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 酸和碱一、单选题 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2.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
2、又消失3.“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 玉米B 茶树C 水稻D 马铃薯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A 苹果汁:2.93.3B 葡萄汁:3.54.5C 牛奶:6.36.6D 鸡蛋清:7.68.05.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6.某NaO
3、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 g该样品与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选项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3.65%。7.【答案】D【解析】A项,Ca(OH)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项,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
4、改良酸性土壤,正确;C项,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项,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气难溶于水,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错误。8.【答案】D【解析】A项,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但是开始时的硝酸钾溶液中有一定量的硝酸钾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会从零开始,错误,B项,氢氧化钠是碱,对碱稀释时,不论稀释多少,溶液还是碱性,pH值不可能小于7,错误,C项,加热氯酸钾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错误,D项,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正确。
5、故选D。9.【答案】B【解析】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10.【答案】C【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纯净水是中性的,所以石蕊仍然呈现紫色。11.【答案】B【解析】A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项,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其属于盐溶液,错误。12.【答案】C【解析】A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错误;B项,氧化钙和水都为氧化物,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项,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为酸,而氢氧化钠为碱的
6、反应,所以属于中和反应,正确;D项,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其中硝酸银为盐,所以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13.【答案】C【解析】A项,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B项,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可以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C项,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项,因为醋酸能和碳酸盐、碱等物质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14.【答案】C【解析】A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而被除去;B项,活性炭具有吸附
7、性,能吸附有毒有味的物质,所以放置在冰箱内可达到除异味的目的;C项,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可与酸性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在,但其强烈的腐蚀性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不用于改良土壤;D项,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食醋里的醋酸反应而被清除。15.【答案】C【解析】A项,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正确;B项,橘子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正确;C项,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草木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16.【答案】碱溶液(如NaOH)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解析】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中颜色的变化。1
8、7.【答案】(1)H(或氢离子)(2)无蓝色沉淀继续产生时【解析】(1)解答本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填写的是“可能”存在的离子,不包括一定存在的离子,由于溶液澄清并呈浅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u2,还一定存在的离子包括Na和SO,能与Cu2反应的OH一定不存在,H可能存在。(2)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若溶液中还有酸存在,氢氧化钠应先与酸反应,然后与Cu2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而当无蓝色沉淀继续生成时,说明废液达到了排放要求。18.【答案】(1)E(2)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3)会产生二次污染【解析】(1)过滤操作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9、2)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测试;(3)污水应进行处理而不是冲走,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19.【答案】(1)红碱(2)OH、H、H2O(3)Mg、HH2、Mg2【解析】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20.【答案】(1)A:CuSO4B:BaCl2C:H2SO4D:Na2CO3E:Fe(2)BaCl2H2SO4=BaSO42HCl(3)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解析】观察图框,总结物质之间关系:C能与B、D、E反应,转化为A,分析五种物质的性质,将它们两两混合,其中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碳酸钠
10、溶液、铁片反应,可以与氧化铜等物质反应转化硫酸铜,由此可以推出:C为稀硫酸,A为硫酸铜溶液。由图框可知,E只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看推出E为铁片,其中的B能与除铁片以外的三种物质反应,不考虑硫酸铜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可以推出B氯化钡溶液,D碳酸钠溶液。按要求写出有关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A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1.【答案】探究1:Na2CO3(或CaCO3)有气泡产生探究2: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探究3:(1)B向上排空气法(2)O2排水法探究4:2.12%【解析】探究
11、1:因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的明显现象,可以用来检验盐酸。探究2:酸的共同特征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决定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探究3:(1)制取二氧化氮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因为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法比较:4629可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反应物为氧气;因为浓硝酸和铜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再由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同时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故采用排水法收集。探究4: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知,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1 000 g10 g1 009.8 g0.2
12、 g设:反应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2.【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2)Na2SO4Na2SO4与H2SO4(3)升高【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C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还含有硫酸钠;中和反应是释放能量的过程。23.【答案】(1)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广口瓶里气体受热膨胀生石灰(或浓硫酸)【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广口瓶里气体受热膨胀,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下降;若用生石灰或浓硫酸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13、24.【答案】(1)红(2)CO22NaOH=Na2CO3H2O(或CO2Ca(OH)2=CaCO3H2O)(3)碱溶液中都含有OH(4)NaOH或NaOH和Ca(OH)2【解析】(1)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2)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分别是: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14、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反应,则溶质是氢氧化钠,若反应物过量,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25.【答案】气泡MgH2SO4=MgSO4H2得出结论镁条长度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消失不消失Ag【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
15、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
16、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26.【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
17、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27.【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