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79989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程长飞 20091410404引 言 2O世纪8O年代后期高温超导的发现,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超导热”。经过2O多年的研究发展,我国高温超导技术在超导材料技术、超导强电技术和超导弱电技术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众多领域中,超导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和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制冷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超导技术的应用步伐迅速加快。超导技术在电力、通信、高新技术装备和军事装备等方面的应用也十分令人向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第五届国际超导工业峰会预测,高温超导应用技术将在今后510年时间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将在2010年前后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到2010年

2、,全球超导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26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 400亿美元以上。超导技术将是21世纪具有光明前景的高新技术 一、超导的基本概述和基本原理 某些金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会完全消失,电流可以在其间无损耗的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超导。超导现象于1911年发现,但直到1957年,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在物理学评论提出BCS理论,其微观机理才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BCS理论把超导现象看作一种宏观量子效应。它提出,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所谓“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形成超导电流。在BCS理论提出的同时,博戈留波夫(Bogoliubov)也独立的

3、提出了超导电性的量子力学解释。它使用的博戈留波夫变换至今为人常用。 电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库仑力。如果仅仅存在库仑直接作用的话,电子不能形成配对。但电子间还存在以晶格振动(声子)为媒介的间接相互作用。电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相互吸引的,正是这种吸引作用导致了“库珀对”的产生。大致上,其机理如下:电子在晶格中移动时会吸引邻近格点上的正电荷,导致格点的局部畸变,形成一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这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会吸引自旋相反的电子,和原来的电子以一定的结合能相结合配对。在很低的温度下,这个结合能可能高于晶格原子振动的能量,这样,电子对将不会和晶格发生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形成所谓“超导”。

4、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因为提出超导电性的BCS理论而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BCS理论并无法成功的解释所谓第二类超导,或高温超导的现象。二、高温超导材料概述 对超导现象,BCS 理论给出了比较满意的解释。而在应用方面,超导现象具有很宽敞的应用空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到了现代,人们一直致力于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在 1968 年以前,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处于停滞状况,一直在探索,但是没有较大的进展。 此时1004080019901970195019301910人们提出疑问,临界温度一直 在十几 K、二十几 K。对于这 么低的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应 用价值何在?能否有更高的临界温度?能否在常温

5、下就有超导现象产生? 1986 年 10 月,柏诺兹等人提出了他们在 Ba-La-Cu-O 系统中获得了 Tc 为 33K 左右的报道。同年 12 月 15 日,休斯顿大学报告了在处于压力下的 La-Ba-Cu-O 化合物体系中获得 40.2K的超导转变。同年 12 月 26 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宣布,他们成功地获得转变温度 48.6K 的超导材料。到 1987 年 2 月 16 日。朱经武的试验小组在 92K 处观察到了超导转变。同年 2 月 24 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领导的研究集体宣布,液氮温区超导体起始转变温度在 100K 左右。这时期超导临界温度突破液氮沸点 77K 大关,对人类

6、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高温超导材料发展简史19301910 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K. Onnes)发现汞(Hg)的超导电性以来,被发现的超导体总数已超过5 000种,超导体的发现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即由一元系到二元系、以及多元系的过程。在19111932年间,以研究元素超导为主,除汞以外,又发现了Pb、Sn、Nb等众多的金属元素超导体。在19321953年间,则发现了许多具有超导电性的合金,以及NaCl结构的过渡金属碳化合物和氮化物,临界转变温度(Tc)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后,在19531973年间,发现了如Tc17 K的Nb3Sn等超导体。其中,1973年Nb3Ge的发现

7、,使Tc的最高纪录上升到23.2 K。但在1986年以前,超导材料的Tc都太低,故被称为低温超导体。这种超导体一般需要在昂贵的液氦(4.2 K)环境中工作。由于液氦制冷的方法昂贵且不方便,故低温超导体的应用用长期得不到大规模发展。 1986年,瑞士科学家贝德诺兹(J.G. Bednorz)和米勒(K.A. Mller)制备出了Tc为35 K的镧-钡-铜-氧(La-Ba-Cu-O)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研究HTS材料的热潮。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等人相继发现钇-钡-铜-(Y-Ba-Cu-O)氧化物超导体,把Tc提高到90 K以上,液氮的禁区(77 K)

8、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1988年初,法国的米切尔(Michel)等人发现了第三类超导体:铋-锶-钙-铜-氧(Bi-Sr-Ca-Cu-O)氧化物超导体,Tc达到了110 K。紧接着,美国Arkansas州大学的盛正直和Hermann又发现Tc=125 K的铊-钡-钙-铜-氧(Tl-Ba-Ca-Cu-O)氧化物超导体。此后,一直到1993年,Putilin和Schilling等人又发现了Tc=135 K的汞-钡-钙-铜-氧(Hg-Ba-Ca-Cu-O)氧化物超导体,至今它还保持着最高的临界转变温度。 四、高温超导材料发展现状 高温超导材料从单一的稀土系发展到铋系、铊系,目前又出现了130k的不含铜T

9、I-Sr-V-o高温超导体,其材料的制备着眼于有实用意义的体材、线材、带材、薄膜。 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一直是重点研究课题。目前有二十多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能稳定的高温超导材料。制备体(块)、带(线)材和膜(薄膜、厚膜)材料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可以相互通用。,例如,薄膜的Jc很高,可以用类似薄膜的生产方法制备超导带材。熔融织构法本事制备体材的方法,现在也可以用来制备线材。到目前为止,高温超导材料仍处于试验制备规模,只有少数几种方法发展到小批量生产规模。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的有超导粉末,超导浆料和膏剂,还有高温超导薄膜。随着工艺的改进,生产成本也已经下降。特别是高温超导薄膜,在最近

10、一年里售价降低了1/2-2/3,随之薄膜器件的价格也降低了。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仍不成熟,还会出现一些新方法,而有些方法将被淘汰。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高温超导材料性能指标已经有了很多的提高。很多方法制备的薄膜,Jc均可达到很高的水平。对陶瓷超导材料来说,线材的加工时一个难点,由于陶瓷质脆,目前多采用金属(以银为主)包裹管的方法,现在应经能够制备长达100多米的超导线。也有直接制成超导线圈的。铋系超导体组成的稳定,现在制的长线材多为铋系。许多超导专家都对铋系给予很大重视。最近,日本人是说他们发现,包银的铋系超导线在磁场增加时,Jc并没有下降,这以结果是令人惊奇的,制的深入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高温

11、超导研究结束了感情激动地时期,进入了较冷静理智时期。各国政府和民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专门队伍,确定目标,极大地促进了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国家实验室和大厂家也投资进行高温超导研究的实用化进程。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是一项长期的高投资研究项目,保证经费的稳定性和科研人员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经费也是逐年增加的。为了满足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需要,各国相继建立了高温超导中心和供高温超导研究的公共实验室。高温超导的相关技术也发展很快,已试制出自动合成装置,可同时制备多个超导样品。研制出可以承担繁重操作和有毒作业的机器人系统,确立了高温超导分析与检测技术系统以及与高温超导技术匹配的

12、制冷系统。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发表的文献量也极具增加,并不限于物理学期刊,在一般工业技术、金属或冶金、化学及刮宫、陶瓷、电子学等报刊上也有相当数量的高温超导文献。根据对德温特专刊的统计,每周公布的高温超导专刊约30件,从内容来看,应用方面的各占10%。每年还举行多次国际会议,已经出版了躲过文字的高温超导会议文集和专著。五、我国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1 国内超导材料与薄膜技术我国在铋系带材、钇系大面积双面薄膜、钇系新型涂层带材、钇系准单畴块材和高温超导电缆等方面,其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或相近,某些方面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带材研究单位在核心的粉体技术方面,建立了粉体质量控制体系,

13、保证了前驱粉体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带材的加工和热处理方面,解决了长带鼓泡和芯丝不均匀性问题,消除了长期困扰Bi(铋)系长带制备的障碍,所制备的带材的最高临界电流密度J40 X 10 Acm ( =125 A),200 m长带的临界电流密度J 30 X10 Acm (临界电流 =90 A),这些成果都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北京英纳超导技术公司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先后建成了年产200 km的生产线,为我国超导技术应用的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基础。英纳超导公司300 m长带的临界电流大于100 A,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到韩国、欧洲等地。近年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

14、研究成为国内外超导研究的热点。我国在“863”计划的支持下,已初步实现了第二代带材的动态制备,数十厘米长的带材的超导临界电流达到40 A。在高温超导单畴块材方面,我国在材料制备工艺上有知识产权,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制成了直径5 cm,冻结场7 T(42 K),磁悬浮力16 Ncm 的钇系块材,并实现了直径4 cm单畴材料的小批量生产。2000年12月国产的340余块钇系块材用于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系统。同时,铋系带材、钇系准单畴块材及钇系新型涂层带材等是供高温超导电缆、限流器、变压器、磁储能系统、电机、核磁共振成像(MRI)磁体等技术应用和研究所需的材料。

15、我国的钇系2英寸双面薄膜制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中科院物理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分别实现了3英寸双面钇钡铜氧(YBCO,YBaCuO)薄膜的小批量制备。天津海泰超导司引进德国THEVA公司的多元反应共蒸合成法技术,生产出了直径3英寸以上的超导薄膜,最大直径可达8英寸。现在已具备2英寸、3英寸双面超导薄膜稳定的批量生产能力,超导薄膜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YBCO,YBaCuO薄膜的表面微波电阻尺 达到1毫欧以下(10 GHz,77 K),最小达400微欧,临界电流密度J 1 X 10。Acm ,J 分布的不均匀性小于10。综合指标临界温度( )、临界电

16、流密度(, )、表面电阻(尺 )、薄膜厚度、表面形貌,基本达到微波应用的要求。对于强电应用的超导薄膜限流器,这种薄膜的IV特性基本能满足应用要求。而中科院物理所、南开大学的2英寸双面铊,Tl一2212薄膜,尺 均达800微欧以下,最小达350微欧。, 达到1 x 10。Acm ,不均匀分布小于10。Tc105 K,不均匀分布小于1 ,而且产品稳定性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上最好水平。国外高温超导薄膜和带材发展水平应引起国内超导研究人员的关注。如,德国THEVA公司采用该国PRIMA TEC GmbH公司多元反应共蒸镀膜设备,开发的HTS薄膜多元反应共蒸成膜技术,发展了传统的热蒸发制膜工艺,解决了超

17、导薄膜需要在高温下(800左右)连续合成处理的关键问题,使成膜工艺参数处于严格受控状态,因而可以重复制备大面积均匀的HTS薄膜。薄膜技术性能高,符合产品研发的要求,成品率高,重复性好,可提供批量的优质HTS薄膜。该技术已为国际同行认可,产品和PRIMA TEC GmbH的设备已销往世界多个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重要性,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其认识较早。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扎制辅助双轴织构化(RABiTS)技术诞生不久,当时的国家超导研究和开发中心就部署了两种技术路线的攻关计划。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GRINM)、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北京工业大学负责RABiTS基带

18、及其涂层技术;而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现微系统所)和中科院物理所负责IBAD技术。2005年底,GRINM课题组在近十年的涂层导体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动态的DC磁控溅射系统,并在德国IFW Dresden的RABiTS镍基带上制备出10 m长高度织构的缓冲层(Y O YSZCeO )。上海大学蔡传兵等领导的课题组设计了涂层导体专用的PLD系统,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动态的电路交换数据服务(CSD,circuit switched data)系统_2j。另外清华大学课题组、电子科技大学课题组、北京工业大学课题组等分别在化学涂层、双面溅射沉积和RABiTS基带方面做出了特色工作。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

19、国际水平差距较大。2 国内超导弱电技术 “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设立“超导材料与技术专项”(简称超导专项),重点支持超导应用技术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超导技术”这一战略性高技术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已有清华大学、天津海泰超导公司、中科院物理所和南开大学多家单位在进行移动通信和高灵敏超导接收前端的研究。2001年10月清华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GSM1800移动通信用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2004年3月26日在国内首次将超导滤波器应用于中国联通唐山分公司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基站,超导滤波器系统已连续运行两年多,实现了我国高温超导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j。2005年底,在以北京大钟寺为中心的繁华

20、地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温超导滤波器移动通信应用示范小区,使用了30路超导滤波器系统,覆盖十多万居民 。天津海泰超导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高温超导滤波器产业化的企业,已经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生产线,在超导滤波器设计、超导芯片精细加工、静态真空设计及获得、滤波器系统集成、滤波器并网运行和测试方面建立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超导滤波器产业化工作上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 J。其超导滤波器产品也已在移动通信基站上进行了多次并网运行。中科院物理所针对我国现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和即将布局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基站开发了带宽从575 MHz的系列高温超导滤波器及相应工作于70

21、 K低温环境的低噪声放大器。实测表明,该滤波器具有极小的插入损耗,极高的带边陡度和极深的带外抑制等特点。特别是在带内群时延起伏,功率承载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我国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标准的要求,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用高温超导滤波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基站接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改善通话质量,节约频带资源,扩大基站覆盖面积的目标。 “十五”期间,中电科技集团16所在高温超导器件、低温制冷机和低温封装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完成了高温超导信道化组件、高温超导微波线性调频滤波器、高温超导辐射探测器、高温超导软x射线探测器等项目。电子科大、中电16所、中电55所共同完成了高温超导高灵敏接收

22、前端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完成了x波段高温超导高灵敏接收机前端系统各单元部件的优化设计及制作,并进行了小型化改进及制作,达到了设计要求;开始了对x波段高温超导高性能接收机前端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初样研制。在其他领域,清华大学已研制成功了特殊通信用的超导滤波器系统,该超导滤波器系统已完成了在通信基站的现场通信试验,使原基站的噪声系数大幅度改善,灵敏度大幅提高了5 dB。现场通信试验的结果表明,改用超导滤波器后,通话质量、通话成功的几率均大幅提高。我国国防建设迫切需要超导滤波器技术,以提高通信设备和其他装备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清华大学最近在这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中科院物理所研制的应用于卫星微波

23、接收机的高温超导滤波器,采用了独创的带通滤波器和可调带阻滤波器无损超导集成技术,取得了反射损耗好于一225 dB,且带外抑制优于一110 dB的优异性能。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上述集成技术和综合指标“在国内外未见相同报道”。该滤波器和工作于低温的放大器与小型机械制冷机组成子系统,并与卫星微波接收机联机进行了地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高温超导滤波器子系统可以极大地降低卫星接收机的噪声温度(高达73)。与此同时,中科院物理所何豫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超导滤波器通过了航天飞行力学环境模拟试验。试验报告指出:“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物理所研制的高温超导滤波器能够经受航飞行件力学试验的检验。证明高温超

24、导滤波器的材料、机械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均达到了航天飞行件力学性能要求。”目前我国的卫星和载人航天领域都在积极部署使用高温超导滤波器的微波接收机 。在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太赫兹(THz)波也是目前超导领域研究的前沿技术。在探测非金属武器、爆炸物、伪造物或赝品等安全应用方面,太赫兹波段具有明显的优点。这一波段的开发,在实际的军事安全技术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国内著名专家研究电磁波在层状超导体中的传播规律,致力于以超导器件为核心技术的THz信号的高灵敏接收和成像技术、物质的太赫兹波频谱测量技术和宽带频谱测量等,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这一领域中已经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已

25、经制备出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并且制备出测量心脏磁场的心磁仪的样机模型。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成功进行了利用高温超导SQUID对大地地磁分部的测量,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 清华大学曹必松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超导滤波器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6年,在高温超导发现20年之际,日本有关领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总结高温超导的应用发展,其中首先提到美国在超导滤波器方面的应用成果,接着介绍了我国清华大学在超导滤波器方面的应用成果,然后提到日本准备将超导滤波器应用于移动通信 。可见,国外已承认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在国外,超导滤波器从美国、欧洲、日本相关样机的出现到现在

26、已经有八九年的历史,但在欧洲和日本一直没有出现商业性的示范运行。美国从1998年正式进入商业网以来,现在运营系统也只是徘徊在6 000套左右的水平。 最近,清华大学超导滤波器技术已吸纳社会资金,成立了超导滤波器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 000台超导滤波器系统的生产线,推动超导滤波器的规模化商业应用,超导滤波器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我国高温超导滤波器及其组件的发展相当快,并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3 国内超导强电技术 国内在超导强电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如西南交通大学王家素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承载两万多人次,实质上已具有一定

27、的商业价值,这开拓了在磁悬浮技术上实现超越发展的可能性。1999年中科院电工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超导储能样机。2007年中科院电工所肖立业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世界首台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1 MJ05 MVA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该项目是超导电力中心本年度集中主要力量进行攻关的重点项目。1 MJ05 MVA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主要包括:高温超导磁体、低温及制冷系统、电力电子系统,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等部件。所有部件的研制在2006年已经完成,近期1 MJ05 MVA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将在北京市投入并网实验运行。在完成该系统并网试验运行前的各项调试和检测后,将投入105 kV配电网上试验运行,

28、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套投入实际电网运行的高温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正在开展25 MJ1 MVA超导限流一储能系统的研究。 2001年4月,清华大学韩征和教授领导的北京英纳公司与云南电力集团合作,投资成立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计划在五年内投资15亿元人民币,推进高温超导电缆的产业化。2004年4月19日,世界第三个高温超导电缆项目,三相30 m35 kV2 kA高温超导电缆在昆明普吉变电站并网试运行成功,其中,中电16所的万瑞冷电科技公司承担高温超导电缆制冷系统的研制。2004年7月10日,由北京云电英纳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根高温超导电缆(335 m

29、)在云南电力公司正式并网运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高温超导电缆投入运营的国家 。电缆并网运行一年多来,运行平稳,无大的故障发生。 2005年由中科院电工所与甘肃长通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究的国家“十五”计划中的“863”重大项目_ 75 m、105 kV15 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顺利完成系统集成,已经通过了系统检测和调试,取得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它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并网试验运行的高温超导电缆。75 m高温超导电缆主要由超导电缆芯、低温系统等许多关键技术,完全自主研制成功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三相高温超导限流器、三相高温超导变压器分别在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娄底市和新疆

30、昌吉市投入并网实验运行,各个系统通过了国家电力设备的标准实验,运行期间未发生任何自身故障。超导电力技术的研究开发,解决了一列关键技术问题,研制的相应的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超导磁体系统:国内一些研究单位为了配合研究实验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些科学仪器用的超导磁体,如西南核物理研究院研究了4 mm回旋管用超导磁体、振动样品磁强计超导磁体和超导材料电磁特性测试装置等。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也研制成功4 mm回旋管用磁体系统并开展200兆周核磁共振谱仪的超导磁体的研制工作。在低温磁体技术、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20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科健公司研制成功核磁共振成像用

31、的06 T超导磁体系统,并分别安装在无锡、北京和深圳等医院中使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对原苏联库恰托夫研究所赠给的第一代超导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T一7的铌钛(NbTi)超导线圈加以改造,在合肥建成我国第一个超导Tokamak装置HT一7。在此基础上,2005年建造成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大半径为175 m,中心场35 T,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低温超导装置。也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于2006年9月28日完成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实验中获得的电流超过200 kA,时间接近3 s的等离子体放电。属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科研装

32、置,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能力向前跨进一大步。 六、高温超导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高温超导体作为现在临街温度最高的一宗超导体,国内外科学家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如何提高各项临界参数,尤其是提高临界温度,仍然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好在高温超导体可以在液氮温区实现超导,所以高温超导体已经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硼化镁作为21世纪刚发现的一种新型高温超导材料,以其简单的结构和较高的临界温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并且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掺杂对硼化镁改性以提高其临界参数仍将是研究的热点。综上所述,虽然想在,超导热正在降温,但通过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新的材料制备思路和

33、进行作用机制的探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在未来的研发中,高温超导材料将广泛应用于从基础建设到医疗等各个领域,富有魅力的高温超导材料又将拉开序幕。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高温 超导物理研究新进展,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2.高温超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金建勋 ,郑陆海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3.我国高温超导技术研究现状 杨 天信,谢毅立,胡来平,王生旺,王贤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6研究所)4.超导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马衍伟 科学新闻5.钱廷欣,郑陆海,高温超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6.潘雄 国内外超导材料需求、研发简况、行业信息7. 谈国强。超导材料的发展状况.佛山陶瓷8.超导材料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9.林良真我国超导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电工技术学报,2005,20(1):1-710.蔡传兵,时东陆,潘成远,等高温超导涂层导体一RE123双轴织构技术及其发展状态C2006中日超导与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大学,2006:23-2611.姚文新我国超导技术现状与发展战略J新材料产业,2004(1):121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