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2286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3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洞察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致同咨询行业洞察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2023年9月发布引言(1/4)2023年,在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后,中国进入疫情后时代。医药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们也终于得以重整身心,将工作重心从之前的精准常态化防控,与新冠相关的检测、疫苗、药物研发等工作中,重新转回正常的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为人类战胜各种疾病继续贡献专业力量。然而,作为曾经最著名的逆周期行业,在经济开始逐步回升的2023年,医药医疗行业虽然仍有诸多亮眼进展,却在整体上跑输大盘,仍处于艰难的行业下行周期。具体来说:政策方向 一方面,最受关注的集采降价幅度在2023年再次达到高力度,相较八轮集采平均54%(其中最高为2018年第一次的59%,最低为

2、2022年48%)的降价幅度而言,2023年3月最近的第八批集采平均降价幅度高达56%。这说明本年的第八批集采未能延续2022年第七批集采时的温和降价幅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新冠疫情对医保基金在收支两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医保基金的“钱包”更加收紧。在这样的宏观情况下,药企在谈判竞价时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另一方面,2023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自此,医药行业的反腐风暴全面拉开,并必

3、将对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行业痛点 创新力尚显不足,需从“改良创新”迈向“原始创新”:中国创新药中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仍然不足。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开发的FIC新药尚未有被国内外其他企业fast follow的情况。中国FIC不成功,药物不被认可只是表象,本质原因在于药物背后的全新靶点或机制并没有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我国药企最常用的仍是Fast-follow打法,新药研发多属于Me-too或者好一些的Me-Better。我国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做仿制药研究,离真正的创新型大药企的目标差距较大。在我国11,820家药企中,新

4、药研发项目占比超过50%的企业仅有2851家,约为24.1%;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99.6%。创新药研发靶点过于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目前国内药企投入和追逐的热门靶点集中,这一方面造成对有限靶点过于集中的研发导致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甚至是患者招募都会出现困难,从而影响研发进度;另一方面未来由于创新药企业管线的同质化程度过高,导致后期步入医保集采或国谈阶段就更容易陷入同行竞价的情况,如果不能研发进展占得先机,将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佳机会,在药品定价和销售等方面陷于被动。境外审批政策变化改变原有新药获批方式,研发投入要求更高导致出海受挫:2022年中国多家头部创新药企业的肿瘤药物“出海”遇挫,

5、这与FDA在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计划(要求更多的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要求药企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地纳入更多人种)有很大关系,这势必大幅度增加药企的临床研究成本。从去年以来,包括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黄医药等在内企业的创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时接连遇挫;今年2月份,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海外授权遭渤健退回,创新药“出海”再度被蒙上阴影。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引言(2/4)资本市场 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商业贿赂频被爆出,市场遇冷,投资者对该板块整体信心不足:此前曾有令市场震惊的康美医药造假案,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医药

6、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虚增利润近40亿元。后又有譬如*ST辅仁、*ST泽达、*ST紫鑫、*ST银河、*ST必康、*ST未来等等医药医疗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引发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此外,近期多家医药类公司高管亦相继被监察机关实施留置措施,疑与反腐方向有关。对于单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而言,该等负面新闻的爆出甚至引发退市,不仅导致品牌形象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融资渠道被关闭,企业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也无法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量爆出的医药企业的恶性造假及贿赂事件,更是对更个医药医疗行业的声誉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该板块在和其他板块的对比中,不仅未能发挥此前的逆

7、周期效应,反而被投资者继续看跌。医药医疗行业投资降至冰点:受美元基金收缩、境外上市受限、创新药行业估值体系重构等影响,目前整个医药医疗行业投资步入下行通道,估值陷于低位,上市公司表现跑输大盘,未上市医药公司的融资亦陷入冰点。在2023年上半年全球医药健康领域十大投融资中,与我国有关的仅有康桥资本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海森生物一单。该企业的专业领域为慢性病、老年相关疾病以及急重症领域;商业模式为通过收购、License-in而非自主研发,以获得原研药产品在中国的所有权和商业化权益。资本投资放缓,一方面导致创新药企业炮弹不充足,研发投入下降;另一方面,诸多已进入拟上市周期的医

8、药医疗企业仍在“扎堆”等待估值回升后挂牌上市,目前即使完成过会或聆讯也由于估值过低无法挂牌,陷入两难境地。新药研发 阿尔茨海默症(AD)治疗药物的研发出现新的转机。该方向是新药研发重灾区和难度珠峰,强生、辉瑞、罗氏等制药巨头曾纷纷在此折戟。2023年1月,卫材开发的Lecanemab基于Clarity AD试验被FDA加速批准上市;更加值得关注的进展来自于礼来,2023年5月,礼来研发的Donanemab确证性III期成功,亦有机会获得FDA完全批准。在礼来的三期临床数据发布当天,礼来的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刷新全球药企市值纪录,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及患者对AD用药出现突破性进展的翘首期盼。AD

9、药物研发艰难的根源在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未确定,这也提示了我们医药研发任重而道远,同时蓝海无限。此外,减重药升级为大药企的研发重点产品,糖尿病用药GLP-1的新适应症减重成为热门研发和增长领域。与过往的成分不明且未经严格医学临床检验的的减肥药相比,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减重药已在全球市场开始持续发力,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其最初获批的适应症均为糖尿症用药,在上市后才再次获批减重适应症。GLP-1类药物在全球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前十位,在中国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第五位(前四位均为癌症用药),除礼来和诺和诺德已有GLP-1肥胖适应症药物上市外,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

10、勃林格殷格翰等巨头也已进军GLP-1减重市场,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均在着重发力药物减重市场。国内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2030年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6亿人民币。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减肥药物仅有奥利司他一款,暂无GLP-1类药物获批肥胖适应症。国内的众多药企也在GLP-1/GLP-1R赛道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6月,国内已经申请临床及以上的GLP-1类药物一共99个,进度最快的为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均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2引言(3/4)关注板块 疫苗研发:虽然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散退,但2023年上半年常规疫苗接种节奏仍未恢复正常,预计将对疫苗行业全

11、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相比之下,HPV疫苗依旧属于高景气子版块,填补了新冠疫苗量价齐跌带来的收入空缺。例如,2023年上半年万泰生物HPV2获批签发234批次,同比增长67%,沃森生物HPV2获批签发23批次,智飞生物代理默沙东的HPV9获批签发65批次,同比增长55%;此外,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亦成为少有的蓝海品种。带状疱疹发病率为全球35,亚太地区310,且有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有默沙东的Zostavax与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百克生物的首个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也在2023年4月上市,成为2023年上半年国产常规疫苗唯一重磅新产品。CXO医药外包:疫情催生的研发红

12、利已趋于消失,CXO行业也进入内卷严重阶段。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欧美市场医药研发红利外溢,推动以药明系为代表的国内CXO企业业绩异军突起。虽然2022年业绩亮眼,但国内CXO企业股价却在2023年上半年开始跌跌不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渐趋弱并退去,多数上市CXO公司在手订单数量环比下降明显;另一方面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境内外医药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对境内外医药研发市场均高度倚重的中国CXO行业亦不能独善其身,近年因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事件、未经核实名单(UVL)的“黑天鹅”事件、及美国对本土化生产的鼓励政策而导致的一众国内CXO上市企业股价暴跌事件就说明了这种依赖

13、关系;此外,部分Biotech生物科技和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面对资本寒冬中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与正在到来的估值重塑,选择抢滩入局CXO行业,以利用其技术优势、过剩产能、房地等资源通过CXO 业务变现来缓解资金压力,亦导致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口腔医疗:一方面,在种植牙领域,2022年1月国务院提出对种植牙等高值耗材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治理的征求意见稿,最终在2022年9月从政策上明确了“技耗分离”计价方式,确定公立三级医院种植服务费4,500元/颗的基准,该等集采政策的落地,使得种植牙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5%,种植牙行业告别暴利

14、时代;另一方面,消费年轻化、“个人IP”时代、互联网直播共同催生下的“颜值经济”,加速隐形正畸和数字化口腔的需求和国产替代。医美产业:2021年医美行业步入监管元年,2023年更是惩治医美行业乱象的高压之年。在行业合规性加强的背景下,医美市场开始进入疫情后的修复时期,触底反弹时刻来临。从实际表现来看,尽管市场规模及用户规模的绝对值较上一年保持增长状态,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获得了医美产业链中最大部分利润的上游龙头企业表现尤为亮眼,如爱美客、华熙生物等的收入和利润在疫情期间及疫情后均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医美行业仍能录得较快增长,上游企业营收利润双增,即使是处于产业链中相对劣

15、势的中下游企业也仍处于收入上涨阶段,我们理解有以下主要原因:一是著名的“口红效应”,即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例如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欧莱雅公司(化妆品牌)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面膜销量上升,此外,头部护理、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原因是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对收入和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游等,这样以来反而有一些“闲钱”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廉价是相对车房等大宗商品)的消费上升;二是中国的医美产业仍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和用户心智仍在培育增长阶段。

16、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3医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动态引言(4/4)展望未来 相较过去的2022年,尽管开启疫情后时代的2023年没有领到梦幻脚本,从宏观环境到生命科学行业本身都正处荆棘之中,但我们仍对未来报有充分的信心。我们相信,一方面中国经济仍在从低谷中持续复苏和战略升级,过程艰难但前路可期;另一方面生命科学行业尽管从监管、资本市场、以及行业发展方向上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行业变革,并必将带来行业的深刻改变,但该行业作为周期性波动中最著名的逆周期行业的本质属性从未改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需性和发展潜力亦仍然存在。我们将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同仁们共同关注行业的核心发展趋势,持续发力,以在低谷中蓄能,

17、方能在未来潮涨时再次冲上潮头。从国家核心引导方向来看,继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带量采购、国谈、DRG/DIP、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持有人、分级诊疗、双通道、在线诊疗等一系列重大医改措施后,国家在三年疫情后启动新一轮医药领域商业反腐行动,力求破除医药领域的顽疾。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之后,我们预期我国医药医疗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架构重塑和利空出清,从而为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看,结合今年对行业的观察,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医保基金和居民均紧缩支出,且一级和二级资本市场投资都遇冷的情况下,医药医疗企业需保住现金流,严控成本支出,以平稳过冬为目前的生存要义

18、;二是产品管线布局方面仍需逐步降低仿制药占比,提升创新药研发,“仿创结合”仍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鉴于我国医药研发的实际水平仍相对较低,所以Fast-follow打法仍是目前的建议方向,未来再逐步由Me-too、Me-better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进阶。此外,在创新药研发中需避免扎堆市场上已集中研发的靶点;最后是仍然受到关注的药企出海话题,我们建议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不能仅是因为在国内遇上了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冷的寒冬就被迫出海,而是要在有足够的创新力和运营能力后再出海。虽然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才真正说明我们的实力,但中

19、国市场仍是中国药企的立身之本。此外,尽管由于很多药品在美国获批后其他地区才敢上市,这导致药企出海必去美国,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上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潜力也不容小觑,需提前进行战略布局。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4点击下方图标,了解相关详情Part 1行业动态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最新动态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宣布种植牙全面降价,所有城市参与2022年8月、10月英国、美国分别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均取得三期临床成功2022年12月我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2022年12月美国在阿尔茨海默氏症(AD)药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22年12月国产创新药“应配尽配”,不纳入医

20、保总额2023年5月我国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我国进入医疗整治高压年2022年11月裸盖菇素(psilocybin)快速改善抑郁症已进入临床试验2022年7月财政部:医疗器械最低价中标,支持国产2022年7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获批2022年9月、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财政贴息”+“医疗新基建”并举,补充基层医疗设施短板,加大基建投资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10条防疫政策,宣告我国3年疫情全面放开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2023年3月我国开始执行2022版医保目录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

21、布2023版医保目录调整方案资料来源:公开信息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6全球大健康行业新局面科学进步全球健康与医疗新趋势心理健康与幸福水平下降替代性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支出及投资激增数字创新人工智能互联互通宏观经济下行全球医疗健康资源不平等加剧医疗人员短缺2035年全球健康战略及愿景医疗健康可及性和效果均等化均等化获取健康决定因素的机会,确保健康数据具有人口代表性,从而使同等医疗需求的人群能够得到平等的治疗效果。医疗系统转型增强医疗系统的韧性,使其在预期内和意料外的情况下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技术与创新打造有利于科学和药物创新的环境,为相应的资金、应用和实施提供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减少医疗健康产

22、业对环境的影响,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最终改善健康水平。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72023年中国医改及大健康关键词医保目录“两会”议题药企及资本市场医药反腐 2023版医保目录调整方案 2022版医保目录调整情况 2022版医保谈判药品挂网 新药过审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投资热度 价值回归 消费属性 数字医疗 2023政府工作报告 医保支付标准与集采中选价协同 完善创新药相关制度 振兴中医药发展、罕见病药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及下沉 人口负增长及老龄化 2023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

23、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8中国医改最新进展(1/2)78%43亿元56%22.6万家中国医疗改革从“药品合规”向“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转型医改全景:“带量采购”保“存量”,“医保目录”提“增量”,“长远控费”是“主旋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卫生

24、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医改的目标”。医疗保障 2022年医保目录累计新增药品618种,其中2022年全年新增111种 DRG/DIP支付改革深入渗透 符合条件的诊疗方案内的新冠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全面排查、取消医保不合理医保基金 2022年职工基本医保基金同比增加8.6%,累计结存4.25万亿元 医保基金强监管组合:常态化监控+飞行检查;医保基金严查违规+专项整治医药服务 仿制药集采已完成第八批 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 合理制定新冠药品价格及检测 2023年医药集采和价格管理医保定点&公共管理服务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 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跨省异地就医2022年,按D

25、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2022年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检测费用43亿元,2021年2022年,全国累计结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超1,500亿元(含医保基金和财政补助)。2023年7月,国家药品集采第八批结束,本批次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6%,累计中选药品数量达到317个。截至2022年末,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6.3万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9万家,跨省联网定点零售药店22.6万家。资料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致同咨询分析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9中国医改最新

26、进展(2/2)“带量采购截至2023年7月,中国医改重要环节“带量采购”已完成第八批次,累计平均降价幅度超50%;其中化学药品采购模式趋于成熟,进入“以价博量”阶段,中成药及生物制品采购仍需“提速扩面”“国采”化学药各批次平均降价幅度历次“国采”化学药品中标数量累计中标317个品种“4+7”扩围59%53%54%52%56%56%48%60%56%52%48%44%58%54%50%46%42%40%300200100350250150500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八批第七批AVG=54%“4+7”扩围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八批第七批“4+7”: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涉及31个

27、品种,最终25个品种中标第二批:发布第二批集采文件,涉及33个品种,最终32个品种中标第四批:发布第四批集采文件,涉及45个品种,全部中标第六批(专项):发布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采购文件,国产替代加速“4+7”扩围: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25个品种扩围至全国第三批:发布第三批集采文件,涉及56个品种,最终55个品种中标第五批:发布第五批集采文件,涉及62个品种,最终61个品种中标第七批:发布第七批集采文件,涉及61个品种,最终60个品种中标,“提速扩面”2018.112019.122021.12021.112019.92020.72021.62022.62023.3第八批:发布第八批集采文

28、件,涉及40个品种,最终39个品种中标,累计317个品种中选,进入“以价博量”阶段仿制药带量采购实施进度及关键词25325545616039资料来源: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致同咨询分析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0Part 2医药行业全球医药行业重点突破:阿尔兹海默症(AD)AD是全球药企的研发珠峰,研究难度极高,且患者基数庞大并不断增长,疾病负担重,药物市场需求巨大重磅新药上市或研发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开启AD治疗新篇章全球在研抗A 单抗在研及上市药物布局药物名称研发企业海外研发进度海外公示时间中国研发进度中国公示时间AducanumabEisai/Biogen获批上市2021/6/7IN

29、D2023/4/27LecanemabEisai/Biogen获批上市2023/1/6BLA2022/12/22DonanemabEli LillyBLA2021/10/26III期2022/8/18RemternetugEli LillyIII期2022/7/14III期2023/2/22ABBV-916AbbVieII期2022/3/21/TrontinemabRocheI/II期2020/11/17/PRX012Prothena CorpI期2022/3/28/SHR-1707恒瑞医药I期2020/12/1I期2021/4/26 AD用药研发失败率高达99.6%,豪无疑问地成为药物研发失

30、败率最高的堪比攀登珠峰的难度,远超其他重症,至今连发病原理都不能确定。2018年全球罹患AD的患者数量已突破5千万,并且全球每3秒钟就会新增1例AD患者,照此速度,预计至2050年全球AD患者人数将突破1.3亿。目前,我国AD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占全球AD患者总人口的1/4,居全球之首,这一数字预计亦将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而上升。自1993年起的10年里,FDA陆续批准了5款AD药物上市,但由于基础病理研究不足,这些药物均不具备治疗效果,仅能够延缓症状。2003年2021年,AD药物治疗市场经历了近20年的空白期,各大药企纷纷折戟,直至2021年礼来研发的Aducanumab(阿杜那单抗)

31、获FDA加速批准,但因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争议,上市后销量不及预期。2023年1月,卫材Eisai开发的Lecanemab基于Clarity AD试验被FDA加速批准上市,作为首个在临床试验中证明能减缓认知衰退的药物立即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2023年6月10日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上,专家全票支持Lecanemab获得完全批准。此外,Lecanemab已于2022年12月向中国NMPA提交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2月获得优先审批资格。2023年5月,礼来Eli Lilly研发的Donanemab确证性III期成功,亦有机会获得FDA完全批准。在礼来的三期临床数据发布当天,礼来的市

32、值突破4000亿美元,刷新全球药企市值纪录,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及AD患者对AD用药出现突破性进展的期盼。但需要提醒的是,AD病生理机制复杂、在研药物靶点涉及多种通路,有望完全获批的Lecanemab和Donanemab,以及此前已上市的Aducanumab均为抗A 单抗。国内市场,恒瑞医药的SHR-1707是目前国内抗A 单抗乃至全部AD治疗药物中研发进展最快的药物,2023年3月22日,Ib期临床在中国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AD患者护理产生巨大社会成本和经济负担。据估计,2018年全球护理AD患者的社会成本为1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万亿美元。根据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估计,在

33、AD巨大的疾病负担中,直接医疗费用仅占20%左右,社会成本和非正式护理成本达到 40%左右。在我国,约90%的AD患者由亲属在家中照护,导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正出现在无数家庭之中。根据Global Data预测数据,2030年八个主要国家(美、英、法、德、意、西、中、日)的AD治疗市场规模将达137亿美金,2020-2030E年复合增速高达20.1%。全球痴呆患者人数预测(万人)中国痴呆患者人数预测(万人)201920202030E2025E2050E2030E5,5201,250005,00050010,0001,00015,0002,

34、0001,5007,8001,55013,9001,950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申万宏源、海通证券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2全球医药行业重点突破:减重用药减重药升级为大药企的研发重点产品,糖尿病用药GLP-1的新适应症减重成为热门研发和增长领域礼来和诺和诺德两巨头分庭抗礼,“神药”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迅速增长继被提示存在甲状腺癌风险后,GLP-1类药物因安全性风险再遭调查2021年2022年减肥6%减肥9%罕见血液病7%罕见血液病7%与过往的成分不明且未经严格医学临床检验的减重药相比,以GLP-1为代表的新一代减重药已在全球市场开始持续发力,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

35、泊肽为代表的GLP-1减重药,其最初获批的适应症均为糖尿症用药,在上市后才再次获批减重适应症;另一个减重药方向是包括礼来等药企均仍在研发的肝症用药(如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再次获批减重适应症,但该方向仍未有药物获批上市;GLP-1类药物在全球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前十位,在中国在研药物靶点中排名第五位(前四位均为癌症用药)。由此看出,全球药企均在着重发力药物减重市场。除礼来和诺和诺德已有GLP-1肥胖适应症药物上市外,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等巨头也已进军GLP-1减重市场。国内的众多药企也在GLP-1/GLP-1R赛道持续发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2030年减肥药市场规模将

36、达到76亿人民币。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减肥药物仅有奥利司他一款,暂无GLP-1类药物获批肥胖适应症。截至2023年6月,国内已经申请临床及以上的GLP-1类药物一共99个,进度最快的为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均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预计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达900亿美元。其中2型糖尿病药物市场约占350-400亿美元,减肥药物市场约占500-550亿美元,减重市场占比将超越糖尿病。以GLP-1/GLP-1R为靶点的药物已成为减肥药临床研究的主流。根据2023版ADA指南,按降糖药物的减重效果排序,诺和诺德“神药”司美格鲁肽为“减重效果非常高”的

37、药物。根据诺和诺德2022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总收入259.94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2022年销售额约113.46亿美元,同比上升93.44%。值得关注的是,减重领域收入较2021年同比增长84%,在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占总收入比重升至9%。2023年5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表示,GLP-1类药物用于减重是否也会存在像糖尿病患者使用时一样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仍需试验证明。此次风险提示波及诺和诺德、礼来、阿斯利康、赛诺菲等多家药企。EMA和FDA都在Wegovy(司美格鲁肽减肥版本)的药品说明书上警告称,司美格鲁肽会导致啮齿动物产生甲状腺肿瘤,但表示对人类的影响尚不清楚。FDA建议有甲状腺癌

38、家族史的患者不要服用该药物;2023年7月,路透社报道称EMA正在调查诺和诺德旗下两款药物,包括糖尿病药物Ozempic(司美格鲁肽降糖版本)和减肥药物Saxenda(司美格鲁肽减肥版本),原因是冰岛监管部门报告了三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后出现自杀念头的案例。EMA将考虑是否应将审查范围扩大到整个GLP-1类药物。在美国,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的Wegovy在处方说明中建议监测患者的自杀想法或行为。资料来源:德邦证券2,5003,000万=100%2530%6570%$1520350400亿美元2030年2型糖尿病市场规模日均价格患者粘性GLP-1药物市场份额报销比例寻求治疗患者数量4,0004,5

39、00万=50%5060%4555%$1823500550亿美元2030年肥胖症市场规模日均价格患者粘性GLP-1药物市场份额报销比例寻求治疗患者数量罕见内分泌紊乱6%罕见内分泌紊乱4%糖尿病治疗80%糖尿病治疗79%其他生物药1%其他生物药1%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3 目前,国内药企投入和追逐的热门靶点集中,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是“重灾区”,创新药企业管线的同质化程度越高,后期步入医保集采阶段就更容易陷入同行竞价的情况;对有限靶点过于集中的研发,可能会影响到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是患者的招募,从而影响研发进度;中国在研药物数量最多的前5靶点是:PD-1/PD-L1、EGFR、HER2、CD19和

40、GLP-1。中国Top10靶点中50%与全球Top10靶点重合,如果不能研发进展占得先机,将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佳机会,在药品定价和销售等方面陷于被动。中国创新药中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仍然不足。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开发的FIC新药尚未有被国内外其他企业fast follow的情况。中国FIC不成功,药物不被认可只是表象,本质原因在于药物背后的全新靶点或机制并没有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我国药企最常用的仍是Fast-follow打法,新药研发多属于Me-too或者好一些的Me-Better。我国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做仿制药研究,离真正的创

41、新型大药企的目标差距较大。在我国11,820家企业中,新药研发项目占比超过50%的企业仅有2851家,约为24.1%;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99.6%。对于国产创新药企而言,如果将药品授权海外开发,属于很初级的“出海”,更高级别的“出海”则是药物在全球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2022年中国多家头部创新药企业的肿瘤药物“出海”遇挫,这与FDA在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计划(要求更多的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要求药企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地纳入更多人种)有很大关系,这势必大幅度增加药企的临床研究成本;从去年以来,包括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黄医药等在内企业的创

42、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时接连遇挫;今年2月份,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海外授权遭渤健退回,创新药“出海”再度被蒙上阴影。此前曾有令市场震惊的康美医药造假案,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医药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虚增利润近40亿元。后又有譬如*ST辅仁、*ST泽达、*ST紫鑫、*ST和佳、*ST银河、*ST必康、*ST未来、*ST运盛等因涉嫌财务造假引发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对于医药类上市公司而言,退市不仅导致品牌形象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融资渠道被关闭,企业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也无法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目前整个医药行业投资步入下行通道,医药股估值陷于低

43、位,上市公司表现跑输大盘,财务造假及商业贿赂新闻频被爆出,让医药行业投融资更加遇冷。中国医药行业当前发展痛点资料来源:网络公开信息创新药研发靶点过于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力尚显不足,需从“改良创新”迈向“原始创新”境外审批政策变化改变原有新药获批方式,研发投入要求更高导致出海受挫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频被爆出,市场遇冷,投资者信心不足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4中国医药行业关注领域聚焦:疫苗研发资料来源:网络公开信息新冠疫情影响散退,HPV疫苗仍是全球重磅品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少有的蓝海品种 截至本报告日,我国已有5款HPV疫苗获批上市,包括2006年上市的默沙东4价HPV疫苗、2009年上市

44、的葛兰素史克2价HPV疫苗、2018年4月上市的默沙东9价HPV疫苗、2019年上市的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和2022年上市的沃森生物2价HPV疫苗;据中银证券统计数据,虽然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散退,但2023年上半年常规疫苗接种节奏仍未恢复正常,预计将对疫苗行业全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相比之下,HPV疫苗依旧属于高景气子版块,填补了新冠疫苗量价齐跌带来的收入空缺。例如,2023年上半年万泰生物HPV2获批签发234批次,同比增长67%,沃森生物HPV2获批签发23批次,智飞生物代理默沙东的HPV9获批签发65批次,同比增长55%;在默沙东9价HPV疫苗“约苗”火爆的背景下,国产9价HPV疫苗普遍预

45、计将于2025年后陆续上市,这也折射出国产疫苗缺乏实质创新产品,上市普遍晚于欧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HPV疫苗更是晚上市13年之久。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如在幼儿时期感染则会发生水痘,痊愈后会潜伏在神经细胞内数年甚至数十年。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受到外部特定刺激,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沿感觉神经纤维扩散,发生带状疱疹,伴有神经痛,民间常称作“缠腰火龙”;带状疱疹发病率:全球35,亚太地区310,且有逐年递增趋势;住院率2-25/10万人/年,死亡率0.017-0.465/10万人/年,复发率1%6%;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有默沙东的Zostavax与葛兰素史克

46、的Shingrix,百克生物的首个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也在2023年4月上市,成为2023年上半年国产常规疫苗唯一重磅新产品;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 2023Q1收入8.33亿英镑,创单季度销售额历史新高,预计2026年全球销售额较2020年翻倍,达到40+亿英镑。在中国,2023第二季度百克生物获得10批次批签发,GSK获得5批次批签发。国产HPV疫苗研发进展公司产品临床进展最新进展日期预计获批时间万泰生物二价HPV九价HPV(大肠埃希菌)已上市期2020年5月2021/9/172025年沃森生物二价HPV九价HPV(毕赤酵母)已上市期2022/3/242020/12/32026

47、-2027上海博唯四价HPV(汉逊酵母)九价HPV(汉逊酵母)期期2021/11/42021/6/22026中生集团四价HPV(汉逊酵母)11价HPV(汉逊酵母)期期2019/4/302020/7/8康乐卫士三价HPV(大肠杆菌)九价HPV(大肠埃希菌)期期2020/12/32021/9/14瑞科生物重组九价HPV(汉逊酵母)重组二价(16/18)HPV疫苗重组二价(6/11)HPV疫苗第二代重组四价HPV疫苗第二代重组九价HPV疫苗期期期临床前临床前2021/7/282022/5/42022/5/42022/5/42022/5/42025-2026诺宁生物/神州细胞14价HPV(昆虫细胞)期

48、2021/10/29上海所四价HPV(毕赤酵母)期2021/9/24已上市带状疱疹疫苗对比ZostavaxShingrix(欣安立适)百克生物带状疱疹疫苗首次上市时间2006年5月2017年10月2023年4月中国获批时间2020年4月2023年4月厂家默沙东MSD葛兰素史克GSK百克生物类型减毒活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减毒活疫苗适龄人群50+50+40+(填补了40-50岁年龄段的空缺)接种程序1针2针(间隔26个月)1针预防效果50-59岁:有效预防率69.8%;60+岁:有效预防率61.1%(预防效果随年龄段增大明显变差)有效预防90%以上的带状疱疹;各年龄段预防效果相当未获得相关数据价格

49、无国内定价1,598元/剂;3,200元/2剂1,369元/支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 15中国医药行业关注领域聚焦:CXO(医药外包)资料来源:Capital IQ、公开信息检索、公司年报疫情催生的研发红利已趋于消失,CXO行业内卷严重Biotech和Biopharma抢滩入局CXOCXO头部企业依赖海外(尤其北美)市场,两国贸易摩擦引发CXO市场大幅震动 欧美市场医药研发红利外溢,推动以药明系为代表的国内CXO企业业绩异军突起。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不同于欧美企业早早躺平,中国企业展现了超凡的韧性。由于新冠疫情本就激发了大量的医药研发需求,欧美CXO行业陷于存量博弈阶段,承接能力极为有限

50、,因此大量欧美研发需求订单就外溢至中国CXO企业;虽然2022年业绩亮眼,但国内CXO企业股价却在2023年上半年跌跌不休: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渐趋弱并退去,多数上市CXO公司在手订单数量环比下降明显。以药明生物为例,截至5月底,药明生物在2023年只新签了25个项目,而2022年同期则是新签47个项目。如果按照这样的拓客进度推算,不仅难以达到去年全年120个新增项目的成绩,甚至不及2020年的103个新签项目的水平;另一方面,境内外医药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对境内外市场均高度倚重的中国CXO行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境外来看,由于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和加息压力,美国医药行业整体投融资出现一定放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