状和趋势,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确定。由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热利用较为成熟、方便,且工业建筑的生活热水总量往往不是很多,故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10%是可实现的。由于许

37、多高校生活热水方式未纳入可再生能源中,为了鼓励采取更高效的热水制取方法,规定采用的生活热水制取方法的效率高于可再生能源方法的效率高于可再生能源的方式的,可按卡再生能源对待。70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3 合理利用空气的低品位热能。715.节能与能源利用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4.3 空气源热泵系统是利用空气低品位热能的一种常用、方便的方式,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严寒和寒冷地区利用空气的低品位热能,应注意分析其能源效率和运行可靠性。72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1 单位产品取水量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单位产品取

38、水量指标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的水平;1 基本水平 2 先进水平 3 领先水平 73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1 本条文的目的是评价工业企业从外界获取的各种水资源量的水平,可以现行有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为依据。不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对水资源的利用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如取水量、耗水量、耗新鲜水量、新鲜水用量、水耗及新鲜水单耗等,当没有清洁生产标准依据时,按附录C的规定计算和统计。水资源利用各项指标分为国内基本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评价时以上三款得分不累计。74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2 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

39、录C的规定,水冲服利用率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 基本水平 2 先进水平 3 领先水平 75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2 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利用水量(如冷却水)、循序利用水量、经过处理后回用的水量(如废水回收利用)及蒸汽凝结水利用量等。不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关于谁的冲服利用率可能分为不同的情况,如白酒制造业分为“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水)”和“水的重复利用率(废水回收利用)”,评价时参照执行该行业标准。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和统计方法见附录C.本条未计入蒸汽凝结水的利用量,蒸汽凝结水重复利用的评价在本章6.1.3条进行。76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

40、指标6.1.3 整齐凝结水利用率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凝结水设置回收系统,蒸汽凝结水利用率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 基本水平 2 先进水平 3 领先水平 77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3 本标准将整齐凝结水利用率单独评价,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保持一致。蒸汽凝结水中COD、无机盐、SS、DO、CO2以及微生物等指标均处于极低的水平,pH值中性,水质近乎纯水,优于绝大部分行业对生产用水水质的要求;凝结水可用作人的生活用水,如淋浴、盥洗,甚至饮用。高温凝结水蕴含大量热能,可以用作冬季供暖。蒸汽凝结水利用率指标分为国内基本水平、国内

41、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评价是一上三款得分不累计。78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4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 的规定,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 基本水平 2 先进水平 3 领先水平 79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1 水资源的利用指标6.1.4 单位产品生产废水产生量的指标可以参照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单位产品废水生产量指标分为国内基本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评价时以上三款得分不累计。80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1 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816.节水与水

42、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1 根据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工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重点节水工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工业输用水管网、设备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复技术、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技术等节水技术。其中:重点节水工艺是指通过改变生产原料、工艺和设备或用水方式,实现少用水或不用水的节水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包括循环用水系统、循序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还包括蒸汽凝结水回收再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主要为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处理技术,采煤、采油、采矿等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雨水

43、、废水回用技术。82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1 采用上述节水技术应先进、可靠、实用、经济,应具体体现在水的循环利用、循序利用、一水多用及废水的再生利用。节水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或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此外,对采用的节水器具、装置、节水设备应满足节水型产品技术与管理通则GBT 18870的要求。83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2 设置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统,回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或领先水平。84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2 部分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生产废水产量很大,这种状况正价了水质型缺水或资源型缺水地区缺水的严重性,同时对资源在各行业的分配产生

44、深远的影响。所以设置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统意义重大。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率指标可以参考有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85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3 合理采用其他介质的冷却系统替代常规水冷却系统。86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3 在缺水及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鼓励采用空气介质的冷却系统及其它高效、实用、经济合理的替代常规水冷却系统的冷却技术。87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4 采用适合本地的植物品种,或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灌溉系统。88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4 水资源紧缺或干旱地区,绿化应优先选择耐旱物种;绿化

45、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及低压灌溉等节水灌溉方式,喷灌比漫灌省水30%50%,微灌比漫灌省水50%70%,比微灌省水15%20%;为增加雨水渗透量以减少灌溉量,宜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雨水管。绿化灌溉宜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89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5 设置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统,回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或领先水平;90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5 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要求。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质量标准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此外,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加强管

46、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如在冲洗排水阀、消火栓、排气阀阀前增设软密封闭阀或蝶阀。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用水设备、贮水箱(池)设监控装置,以防进水阀门故障或超压等原因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给排水系统和管网的漏损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74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等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91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6 合理规划屋面和地表雨水径流,合理确定雨水调蓄、处理及利用工程;92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6 结合厂区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雨水

47、(包括地面雨水、建筑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对屋面雨水和其他非渗透地表径流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可优先选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调蓄工程的作用有两个,即调和蓄。雨水调蓄工程技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成手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调蓄工程既可以是人工构筑物,如地上或地下的蓄水池,也可以是天然场所,如湿地、坑、塘、湖或水库等,国外甚至有一下水道为调蓄设施的案例。雨水处理系统应可靠、稳定,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雨水系统应充分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及地貌等特点,可以与厂区水井设计

48、相结合,也可用于生产、生活、绿化或空调等。93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6 渗透性地表可采取增加雨水渗透量的措施;厂区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料采用渗水材质,如多孔沥青地面、多孔混凝土地面等;雨水排放采用渗透排放系统。另外,还可采用与景观储留渗透水池、渗井、绿地等增加渗透量。94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7 清晰、冲洗工器具等采用节水或免水技术。95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7 生产、辅助设施及车辆清洗应设置专用的场所,精良采用循环水、微水、蒸汽冲洗。清洗工具及卫生洁具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

49、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雨装置等,卫生器具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 18870的要求。缺水地区可选用真空节水技术或免水技术。此外,给水系统采用减压限流措施还能够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96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8 给水系统采用分级计量,水表计量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YT 7119的要求。97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2 节水6.2.8 工业企业给水系统应分级计量,通常分为三级,以及水表计量范围为整个生产区的各种水量,耳机水表计量范围为各车间和厂区生产、生活用水

50、量,三级水表计量范围为重点工艺或重点设备。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7119-2006要求一级水表计量率达到100%,二级水表计量率不小于90%,重点设备或者重复利用用水系统的水表计量率85%,水表精确度不低于 2.5%。98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3 水资源的利用6.3.1 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并符合所在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996.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6.3 水资源的利用6.3.1 对于工业建筑,可资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市政给水、自备水源、非传统水源,如雨水、城市再生水及苦咸水等。工业建筑的水资源利用应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它有关水资源规划框架下,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