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备用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某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该化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程序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答案】 B
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 D
3、下列关于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B.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C.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
D.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答案】 B
4、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归纳
C.分类
D.类比
【答案】 A
5、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6、雨水的PH值小于( )时就成为了酸雨。
A.5.6
B.5.7
C.5.9
D.5.8
【答案】 A
7、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甲苯和液溴
B.溴乙烷和水
C.水与煤油
D.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
【答案】 A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 D
9、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
B.75%
C.100%
D.25%
【答案】 C
10、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 )。
A.物质观
B.元素观
C.分类观
D.科学价值观
【答案】 A
11、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 D
12、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 D
1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 A
1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y)
B.(1-y)
C.(1-y)
D.(1-6y)
【答案】 A
15、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动机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答案】 B
16、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17、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讲授新课
D.总结练习
【答案】 C
18、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
B.科学性原则
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
D.要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19、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 C
21、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2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答案】 C
23、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次氯酸漂白
B.盐酸除锈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
【答案】 C
24、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
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 A
25、下列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是( )。
A.问题情境特征
B.思维开放特征
C.教师主体特征
D.实践探索特征
【答案】 C
2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 C
27、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28、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
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技能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A
29、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见表格选项A
B.见表格选项B
C.见表格选项C
D.见表格选项D
【答案】 B
30、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3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答案】 B
32、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B.我们周围的空气
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D.金属与金属矿物
【答案】 C
33、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A.观察
B.实验
C.教学
D.讨论
【答案】 B
34、(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
A.常模参照
B.目标参照
C.诊断性
D.形成性
【答案】 B
35、下列有关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参考之一,教学不必完全依照教科书
B.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学生都应该掌握
D.教科书中习题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主要依据
【答案】 A
36、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关于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答案】 D
37、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
B.档案袋评价
C.作业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38、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全部正确
B.①②③⑤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答案】 C
39、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
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
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
【答案】 C
40、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答案】 B
4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B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答案】 B
43、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
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答案】 D
44、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
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答案】 C
4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
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答案】 C
46、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 B
47、下列选项中,能成为教材具体呈现方式的是( )。
A.纸质学习材料
B.视听学习材料
C.电子学习材料
D.以上三者都是
【答案】 D
48、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
【答案】 B
49、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 )。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50、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答案】 D
51、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 )。
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
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
【答案】 D
52、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熔点比生铁的低
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答案】 D
5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答案】 B
54、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55、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涅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 A
5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A.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B.科学性原则
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
D.要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57、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
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
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
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
【答案】 C
5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 D
59、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
A.被动接受式
B.主动接受式
C.引导探究式
D.自主探究式
【答案】 C
60、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
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
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
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
【答案】 B
61、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62、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
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B.物质的化学变化
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答案】 B
63、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答案】 B
64、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
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答案】 C
65、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化学教材分析时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答案】 D
66、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可能是催化剂
B.表中x为4.64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 B
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CO2
C.地壳中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答案】 B
68、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甲苯和液溴
B.溴乙烷和水
C.水与煤油
D.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
【答案】 A
69、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 )。
A.酸碱指示计
B.酚肽试液
C.化石燃料天燃汽
D.焦炭
【答案】 D
70、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
B.讨论
C.认同
D.形成
【答案】 D
71、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 B
72、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 )。
A.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
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
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
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
【答案】 D
7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⑥
【答案】 B
74、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 )。
A.现象、原理、概念
B.宏观、微观、符号
C.电子、原子、分子
D.性质、组成、结构
【答案】 B
75、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答案】 A
76、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答案】 A
77、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答案】 C
78、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A.教学目标评价
B.教学手段评价
C.教学内容评价
D.学业评价
【答案】 D
79、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
B.6
C.8
D.10
【答案】 B
80、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8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C
82、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
【答案】 B
8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 C
84、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O42-、Br-、OH-、Ba2+
B.在c(H+)=10-14 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
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O42-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
【答案】 B
8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答案】 A
86、(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铜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l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
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答案】 C
88、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氢键
D.离子键
【答案】 D
89、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Cl-
C.2H
D.Fe
【答案】 D
90、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
A.一定温度
B.100g溶剂
C.达到饱和状态
D.单位为“Kg”
【答案】 D
91、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B
92、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
A.活动表现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9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
A.科技教育
B.素质教育
C.减负
D.现代教育
【答案】 B
94、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答案】 A
95、“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C
96、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97、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答案】 B
9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
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99、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
A.一定温度
B.100g溶剂
C.达到饱和状态
D.单位为“Kg”
【答案】 D
100、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 B
101、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
B.档案袋评价
C.作业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10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答案】 A
103、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NaOH
B.Cl2、Na2S、SO2
C.HBr、CO2、CS2
D.Na2O2、H2O2、O3
【答案】 C
104、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1
B.化学与生活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 B
105、( )溶质均匀扩散于溶剂中的现象。溶液透明,无固体,不沉淀。
A.溶解
B.溶质
C.溶化
D.结晶
【答案】 A
106、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107、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答案】 C
108、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
A.经历、参与、认识
B.感受、认同、保持
C.认同、体会、认识
D.经历、关注、增强
【答案】 C
10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 A
110、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
B.小组讨论教学
C.角色扮演教学
D.社会调查教学
【答案】 C
111、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B
112、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Y一定是氯化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答案】 C
113、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 A
114、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设计化学作业
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答案】 A
1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 )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C.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D.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答案】 B
116、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谈话法
B.演示观察法
C.启发讲授法
D.实验探究法
【答案】 B
117、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A.观察
B.实验
C.教学
D.讨论
【答案】 B
118、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 A
119、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120、课程改革要求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⑥⑦
D.③⑤⑥⑦⑧
【答案】 C
121、科学研究证明,固态PCI5的空间构型由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两种离子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CI5晶体由[PCI4]+和[PCI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PCI5晶体由[PCI3]2+和[PCI2]2-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1:1
C.固态的PCI5全部都是共价键,可看作是离子晶体
D.固态的PCI5具有导电性
【答案】 A
122、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123、以
展开阅读全文