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练习题,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_,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a.,重大事故,四种事件,b.,事故灾难,前三种事件,c.,重大事故,后三种事件,d.,事故灾难,四种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对突发事件措施选择的原则,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事故等级,死亡人数,m,重伤人数,n,直接经济损失,c,特别重大事故,m,30,n,100,c,1,亿元,重大事故,10,m,30,50,n,100,5000,万元,c,1,亿元,较大事故,3,m,10,10,n,50,1000,万元,c,5000,万元,一般事故,m,3,n,10,c,1000,万元,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注: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练习题,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a.,重大、较大,b.,特别重大、重大,c.,特大、重大,d.,特别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的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练习题,(,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的单位有:,a.,矿山,b.,国有大型企业,c.,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d.,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e.,建筑施工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练习题,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其中三级用,标示。,a.,红色,b.,绿色,c.,蓝色,d.,黄色,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单位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练习题,(,6,)*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a.,控制危险源,b.,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c.,评估经济损失,d.,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六个一级要素及其二级要素,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1,方针与原则,3.,应急准备,2,应急策划,(1),机构与职责,(,1,)危险分析,(2),应急资源,(,2,)资源分析,(3),教育、训练与演练,(,3,)法律法规要求,(4),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1),接警与通知,(7),人群疏散与安置,(2),指挥与控制,(8),医疗与卫生,(3),警报和紧急公告,(9),公共关系,(4),通讯,(10),应急人员安全,(5),事态监测与评估,(11),消防和抢险,(6),警戒与治安,(12),泄漏物控制,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案例:某厂重大事故火灾、坍塌事故,某厂工人在新扩建的库房内安装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不慎造成电线短路,引起库内棉堆突然冒烟起火。由于现场工人不会使用灭火器,火势迅速蔓延。辖区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然而厂区无消防栓,消防车要到几公里以外取水,加上风大,火势迅速猛烈蔓延到楼上各层。当地政府紧急调集多个消防中队增援,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奋勇扑救,大火基本扑灭。其后留下一个消防中队继续扑灭余火,其他消防队相继撤离。由于棉包仍在阴燃,为彻底消灭火种,火场指挥部先后调来多台挖掘机和推土机进入厂房,将阴燃的棉包铲出,并让该厂派出几十名工人协助消防人员清理火种。随后,厂方又组织数百名工人进入火场清理火种、搬运残存的棉包。不久,厂房突然发现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后,厂长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将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纳入了工作计划,并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科长受命后,立刻召集本部门人员成立了预案编制小组,进行了分工,并特意派出小组成员参加了预案编制培训班。编制小组在编制预案过程中,在档案室找到了,5,年前的企业预案,发现该预案中的厂区平面及人员变化等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异,内容略显单薄,但基本结构尚可。编制小组便在原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系统分析了该厂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应急能力,并参考有关书目及其他企业的预案等,进行了大量的完善和补充,按期向厂长提交了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再次修订完善,形成了预案的最终版本。预案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请回答下列问题(带*的为多选题)。,(,1,)该事故中,()的措施是比较成功的。,a.,应急准备,b.,初期响应,c.,扩大应急,d.,现场恢复,(,2,)*该厂在预案编制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有:,a.,安全科长召集本部分人员成立预案编制小组,b.,参考其他企业的预案,c.,派人参加预案培训班,d.,以原预案为基础进行编制,(,3,)*该厂预案相关工作在()方面存在显著缺陷。,a.,预案的演练,b.,预案的评审,c.,档案管理,d.,预案的修订,参考答案,(,1,),c,说明:,扩大应急较成功,:辖区消防中队遇到取水困难、火势迅速猛烈蔓延时,当地政府紧急调集多个消防中队增援,将大火扑灭。,应急准备不成功,:现场工人未经培训,不会使用灭火器;灭火资源缺乏,厂区无消防栓。,初期响应不成功,:未及时扑灭初期火灾,使火势蔓延。,现场恢复不成功,:大火被基本扑灭时,厂房已被烧,10,几个小时,受震动有倒塌危险,不应调来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大量工人进入厂房,结果造成大量伤亡。,参考答案,(,2,),b,,,c,,,d,说明:,a.,预案编制小组应由各有关部门组成。,d.,原预案,“,基本结构尚可,”,。,(,3,),a,,,b,,,d,说明:,以前的预案未经评审、演练和修订。,新的预案初稿未经由有关部门人员及厂领导参加的评审组评审,只厂长一人审阅;未经演练和修订就形成了预案的最终版本。,该厂在档案室能找到,5,年前的预案,说明档案管理较好。,案例:,某市应对水污染的工作,A,市某化工厂发生猛烈爆炸起火,现场火光一片,浓烟滚滚。爆炸燃烧当即摧毁了苯胺装置、硝基苯储罐和多个苯储罐,并直接威胁到旁边十几个储罐的安全。为遏制火势蔓延、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消防队员使用数千吨水和几十吨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长时间的灭火战斗后,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积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然而大量夹带着有毒苯类物质的消防水,绕过了该厂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人了甲江。,3,天后,处于甲江下游的,B,市开始停水。又过了几天,处于甲江下游的,C,市检测到水中苯类污染严重超标。随后,,C,市政府向市民发出紧急公告,全市将临时停止供水,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公告没有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而是称将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此时,,C,市正流传该市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尽管该市地震局某发言人否定了近期爆发大地震,但该公告的停水时间和停水原因解释加重了市民的猜疑,各超市人群拥挤,出现了饮,用水、食物等抢购风潮,两天内离开该市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也全面告急。旋即,,C,市市政府又发出一则紧急公告,称停水原因是甲江水质近期可能因,A,市化工厂爆炸事故受到污染。两次公告不同的停水原因解释引起了市民的困惑,而,A,市化工厂某负责人曾在接受某报社采访时强调,该事故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与此同时,,C,市中小学宣布停课,7,天,并进行了安全和抗震知识教育。至此,地震传言在,C,市造成的恐慌达到顶峰,很多市民冒着严寒,带着帐篷,夜宿街头。,C,市市政府不得不发布第三次紧急公告,并经过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思考题:,(,1,)如果由你来担任该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总指挥,请介绍需要优先开展的,3,项工作并说明理由。,(,2,)针对该案例在应急信息通报和谣言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紧扣本案例,在制定针对该类事故的应急预案时,提出,5,项应急行动目标。,参考答案,(,1,)需要优先开展的,3,项工作及理由,a.,报警与求援,向政府部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上级主管机构报警,向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交通部门)和应急机构(消防队、化学洗消机构等)求援。,理由,:报警,获得应急行动的指示;求援,尽快、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态扩大;让政府组织有关机构和群众及时、正确应对事故危害和影响。,b.,灭火与隔离,采用中高倍数泡沫灭火器灭火,将火场与旁边十几个储罐隔离。,理由,:中、高倍数泡沫灭火适用于工业苯等,B,类火灾;将火场与旁边十几个储罐隔离,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c.,有毒积水处理,灭火中如用到水,将有毒积水引入污水处理厂,或堵截并引入适当处,防止进入市政排雨管线,防止入甲江。,理由,:防止甲江水污染。,(,2,)关于应急信息通报和谣言控制方面的改进建议,a.,A,市迅速向省,特别是下游的,B,市、,C,市通报,事故情况及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b.,A,、,B,、,C,三市政府将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已采取及将采取的措施、紧急状态下对市民的要求等公告市民,,使市民在政府领导下齐心协力,听从指挥,避免惊慌和盲目行动。并及时公告事态的发展和应急措施的效果。,c.,组织力量,维护秩序,说明真相,,打击造谣者。,(,3,)紧扣本案例,在制定针对该类事故的应急预案时,提出,5,项应急行动目标,a.,报警与求援,:,迅速、准确地将事故情况向政府部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上级主管机构报告,向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交通部门)和应急机构(消防队、化学洗消机构等)求援。,b.,迅速灭火,并避免事故扩大,,隔离旁边十几个储罐,避免可能的有毒积水进入市政排雨管线,防止入甲江。,c.,事态监测与评估,:及时监测事故现场、周围污染情况,特别是及时检测甲江水质污染情况。,d.,信息通报,:A,市迅速向省,特别是下游的,B,市、,C,市和甲江航运等人员通报事故情况及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e.,公告和公共关系,:A,、,B,、,C,三市政府将甲江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已采取及将采取的措施、紧急状态下对市民的要求等公告市民;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表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案例:,井喷后的应急工作,某日晚,10,时左右,某钻井队在天然气矿井施工起钻过程中,因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保证泥浆灌注量和循环时间,导致钻井溢流,发生井涌;录井员未能及时发现溢流等井涌征兆,井涌迅速转为井喷。钻井队队长迅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关井措施,但由于回压阀被违规卸掉,井喷无法控制。井场设备价值数千万元,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旋即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但也没有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即率队从,A,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由于喷出的天然气中富含有毒气体硫化氢,井喷半小时后钻井队人员开始撤离,并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已经熟睡的村民并没有被他们的呼喊惊醒,该,2,名员工也不幸中毒身亡。井喷,1h20min,左右,钻井队队长派人回井场关闭了柴油机、泥浆泵和发电机等,对井场实施警戒,并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A,市政府立即通报事故所在,县政府。而此时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却仍未接到钻井队的电话通报。次日,11,时左右,钻井队接到上级点火指示。而之前,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12,:,30,左右,钻井队某队员意外发现井口停喷,气体从放喷管线喷出,才开始组织点火准备。,14,时左右,派人核实后,于,16,时左右点火成功,险情得到初步控制。第三天上午,10,时,数百名公安干警、武警组成的几十个搜救组进入了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发现大量死亡人员。,事后,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走访报道。一农妇见到慰问领导就哭道:,“,我家的牛死了,!,”,某村干部叹息道,要是村里有一个高音喇叭,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啊,!,还有些人就是不听劝,不肯,离开,有的还回去锁门,拦也拦不住,!,一村民心有余悸地说,他家离井场也就,50m,,自己是因为和钻井队以前的一个队长比较熟,曾在闲谈时无意中听说过那气有毒,才拼命跑了出来,否则不堪设想。当地某政府官员说,事故一个多小时后,当地政府即组织了数十人的先遣队,派出警车、救护车鸣警笛沿公路往返行驶,用扩音器呼叫周围山上居住的群众转移。但由于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虽经多种努力,仍难保证灾区群众全部得到转移。并坦言:别说老百姓,连我们也不知这竟是一个大毒气筒。,(,1,)结合本案例,如何建立高风险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互动应急机制,?,(,2,)该案例在应急决策和现场应急工作的连续性方面暴露出哪些问题,?,举例说明。,(,3,)请分析该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参考答案,(,1,)结合本案例,如何建立高风险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互动应急机制,?,a.,高风险企业,:把可能的事故(井喷)的性质、有毒物质的危害、事故的影响范围、本企业的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等告知当地政府,请求指导、支援和互助。,b.,当地政府,:了解高风险企业可能的事故的性质、危害、影响范围、应急资源,纳入本行政区域应急预案。,c.,双方可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或共同确定各自预案的某些方面,,以恰当配合,互相支援。例如,事前,将可能的事故的性质、危害、影响范围告知企业周围民众;一旦事故发生,如何最快地得到准确信息,如何最快地告知企业周围民众,如何最快地将周围民众疏散、转移等。,(,2,)该案例在应急决策和现场应急工作的连续性方面暴露出哪些问题,?,举例说明。,a.,应急决策不及时,例如:,未及时采取点火措施,使险情失控,,造成重大伤亡。,事发时,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也没有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于事故当晚率队从,A,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第二天,16,时左右才点火成功。,事发时不立即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井喷半小时后钻井队人员开始撤离,才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村民已经熟睡。,b.,现场应急工作缺乏连续性,例如:,报警延迟,。事发时钻井队队长只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事故,井喷,1h20min,后才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且未向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电话通报;,第三天上午,10,时,搜救组才进入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3,)请分析该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a.,应急决策失当,,事发后,18,个小时才点火成功,使大量有毒气体硫化氢弥散于周围区域。,b.,事发时不立即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井喷半小时后通知,但大多数村民已经熟睡。,c.,报警延迟,。钻井队队长一直未向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电话通报。,d.,缺乏有效的告知村民的方式,。,e.,事前未告知村民井喷事故及硫化氢的毒性,,村民缺乏有关知识,撤离不坚决。,f.,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转移工作成效低。,AQ/T9002-2006,: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置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练习题,专项应急预案,:,a.,从总体上阐述处置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b.,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c.,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d.,是针对具体的区域,(,如某林区、某流行病发病区,),、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1,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a.,编制目的,b.,编制依据(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c.,适用范围(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d.,应急预案体系(体系的构成),e.,应急工作原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a.,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b.,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3,)组织机构及职责,a.,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b.,指挥机构及职责(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所设置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其工作任务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a.,危险源监控(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及采取的预防措施),b.,预警行动(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c.,信息报告与处置,信息报告与通知(,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信息传递(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5,)应急响应,a.,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b.,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c.,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事故情况上报事项;,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8,)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其他保障。,(,9,)培训与演练,培训包括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对社区和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告知;说明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10,)奖惩,(,11,)附则,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2,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a.,应急组织体系;,b.,指挥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a.,危险源监控;,b.,预警行动。,(,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a.,响应分级;,b.,响应程序;,c.,处置措施。,(,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3,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2,)应急组织与职责,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4,)注意事项,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应急预案示例,现场处置方案:,某轿车公司直属涂装车间火灾、中毒,专项预案:,蒙牛乳业(马鞍山)冰激凌事业部氨泄漏,综合预案:,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某汽车制造厂,应急预案编制准备,1.,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2.,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3.,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4.,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5.,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6.,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注意:,a.,编制队伍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人员。,b.,参考其他单位的成功预案,,特别是关于同种或类似紧急情况的成功预案;并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和有关风险管理的资料,从中获取信息,并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c.,编制人员在,编制前接受相关培训,。,应急预案编制程序,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应急能力评估,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的组织者,应针对,不同的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对以下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资源配备计划并实施,同时确定向上级别求援的资源需求。,(,1,)现场急救机构和所需的器材、设备;,(,2,)消防力量;,(,3,)医疗救护机构的分布及救护能力;,(,4,)个体防护设备;,(,5,)人力资源;,(,6,)通信联络及警报设备;,(,7,)监测和检测设备;,(,8,)泄漏控制设备;,(,9,)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10,)应急电力设备;,(,11,)某些重型设备。,应急资源,应满足核心要素中应急响应的,12,个要素的要求:,(,1,)接警与通知;(,7,)人群疏散与安置;,(,2,)指挥与控制;(,8,)医疗与卫生;,(,3,)警报和紧急公告;(,9,)公共关系(公共信息发布);,(,4,)通讯;(,10,)应急人员安全;,(,5,)事态监测与评估;(,11,)消防和抢险(包括急救);,(,6,)警戒与治安;(,12,)泄漏物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程序,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某液氨厂泄漏事故应急,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料、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参考答案,(,1,)该起事故在应急准备方面的不足,a.,不熟悉紧急停车的操作程序,,员工,“,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b.,应急教育、培训不足,:不会辨识泄漏事故的症状(,“,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工人,“,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c.,预案应急演习不足,: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员工中毒;处理泄漏时不戴防护面具;,d.,应急救援器材:不足,且未确保有效,。,“,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e.,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谁在何时通知撤离及撤离方向。,(,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a.,预案的编制只由安全科一个部门承担,。,建议:成立有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预案编制小组,由厂级领导担任组长,编写前请有关专业机构对编写人员进行培训。,b.,预案的审核只由安全科长一人负责,。,建议:由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组成的评审组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c.,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d.,发布后预案宣传、培训不够,,员工不了解。,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培训并进行必要的演习。,e.,预案编写完成后没有演练、评审和修订,。,建议:预案签发后组织演练、再评审和再修订。,f.,预案没有及时更新,,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原负责签发的副厂长调离,,2006,年,5,月,3,日发生事故。,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g.,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建议:应急预案向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3,)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a.,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做出;,b.,疏散工作的,组织,;,c.,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d.,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e.,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f.,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g.,疏散,运输工具,(必要时);,h.,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i.,安全蔽护场所,及生活安置(必要时)。,应急预案包括的应急程序,一般情况下,可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的如下要素制订应急程序:,1.,应急资源管理;,2.,教育、训练与演练;,3.,接警与通知;,4.,指挥与控制;,5.,警报和紧急公告;,6.,通讯;,7.,事态监测与评估;,8.,警戒与治安;,9.,人群疏散与安置;,10.,医疗与卫生;,11.,公共关系(公共信息发布);,12.,应急人员安全;,13.,消防和抢险(包括急救);,14.,泄漏物控制;,15.,现场恢复,(包括应急结束与恢复和事故处理与善后)。,如果只考虑应急响应,则可去掉上述中的,1,、,2,、,15,。,应急程序的内容例,泄漏物控制应急程序,1.,本单位可能出现的,泄漏物种类,;,2.,明确可能发生危险物质,泄漏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泄漏的后果;,3.,确定每种泄漏物的,控制方式,,如紧急停车、围堵、收容、清消、中和等;,4,.,明确,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运输清除物的容器及洗消物资,,建立洗消物资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5.,明确相关人员的应急,职责,、需要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及控制泄漏物所需的应急,设备设施,;事故处理人员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毒面具(毒物浓度高、氧含量不足,17%,的空间禁止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6.,一旦出现泄漏后应采取的各种应急,措施,和应急,步骤,;,7,.,现场泄漏物,浓度的监测,。,应急程序的内容例,火灾应急程序,1.,本单位可能出现的,火灾种类,;,2.,明确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火灾的后果;,3.,确定各种火灾的,灭火方式,和使用的,消防器材,;,4.,本单位重点消防部位的,消防器材配备,(地点、型号、数量等);,5.,火灾,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总指挥、特殊作用人员(消防队员、急救人员、点验员、核泄漏或毒物泄漏专家等)、一般人员,的职责,;,6.,火灾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报警,急救,火势控制,保护现场);,7.,对内,警报,、对外(应急机构、执法部门、邻居、公众、煤体等),通报,和联络;,8.,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9.,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10.,灭火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11.,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应急程序的内容例,接警与通知程序,1.,保证,24,小时,的接警、通知;,2.,确定报警、接警人员的,职责,;,3.,明确报警人员的,报警方式,和,报警电话,,如果是设备仪器报警,应派有关人员进行确认;,4.,明确,报警内容,: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种类、强度或事故影响范围、现场的伤亡情况等情况;,5.,接警人员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做出,简单判断,,根据预先的安排分别向有关领导、部门等进行,通知,;,6.,接警人员应做好,接警记录,;,7.,接警人员按照指挥人员的指令和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将事故情况及指示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包括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急程序的内容例,疏散程序,1.,本单位可能出现的,需要疏散,的事故或紧急情况;,2.,各种情况下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做出,;,3.,预防性疏散,准备,;,4.,疏散工作的,组织,;,5.,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6.,疏散,运输工具,;,7.,各种情况下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8.,安全,蔽护场所,及生活安置;,9.,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10.,回迁,。,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参考),作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一、演练的类型,(一)桌面演练,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非正式的活动,主要作用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参演人员在检查和解决应急预案中问题的同时,获得一些建设性的讨论结果。主要目的是在友好、较小压力的情况下,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事后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练方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二)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有限的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