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338881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五章-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3.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11.安全疏散的要求: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规范满足;2.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应小于5m。3.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门或窗应向外开启。4.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3.1 一般要求一般要

2、求5.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部疏散楼梯梯。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

3、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可设置1个疏散门。个疏散门。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33.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6.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设置电梯候梯厅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7.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于1.0m的防护挑檐的防护挑檐。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3.2

4、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4(一)安全出口的数量:(一)安全出口的数量:1.公共建筑内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个。公共建筑可设置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个安全出口或或1部疏散楼梯的场所:部疏散楼梯的场所:1)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公共建筑的首层(除托儿所、幼儿园外);2)符合表符合表3.1规定的公共建筑规定的公共建筑(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

5、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5表表3 3.1 1 可设置可设置1 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一)安全出口的数量:(一)安全出口的数量:1.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安全出口的数量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不应少于2个。个。公共建筑可设置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个安全出口或或1部疏散楼梯:部疏散楼梯: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6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一)安全出口的数量:(一)安全出口的数量:2.一、二级耐火等级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

6、口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1)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应采用防火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2)建筑面积大于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不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按本节有关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

7、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照本节有关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照本节有关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7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二)疏散楼梯(二)疏散楼梯 1.高层公共建筑的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1)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的防火隔墙;3)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设置前室应分别设置

8、。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8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二)疏散楼梯(二)疏散楼梯 2.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当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高出部分可设置高出部分可设置1 1部疏散楼梯部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且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9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二)疏散楼梯(二)疏散楼梯 3.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

9、高度大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其疏散楼梯应采用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散楼梯应采用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注:当裙房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按有关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10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二)疏散楼梯(二)疏散楼梯 4.下列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

10、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5.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内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电梯候梯厅内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宜直接设置在,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11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三)(三)疏散门数量疏散门数量 1.公共建筑内房间的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个。除托儿所、。除托儿所、幼

11、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可设置1个疏散门:个疏散门: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2)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

12、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12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三)(三)疏散门数量疏散门数量 2.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剧场、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2)对于体育馆的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

13、不宜超过400人700人。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13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2 3.2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m)(四)(四)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1.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设置设置: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3.2的规定;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四)(四)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1.1.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设置设置: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

14、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3.2的规定;注:1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2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设置在离楼

15、梯间不大于15m15m处处;14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四)(四)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1.1.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设置设置:3)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不应大于表3.23.2规定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

16、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长度不大于10m10m的疏散走道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可分别增加25%25%。15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1.1.公共建筑内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0.90m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1.10m。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

17、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表3.33.3的规定。16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3 3.3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m)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2.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不应小于小于1.40m1.40m,且紧靠门口,且紧靠门口内外各内外各1.40m1.40m范围内

18、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17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3.3.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应按每100100人不小于人不小于0.60m0.60m计

19、算计算,且不应小且不应小于于1.00m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0.80m。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18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3.3.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剧场、电影院、礼堂、

20、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4-1的规定计算确定;19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4-1 3.4-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m/百人)百人)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

21、)(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3.3.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4-2的规定计算确定;20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4-2 3.4-2 体育馆每体育馆每100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22、m/百人)百人)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3.3.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1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4-2 3.4-2 体育馆每体育馆每100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m/百人)百人)注:本表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

23、总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3.4-1的规定。4)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4.4.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

24、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按每100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5-13.5-1的规定计算确定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22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4.4.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他

25、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表3.5-13.5-1的规定计算确定的规定计算确定。23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5-1 3.5-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m/

26、百人)百人)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4.4.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

27、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每100100人不小于人不小于1.00m1.00m计算确定计算确定;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1.0人人/计算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0.5人人/计算;计算;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

28、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1.1倍计算;倍计算;24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五)(五)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 4.4.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6)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密度不宜

29、小于0.750.75人人/确定确定;7)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3.5-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3.5-2规定值的30%30%确定。25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表表3.5-2 3.5-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六)(六)避难层(间)避难层(间)1.1.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

30、层(间)设置要求:设置要求: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50m,两个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50m;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并宜按5.05.0人人/计计算;算;26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六)(六)避难层(间)避难层(间)1.1.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

31、难层(间)。避难层(间)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设设置要求置要求: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27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

32、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六)(六)避难层(间)避难层(间)1.1.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设设置要求置要求: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外窗

33、应采用乙级防火窗。级防火窗。28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六)(六)避难层(间)避难层(间)2.2.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设置避难间。避难间。避难间设置要设置要求求: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

34、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293.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一)(一)安全出口安全出口1.1.住宅建筑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650,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15m时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应少于2 2个;个;2)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

35、面积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大于650650,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10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2个;个;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2个个。30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一)(一)安全出口安全出口 2.2.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27m27m,但不大于,但不大于54m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

36、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门应采用乙级乙级防火门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应设置2 2个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31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二)(二)疏散楼梯疏散楼梯 3.3.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疏散楼梯设置设置要求要求:1)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

37、敞开楼梯间;2)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当户门具有防烟性能且耐火完整性不低于具有防烟性能且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1.00h时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采用敞开楼梯间;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户门不应大于3 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门。32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二)(二)疏散楼梯疏散楼梯 4.4.住宅单元的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

38、近疏散楼,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不大于10m10m时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采用防烟楼梯间;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1.00h的防火隔墙的防火隔墙;3)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6.0;4)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2.012.0,且短且短边不应小于边不

39、应小于2.4m2.4m。33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三)(三)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1.1.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设置要求设置要求:1)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3.63.6的规定的规定;34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表表3.6 3.6 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m)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三)(三)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1.1.住宅建

40、筑的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35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注:1)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规定增加增加5m5m。2)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户门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规定减少5m5m;当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规定减少2m2m。3)住宅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增加25%25%。4)跃廊式住宅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1.50倍计算倍计

41、算。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三)(三)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2.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楼梯间前室。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不大于于15m15m处;处;3.3.户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3.63.6规定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注:跃层式住宅,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36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42、四)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四)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 1.1.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户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度应经计算确定,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0.90m0.90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10m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0m1.0m。2.2.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避难层的设置应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

43、层,避难层的设置应符符合合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有关避难层的要求。有关避难层的要求。37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第三节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附:剪刀楼梯附:剪刀楼梯383.3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图图5-1 5-1 剪刀楼梯轴侧示意图剪刀楼梯轴侧示意图图图5-2 5-2 各自设置前室的剪刀式防烟楼梯示例各自设置前室的剪刀式防烟楼梯示例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 高层建筑中,目前主要的传统疏散设计体系的疏散模式是:沿“房间房间-走廊走廊-过厅过厅-疏散楼梯疏散楼梯”路线进行疏散。它主要是着眼于疏散楼梯作为垂直疏散工具和安全出口。此种疏散设计体系的传

44、统观念一直指导着世界各国的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4.1.1 疏散设计体系存在局限性疏散设计体系存在局限性 4 4.2.2 建筑平面安全核布置的疏散设计建筑平面安全核布置的疏散设计 4 4.3.3 安全核的组成安全核的组成 4 4.4.4 安全核的作用安全核的作用 4 4.5.5 安全核的形式安全核的形式39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平时载送大量人流的垂直交通电梯,火灾时却失去其垂直疏散能力;火灾时的疏散路线与平时的交通路线互相分离;高层建筑中,电梯与疏散楼梯互相脱节;惊恐的逃生者靠自身体力进行疏散,其疏散楼梯垂直疏散时间过长;在传统设计疏散路线上,疏散通道因群集

45、流动效应常常难以保证安全;避难层作为安全区,若位置设置不当,所起作用有限。4.1 疏散设计体系存在局限性疏散设计体系存在局限性40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4.2 建筑平面安全核布置的疏散设计建筑平面安全核布置的疏散设计 在平面设计时,建筑安全核的布置,确定了疏散的方向性、多方向疏确定了疏散的方向性、多方向疏散的可能性以及疏散线路的明快等,散的可能性以及疏散线路的明快等,在安全核内,一般包含了建筑的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系统的设备空间、卫生间、开水间等公用设施。其中,疏散楼梯间应防止烟气侵入,确保多方向的疏散,所以应尽可能分散布置。当安全核在平面上偏于一侧布置

46、时,最好能在另一侧也设置疏散楼梯间;若设置疏散楼梯间有困难时,至少也应设疏散阳台、凹廊等疏散设施。41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安全核安全核就是由火灾荷载小的交通电梯、电梯厅、电梯边的主楼梯、电梯厅前室等空间和安全保护设施有机组成的交通核,利用防火墙(门)加以防火隔断围护、并配之以防排烟设施所形成的安全区。4.3 安全核的组成安全核的组成42图图5-3 5-3 某某地产大厦地产大厦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4.4 安全核的作用安全核的作用 与传统疏散设计体系相比,安全核疏散模式主要立足于临时避难,并利用电梯(垂直)快速疏散,整个过

47、程主要运用设备,只有水平段路径靠人的自身体力。其疏散路径:水平疏散水平疏散-安安全核临时避难(或等待)全核临时避难(或等待)-电梯(垂直)疏散一室外(安全区)电梯(垂直)疏散一室外(安全区)。两者比较,安全核以电梯取代了传统的以疏散楼梯作为垂直疏散工具,核内设有足够容量的临时安全避难间(前室):水平方向的日常交通路线取代了传统的水平疏散路线。因此,安全核疏散模式符合人们日常习惯性规律,人群容易形成有序撤离,并给人们以充分的安全感。43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4.5 安全核形式安全核形式 每层安全核,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了一个内部能上下连通的安全垂直体,依其与主体的

48、交接关系,可将安全核大致分为下面几种形式:即独立核、侧核、两端核、贯穿核、中心核、分散核独立核、侧核、两端核、贯穿核、中心核、分散核等见图5-4所示。44图图5-4 5-4 安全核的主要形式安全核的主要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1)(1)独立核(体外核)独立核(体外核)安全核在建筑使用空间以外,并以较小的交接面与使用空间相连接,故独立核也可称为体外核。它布置灵活,使用空间也很完整,安全核受火烟污染最小,故最安全。图5-5所示。4.5 安全核形式安全核形式图图5-5 某钢铁公司大楼某钢铁公司大楼45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

49、2)(2)侧核:侧核:安全核位于建筑一侧,设置在完整的体形之中。与独立核相比,它与建筑使用空间接触面更大,受火、烟污染可能性也大,安全性低于独立核。典型实例如某办公大楼,图5-6所示。4.5 安全核形式安全核形式图图5-6 5-6 某办公大楼某办公大楼46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 (3)(3)两端核(两侧核)两端核(两侧核):它可视为由双侧核构成,故又称两侧核。两侧核之间自然形成双向疏散。其布局类似于侧核,使用空间完整,标准层面积可扩大到两个防火分区以上,安全核也容易形成,特别适合矩形建筑。如某饭店大楼,图5-7所示。4.5 安全核形式安全核形式图图5-7 5

50、-7 某饭店大楼某饭店大楼47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 (4)(4)贯穿核:贯穿核:它贯穿整个建筑,将使用空间分隔为两部分。这种安全核容易布局,安全性很高。高层建筑一边起火后,人们可进入另一边使用空间避难或通过贯穿核疏散到地面。如果贯穿核中间的通道被火烟封阻,人们则可穿过核两端带防火门的阳台或凹廊疏散到另一边避难,贯穿核是分隔法很成功的典型例子。如某办公大楼,图5-8所示。4.5 安全核形式安全核形式图图5-8 5-8 某办公大楼某办公大楼48第四节第四节 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高层建筑安全核疏散体系(5)(5)中心核:中心核:它位于建筑中央,整个核心被使用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