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6856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2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报告统筹:财经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合作: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22 年 11 月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域是落实执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区划单元,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难点所在,没有县域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县域是实现国家安全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主要载体,在国家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县域是我国的“米袋子”“菜篮子”,创造了全国 75.62%的一产增加值,部分农产品产量占比超过 80%。县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创造了全国 40

2、.91%的二产增加值,承载着 47.86%的规上工业企业,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县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点,一些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球都占有重要位置,县域庞大人口规模也是坚实的内需市场。同时,也要看到县域发展存在不充分的现象,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县域人均 GDP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0%,即使按常住人口计算,县域人均 GDP 也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70%,县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难点,需要各个层面给予更多关注。为了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县域发展状况,引导县域高质量发展,我们依据新发展理念,研究提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总体实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

3、发展等六个方面一级指标和 21 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利用县域发展数据库,对全国县域发展进行评价,完成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022 年)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成为国家发展的鲜明主题和基本特征,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发展方向。“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是落实执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区划单位,县域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大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高质量发展指数来评价

4、县域发展,为中央有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为引导和评价县市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为企业投资提供基本指南。一、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基根据民政部数据,我国有 1864 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和自治旗),占我国县级区划单位数的 64.5%。我国县域国土面积为 845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 88%,户籍人口总量为 8.88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 62.93%,七普数据显示县域常住人口总量为 7.45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52.80%。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难点,没有县域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国家现代化。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一)县

5、域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基石。2021 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县域创造的 GDP 总量为 39.12 万亿元,占全国 GDP 总量的 38.51%。当然,县域的地位不能仅仅用经济总量来衡量,毕竟县域还承担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职责。县域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发展的“米袋子”“菜篮子”,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国一产增加值的 75.62%,部分农产品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80%,比如油料、棉花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 81.91%和80.78%。县域还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域二产增加值占全国二产增加值总量的 40.91%,规上工业企业

6、总量的47.86%。如果将近年进行撤县(市)设区的地区考虑进来,县域承载了约一半的二产生产和超过一半的规上工业企业,要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不下降的发展目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二)县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相较于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县域面临着更多发展不充分的现象。首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滞后,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县域人均 GDP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0%,即使按常住人口计算,县域人均 GDP 也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70%。其次,县域对生产要素吸引力不足,当前县域不仅普遍面临着常住人口减少的现象,而且资金等

7、生产要素也处于流失状态,县域住户储蓄存款占全国住户储蓄存款的比重为 36.64%,但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19.62%。再次,城镇化建设存在较多短板,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 1/2 左右。但从另一角度看,推动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4县域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据我们对县域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前 200 名县的统计,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足 3%,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三)县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点。我国依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世界工

8、厂地位正在逐渐形成,县域也在我国产业链分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我国进出口额最多的 50 个县实现进出口总额达5687 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 9.4%,一些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球都占有重要位置,比如江苏丹阳的眼镜、浙江诸暨的袜业、湖南邵东的打火机等。当前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要关注国际市场,还要重视庞大的国内市场,我国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居民的 2/3 左右,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离不开庞大县域市场的支撑。在双循环格局下,需要县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承担产业生产组织,统筹国际和国内、生产和生活,培

9、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四)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国家乡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5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提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占比下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乡村人口减少的客观背景下推进的,要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提高县域非农产业比重,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县

10、域是包含城乡、功能完备的最基层行政单元,具备推进改革、落实中央战略决策所必需的行政管理权限和能力。相较于大中城市,县域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村,能够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更适宜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单元。(五)县城是完善城镇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县城是联系城镇和乡村的关键节点,是城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七普数据显示,虽然县域常住人口处于减少趋势,但县城吸纳人口的总量还处于增长状态。相较于大城市,县城生活成本低,且由于地缘关系,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融入门槛低,生活品质更高。经济地理规律表明,中心城市将专注于创新,逐步将成熟产业转

11、移出去,成熟的制造产业将由中小城市来承担,形成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镇体系。承担创新功能的中心城市将会决定国家发展的高度,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地位,而以县城为主体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中小城市则构建了国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6家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另外,一些中心城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暴雨等自然灾害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甚至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在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时,要推动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县域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主要载体,在国家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虽然县域承载的人口比重会出现下降,但县域所承载的人口规模总量仍然巨大,据

12、测算即使在城市化成熟后县域人口总量仍将有 6 亿左右,具有庞大的经济空间。但是也要看到,县域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更加突出,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难点,需要各个层面给予更多关注。综合来看,县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些不会因为县域人口和经济比重的下降而变化。二、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的主要内容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要立足于县域发展的客观实际,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扣我国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结果为导向,突出质量与效率,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经济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通过建立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系列指数,为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行

13、动指引,进而推动县域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7(一)基本原则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作为度量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科学依据,首先必须建立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县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指标体系,指数和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全面性。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涉及面广,指标确定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各方面因素,力求做到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科学合理,能够全方位描述县域发展主要特征,全面体现县域发展的整体质量,确保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科学性科学性。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应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能够系统把握县域

14、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准确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数据获取要简单方便,计算方法要标准规范,并能根据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权威性权威性。县域高质量指标体系的设定要全面把握县域发展客观规律,深刻领会中央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广泛吸纳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等方面成果,确保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的专业性。数据资料来源要以政府机构公布数据和公开报告为主,补充吸纳各类大数据资源,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统计指标的一致性,确保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的权威性。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8可比较可比较。县域高质量发展指

15、数应具有可比较性,依靠指数能够对县域发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建立跨越时空的多维度指数比较体系。通过横向比较,能够明确每个县在全国县域中的位次,找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纵向比较,能够分析县域发展各方面的进展,成为评价每个县高质量发展进展状况的客观依据。(二)评价重点全面统筹全面统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鉴于县域发展水平总体滞后的状况,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同步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还是基础,因此评价中需要通盘考虑县域所承载经济、人口的总体规模,并关注到人均经济指标情况。以人为本以人

16、为本,强调发展成果共享强调发展成果共享。发展为了人民,一个地区发展的目的是要让人民分享到发展红利,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共同富裕之路。高质量发展评价要以居民收入水平高低、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县域发展大局的能力为重点。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注发展内生动力关注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县域经济发展也要强调创新驱动作用,县域创新要和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断提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9升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因此在评价中

17、,重点评价创新型企业数量及企业创新成果数量等情况。生态优先生态优先,注重环境质量改善注重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严守绿色发展底线,倡导资源节约原则,保持生态质量不断改善,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评价中,重点考察县域环境质量以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用电等状况。扩大开放扩大开放,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积极应用国际市场资源要素能够加快县域发展步伐,在双循环格局中还要不断加大开放的大门,发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立足县域特色优势资源,用好国际市场资源。基于此,将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县域对外开放情况。

18、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强化结构系统优化强化结构系统优化。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察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还要关注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协调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更强,县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城乡协调、财政收支结构、金融机构存贷结构、消费市场发育等结构协调发展状况,突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指标体系根据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评价重点,对县域高质量发展开展综合评价,形成了包含 6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的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0表表 1 1 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备注总体实力地区生产

19、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常住人口规模人均 GDPGDP/常住人口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常住人口共享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综合: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社保覆盖水平综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状况医疗发展水平综合: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和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情况教育发展状况综合: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状况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状况综合:PM2.5 浓度和空气质量单位 GDP 能耗水平综合:单位 GDP 能耗及工业用电等情况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综合: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和增量专利申请状况综合:专利和发明专利授权情况开放发展进出

20、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共预算收入占 GDP 比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社零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四)指数系列为全面评价县域高质量发展情况,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指数,包括: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和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是评价样本县在全国县域发展中所处水平,用来横向比较县与县之间高质量发展的相对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1程度,指数的

21、大小说明该地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是评价一定时期内样本县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程度,作为反映一定时期内该县高质量发展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用来纵向比较样本县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本报告正文主要分析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情况,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附件 3 中提供。(五)指数计算数据来源,财经城市研究院利用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地方政府公开报告等官方正式渠道,构建县域发展数据库,该数据库搜集全国各县(县级市、旗)2000 年以来的发展数据,为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提供数据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测算过程包括:一是数据标准化;二是依据对各领域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权重赋权,各一级指标权重加总为

22、 1,一级指标所属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为 1,部分有三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权重之和为 1;三是基于对总体实力、共享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六个维度 21 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化分值计算,通过加权合成指数。数据标准化。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在此我们采用指数化处理方法。指数化处理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进行数学计算,其结果介于0,1之间。转换函数如下: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2其中 max 为各指标数据的最大值,min 为各指标数据的最小值。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数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

23、可以进行加权合成。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标准化数值区间介于50,100之间。指标赋权。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需要将县域发展的各个层级指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我们根据当前宏观政策的要求,采用专家赋权法对权重进行确定。指数计算。每项指数都是根据所选择的指标,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后,得出结果乘以其权重,将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乘以权重相加得出二级指标数值,将二级指标乘以权重相加后得出相应一级指标值,将一级指标乘以权重相加得出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值。指数涵义。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 50到 100 之间,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某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 100 代表年度的

24、最好水平。在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中,每个指数值代表该县域在本年的发展水平。应用以上算法,得出如下结果: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3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4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以下简称“百强县”)分布体现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东部地区百强县占 73席,中部地区占 18 席,西部地区占 8 席,东北地区占 1 席。苏浙鲁闽四省在百强县中占 69 席,领跑县域发展,中部地区豫鄂湘皖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处于跟跑地位,县域经济开始逐步起色,西部和东北地区县域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发展主要依靠省会城市带动或者特色资源条件。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5百强县支

25、撑了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百强县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群发展,特别是在长三角、山东半岛、海西城市群,百强县与中心城市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分工,承接了中心城市外溢产业和功能。而在中部地区,围绕着郑州、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一些县市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区域节点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推动了网络型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形成。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6图 3 2022 年度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空间分布图三、百强县解析: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行者2022 年度百强县常住人口总量为 9806.22 万人,比户籍人口多 849.39 万人。其中,51 个县(市、旗)为人口净流入地区,人口净流入 1449.83

26、万人,49 个县(市)为人口净流出地区,人口净流出 600 多万人。2022 年百强县发展具有以下特征:(一)全面进入千亿县阶段,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优于全国总体水平。2021 年百强县创造的 GDP 总量达到 11.43 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达 9.99%。县均 GDP 为 1143 亿,中位数为 927 亿元,江苏省昆山市 GDP 最高达 4748 亿元,2000 亿以上的县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7有 8 个,1000 亿以上的县有 43 个,千亿县相较 2020 年增加了 5 个。预计未来几年内,千亿县数量将迅速增多,全面进入千亿县发展阶段。按可比价计算,2021 年百强

27、县 GDP 同比增长 8.78%,综合 2020 和 2021 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6.09%,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2021 年百强县人均 GDP 达 11.09 万元,比全国人均 GDP高 36.97%。作为一个整体的话,百强县人均 GDP 水平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比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及江苏、浙江和福建三省低。人均 GDP 水平最高的县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达到 39.73 万元,其后是陕西省神木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和陕西省府谷县等 3 个能源资源富集的县(市),人均 GDP 在 30 万元左右。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 GDP 最高的分别是江苏省江阴市和湖北省宜都市,分别达到25.7

28、万和22.22万元,另外人均 GDP 超过 20 万元的县(市),还有贵州省仁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8怀市、江苏省昆山市和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二产撑起百强县半壁江山,实体经济发展动能强劲。2021 年百强县三次产业结构为 5.1:51.4:43.5,非农产业占比已接近 95%,经济结构非农化水平较高。在三次产业中,二产占比最高达 51.4%,二产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2 个百分点,比全国县域二产比重高 11.2 个百分点。百强县二产增加值占全国二产增加值总量的 13.02%,占全国县域二产增加值总量的 32%,百强县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是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

29、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19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来看,按可比价计算 2021 年百强县二产增长速度接近 9%,比全国二产增长速度快 0.71 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二产是推动百强县经济增长的主力;百强县三产增长速度为 8.77%,比全国三产增长速度快 0.57 个百分点。相应百强县的一产不但占比低,而且增长速度也最慢为 5.56%,比全国一产增长速度慢 1.54 个百分点。二产是百强县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百强县参与全国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基础,发展优势还需进一步强化。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0(三)居民收入水平高,城乡收入差距小,有力地践行了共同富裕之路。从收

30、入水平看,百强县收入高于全国水平。2021 年百强县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县分别为 77468 元、86628 元和 46535 元,中位数分别为 41959 元、52626 元和 27884 元,中位数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6831 元、5214 元和 8953 元,各项居民收入都实现较高水平。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要更加突出,不仅中位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且仅有 2 个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1百强县城乡收入差距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021 年百强县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最低的县仅为 1.34

31、:1,中位数水平为1.83:1,均远低于 2.5:1 的全国平均水平,有且仅有 1 个县的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 2.67:1。百强县的发展事实说明,县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均衡发展,达到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推动走共同富裕之路。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2(四)财政自给率较高,财政收入质量略有下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水平较低。2021 年百强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2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比全国整体增长速度略微低 0.2 个百分点,百强县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

32、出的比重)为 74.38%,比上年提高了 3.58 个百分点,保持了较高的财政自给率水平。从全国整体来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 52.63%,比百强县低22 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2020 年)财政自给率为64.1%,比百强县低 10.53 个百分点,而县域(2020 年)整体的财政自给率仅为 33.56%,不足百强县的一半。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3从总体来看,2021 年百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7.23%,同比下降了 0.24 个百分点,反映了百强县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略有下降。从百强县个体来看,2021 年各县(市、旗)

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 GDP 的比重普遍出现下降状况,其中最高值、中位数和最低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 1.58、0.38 和 0.29 个百分点。另外,百强县之间的财政收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最高的县(市、旗)约为最低县(市、旗)的 5 倍。从与不同层级城市的对比来看,2020 年我国省会城市(含计划单列市)市辖区、地级城市市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 GDP的比重分别为 9.89%和 8.21%,在百强县中能够达到省会城市(含计划单列市)市辖区和地级市市辖区水平的县(市、旗)分别占 12%和 30%。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42021 年百

34、强县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8435 元,比上年增长了 11.2%,比全国整体平均水平高 7.1%,比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平均水平低 9.6%,而县域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 3719 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百强县的 44%。但是百强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11313 元,不仅低于市辖区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较高的财政自给率和较低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水平说明,百强县发展获取较少的行政资源支持,主要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吸引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具有较强的内生增长能力,发展充满活力。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5(五)金融机构存贷比较高,消

35、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2021 年百强县住户人均存款为 8.05 万元,比 7.31 万元的全国平均水平高 10.1%。百强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 83.95%,比上年提高了 3.54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03 个百分点,也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27 个百分点转变为高 0.76 个百分点。百强县较高比例的存贷比,表明金融机构对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金融生态和企业项目持续看好,认可度较高,信贷资源更多地向百强县本地倾斜,也说明百强县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吸引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在本地经济发展中,丰富了百强县资本投入渠道,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

36、6百强县存在较大消费潜力。2021 年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9 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8.9%。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比重为 34.4%,比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比重低 4.1 个百分点,比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2020 年)低 6.4 个百分点,并且比县域(2020年)平均水平低 1.2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百强县过去发展中过于强调以生产为中心,对生活消费关注不够,消费载体建设不足,居民收入并未同步转化为现实消费,百强县还有较大的消费空间可以挖掘,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从消费增长数据来看,2021 年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37、了 14.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快了 1.7 个百分点,消费对百强县发展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7(六)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显著,部分领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 年百强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均取得一定进展,比如医疗卫生方面,百强县千人病床数、千人医生数和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同比分别增长 7.76%、6.97%和 7.0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分别快 2.7、2.3 和 1.7 个百分点。在社保覆盖率方面,百强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1.77 个和 1.39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职工

38、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比全国快了 0.7 个百分点。综合来看,虽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是部分指标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需要政府进行投入的一些事项。比如,百强县千人病床数、千人医生数和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8全国平均水平的 80.7%、91.9%和 86.7%,还需各级政府关注,通过多元渠道增加供给,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七)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21 年百强县进出口总额达到 6000 亿美元,比上年增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29长 23%,比全国增长速度快了 1.6 个百分点。2021 年百强县实际

39、利用外资总额为 202 亿美元,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 11.66%,是我国接受外资投资的重要载体。百强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支有生力量,在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百强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 2 万家,同比增长 35.23%,呈现较快增长势头,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百强县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接近四成百强县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二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 50%,接近六成的县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超过了 40%。在技术创新方面,2021 年百强县万人专利授权数、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 30.23%和 47.96%,达到 54.12 件和 4.

40、41 件,增长速度比全国快 3.83 和 14.76 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万人专利授权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了 21.55 件,高出 66.16%,而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仅比全国平均水平少 0.52 件,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0(八)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百强县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与全国整体状况保持同步。2021 年百强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86.9%,同比上升了 0.3 个百分点,与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保持同步,仅比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

41、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低 0.6个百分点。PM2.5 浓度从 2020 年的 34.26 微克/立方米,下降为 30.1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12.04%,比地级及以上城市快了 2.94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平基本相当。在能源资源消耗方面,百强县能够完成上级政府能耗排放要求,坚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地实施。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1四、发展建议百强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表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百强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2立足自身优势,做大

42、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生产载体,支撑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百强县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能够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红利,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做到了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成为践行共同富裕发展之路的典型示范,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样板。但是百强县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发展不充分的现象,需要在发展中加以注意,对未来发展建议如下:(一)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农业转移人口是县城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对县城增强集聚吸纳人口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一是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人口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城市人口的多

43、元性,不要把眼睛只盯着高素质人口,高素质人口更需要多元复合人口的支撑。对于外来人口比重较高的县(市),要加快落实取消落户门槛的文件精神,为外来人口在本地落户提供便捷条件,并承担起主体责任,建议中央健全与跨区域流动人口落户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减轻基层政府负担。二是二是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取消户籍限制,以常住人口作为提供依据。三是三是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特点,制定完善针对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办法,提高社保覆盖率,提升居民获得感。四是四是针对县域非农产业和就业特征,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3完善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和资

44、格认证体系,让农业转移人口有稳定的社会上升通道。(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县域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要承担起农业现代化的责任。一是一是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开发利用,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闲置浪费用地整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适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条件。二是二是建设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针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开展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生产托管和市场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三是三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运用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手段提升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水平。四是四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

45、合发展,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做优乡村特色产业。五是五是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发展,推进农机装备提挡升级,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创新数字田园、智慧农(牧、渔)场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农田水利、冷链物流、加工仓储等设施智能化转型。(三)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制造业。实体经济是县域产业的主体,也是提升县域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必须坚持制造强县发展路径,夯实特色产业基础。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4一是一是立足服务农业生产的基本点,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产业、饲料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制造等为农服务产业集群,保障农业生产

46、需求和产业升级。二是二是立足于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区域品牌建设,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创新专业化产业运营服务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更大范围产业分工。三是三是紧紧抓住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趋势,发挥县域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积极利用中心城市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中心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四是四是完善园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依托县域各类产业园区,积极利用专项债、企业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渠道,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园区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提升百强县园区层级,优化

47、产业发展环境。(四)扩大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和服务业在经济中比重会不断提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创造便利化消费条件,增加多元化消费供给主体,弥补消费发展不足的短板。一是一是创造便利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让服务业业主稳定下来,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特色消费,打造百年服务老店,创造适宜消费的外部条件,激发内需空间,扩大县域消费规模。二是二是创造便利消费的空间环境,促进高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5密度的中心商业区的形成,回归城区作为商业中心的本质,并针对服务业发展需求,通过小块土地出让等模式进行精准供地,定制化建设,不走传统大规模工业

48、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三是三是加大消费载体建设力度,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基本要求,构建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构造便利消费的基础条件,改造提升百货商场、大型卖场、特色商业街等传统消费载体,因地制宜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新型消费集聚区建设。(五)建设高品质的特色现代城区。县城建设不能复制大城市的发展模式,要符合县域发展特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城一面,要更加贴近居民生活,让居民能够同步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一是一是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重点围绕城镇人口增多、老龄化进程深化,突出解决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足

49、等问题,多渠道增加医疗卫生人员,提升医疗卫生装备水平,推进城区学校的扩容增位,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增加养老托育机构供给。针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政府供给的有效补充。二是二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把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方式,与知名医院、学校通过建分院、分2022 县域高质量发展年度指数报告36校等模式进行线下直接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条件,通过线上方式与优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三是三是建设数字智慧城市,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化部

50、署,加快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六)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加大改革进程,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一是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以保障农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集体股权合法权益为前提,探索建立农村权益自愿有偿转让退出机制,建议地方平台公司等国有企业在不改变集体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参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收储工作,扩大农村土地权益退出渠道,建议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成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方式保障资金投入。二是二是盘活农村集体土地,鼓励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通过自营、委托、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