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525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1302∕T 516-2020 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唐山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P 57DB1302唐山市地方标准DB1302/T 5162020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2020-09-28 发布2020-10-10 实施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02/T 5162020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迁西县水利局、迁西县恒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好、孟凡超、吴秀芳、刘荣强、张冀、张伟、刘金喜、刘长满、刘印胜、吴海生、陈海涛、马小京、贾秋蕊、孙冬红、刘伟。DB1302/T 5162020III引言唐山市中北部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滦州市、玉田

2、县、丰润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坡地以板栗、核桃、苹果、桃、李、杏、梨等经济林为支柱型农林产业,传统的经济林经营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蚀经济林区, 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为进一步规范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经济林产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唐山市中北部县市区实际,制定本规范。DB1302/T 51620201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的规划、设计、施工、管护等。本标准适用于水蚀经济林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

3、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T 50625机井技术规范SL 26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蚀经济林区指坡地经济林班块在营造、管护过程中,缺乏经济林整地及水土保持配套措施,形成

4、了以面蚀、沟蚀为主要类型的水力侵蚀,导致地表土壤破坏、剥蚀、土壤肥力下降。其土壤侵蚀模数大于容许土壤流失量。3.2阶壁水平阶两个田面之间的斜坡。4规划4.1原则应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和水土资源情况,充分考虑水蚀经济林区立地条件,优化利用土、水及种植资源,优先规划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林,注重林下植被与林下土壤覆盖,并合理布置截排水、蓄水、水源井、道路、灌溉等工程。创造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经济林林种生产基础条件,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态良性循环。DB1302/T 516202024.2要求4.2.1应首先通过改善坡面微地形以控制经济林坡地的水力侵蚀,重点以水蚀经济林区坡面整地、生物防护等

5、林下防护措施为主。4.2.2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林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农业旅游规划区、距城镇较近的地区,优先发展鲜果采摘、绿色蔬菜种植;生态旅游非农业区、距城镇较远的地区,可发展果实易储藏、易运输的经济林。4.2.3生物防护措施应根据经济林大块裸地坡面分布位置进行线性、面状布设,减少坡面径流携带泥沙造成的面蚀、沟蚀。4.2.4蓄水及灌溉水源配套工程应与水蚀经济林区坡面、田间道路同时规划,并与截排水沟、田间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 保证坡面径流全部或大部分被拦截疏导和利用, 保护水蚀经济林区水土保持设施的安全。4.2.5水源

6、工程布设应根据水蚀经济林区水资源储存情况和经济技术水平, 采取地表水与浅层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原则,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布设引、蓄、提等工程,做到蓄、引、提相结合。4.2.6道路规划应根据地块规划,地块划分应根据流域地形地势进行,方便经营管护及运输。5设计5.1坡面治理5.1.1整地5.1.1.1基本要求5.1.1.1.1水蚀经济林区应采取工程整地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5.1.1.1.2工程整地措施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一般分为树盘、水平阶、水平埂、围山转、干砌石石坎等措施。5.1.1.1.3整地工程防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 6 h 最大降雨量。5.1.1.1.4整地措

7、施应与径流截排水措施相结合。5.1.1.2整地方式5.1.1.2.1树盘在 515坡面、地形较为破碎且零散分布的经济林地,根据株行距和树龄大小,沿树的根部半环状筑埂,向坡上方开口。树盘半径宜为 0.5 m1.25 m,外埂高 0.5 m,底宽 0.4 m0.6 m,顶宽0.2 m0.3 m。因地制宜采用干砌石、水泥砖、装土编织袋、木篱笆等筑埂。5.1.1.2.2水平阶适用于土层厚度在 0.8 m 以上、1525坡面、株行距较大的成片经济林地。按经济林行距,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开挖成台阶状,阶面向内倾斜 35。各水平阶间斜坡径流应在阶面上能全部或大部分容纳入渗,以此确定阶面宽度或阶边埂高,本规范适用

8、地区阶宽一般为 1 m2.5 m,阶高一般为0.5 m1 m。水平阶亦可设计为隔坡水平阶。树苗植于距阶边 0.3 m0.5 m 处。5.1.1.2.3水平埂适用于坡度在 515、株行距较小的成片经济林地。按经济林行距,在两行经济林植株之间,沿等高线修筑外埂高 0.5 m,底宽 0.4 m0.6 m,顶宽 0.2 m0.3 m 的水平土(石、砖)埂。DB1302/T 516202035.1.1.2.4围山转适用于土层厚度在 1 m 以上、25以下坡面,以水平沟为设计基准,回填的梯田田面宽 2 m 具有35的反坡,田面每隔 10 m 设置田埂。水平沟外沿护坡高 0.5 m、底宽 0.8 m、顶宽

9、0.5 m。上下两沟间距根据设计造林行距和坡面径流情况确定。5.1.1.2.5干砌石石坎适用于简易台田的土坎,干砌石田坎高 0.5 m3.0 m,基础埋深 0.2 m0.3 m,底宽 0.4 m0.6m,顶宽 0.3 m0.4 m。5.1.2造林5.1.2.1基本要求5.1.2.1.1水蚀经济林区造林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强兼顾水土保持功能的经济林树种或品种。5.1.2.1.2积极采用良种壮苗,采用优质种子或优质种子培育的苗木。5.1.2.1.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5.1.2.1苗木品种水蚀经济林区造林品种依据立地条件参照附录

10、 A 选取。5.1.2.2造林密度水蚀经济林区造林密度依据立地条件参照附录 A 选取。5.1.2.3造林方法按 GB/T 16453.2 的规定执行。5.1.3生物防护5.1.3.1等高植物篱5.1.3.1.1基本要求适用于水蚀经济林区裸露阶壁防治。 沿等高线在经济林两行或多行之间较宽的阶壁坡面上, 密植耐阴、耐平茬、低灌(草)植物带,形成挡水、保土的等高植物篱。5.1.3.1.2栽植密度与篱间距篱间距与栽植密度应根据经济林的行距、土壤状况和坡度、坡向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可单行或双行栽植,株距 0.4 m0.6 m,行距 0.8 m1.0 m,每穴栽 2 株。不同坡度的合理篱间距参考数据

11、见表 1。表 1等高植物篱间距参考数据阶壁坡度/带间距/m159207255DB1302/T 516202045.1.3.1.3树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经济价值较高、根系固土固氮能力强的紫穗槐、酸枣、荆条等灌木。5.1.3.2林区生草5.1.3.2.1基本要求应首先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草种;其次考虑既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果树生产的草种。5.1.3.2.2草种选择行间宜套种的禾本科牧草植物有早熟禾、狗尾草等;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三叶、羽扇豆、扁茎黄耆等。5.1.3.3秸秆覆盖5.1.3.3.1基本要求应首先考虑对地表的覆盖效果及对果树生长有促进作用的

12、材料,其次考虑取材方便,便于施工。5.1.3.2.2秸秆选择选用小麦、水稻、玉米秆、豆科等作物秸秆。5.2截排水工程5.2.1 基本要求5.2.1.1截水沟应沿等高线布设,沟底比降应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沟底比降过大或与等高线垂直布设时,应做好防冲措施。5.2.1.2截水沟的排水一端与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做好防冲措施。5.2.1.3截排水沟设计按照十年一遇 24 h 最大降雨量设计,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可根据小区径流观测资料,或查阅当地水文手册确定。5.2.1.4截排水沟布设应充分考虑蓄水池(或水窖)的位置,达到坡面径流有效利用。5.2.1.5缓坡条件下,截排水沟可采用土质构造,并分段设置

13、跌水,在跌水处做好草皮铺设或石方砌护等防冲措施;陡坡条件下,截排水沟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构造,并分段设置跌水,在跌水处做好石方砌护或混凝土护坦等防冲措施。5.2.2工程设计按 GB/T 16453.4 和 GB 50288 的规定执行。5.3 蓄水、灌溉水源及配套工程5.3.1蓄水工程5.3.1.1基本要求5.3.1.1.1缺乏水源且地形分散的水蚀经济林区根据地质条件宜修建集雨水窖,水蚀经济林区集中连片的区域可修建蓄水池进行集中蓄水。5.3.1.1.2地形破碎、土层薄的山地区宜采用 7 m315 m3的集雨水窖与 25 m350 m3的蓄水池,地形平坦、土层厚的低山丘陵区宜

14、采用 15 m350 m3的集雨水窖与 50 m3150 m3的蓄水池。DB1302/T 516202055.3.1.1.3地质破碎的山地区集雨水窖、蓄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3.1.2工程设计集雨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设计按 GB/T 16453.4 和 SL 267 的规定执行。5.3.2水源工程5.3.2.1基本要求灌溉水源应优先考虑使用集蓄雨水的地表水与大口井的浅层渗透水。5.3.1.2工程设计5.3.1.2.1灌溉大口井由井口、井筒和进水部分组成,内径 1.5 m12 m,井深 4 m15 m,井壁竖剖面为直角梯形,厚度依据井深、井径而定,井口部位为 0.4 m1.5 m,

15、井底部位为 0.8 m2.5m,采用砌石结构, 透水层为干砌石砌筑, 非透水层根据土体松实程度和抗剪切能力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砌筑。井壁顶用 C30 砼压顶,厚度 8 cm15 cm。井壁外侧填充滤料,滤料宜选用磨圆度优良的硅质砂、砾石等材质填充。5.3.1.2.2雨水集蓄工程设计按 SL 267 的规定执行。5.3.1.2.3以水库、坑塘等地表水为水源的取水引水工程设计按 GB 50288 的规定执行。5.3.1.2.4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机井工程设计按 GB/T 50625 的规定执行。5.3.3 灌溉工程5.3.3.1基本要求水蚀经济林区灌溉以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为主。5.3.3.2

16、工程设计5.3.3.2.1节水灌溉设计按 GB/T 50363 的规定执行。5.3.3.2.2喷灌工程设计按 GB/T 50085 的规定执行。5.3.3.2.3微灌、滴灌工程设计按 GB/T 50485 的规定执行。5.4田间作业路5.4.1基本要求应满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交通要求,并与村级道路、农业生产道路及生态林防火隔离带结合修筑。5.4.2工程设计5.4.2.1由路面、路基和其他设施组成。5.4.2.2应采用土质、碎石、混凝土等路面,道路两侧宜种植护路林、草。5.4.2.3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根据现有道路宽度设计路基宽度,一般为 2.5 m4 m,路面向内

17、侧采用 35反坡修建。路面比降不超过 15%。遇坡度超过 15%的路面,采用“S”型盘绕而上,减小路面最大比降。在转弯段及通视段相隔适宜长度设错车台。5.4.2.4应设置排水沟、涵洞等排水设施,平缓路段道路中间比道路两侧略高时,应在两侧设排水沟;在坡面有来水的路段道路外侧比内侧略高时,应在内侧设排水沟。排水沟应进行衬砌防护,并与坡面截排水工程相结合。排水设施断面尺寸按能够安全排走道路本身及周边汇水面积的十年一遇 6 h 最大降雨量设计。DB1302/T 516202066施工6.1坡面治理坡面治理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按 GB/T 16453.2 的规定执行。6.1.1整地6.1.1.1树盘按设计的

18、株行距挖穴,先将表土刮向两侧,然后把心土刨向下方,围成圆形土埂,埂要踏实,干容重 1.4 t/m31.5 t/m3,再将表土回填覆盖穴内,保证穴内松土厚度约 0.4 m,穴底呈倒坡形。6.1.1.2水平阶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在坡面上沿等高线画出水平线, 沿水平线由上向下里切外垫,修成台阶。阶面要外高内低,修筑时注意保留表土。修好后把苗木栽植于阶边 0.3 m0.5m 处。6.1.1.3水平埂一般采用人工进行,先用石灰沿等高线撒线再用人工里切外垫修筑成设计尺寸的水平土(石、砖)埂。6.1.1.4围山转应首先用水准仪沿等高线测出每道围山转的开挖基线, 撒石灰线标记; 其次

19、是按石灰线开挖深宽各1 米的水平沟,表土放在坡上面,心土筑埂;第三是在上沿取土回填水平沟,将表土及杂草回填沟底,生土用于筑埂及回填沟的表层, 使其与平台等高; 第四是在上方取土将田面修整成宽 2 m, 并具有 35的反坡田,田面每隔 10 m 设置田埂,水平沟外沿修筑成设计尺寸的土埂。6.1.1.5石坎干砌石石坎采用人工垒砌,沿着土坎下缘开挖基础,均匀逐层向上砌筑,四周都要压紧,错开垂直缝。要求石坎砌筑所用石料大小要均匀,一般在 0.2 m0.3 m。6.1.2造林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林造林以植苗造林为主。植苗栽植每坑栽植 1 株,栽在外沿内侧,踩实并填满坑周边缝隙。经济林苗木栽植时应将苗木扶直

20、、栽正,根系应舒展,埋深保证在土壤压实后的高度超过苗木根迹原土印 5 cm 为宜,填土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踏实,以利保墒,栽后浇水。春季造林应在苗木萌动前 7 d10 d 进行,秋季造林应在苗木停止生长后和土地封冻前进行。6.1.3生物防护6.1.3.1等高植物篱6.1.3.1.1栽植载植时避开强风、干热和冰冻天气,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苗木,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栽植时根系应自然向下,避免成“U”形或打卷;植株定植后,要踩实坑内虚土,避免造成根系登空现象。6.1.3.1.2修剪DB1302/T 51620207植物篱的修剪方式分轻剪、重剪、刈割和混合管理,修剪时需要考虑植物篱与周边农田的

21、关系,以及修剪对植物篱的影响。控制植物篱适当的生长高度,避免植物篱与周边农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修剪周期的确定需要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功能需求。 等高植物篱一般在前一年秋冬整地, 第二年春季栽植,也可在春季栽植植物篱前整地。6.1.3.2林区生草林区可播种一种牧草,也可采用禾本科草与豆科草 2:1 或 1:1 混播。播种量应在正常播种量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保证植物出苗均匀,覆盖程度高,林区生草应在春季进行,秸秆覆盖在雨季来临前进行。6.1.3.3秸秆覆盖秸秆切碎后均匀覆盖于树盘、树行或林区地表,也可刈割林区生长草类,均匀覆盖于林区株行间裸露地表,覆盖物厚度不宜低于 0.1 m。6.2截排水

22、工程截排水工程施工要求按 GB/T 16453.4 和 SL 267 的规定执行。6.3 蓄水、灌溉水源及配套工程6.3.1蓄水工程水蚀经济林区集雨水窖、 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以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为主、 其他工艺相并存的施工方式, 钢筋混凝土现浇小型蓄水工程施工步骤分为定线、 基础开挖、 混凝土浇筑窖 (池) 体窖 (池)壁、砂浆抹面防渗,其施工要求按 GB/T 16453.4 和 SL 267 的规定执行。6.3.2水源工程6.3.2.1雨水集蓄工程施工要求按 SL 267 的规定执行。6.3.2.2以水库、坑塘等地表水为水源的取水引水工程施工要求按 GB 50288 的规定执行。6.3

23、.2.3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机井工程施工要求按 GB/T 50625 的规定执行。6.3.2.4大口井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a)定位:根据勘察水源出水深度、土层厚度、水质类型、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大口井位置;b)现场布置:清除大口井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树桩、杂草、垃圾、废渣等,配备施工机械进行现场布置;c)井体掘进:准备好施工物料及安全救护器材,控制好井体垂直度,发现井体斜征兆必须及时纠正;d)井壁砌筑:井壁用干砌石或浆砌石砌筑,干砌石用石料大小要均匀,逐层向上砌筑,四周压紧,错开垂直缝;浆砌石用挤浆法砌筑,将石料放在砂浆上,用锤击,使之紧密结合,然后竖缝灌灰浆,使砂浆与石块紧密结合;e)

24、滤料回填:井壁砌好后,在井壁外回填滤料,要求滤料级配合理,孔隙率较小。6.3.3灌溉工程节水灌溉施工要求按 GB/T 50363 的规定执行,其中喷灌工程施工补充要求按 GB/T 50085 的规定执行,微灌、滴灌工程施工补充要求按 GB/T 50485 的规定执行。6.4田间作业路DB1302/T 516202086.4.1施工步骤包括测量放线、施工准备、路基清理、土方开挖、路基回填、路基整形压实、碎石铺筑、混凝土浇筑摊铺、路面整形压实、路面养护。6.4.2田间作业路结合生产运输、区域治理统筹兼顾,以半挖半填形式开挖回填压实。妥善处理好弃土弃渣的堆放拦挡,保护好周边原有地貌、植被,防止产生新

25、的水土流失。6.4.3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采用钢模板支模,边摊铺混凝土边振捣,并辅以人工找平,浇筑时并留有伸缩缝,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7管护7.1坡面治理7.1.1整地7.1.1.1树盘每年雨季过后要结合果树管理对树盘进行修整,对土埂进行加高,夯实,以保证其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7.1.1.2水平阶水平阶整地的阶面与坡面交接处,如有泥沙淤积,应将淤泥均匀摊铺在水平阶面上。7.1.1.3水平埂每年雨季过后及秋季采收果实后,结合果树管理对水平埂进行修整,对土埂进行加高,夯实,以便于保持水土。7.1.1.4围山转结合秋冬季果树管理,对围山转进行平畦面,长田埂,始终保持田面具有 35的反坡。7.1.1

26、.5干砌石石坎每年检查是否有脱落石块,及时修整,保持石坎完整。7.1.2造林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林造林管理按 GB/T 16453.2 的规定执行。7.1.3生物防护7.1.3.1等高植物篱定期检查植物篱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修剪、补植,幼龄期注意锄草松土。成林后,每隔 23 年平茬一次,平茬后枝叶可覆盖于经济林林下。7.1.3.2林区生草林区生草按 GB/T 16453.2 的规定执行。7.1.3.3秸秆覆盖及时检查补充确保覆盖物厚度不低于 0.1 m。7.2截排水工程DB1302/T 51620209每 13 年对截排水工程进行一次清淤,遇到淤积严重的年份,应增加清淤次数。7.3蓄水、灌溉水源及

27、配套工程7.3.1蓄水工程每 13 年对蓄水工程进行一次清淤,遇到淤积严重的年份,应增加清淤次数。7.3.2水源工程7.3.2.1雨水集蓄工程管护参照 SL 267 的规定执行。7.3.2.2以水库、坑塘等地表水为水源的取水引水工程管护参照 GB 50288 的规定执行。7.3.2.3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机井工程管护参照 GB/T 50625 的规定执行。7.3.2.4大口井管护要定期清淤并作好安全隐患的排查。7.3.3灌溉工程每年对灌溉管道进行加压测试一次,对漏水管道及时修补。7.4田间作业路对田间作业路日常养护、汛前检查,汛后或暴雨过后应及时对水毁路段进行整修。对道路表面冲刷细沟进行填补整平,

28、对路面淤积进行平铺整理,维持路面平整。DB1302/T 51620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蚀经济林主要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部位表 A.1 给出了水蚀经济林主要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部位。表 A.1水蚀经济林区主要水土保持功能型经济林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部位序号林种(拉丁名称)林型补植后造林密度(株/hm2)栽植部位1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乔木8401005丘陵、山地固坡林2核桃(Juglans regia Linn.)乔木675750丘陵、山地固坡林3柿子(Diospyros kaki)乔木675750丘陵

29、、山地、护地、沟道林4桑(Morus alba Linn.)乔木15002000丘陵固坡、护地、护滩林5苹果(Malus pumila Mill.)乔木6601665丘陵、山地固坡林6银杏(Ginkgo biloba Linn.)乔木8401005丘陵、山地固坡林7梨(Pyrus sorotina)乔木6601665丘陵护地8桃(Prunus persica)乔木5551005丘陵、山地护地9杏(Prunus armomiaca)乔木495840丘陵、山地固坡、护地林10香椿(Toona sinensis Roem)乔木7502000丘陵、滩地护滩林11山楂(Crataegus pinnati

30、fida)乔木675750丘陵、山地护地12车厘子(Cerasum and Cerasus.)乔木8401005丘陵护地、护滩林13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藤本8331111丘陵护地、护滩林14榛子(Castanea mollissima)灌木20003333丘陵护地15花椒(Zanthoxylum bungcanum)小乔木、灌木20003333丘陵、山地固坡、护地林16葡萄(Vitis vinifera)灌木40058340丘陵护地、护滩林17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灌木25003333丘陵、山地固坡、护地林18枸杞(Lycium ba

31、rbarumL.)灌木16662500丘陵、山地护地19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小乔木、灌木7502000丘陵、山地固坡、护地林20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半灌木、草本8401005丘陵、山地护地21草莓(Fragaria x ananassa Duch.)草本120000150000丘陵护地22李子(Prunus salicinaLindl.)乔木495840丘陵、山地固坡、护地林DB1302/T 516202011参 考 文 献1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2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3LY/T 16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4SL 665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5DB13/T 157 “围山转”及配套工程建设技术规范6DB13/T 2895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7DB61/T 948 水土保持经济林营造技术技术规范8DB13/T 20182014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要求9DB13/T 24892020梨种植气象服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宏观经济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