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学校卫生的基本概念,学校卫生是保护、增强儿童少年健康的一门卫生学科,它研究儿童少年的机体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使儿童少年一代健康地成长。,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1.,集体儿童健康状况;,2.,生长发育;,3.,营养;,4.,疾病防治医学,|,教育网整理;,5.,教育过程卫生;,6.,教学环境及设备卫生;,7.,卫生宣传和卫生监督监测等。,学校卫生监督协管的主要工作内容,1.,掌握辖区内中小学校基本情况,收集信息;,2.,对辖区内普通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教学生活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巡查;,3.,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4.,协助学校开展相关卫生知识宣传及培训,。,一、,信息收集工作,掌握辖区内中小学校基本情况。,指导学校填写,学校基本信息登记表,一式三份,一份由协管员自行存档,一份交卫生监督机构,一份学校存档。,每年秋季开学及时更新学校基本信息。,(一)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督巡查,(二)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巡查,(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巡查,(四)学校卫生室(保健室)监督巡查,二、日常卫生监督巡查,(一)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督巡查,A.,教学环境卫生巡查,1.,抽样方法,根据被巡查学校教室设置状况进行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作为样本,按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侧采光、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样本数,一般不少于,6,间教室,。,2.,巡查方法,(,1,)教室,指标:普通教室人均面积、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纵向走道宽度、教室后横行走道宽度、后排课桌后缘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方法:用测距仪进行测量,。,基本要求,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22,平方米。,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2,)课桌椅,指标,:,课桌椅型号不少于两种以及教室内在座学生是否做到每人一席。,方法,:,目测。,要求:,(,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3,)课桌、课椅分配符合率分别达到,80%,以上,。,(,3,)黑板,指标,:,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表面状况、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等。,方法:用目测法观察黑板表面状况;用测量尺进行测量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基本要求:,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4,)教室采光,指标,:,采光方向、教室墙壁和顶棚颜色等。,方法:用目测法观察教室光线(或主采光)的方向以及墙面、顶棚和窗玻璃的颜色,。,要求:,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5,)教室照明,指标:课桌面照度、黑板照度、灯桌距、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黑板灯管等,。,1,)课桌面照度测定方法:在被测定教室中采用前、中、后、左右点测定,左右两边离墙,30,厘米,将照度计接受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桌面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值,。,2,)黑板照度测定方法:黑板垂直分成四等份,取三条等分线的中点为测定点,将照度计接受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黑板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值。,3,)灯桌距测定方法:将测距仪立于灯管下的桌面上,打开开关,将红点对准灯管,读取数值。,要求:,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6,)教室微小气候,指标:教室通风换气等。,方法:目测教室通气窗设置情况,。,要求:,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生活环境(学生宿舍)巡查,1.,抽样方法,根据宿舍的不同面积、层次、朝向等,抽取不同类型的寝室进行监督评定。每栋宿舍抽取的寝室不少于,3,间。,2.,巡查方法,(,1,)人均使用面积:选定被测宿舍,从宿舍管理员登记处了解被测宿舍学生数,测量宿舍使用面积。,(,2,)按要求目测宿舍基本设施,。,(,3,)基本要求,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学校饮用水供水方式有集中式供水(包括市政供水、乡镇水厂供水、村级水站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等。,(二)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督巡查,A.,一般巡查内容,:,1,、应发证供水单位是否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2,、供、管水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3,、是否设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各项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4,、涉水产品是否索取有效卫生许可批件。,5,、学校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6,、是否制订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B.,分类巡查内容,:,二次供水,1,、二次供水水箱间(或设备间)是否内外环境保持整洁,地面是否采用防滑材料铺设,墙壁是否粉刷防水、防霉涂料;是否有机械排风设施,是否有防护门窗。,2,、饮用水消毒处理装置(含净化、软化设备)是否正常运转。,3,、水箱盖是否加锁;水箱水中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物,水箱内壁是否有污垢,底部是否有异物;溢水管、泄水管排出口是否加防护网。,4,、贮水设备(水箱或蓄水池)是否定期清洗消毒,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二次供水基本卫生要求,1,、,设施周围应保持环境整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设施运转正常。,2,、水箱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罩,入孔的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应高于水箱表面,5cm,,并设有密封防蚊的盖(或门),上锁。,3,、室外储水设备周围,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化粪池、垃圾堆和有毒有害物品等污染源;周围,2m,内不得有污水管道;出口应高于地面,20cm,50cm,,并设有防护设施。,4,、制定和落实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并应有专职或兼职经过培训的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5,、每年应对设施进行一次以上的全面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6,、制订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分散式供水(自备井、水窖等),1,、是否有卫生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对水质进行消毒。,2,、水井是否距离牲畜圈、校园独立式厕所及贮粪池、垃圾存放站(池)及污水排放点等污染源,25,米以上。,3,、水井是否设有高于地面,0.3,米以上的井沿,井口加盖并上锁。,开水,:,提倡学校采用开水作为学生饮水。对供应开水的学校,现场检查盛装开水的器皿(如保温桶等)是否每天清洗并加盖上锁。检查开水供应量是否充足和方便学生饮用。,二个方面:,学校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日常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巡查,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传染病的预防:,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季节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计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进环境卫生;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工作,防止食源、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搞好教室卫生,坚持开窗换气、湿式清扫制度;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机体免疫力,。,传染病的管理:,加强晨检及缺课原因调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和病原携带者进行医学观察、留检或隔离;药物预防和预防接种;处理好疫源地,被污染的物品、食物等及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1,、,从学校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设 置情况进行检查,(,1,)是否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是否设校医院或卫生科,校医院是否设保健科(室)。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是否设卫生室。,(,2,)学校是否任命一名在编人员专门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小学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寄宿制学校或有,600,名以上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是否按,600,:,1,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学校是否配备专兼职保健老师。,2,、从日常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1,)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否纳入年度工作计划。,(,2,)健康教育是否纳入年度教学计划。,(,3,)是否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是否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是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5,)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的内容、方式、时限是否正确,是否有记录。,(,6,)是否建立中小学校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是否有记录。,(,7,)是否对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是否有查验登记,对无证或漏种学生是否有。,(,8,)是否建立预防接种补证、补漏种记录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是否有记录。,(,9,)是否对发生传染病的学生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进行及时消毒并有记录,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是否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许可批件。,(,10,)是否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确定一名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学校在编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2,、中小学校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1,)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2),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a.,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b.,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d.,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方式,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1,、卫生室(保健室)设置是否符合要求。,2,、人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3,、设施与设备配置是否符合要求。,4,、卫生室(保健室)门口标志是否与资质相称,即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标志应为“保健室”。,5,、卫生室医务人员是否有二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是否与实际相符。,6,、卫生室医疗废物管理是否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四)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巡查,设置要求:,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人员要求,:,(,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设施与设备要求,:,(,1,)卫生室,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2,)保健室,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