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352460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胡同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北京胡同导游词 以目前通用的什刹海西岸、后海,鼓楼等三轮车路线为主要参考。这里是北京市划出的25个文化区中最大的一个,极有典型意义。(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

2、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胡同一词的由来)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蘙集中的“?蘙”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内涵,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

3、要走人的了。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胡同一词何时出现)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

4、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

5、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有因可循的胡同名称)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国客人对北京五花八门的胡同名称表示不可思议,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焖葫芦罐、石老娘、王寡妇、大脚、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领,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为该市地名,或称道,或称路,让人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

6、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新城出现时,胡同无名称)(源于生活、自然形成的胡同名称)新城出现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们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惬意,由于没有胡同名称,起码串亲访友找起人来不方便,想告诉亲友自己的住处,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如,“我家住在住着黄兽医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喇叭口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马杓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有菜厂的那条胡同里”久之,便出现了黄兽医胡同、喇叭口胡同、马杓胡同、菜厂胡同胡同、街巷名称不仅是源于生活自然形成,而且

7、是社会现象的反映,透过胡同名称还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胡同名称反映当时社会现象)通过地名可知道许多当时的社会现象。举个例子,大家可从中得到启发,如可以断定北京城内有许多佛教信徒,因为城内不仅庙宇多,而且以庙宇为地名的街巷就有80多处,如嵩祝寺胡同、普度寺前、后巷等;北京城当时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没有大工业,只有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手工业作坊,如砂锅刘胡同、沈篦子胡同、麻线胡同、笤帚胡同等都是为人们制作生活必需品的作坊;北京人讲究吃,以食品为胡同名称就是见证,有麻花胡同、面茶胡同、熟肉胡同、炒豆胡同等;封建社会的人对帽子很重视,反映到地名上的就有草帽胡同、宗帽胡同、巾帽胡同、李纱帽胡同、纱帽翅胡同

8、等;封建社会的衙署警卫驻防也反映到地名上,如分司厅胡同、总铺胡同、察院胡同、按院胡同等;还有一些没有产品,只提供服务的城市行业,也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反映到地名上有洗染业的魏染胡同、以骟马阉猪为业的骟马张胡同、管接生的石老娘胡同、管殡葬的棺材胡同、火匣子胡同、杠房胡同等由此可见,胡同名称,也是社会学的一部分。(社会变动旧地名不适应)一般说来,地名一旦形成,人们口头代代沿传,便改动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现一直叫到现在也没改变,如前面提到的砖塔胡同、王府井西侧的菜厂胡同、钟楼前面的沙拉胡同等。沙拉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清代曾音译叫舒噜,今仍叫沙拉。有些元代的地名或城门,明代就已改名了,可是一些老人

9、仍叫旧名,如元代的齐化门、平侧门、顺承门,明代已改名为朝阳门、阜成门、宣武门,一直到北京解放前还叫着旧名称,可见其生命力之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事物总是要更新的,地名也不例外。有些原因,地名非改不可,促使改变地名的首先是社会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使许多建筑不存在了,事后出现新建筑、新街巷,改变了原来的布局,只好改名;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帝制改成民国,而且出现了新的政府机关,于是有300多条街巷改了名,如张皇亲胡同改为尚勤胡同,石大人胡同改为外交部街等,1966年,全国人民面临一场大灾难,街巷名称亦是“四旧”之一,自然在“横扫”之例,要在街巷名称上“打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来”,于是出现了红日路

10、(北新桥)、红云路(新街口)、红旗路(崇内大街)、东方红路出现了三条。用总路线路、大跃进路、人民公社路等取代了原来的所谓有封建烙印的街巷名称。老北京中的旧胡同一律改为什么红心里、永红胡同、红卫胡同等等,加上了红字就成了革命地名,连很小的耳朵眼胡同也改成了“红到底”胡同还有一个需要改名的原因,就是重名问题。胡同名称既然是自然形成的,难免有“不约而同”之处。据1944年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记载,北京有扁担胡同16条,井儿胡同14条,花枝胡同11条,口袋胡同11条,箭杆胡同7条,堂子胡同7条等等,北京城区重名的胡同有600多条。重名问题,在旧社会时矛盾不太明显。那时人口少,居民不大搬家,有的房屋一住就是

11、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找人还算方便。新中国成立后就不成了,本市与外界联系剧增,外地人口进京者成为洪流,找人、办事、通讯,都因地名相同而产生极大的不便,必须加以科学的归纳,整理和改动。改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鲁迅先生说的“言不雅训”,即听起来不好听。有些胡同在取名初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地名。久之,情况发生了变化,再听起来就不雅了,如裤裆胡同、母猪胡同、焖葫芦罐、屎克螂胡同、狗尾巴胡同等等。这些不雅的胡同名称,老百姓有改名的要求。(拉香盖臭谐音改名)地名如何改动是一个科学问题。有些地名既然非改不可,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证明,改动地名的原则是态度慎重、群众接受、尊重历史,拉香

12、盖臭、利用谐音。“文化大革命”期间,草率行事,用行政命令手段把少数人的意愿强加于人,也是行不通的。例如东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有横排并列的菊儿胡同、秦老胡同、前、后圆恩寺、棉花胡同等9条胡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道命令旧名全部取消,改为由南向北排的“大跃进一至九条”。人们尚未习惯,又一道命令改为由北南排的“交南一至九条”。改名不采取慎重态度,群众不能接受,现在又恢复了旧名,广大群众又感到方便了。用谐音改动旧地名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旧社会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靠口头流传地名,用谐音改变旧名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结合“拉香盖臭”的原则,是极为成功的举措。如母猪胡同改为墨竹胡同;裤裆胡同改为

13、库藏胡同;狗尾(音Yi)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焖葫芦罐改为蒙福禄馆;屎克螂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大脚、小脚胡同改为达教、晓教胡同;张秃子胡同改为长图治胡同等等。有些胡同旧名不一定臭,只是其含义不尽人意,如吊打胡同,因为谁也不愿意让人吊起来打一顿,故也用上述原则改为孝达胡同(北京的胡同知多少?)通过地名研究,知道了北京地名的复杂性。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这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胡同的数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老北京人曾说,“北京的胡同大的三百六,小的赛牛毛”。这种说法中的大胡同三百六,其根据可能是指析津志中所载元代的“火巷”三百八十四条而言,至于“赛牛毛”肯定是数不清的意思了。经过诸多

14、专家的考证,目前已有了一个大约的估数和比例。元代按析津志记载,大都城内有火巷和胡同共400多条;明代按张爵的京师五城坊胡同集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1170条,其中胡同459条;清代按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城内有街巷2000条左右,其中胡同960多条;民国时期,按观光局在北京指南上公布的北京内外城,共有街巷2500条左右;新中国成立初期,按北京导游基础记载,当时北京有街巷2550条条;1987年出版的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中公布北京市区及近郊区有街巷3600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发展突飞猛进,市区扩大了,原先的市区仅以城墙为界(现在的二环路),如今的4个城区比原来大了约三分之一。新建的居民区多

15、称“里”,这是中国先秦时就用的居民点的称谓,一般不再用巷和胡同,而在“里”内又加用“条”。可见,就北京而言,胡同的名称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研究它的专家大有人在,而且有许多专著问世,如胡同及其他、北京的大街小巷、北京地名漫谈、北京街巷地名趣谈、北京街巷胡同漫谈、北京市街巷名称录、实用北京街巷指南等等。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对北京的街巷胡同有了一些了解。组成这些街巷胡同的基本单位是建筑和民宅。老北京的住宅是四合院。四合院有其独特格局和等级。(城市的平面结构限定了四合院的格局)中国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据文字记载,至迟汉代已趋于完善,唐宋时期广为流行,不过

16、北京的标准四合院却是始于12世纪的元大都时期。按北京导游基础介绍,新建的城市之内按设计规制有大街、小街、火巷、主干道和派生小道(胡同)等,并按贵戚、功臣、赀高(富户)、居职(官员)的等级分配土地。百姓们须等“人物”们把好地占毕之后,方可“作室”。当时规定以8亩地为一份,全城规划出50大块,为居住区的50坊。每大块内分若干小块,作为房基地。城市主干道多以南北走向为多,所以派生出来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小街与小街之间的70多米的跨度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四合院。一般四合院的宅院从北朝南,街门开在全宅院的东南角。几进院落之后,在另一条小街的路南,即为本宅的后门。如果是中小型宅院,路南也为正门,但其方位在

17、全宅院的西北角。宅内的“正房”仍是坐北朝南。具体形式和格局,等一会儿参观时再介绍。(四合院是封建家庭的安乐窝)四合院封闭性强,关起街门便与外世隔绝,极适合一个家庭生活。院内的房室结构与庭院空间相结合,使居住者在有限之地内,却有空间扩大的感觉,而且在设计上符合“前堂后寝”的礼制。四合院内的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的分别,极适合一个家族中的尊卑长幼等级住房。家庭之外的仆役人等的住房各得其所,主人招呼远近适宜非常方便。庭院内多植树木、花卉、葡萄架、藤萝架等,花木扶疏,令居者赏心悦目。这种格局,在有尊卑之分的封建时代,对家族来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咱们的旅游车就要到北海后门了。下汽车之后,换乘人力

18、三轮车,在串胡同、看景观、参观四合院的过程中,大家可充分体会北京人的市井生活。(以北海后门为串胡同的起点)女士们、先生们,咱们现在走的三条相连的弧形小街叫三座桥胡同、龙头井街和柳荫街。这几条胡同中蕴藏着北京历史的丰富内涵。800年前的元大都时期,现在的前海和后海是连在一起的牛角湾形的大水域,称积水潭,是南方来船的水运码头。在前后海之间,有一条弧形的月牙河相联。水域围成的丘陵地带景致颇佳,逐渐建筑增多形成风景区。月牙河上有月桥、板桥、清水桥,俗称三座桥。后来水域缩小,月河不见,形成街巷,就是我们刚才走过的三座桥胡同。与三座桥胡同相连接的弧形斜街叫龙头井街。据说原来街内有一眼水井叫人头井,一年大旱

19、,滴水如金,但人头井中之水却一直很旺。有人见井中有龙头晃动。消息传开,街南的原来香火不盛的古庙,改祀龙王,一下子香火大盛起来,人头井也改叫龙头井。有人问井中真有龙头吗?有!只不过不是活动的龙头,而是庙殿顶上的鸱吻倒映在水里,随着水纹的波动,形成龙头而已。古庙现已无存,据说街口的古槐就是当初古刹的遗物。与龙头井街北口相接的叫柳荫街。这条街名是新中国建国之后才出现的。这里原是月牙河的一段河道,由于风景优美,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在这里营建居室别墅。有的虽然现已无存,但文献中的记载颇为详细。 各位游客,您们好,欢迎您到石花洞来参观游览。今天由我担任您的导游和解说工作。我是xxx号导游员,首先我把石花洞的

20、概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石花洞原名潜真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最早发现于明代公元1446年,一位叫圆广的法师云游到此发现此洞的。石花洞多层多支,现已探明六层,对外开放的是一、二、三层,游览路线5华里。现在我们来看洞内第一个自然景观,这是一头由岩溶形成的石狮子,狮子的头部、身部和尾部五官具备,在狮子头部上方,可以清楚的看到眼睛、鼻子和嘴,它正回头观望洞口,欢迎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客人。景观取名“雄狮迎客”并赋小诗一首: 东方雄狮醒,一吼当世惊。 回头喜迎客,让路进仙宫。 下面我就陪同大家走进石花洞这座地下岩溶的艺术博物馆。 现在大家来到了第二个景观,我们可以看到前方有一道天然形

21、成的石板墙,就象是能工巧匠雕刻成的石屏风一样,在它的前面,一些高低不同的小石笋,构成了一片石林、石林深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远方,这些石笋,又好象是一群仙人,在此恭候着大家。请看最高的一座,好象是一位老仙翁,怀中抱着一位童子,景观取名“众仙迎客”,这真是: 石林有小径,迎面一翠屏。 众仙喜迎客,请您往前行。 现在我们大家站在这个小桥头来看前方,在对面的石壁上有一块突出的石笋,它象是一条肥大的鲤鱼。圆圆的眼睛清晰可见,在它的头部上方,是鲤鱼的尾巴。鲤鱼不甘忍受水中的寂寞,高高的跃出了水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 曲径回廊小桥头,红波绿水荡花绸。 鲤鱼跳到龙门上,要看青山楼外楼。 景观取名“

22、鲤鱼戏水”。这洞内的景观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您说象就象,您说不象就不象。 现在大家来到了第一大厅蓬莱仙境。站在这里,我们大家来看里面,绿光打照的景观取名“仙宫别院”。三位仙人正在围着桌子下棋,两位仙人棋逢对手,中间一位观棋不语,又似一位裁判。这里除了棋盘、棋子是人工摆设之外,三位仙人都是天然形成的,由于双方的棋艺都很高超,所以至今都没有决出胜负,我们说这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正是: 仙宫有别院,内有对棋翁, 拼杀几万年,不见输和赢。 回过头来,我们看红光照射的景观,叫蓬莱仙岛。在这岛的上面有两位仙人,正在幽闲的打坐,是一前一后,一胖一瘦,由于打坐的时间长了,前面的这位老仙人都有些驼背了。 我

23、们走到这里,请看对面的石壁上,电筒照射的地方,有一个一尺高的小石笋,它的外部形状就象一支雄鸡,正在迎着霞光引吭高歌,报晓着黎明的到来,取名“金鸡报晓”。在它的旁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有树干、树冠,上面还积压着厚厚的白雪,下面挂着冷冷的冰锥,此时正弯下腰身,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叫它“迎客松”现在大家请看前方,我手电筒照的是一道天然形成的石门,在门的里面有一个一人高的石笋,它好象一位老仙人一样,在这里观看前方飞流直下的石瀑布,景观取名“仙人观瀑”。 现在我们来到了仙人休息的地方,在我们前方用红光打照的景观,特别象一顶蚊帐,帐子的顶端是由石盾形成的,帐帘是由石幔形成的,看起来是千苍百孔,破

24、烂不堪的,可见仙人们也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们送它小诗一首: 仙人一去不知年,空留仙帐在人间。 谁人能来帐中住,不需休炼自成仙。 这里是“后宫仙帐”。 通过奥来门,我们来到了第三景区洞天福地。您现在看到的是水帘洞,它是石幔垂挂而成。洞的里面张灯结彩,收拾得非常干净,可惜大家来得不凑巧,孙悟空去龙宫探宝去了,不能在此欢迎您的到来。临走的时候,吩咐了手下的猴兵猴将,来迎接我们大家,请大家看看我们前方的花果山,山上面是层层花果叠落,旁边这一突出的石笋,好象是一对互相背抱的石猴,正奋力向上攀登,抢摘上面的是花果。花果我们是谁也摘不到的,这是因为: 花果本是仙人物,凡胎肉眼难识形。 谁人识得花果面

25、,龙体凤眼亦仙成。 也就是说,谁要是看到了山上的花和果,谁就可以得到成仙了,这就是花果山和水帘洞? 通过小天池和南天门,我们大家就来到了第二大厅,这大厅的垂直高度是27米,长64米,宽23米。我们看到前方有一条支洞,这是一条天然形成的换气孔,长有20多米,一直通到山上的岩石缝隙。象这样的通风换气孔,洞内非常多,全都是天然形成的。洞内就是靠这些换气孔自然通风的。 现在呈观在我们眼前的是王母娘娘欣赏荷花的地方“瑶池石莲”。形成这些莲花的是月奶石,月奶石是国宝,在我国洞穴中前所未闻首次发现。它形成了3.4万年左右。这些似荷、似莲又似宝的大菜花的月奶石形成物,被列为国内的第一大奇观。我们大家抬头看一看

26、,今天王母娘娘正端坐在中央,这一左一右的两个石笋就好象是两个贴身仕女一样。一位老作家观后盛赞“瑶池石莲”: 半池清水半池花,十里香魂十里家。 深埋洞俯三千日,潜真仙境绽奇葩。 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里,有两根天然形成的石柱子,前面这根因在顶端有一个双嘴的大桃子,取名叫“玉树蟠桃”,据说是一万年左右成熟一次,谁要是吃到它,即可以长生不老了。第二根柱子上天然形成的图案尤如一条青龙盘绕而上,所以取名“盘龙玉柱”,并赋小诗一首: 万年玉柱擎天厅,默默无闻建奇切, 青龙玉柱腾空势,喜看蟠桃落日红。 回过头来,我们看洞顶上方有一座空中楼阁,传说是玉皇大帝办公的地方,叫凌宵宝殿。如今玉皇大帝已不在默守陈规,在上

27、面装了彩灯,准备举行一个大型的音乐晚会,大家谁要是收到了请柬,请您准时参加,千万不要错过了机会,这是“凌宵宝殿”。 石花洞一层348米,到此就全部游览完毕,下面我们通过人工开凿的连接洞,进入第二层,它的坡长是47米,可以说是坡陡路滑,大家走的时候,请注意安全。 下了47米的连接洞,我们来到了第二层,第一个大厅:“神洲胜境”。眼前的景观是“竹篱茅舍”,好象是农家住的房子一样,房子上面铺了厚厚的稻草,墙壁是由一捆捆竹子扎成的,您看中间一根草绳穿连。看房子的左边有一扇门,那边是鱼塘,这里田园,真可谓是: 竹篱茅舍小康家,琼楼玉阁不如它, 男耕女织中原景,胜似桃园一仙家。 石花洞内的温度是一年四季恒温

28、13度,冬暖夏凉,温暖湿润,有人写了这样的对联:“北京城四季分明,石花洞天天如春”。 下面我们要游览的是“银旗洞府”,银旗洞府于94年4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洞内发现一块罕见的洁白大石旗,称“银旗洞府”。因为中心大厅向西扩展,又称西支洞,游览呈巡回路线,右边进左边出,长288米,好了,下面我们大家就进去看一看。 来到这里我们看前方是一个大型的石瀑布,3丈高,20余米宽,由泥沙冲积而成的,在我们的溶洞中是比较大的。7、8月份雨水丰沛,雨水会顺着瀑布往下流,整个景观非常状观,所以取名“腾流瀑布”。 现在我们大家看我手电筒照的这块石笋,它是通体透明的。外部形状好象一盏灯一样,象这样的石头在洞中是非常

29、多的,看旁边几块都是透明的。这里有一块钙华物,看上去象一只狗,此时正抬头张望着天空,寻找着月亮,月亮在哪里呢?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洞壁上方,我电筒照的石壁上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白色岩石,它好象一轮圆圆的明月,悬在半空,叫“天犬晓月”。 过了灵隐寺大殿,我们抬头往上看,洞壁上方有两片薄薄的石盾,相比之下,我们大家看灯光打照的这一片薄薄的石盾它的直径近1000毫米,厚度却只有7毫米,是洞内第一薄盾,用游客的话说,象山东的大煎饼一样,看上边有两根小石笋,形似两根大葱。 银旗洞府全长288米到这就参观完毕了。从这我们来看洞内第三奇观-黄河瀑泻,请看上面红色灯光打照的景观,它象黄河的底部被戳穿一样,黄河水顺流

30、而下。在红色灯光打照下,又象是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它的垂直高度18米,直径3米,是洞内最大的石钟乳,列入石花洞第三大奇观。 站在这里,我们看到眼前有水的地方,取名“江南春早”,看起来象南方的水稻田,尚未插秧,旁边还留下了农民的脚印,这是: 江南鱼米香,水稻未插秧, 下次您到此,一片稻谷香。 下次您来的时候,我们再一起享受这丰收的喜悦。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几座高低不同的山峰,请看最高一座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渔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凝神远望。第二座山峰象是一座面目可怕的骷髅。第三座象是一位长寿老人,手拄拐杖,向洞中缓缓走来,有人说他象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第四座是文房四宝:笔、墨、纸

31、、砚,砚台里的水是常年由上面滴下来的,景观取名“群峰竟秀”,请看下面这是“张国老倒骑毛驴”。 走下楼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小的水池,取名龙潭。石钟乳倒影在小池里非常好看,我们回头看这座宝塔, 玲珑宝塔塔玲珑,您说几层就几层。 李靖闻知宾客到,献出宝塔表真情。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心大厅的东南侧,这是洞内第四大奇观-龙宫竖琴,它高10米,宽15米,由540片石幔组成,由于石幔的长短、薄厚不同,轻轻敲击,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不过现在该景观已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您只能看,不能敲击。它好象是一幅大型的舞台帏幕还没有拉开,请看帏幕前面还有一位报幕员小姐,身穿落地纱裙,手拿麦克风,还准备报告节目。 龙宫

32、竖琴胜编钟,琼浆玉液石幔成, 破阵还宫奏二曲,五湖四海庆太平。 通过幔幕的一角,我们将进入一、二层的最深处,第六景区龙宫。 现在大家来到的龙宫宝殿是一、二层的最深处,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78米。在我们面前有两根粗细均匀的大柱子,好似在支撑着这个大厅,取名擎天鸳鸯柱,列为洞内第五大奇观。 脚踏龙宫深处,头顶玉皇门户, 今日终成栋梁,并非三日雕塑。 在它前方闪光的石笋长约3.2米,碗口粗细,这就是定海神针,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而孙悟空是高高在上,到观赏台上休息一会。 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第四大厅第七景区-天国御园,厅宽12米,长88米左右,站在这里我们看眼前的景观,眼前是一幅大型的立体版画,上面是一片

33、高低不同的塔林,下面是千姿百态石花,在灯光的照射下争奇斗艳,取名叫“玉花千堆”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一位仙人在这里表演倒立。看左方,这位仙人的两条腿是一长一短,一精一细,相传是铁拐李来到了石花洞中。 在洞顶上方,这里是一道天然形成的通风口,里面还有一根小石柱,景观取名“袖里藏针”这正是: 小洞幽幽上九重,巨泉滚滚架半空, 不知哪位粗心女,错把花针藏袖中。 走到这里,我们大家请看前方,手电筒照的这一景观非常奇特,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出不同的形象来,从这边看是一匹马,由于它想早日成仙,它的前半身已经钻入山中,只留下了马的尾巴和两条后腿,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又是一头大象刚从山里走出来,请看象鼻子和象腿,美中不

34、足的是只有一棵象牙,马往山里走,象往洞中来,钻山马,出山象。 现在大家来到了石花洞的第八景区-梅竹芳林,我们游览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请看这一景观,取名“梅花倒垂”,在粉红色灯光的打照下,象是一朵串串梅花倒挂在枝头,这都是石花形成的,就是因为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花,因此取名“石花洞”,这正是: 洞俯清寒不风春,却有春意久长存, 花蕾喜闹枝头上,幽香飘过又一村。 有人说这倒垂的梅花又象是一串串熟透的葡萄一样,请看这还引来了一支馋嘴的狐狸,这只狐狸躲在这里,长长的尾巴,又叫“狐狸偷吃葡萄”。 我们来到这里,请看前方我手电筒照的地方,是一根普通的大石柱,奇就奇在柱子上面有三根不同的小石笋,请看这是完全

35、不透明的,中间这个是半透明的,旁边这个却是不透明的,形似菠萝,又亮如明灯,取名“菠萝宝灯”。 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 不见根劲叶,却有果实成。 这是第六大奇观。请大家回头看眼前这个景观这是一捆天然形成的竹子,有竹节、竹须和迎风飘动的竹叶,在别处您看到的竹子都是空心的,只有石花洞的竹子是实心的,我们导游员也是实心实意为您来讲解。 参观到这里石花洞洞体全长5华里我们就全部游览完毕,最后祝愿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并欢迎您再次光临。 好,接着大家抬头看,洞顶上面,这是石钟乳、鹅管、石枝、石花生长最密集的地方,它们全部倒挂在洞顶,景观取名“石花满挂”,您在这里看到的石花是与众不同的,象海底的珊瑚一样

36、,而我们看到的钟乳石,离我们比较近,能看到它是空心的,水顺着圆孔滴下来,所以它是慢慢生长的,不过速度太慢了,我们不容易看出来。 大家来到第二景区-戏台大厅,在我们前方您看到了装饰华丽的这就是个舞台,它的帷幕已经拉开,您能看到这个椭圆门,它有16.8米宽,门口的高度有米,我们经过这里,可到东厢看台,它分一、二、三层,站在这儿,就能看到大戏台的节目,现在帷幕已经拉开,但是没有节目演出,是因为关公坐在上面还在审查着节目单,您看我手电筒打照的地方,很象一个人坐在那,回过头来,我们看山坡上有一只海龟,抬着头正奋力的向上爬,想去偷吃上面的灵芝,也就是灯光打照下的石笋,但是我们看到,这只龟现在还没有吃到,是

37、什么原因呢,因为二郎真君正坐在上面看守着。 大家来到第一景区-幽谷花丛,它的落差有30米,您看到前面两颗石柱,取名迎门玉柱,一层当中,我们看到的“玉树蟠桃”、“蟠龙玉柱”,刚才进三层时,在定海神针后面的两根大石柱,取名“擎天鸳鸯柱”,还有大家现在看到的“迎门玉柱”,三根柱子都是高度相等,而且成因相同,在每一层与另一进口的交汇处,您都能看到,这是很奇特的景观。它们被称为洞天三柱。也就是下面还能看到的四层入口的位置,你注意脚下安全。 看前方,我手电筒打照的地方是四层入口。从这再往前走一点顺着梯子下去,就是第四层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去五、六、七层。81年探险的时候,北京地质队的工作人员发现六、七层是地

38、下暗河,在这七层以下到底还有多少层、多少洞至今还是个谜。没有勘探出来,这个溶洞的形成是由上往下的,一层形成最久,大约有100万年,洞体的空间是水冲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钟乳石,是由流水、滴水以及渗透水形成的。四层的景观还属于成长发育期,它们的石头颜色还比较白,第一张门票火树银花就是从四层里拍摄的,这是四层入口,还没有对外开放,希望开放以后您能来参观。 前方的墙壁上有许多石花,它们竟相开放,取名“万花墙”,如果您仔细观察,这些好像形成“丁”字一样,左上角手电筒照的位置象“北”,整体看象“喜”,这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 我们来到了雷音寺大殿,大家来拜见的这是雷音佛祖。您往下看,这桔红色灯光下的就是如

39、来佛,坐在这里正在给众仙讲经说法,在这大山坡上还有一只小刺猬躲在这里,正在偷听。 东西走向的洞到这里我们已经参观结束,看前方洞体是南北方向,所以它被称为南北大走廊,走到途中大家看到闪光壁这一景观是溶洞中很少见的。 请大家往前看,象瀑布一样的墙壁上面有闪亮的晶体,这是方解石,它是不规则的,当它的平面对着大家,在灯光的照射下看到它闪闪发光,这一景观取名“彩光壁金银坡”。出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出口还有这张景观的照片,水顺着裂隙渗进来的时候,在表面形成一道钙膜的原因,沿着瀑布流下来的水,一层层的象我们刚才看到的梯田一样是水的波纹形成的。 里面还有两个微缩景观,请看我手电筒照的这一边,就象人们从空中看

40、到的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这儿还有一幅中图地图。 请往前方看,这儿有个麦秸垛,粮食收走以后,麦秸是堆在一起的,上面覆盖了泥巴,干了以后,还裂开了几道口子。 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三层的最深处,这儿距我们一层进口已有130多米。请看这条路是当初设计出口时所修建的,出口现在还没有开,是因为烟囱效应,空气对流特别快,钟乳石很容易风化,所以地质学家建议还是少开出口,所以到三层参观的游客看好以后我们还得原路返回,顺着二层的出口出去。现在我们请看,路的旁边有一根柱子象北海的白塔,底下粗,上面细,它是金黄色的,所以给它取名“金塔”。 再往近处看,五根石柱相应排列,就象五根手指伸出来,叫五指山峰。下面的水潭到了雨季

41、会有纯净的积水,我们能看到五指山的倒影,因此叫做“五指笋潭”。这五指山又被称做五行山,传说就是当年镇压孙悟空的地方,孙悟空压在了山下历尽了磨难,唐僧经过此地,救走了孙悟空,所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孙悟空取经回来以后在那看着它的如意金箍棒。请接着再往前方看,流水形成的边缘弯曲的那一段,在这里看它,就象长城一样,在烽火台上站着一只雄鹰,取名“长城雄鹰”。洞中景观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所以您必须发挥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看出来,景观是非常形象的。请大家看头顶,这一景观是大家在一、二层所看不到的,在地质上把它称为“天锅”,是洞里面的水向外溶蚀形成的,现在它们起通风的作用,是通风换气孔,能通到外面的岩石缝隙,外

42、面有水渗下来,所以有泥土的颜色留在上面,天锅和人们用的锅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口朝下,顶朝上,这就是最后一个景观“天锅”。来的途中三层景观我已为您介绍完毕,稍做休息,我们要原路返回,返回途中,您可以边走边看,您的感觉将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天安门广场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安门广场的判定语 2、明清明间的布局 3、天安门广场现状 4、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 5、广场的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纪念碑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呢,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先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天安门广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

43、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如果人们肩并肩地站在广场上,整个广场可容纳100万人,就是说全北京总人口的1/13都可以同时站在这里,够大的吧! 在明清时期广场可没有这么大,当时它呈“T”字形,”T”字的那一横就是我们今天的长安街,那一竖就是从现在的国旗杆前至毛主席纪念堂前的这一长条形区域,在这一区域的两侧是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当时政府机关。解放后,原来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形成了今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门广场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筑,现在我为大家以顺时针方向做一个简单介绍,就让我们以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开始吧!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举行重大会议,当家

44、作主行使主权的地方,建成于1959年,最高处46.5米,是现在广场上的最高建筑。整个大会堂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部为万人大会堂,北端是国宴大厅,整座建筑自设计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广场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天安门城楼,它是新中国的象征,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完工于1959年,那里是收藏并展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原来在那里曾有一座门,明代叫大

45、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解放后拆除,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其基址上建起了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建成于1977年,是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而建,现在毛主席的遗体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们凭吊、瞻仰、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的正中,巍巍耸立着中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那些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及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们而建。整座纪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双层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镶嵌有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

46、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人。现在,它已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到此参观游览。 好!不多说啦!各位一定想在这里照几张相吧?现在就请各位自由拍照,10分钟后我们在北面国旗杆处集合,谢谢大家! 二、升降旗仪式 (一)介绍位置:国旗杆前 (二)导游词 每当建军节、国庆节 这里是在天安门前留影的最佳地点,请各位拍下这难忘的一刻,待会儿我再给各位讲讲天安门。 三、天安门城楼 (一)涉及内容 1、天安门判定语 2、位置 3、始建年

47、代及历史沿革(作用) 4、建筑特点 5、城楼前陈设(含国旗) (二)介绍位置:国旗杆东北角或西北角 (三)导游词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位于天安门广场北端,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代,当时它并不叫天安门,而叫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年规模也很小,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年间,即公元1651年重建后,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且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在明清天安门是举行“金凤颁诏”的地方。所谓金凤颁诏,即是皇帝下圣旨后,由专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把圣旨放在一只木制“金凤”的口中,然后从城楼正中垛口用黄丝带将“金凤”放下,城楼下有人以用云朵装饰的漆盘接旨,送到礼部抄写后告示天下。 也是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那是全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随着国歌的奏响,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天安门城楼高33.7米,建筑等级很高,这从城楼的殿顶形式、彩绘等处都表现出来,处处显示着当年皇家的威严,城楼开五个门洞,正中门洞上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油画像。在天安门城楼前对着五个门洞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做金水桥。正中最宽广的一座名为御路桥,供皇帝出入专用;其东西两侧的两座桥为皇族桥,就是专供皇亲国戚们通行的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